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要塞吧 关注:75,255贴子:1,714,231

我来扒一下各种VF的产量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我看了下吧里还没有专门的帖子,来水一下经验,同时也是小说党的福音,基本上各种设定都能找到。不直播,每天一到两更。注:本帖不包括VA、VB及各种验证机。


IP属地:四川1楼2013-06-17 18:08回复

    VF-0凤凰
    VF-0在设计上是VF-1女武神的原型机,是故事系列中统合政府第一款投入实战用的可变形战斗机,也是唯一没有被冠以女武神称号的可变形战斗机,由于本机在开发后就直接参与被统合政府列入机密任务的玛央岛遗迹争夺战,在战争结束后不久即被正式成军的VF-1“女武神”完全取代,因此很长时间里VF-0并不为世人所知,直到2059年工藤真的传记问世后,原始文化遗迹争夺战的故事和VF-0才在众人面前揭开神秘面目。
    2008年虽然统合战争已接近尾声,但是由于反统合同盟军残余力量拥有了已开发成功的可变式机体SV-51(据称源自统合方泄露的OTM技术,而反统合方则指VF-0源自对SV-51的仿制),使得统合军部队在扫荡战中蒙受巨大的损失。
    为应付SV-51又迫于热核引擎小型化的研发进度严重落后,统合军只得将30架正在研发中的VF-X-1(该原型机出现在初代MACROSS第33话由福卡少校试飞)搭配当时涡轮扇发动机中出力最大的EGF127引擎组装成VF-0并且加以生产
    由于使用传统石化燃料,使得VF-0的续航力和作战时间并不长,也因EGF127引擎先天上的出力限制使得SWAG(能量转换型装甲)强度并不如预期理想,导致VF-0无法在1.6马赫以上的高速飞行中变形
    生命周期最终产量:30架


    IP属地:四川2楼2013-06-17 18:10
    收起回复
      2025-08-20 12:37: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早上一起来就看到有人催更,那我就来一发吧!


      IP属地:四川8楼2013-06-18 09:22
      回复

        VF-4闪电III
        VF-4是新统合军为取代VF-1而开发的次世代主力战斗机。
        在VF-1开发计划开始不久,统合军就在计划研制取代它的下一代战斗机。为回应这项需求,洛克威尔/贝尔公司在2005年提出了代号为VF-X-4的新型战斗机的计划,并与设计类似的VF-X-3竞标下一世代的主力战斗机。
        两机的原型机,都与VF-1有35%的零件共通性,包括整个机鼻以及前半部机身。在性能上,VF-X-3和VF-X-4两种飞机则互有胜负。(计划中最早期的VF-X-4是一种不能变形的纯飞机,故得以省略可变型战斗机与生具来的诸多多余重量且机身强度得以大幅提升。不过后来考虑到VF的泛用性能优势而改变了设计计划)
        历经基干舰队战后,人类得到启发,整个VF-X-4的设计理念转为“能在大气圈内飞行的宇宙战机”,战后重新开始的设计,已与当初的VF-X-4有相当程度的不同。整个VF-X-4的机体藉由三胴式设计大型化,与VF-1的最大差异在于,去除了繁杂的可变后退式主翼、推进引擎独立于机身外的三机身架构、导弹挂架亦改良为半隐藏式,并追加了大型飞弹以及粒子炮提升火力。
        最终定型的VF-4于2012年上半年投产,当年即装备给跟随Megaroad-01移民船团一同出发的Skull大队以及Iron Chief大队两个航空团150架。已晋升大队长的一条辉少校即驾驶新的101号VF-4跟随船团一同出航,取代了那架著名的SKULL-001号VF-1。
        2020年,新统合军官方正式宣布以本机为统合军主力战斗机,并逐步汰换VF-1;后期宇宙专用型式甚至直接去除进气口改设辅助热核推进器与推进火箭,而使宇宙战斗性能更加提升。
        但正因为这样,由于泛用性不高的缘故,即使官方宣布已本机为次世代主力战斗机,但它却始终无法取代VF-1在军中的地位。此外,在VF-4开始量产的同时,VF-5000“海市蜃楼”的设计也已经展开,而VF-5000正是一种以大气层内性能为设计着眼的飞机,于2020年开始量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VF-4大气层内能力不足还是对军事用途有一定影响。此后,军方通常是以VF-4发配宇宙军联队,而以VF-5000发配在大气圈内的作战单位。
        VF-4的地球生产线于2022年关闭,是时,其总产量8245架,分配于统合军各个单位。不过,就如同VF-1一样,其在地球之生产线关闭后,仍有许多船团和外星殖民地工厂继续在生产这种飞机。也与VF-1相同,这些飞机的本地化改动繁多,且数量已不可查。之后,步入21世纪30年代,新统合军开始入役更新型的VF-11“雷电”战斗机并逐步汰换VF-4与VF-5000。
        至2059年大致产量10000+架


