诸葛亮不仅有萧何之才,还能定下流传千古的战略方针——隆中对,确实是天下奇才。
(大家都知道要但是了)
但是!诸葛亮始终不了解人性,看不透人心,所以许多策略看似无懈可击,其实却忽略了人心变化在其中所发挥出的作用。
首先是隆中对,虽然说是因为之前没见过刘备,但也应该耳闻其事迹,取刘表荆州之举,本就违背了刘备的心性,最终流亡逃命,可以说从最初的设计战略,就没有将刘备的性格、心理计算在内。
再说联合东吴,抵御强大的军阀曹操,当时有资格,有能力阻止曹操势头的军阀,确实也只有江东孙氏,联合东吴三分天下势在必行。
(大家都知道要但是了)
但是!诸葛亮看不透东吴军阀的心性,小看了东吴军阀对荆州势在必得的决心!全取长江,划江而治,二分天下是东吴所一向渴望的目标之一。
对于荆州而言,东吴可谓是垂涎已久,其实从讨要南郡一事已经可见端倪,却没有提醒关羽多加堤防东吴的偷袭,所以,结盟也要看队友,设定战略时恐怕诸葛怎么也想不到在曹操势力数倍于吴蜀的情况下,东吴竟然会联合曹魏偷袭荆州,正是因为他不了解江东军阀对荆州的渴望,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再到北伐,自然不得不说街亭之失,其实也就是马谡。
马谡其人,有人比作郭嘉,谋略百出,智商颇高,但也都属于纸上谈兵的类型,不过人曹操可没让郭嘉去领兵,郭嘉也不会去领这差事(身子骨也受不了这苦)。
在平南中时马参军表现的也算不错,诸葛亮很欣赏他,在北伐之时委以重任,表面上似乎并无不妥。(好吧不说了)
但是!马谡一直作为参军,说道实际领兵并非其所长,但自恃才华过人,心高气傲,觉得连丞相尚且要问计于我,你王平区区一个副将懂个毛线?若丞相在此,听我所言,必然拍案叫绝!
所以...大家都懂得。诸葛亮行军向来谨慎,无论是攻防皆是无懈可击,即便是撤退也是毫无破绽,让自以为可以乘胜追击的敌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训(人都死了,自然难忘),但是却始终无法理解人心变化,其实以其丞相之尊,马谡一个参军能得到他如此的器重,心里难免有些飘飘然,如果有机会的话,体现自己的价值来证明丞相的眼光,那就是再好不过~这种心态其实不难理解,只是诸葛亮没精力、也不擅长去研究这些。
终于到我们的嘉神了
郭嘉的事迹就简单多了,这货没什么治国的政绩,也没有领兵的经验,就是一个出主意的角色,但我们的祭酒同志别的不说,就是擅长玩弄。。哦不,揣测人心,他对人心理上的弱点有很敏锐的洞察力,往往能针对这些弱点来进行谋划,得到满意的效果。
其实这种神技最佳的使用对象,呵呵,很多人都懂得,老板嘛~
摸透了老板的性格,投其所好,让其心花怒放,神清气爽那是再容易不过,十胜十败只是个开始,绝对不是马屁的终结!通过对他老板的了解,他毫不约束他不羁的生活作风,果然让曹操对他另眼相看,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两人简直如胶似漆,恩爱缠绵,甚至郭嘉的神计“兵贵神速”差点害的曹操身死,也没怪罪于他。
这是对曹老板,对外的战绩更是彪炳,有名垂千古的“算死”孙策(别笑),更由袁绍对待其儿子的态度揣测出其二子必然内斗,实在是深知人心险恶,擅长与人斗其乐无穷~
所以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才会感慨郭嘉若在,事不至如此,其实并非推卸责任,而是郭嘉深得其信任,可以有效的影响他的决定,而黄盖的诈降之策,在擅于用险恶用心揣测对方的郭嘉而言,确实很有可能看穿,从而改变赤壁之战的结果,当然,这只是个猜测,吧友们看看就好。
所以综上所述,诸葛亮固然才华惊人,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能力涉及各个领域,人品更是无可挑剔,名流千古,又怎会是等闲之辈?但是对于人心,却始终琢磨不透,除了把傲气写在脸上的关羽他写了封信夸了他一下,更多时候他的失败,都是因为对人心的认识不足所致,在这点上,嘉神实在远胜诸葛亮远矣。