        IP属地:四川9楼2013-06-18 09:28
        收起回复

          VF-3000十字军
          VF-4成为新统合军第二代主力机种后成为杰出的宇宙战机。但是VF-4在大气圈内的作战能力逊于VF-1,因此军方开始寻找适合的大气圈内用战机来继承VF-1的地位。最后采用新中州重工提出,由VF-1衍生出的双座型的VF-3000。
          乍看之下与VF-1相当神似的VF-3000,其实内部隐藏着许多改良之处。首先将辅助推进器与推进槽空间纳入设计考虑,不但让VF-3000大型化,在B状态下手臂也有推进器,提升其AMBAC(Active Mass Balance Auto-Control,主动凭质量运动自动控制姿势)机动性。其次,在F状态时腿部的滑动式装甲能维持低阻力外型并强化防御力。第三,有鉴于VF-1的变形过程中,需要将整个腿部完全脱离机身再与髋部连结,常造成关节部分的故障,VF-3000改用旋臂式关节,让腿部在变形时向后摆动后再折迭机身,让腿部顺利的移至髋部位置。
          不过新统合军试飞VF-3000后,并未将VF-3000定位为新一代主力机种。真正继承VF-1主力机种位置的,是VF-3000的后继机VF-5000“海市蜃楼”。 生产的少数VF-3000参加部分战斗获取研究数据,后成为VF-5000的原型,另有改变设计的轰炸机型VF-3000B,但是未脱离纸面作业阶段。
          在VF-4定位于宇宙优异机体之外,VF-3000可说是继承VF-1的第一台泛用机种。虽然VF-3000无法取代VF-4成为新一代主力机种,但是在新中州重工航空部门与其它公司合并成为新星重工后,VF-3000成为新星重工未来研发各种机种的重要参考数据,可以说是一款承前启后的机体。
          生命周期最终产量:30架


          IP属地:四川11楼2013-06-18 10:24
          收起回复
            今天完毕,明天继续!


            IP属地:四川12楼2013-06-18 10:25
            回复
              嘛,因为LZ已经确定21号会回家,而家里又不确定会不会有网,所以,欢呼吧,诸位,我会在20号之前更完的!


              IP属地:四川17楼2013-06-18 19:47
              回复

                VF-5000海市蜃楼
                VF-5000 Star Mirage(海市蜃楼),是新统合军2020年代的主力可变式战斗机,在设计上是作为弥补VF-4大气层内性能不足而研发的搭配机型。(2009 年,统合军发起以研发支援为主的“轻型支援战斗机”为构想基础的第一次VSFX计划,后计划内的多数机型和资料毁于战火。)
                2012 年,新中州重工与Stonewell & Bellcom公司合并成为新星重工后,VF-1 Evo计划小组获得新中州重工旧有VF-1改良计划,即VF-3000的资料。为了做出优于VF-3000的VF设计之故,VF-1 Evo在公司内之计划代号更名为VF-5000。
                继承了VF-3000数据的VF-5000,大幅导入杰特拉帝技术研发,终于在2020年被统合军采用为大气圈内制式战机。VF-5000不但成为新星工业第一部研发并且成功和量产的机体,而且其优秀的大气圈内飞行性能,加上轻量化与量产成本较VF-4便宜等因素,在量产之后就逐渐取代了VF-4成为主力机种,而VF-4分配给宇宙航空队使用。服役后期VF-5000逐渐被VF-9及泛用型的VF-11取代。
                不过该机也和其他VF战机型号一样,不仅在地球量产,也大量授权给各船团和殖民地工厂生产,因此生产数量和改进型号也异常庞杂。因此即使到了2040年,VF-5000的升级改进型仍在一些资源不足之偏远地区的飞行中队里继续活跃着。但是由于服役后期VF-9也开始服役,因此该机的产量并不大。
                至2059年大致产量:4000+架


                IP属地:四川18楼2013-06-18 19:51
                收起回复
                  2025-08-20 12:31: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VF-9弯刀
                  新统合军于2018年开始了第二次VSFX计划(第二次轻型VF战斗机更新计划,第一次的获胜者是VF-5000),主要用来选择一种可以大量装备的廉价VF战斗机。2017年OTEC跟其它数间公司合并成通用银河公司(General Galaxy )后,即马上参加了第二次VSFX计划的投标。通用银河开始设计公司成立以来第一台可变战机VF-X-9(之前被称作VF-X-11)。
                  为了达到轻型化的设计要求,VF-9舍弃了原有的VF传统脚部结构,并设计出新的主翼收纳方式(连带也失去了可变翼特性)。最后,轻型、廉价的VF-X-9原型机YF-9在试飞后展现出高于当时主力机VF-4的空战能力,于2023年正式被军方采用为低价轻型战机。通用银河接到由各地移民星球来的大量订单,VF-9也成为通用银河成立后第一台量产并且大卖的可变战机。但因为其升级和改装的空间并不大,同时新统合军仍在使用VF-4和VF-5000,加之2029年VF-11服役,故于2029年停产。
                  生命周期最终产量:3000架


                  IP属地:四川19楼2013-06-18 20:02
                  收起回复

                    VF-11雷电
                    VF-11 Thunderbolt(雷电)战斗机是新统合军在21世纪30年代的主力战斗机。21世纪20年代,做为新统合军新一代主力的VF-4闪电三式与VF-5000已逐渐汰换老旧的VF-1女武神陆续成军。然而,由于VF-4的大气圈内性能不尽人意,而VF-5000对宇宙作战适应不良,故新统合军开始对新一代的通用机种展开招标,以取代以上两者的任务。由通用银河公司的YF-14“吸血鬼”及新星重工的VF-X-11“雷电”竞标,最后由后者胜出,正式定名VF-11。
                    然而,本机的开发并不顺利。其开发虽在2022年便已开始,但迟至2028年方才进行第一次试飞。其主要原因,竟然仅仅是由于是否使用鸭翼的争论!
                    之后发生了对这项争论产生决定意义的事件。在开发工作的末期,爆发了新统合军高官绑架事件。事件中,由麦克斯夫妇分别驾驶装设与不装设鸭翼的VF-X-11各一架进行救援任务并同时进行实战测试。最后,测试的结果显示,鸭翼并不影响飞机加速性能太大,以致新统合军方在加速与回旋性能的争论中选择了后者,方才停止了这项无意义的争论。但在新统合军的实际采购中,配备各移民船团的VF-11是没有鸭翼的,而配备各驻行星部队的VF-11是有鸭翼的大气圈型号。如PIUS中用所驾驶的用来追踪YF-21的VF-11B就有鸭翼。
                    之后,VF-11立即取代了VF-4闪电三式与VF-5000在新统合军一线中队里的地位,成为了新一代的主力战斗机,直至21世纪40年代初期。然而,又由于下一代战斗机的开发与生产发生了困难,故经过提升过后的VF-11,在此后仍然担负新统合军航空联队战力的骨干。
                    2030年代末期AVF测试竞标时(PIUS的剧情),新统合军方曾以加挂两具大型火箭引擎的VF-11B担任追踪任务。然而,在推重比两倍于目标机的状况下,VF-11竟不能对目标顺利进行追踪!究其原因,是因为飞控限制了飞机的性能,不使其做出超越机身结构极限的动作,并非动力不足所造成。(图片为VF-11B)
                    该机已于2049年停产。
                    生命周期最终产量:6500+架