(大家都知道要但是了)
但是!诸葛亮始终不了解人性,看不透人心,所以许多策略看似无懈可击,其实却忽略了人心变化在其中所发挥出的作用。
首先是隆中对,虽然说是因为之前没见过刘备,但也应该耳闻其事迹,取刘表荆州之举,本就违背了刘备的心性,最终流亡逃命,可以说从最初的设计战略,就没有将刘备的性格、心理计算在内。
再说联合东吴,抵御强大的军阀曹操,当时有资格,有能力阻止曹操势头的军阀,确实也只有江东孙氏,联合东吴三分天下势在必行。
(大家都知道要但是了)
但是!诸葛亮看不透东吴军阀的心性,小看了东吴军阀对荆州势在必得的决心!全取长江,划江而治,二分天下是东吴所一向渴望的目标之一。
对于荆州而言,东吴可谓是垂涎已久,其实从讨要南郡一事已经可见端倪,却没有提醒关羽多加堤防东吴的偷袭,所以,结盟也要看队友,设定战略时恐怕诸葛怎么也想不到在曹操势力数倍于吴蜀的情况下,东吴竟然会联合曹魏偷袭荆州,正是因为他不了解江东军阀对荆州的渴望,已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
再到北伐,自然不得不说街亭之失,其实也就是马谡。
马谡其人,有人比作郭嘉,谋略百出,智商颇高,但也都属于纸上谈兵的类型,不过人曹操可没让郭嘉去领兵,郭嘉也不会去领这差事(身子骨也受不了这苦)。
在平南中时马参军表现的也算不错,诸葛亮很欣赏他,在北伐之时委以重任,表面上似乎并无不妥。(好吧不说了)
但是!马谡一直作为参军,说道实际领兵并非其所长,但自恃才华过人,心高气傲,觉得连丞相尚且要问计于我,你王平区区一个副将懂个毛线?若丞相在此,听我所言,必然拍案叫绝!
所以...大家都懂得。诸葛亮行军向来谨慎,无论是攻防皆是无懈可击,即便是撤退也是毫无破绽,让自以为可以乘胜追击的敌人留下终生难忘的教训(人都死了,自然难忘),但是却始终无法理解人心变化,其实以其丞相之尊,马谡一个参军能得到他如此的器重,心里难免有些飘飘然,如果有机会的话,体现自己的价值来证明丞相的眼光,那就是再好不过~这种心态其实不难理解,只是诸葛亮没精力、也不擅长去研究这些。
终于到我们的嘉神了
郭嘉的事迹就简单多了,这货没什么治国的政绩,也没有领兵的经验,就是一个出主意的角色,但我们的祭酒同志别的不说,就是擅长玩弄。。哦不,揣测人心,他对人心理上的弱点有很敏锐的洞察力,往往能针对这些弱点来进行谋划,得到满意的效果。
其实这种神技最佳的使用对象,呵呵,很多人都懂得,老板嘛~
摸透了老板的性格,投其所好,让其心花怒放,神清气爽那是再容易不过,十胜十败只是个开始,绝对不是马屁的终结!通过对他老板的了解,他毫不约束他不羁的生活作风,果然让曹操对他另眼相看,行同骑乘,坐共幄席,两人简直如胶似漆,恩爱缠绵,甚至郭嘉的神计“兵贵神速”差点害的曹操身死,也没怪罪于他。
这是对曹老板,对外的战绩更是彪炳,有名垂千古的“算死”孙策(别笑),更由袁绍对待其儿子的态度揣测出其二子必然内斗,实在是深知人心险恶,擅长与人斗其乐无穷~
所以在赤壁之战后,曹操才会感慨郭嘉若在,事不至如此,其实并非推卸责任,而是郭嘉深得其信任,可以有效的影响他的决定,而黄盖的诈降之策,在擅于用险恶用心揣测对方的郭嘉而言,确实很有可能看穿,从而改变赤壁之战的结果,当然,这只是个猜测,吧友们看看就好。
所以综上所述,诸葛亮固然才华惊人,出则为将,入则为相,能力涉及各个领域,人品更是无可挑剔,名流千古,又怎会是等闲之辈?但是对于人心,却始终琢磨不透,除了把傲气写在脸上的关羽他写了封信夸了他一下,更多时候他的失败,都是因为对人心的认识不足所致,在这点上,嘉神实在远胜诸葛亮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