                    IP属地:四川24楼2013-06-19 11:03
                    收起回复

                      VF-14吸血鬼
                      VF-14由通用银河公司推出,是与VF-11“雷电”竞标统合军“2030年代主力战斗机”更新计划的失败者YF-12的衍化型号。其设计源自VF-4“闪电III”式战斗机同样的研发思路,因此气动外型上也一脉相承。主力战机计划竞争失败之后,VF-14只在少量船团和殖民星进行过生产。
                      21世纪20年代,做为新统合军新一代主力的VF-4与VF-5000已逐渐汰换老旧的VF-1女武神陆续成军。然而,由于VF-4的大气圈内性能不尽人意,而VF-5000对宇宙作战适应不良,故地球统合政府开始对新一代的通用机种展开招标,以取代以上两者的任务,即“2030年代主力战斗机”更新计划。
                      由通用银河公司推出的YF-12和新星重工的VF-X-11(即VF-11原型机)竞标,最后由后者胜出,成为新统合军的第三代主力VF战机。其实在测试中,最高速度及加速性能及航程等各项性能方面,皆由YF-12领先。但是和平时期的军备购置,一向不能只考虑武器性能,也要考虑到预算限制及日后的维护费用。因此技术成熟性能略微中庸但却便宜耐用的VF-11最后得到采纳。这也是通用银河公司一贯不计成本追求高技术及融合杰特拉帝技术的设计风格所限,日后在YF-19及YF-21竞争代号“SUPER NOVA”的次世代AVF计划时,再次显现此一设计弊端。但是也由于看中YF-12的性能优势,通用银河在第三次VFX计划外私下以新星公司参赛的YF-11为假想对手,开发能够击败YF-11的次世代主力机种YF-14。
                      2027年YF-14首飞后,在装甲、续航力、耐用度等性能上获得良好的评价。新统合军因此在选择了VF-11作为新一代主力VF战机之后,仍然购买了少量VF-14,并配置于部分以杰特拉帝人为主的调查船团及超长距离移民船团,后于2030年停产后仍授权予部分殖民地自行生产运用。
                      至2059年大致产量:4000+架


                      IP属地:四川25楼2013-06-19 11:06
                      收起回复

                        VF-17梦魇
                        VF-17是通用银河公司开发的特殊作战机型,当时的新统合军主力机种VF-11考量到操控适易性而必须牺牲部份性能,故无法担任特战机种进行精密攻击,于是军方计划设计开发一款拥有隐身性能的特殊机种。最终设计机体为了减少雷达侦测面积因此设计出呈现三角形的特殊外观,因优异的隐身性能及机动能力而被称为“梦魇”。2037年时Macross7船团的特殊防卫部队——“钻石武力”(Diamond Force)小队即配置了VF-17S。
                        2026年,新统合军发动S-VFX(特殊作战机)计划,军方并没有按惯例进行竞标,而是直接委托通用银河公司(General Galaxy)为其开发新型战机,机体开发代号“YF-17”。
                        实际上,新统合军在第一次宇宙大战结束时就开始注意到特殊任务专用机的重要性,因此在2011年就提出过局地战专用VF的开发计划(VSFX计划),此计划的产物就是VF-3000和VF-5000,而第二代主力战机VF-4也是以宇宙战为重点的准泛用机种。2025年,GVF计划通用银河的竞标失败机体VF-X-12改名YF-14(正式生产后的编号为VF-14)作为特殊作战机继续开发(由于涉及到军事机密,对外宣称的编号是YF-12)。但是毕竟作为替代品的过渡机种,军方已经预见到VF-14不可能完全胜任特殊任务的需要,因此在次年(2026年),正式发动S-VFX特殊作战机开发计划,开发真正的特殊作战机体。通用银河公司开始了其成立以来第三台VF——YF-17的开发工作。
                        2035年,经过长达9年的研制工作,YF-17试验机终于出厂试飞。其各方面性能均让人满意,VF-17集合了当时最先进的技术,也是第一台将“隐身”纳入设计要求的VF,同时也因为追求隐身性能,VF-17基本不能挂载武器,其巨大的机身内设置了各种夹舱,,等于是将背包装进机体内部,但也因此影响了它的机动能力。
                        YF-17上还有一项尖端技术是虚拟座舱,是YF-19上装备的虚拟座舱的原形(如果说YF-19上是真正的全周显示器,那YF-17上的只能算是GP-03程度的全周显示器),这种在驾驶四周遍布显示屏显示全方位状况的设计在Super Nova以后成为制式装备。
                        2037年中,YF-17通过统合军审核,正式命名为VF-17 Nightmare(噩梦)开始量产,全面取代过时的VF-14,其攻击力以及机动力得到了相当高的评价。但是由于VF-17技术含量过高,造价昂贵,操作性和整备性恶劣(这些缺点在10年后才变的不明显),因此在各个船团、殖民星球、基地里多数只分配六到十二架左右。
                        生命周期最终产量:718架


                        IP属地:四川29楼2013-06-19 16:34
                        收起回复

                          VF-22雨燕
                          YF-21/VF-22雨燕二式于21世纪40年代初期与YF-19竞标,作为取代VF-11雷霆式的先进可变形战斗机原型机,在超新星计划竞标败于YF-19。
                          21世纪30年代,为替换已逐渐展露疲态的VF-11。新统合政府展开了新型可变战斗机AVF(Advanced Variable Fighter:次世代全领域可变战斗机)开发计划,名为“超新星计划”。新一代的战斗机,除了要求机动性能超越之前机种外,亦要求其能在使用Fold推进器增装后即可单机超光速(Fold)跳跃,以穿透要塞的防卫网而进行攻击任务。
                          不同于过去的可变形战斗机,YF-21 F状态的腿部并不直接作为飞机的动力段,而是折叠之后收纳平放于机腹之下,再以两片整流罩遮蔽。这种设计的好处,在于能够避免引擎与尾管直接承受着陆时的摩擦与震动,腿部结构得以同时加强。然而,这种设计相对的也有着增加多余重量与占用载弹空间的缺点研发对考虑到相关问题,因此亦设计若是在紧急情况时,其腿部亦可由飞行员选择加以抛弃,以获得最大机动性能。
                          相较于传统战斗机体,YF-21的最大特点在导入了BDI(Brain Direct Image)与BCS两项控制装置。BDI能整合机上各种传感装置,将讯号直接投射至飞行员的神经系统,并可将经过任务电脑分析过后的资讯直接汇报予飞行员,并提供决策之意见参考;BCS则是直接接收人类头脑的讯号,将其转化为电子讯号后发送至各控制面。
                          之后,降低配备层级的VF-22在移除了精神控制系统后,进行了少量生产并被发配于各特种任务单位;当时VF-19的衍生型式已换装推力更大新型引擎,往日YF-21在推力恢复方面的优势已不复见,而脑波直接控制系统的移除,更是使原先YF-21的优秀性能一去不返,而直接修改自YF-21的多框架座舱罩设计,却反使其视野严重贫弱化。
                          YF-21的最大性能,绝不仅限于书面资料所记载者。
                          在假节约的哲学下,相对于YF-21,其减配量产型的性能被阉割的多么严重。
                          当初所谓“人体的极限”,其实在当时的维生技术水平下,事实上仍未到达。
                          生命周期最终产量:200架左右


                          IP属地:四川32楼2013-06-20 08:31
                          收起回复

                            VF-5弥赛亚
                            VF-25弥赛亚是由Macross Frontier船团开发用以取代新统合军主力机种VF-171的新一代可变型战斗机(也是新星重工夺回市场的前奏)。
                            Macross Frontier船团上的新星重工开发工厂以通用试作机YF-24“进化”的资料为基础,并由总合机械制造业L.A.I.技术研究中心提供技术支援所生产的新型可变形战斗机,原型机首次飞行是2057年6月24日在Macross Frontier船团新发现的恒星系(M55 NGC6809球状星云内,Frontier船团当时在此星系采集资源)具有大气的第三行星Frontier025的行星轨道上从浦鹤级空母“上海III”进行首次试飞。
                            与AVF系列相比,VF-25在部分性能上有着大幅度提升;为了解决飞行员高G力的负担,VF-25座舱内整合了新式飞行员抗G外装Ex-Gear,Ex-Gear装备有动力四肢与宇航服功能并可飞行,紧急时可做为飞行员逃生时维生系统,并在平时可以做为可变战斗机训练用设备;VF-25可与Ex-Gear以有线或无线式远隔操作,连线后可直接由飞行员的四肢操控,此种遥控方式不需要操控杆及油门等装置;一般VF-25单人即可驾驶,但仍在设置辅助用副驾驶座。
                            在原型机试飞后,同年S.M.S已开始配发VF-25在骷髅小队与相关作战部队,并于同年Vajra遭遇战时进行实战;之后因政治与商业因素S.M.S在2059年为止比新统合军优先获得约30架VF-25,扣除预备机,剩下约20架做为测试及投入实战。
                            因为本机于2059年才服役,因此其产量也不多。
                            至2059年产量:65架


                            IP属地:四川34楼2013-06-20 08:33
                            收起回复
                              2025-08-20 12:25: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VF-27路西法
                              第21船团 Macross Galaxy 新统合军配置的主力战机。 主翼装备有提高机动性的推进器,具有较VF-25有更高的战斗性能和机动性。
                              Macross Galaxy船团以通用试作机YF-24“进化”的资料为基础,融合本船团的Implant 技术研制出的配备缩小化重量子步枪的Macross Galaxy主力战机,于2057年进行了原型机试飞,并于2059年被正式采用为Galaxy的制式战斗机。拥有四台引擎,运用了基于Implant System的脑神经接入装置,所以在操控灵活度等方面强于VF-25。通常情况下座舱视线被完全封闭以采用光学回路直连的视角,特殊时期可以转为手动操作并以外界视角进行观察。左腕搭载有与VF-25相同的格斗战用盾剑装备。VF-27属于强化机动性并兼顾攻击力的高机动机体,分为 β、γ 两种型号.。β型为Galaxy新统合军的标准作战机型,涂装为军绿色;γ型目前只有植入了Implant的布雷拉·斯坦驾驶,涂装为紫红色。
                              与通用银河的其他作品一样,虽然挂着通用的牌子,但VF-27的价格仍然坑死人不偿命,据说即使是Galaxy船团自用的β型VF-27的价格也能买两架VF-25,从这点来看就像是20年代的VF-11和VF-14的竞争,而且结果似乎不言而喻。由于采用了过多的先进技术,VF-27又重复了VF-17的老路:造价高昂,整备班噩梦。不过至少在零件通用性上能和VF-25达成80%(因为他们的原型机都是YF-24……2333)。操作方面捡回了YF-21的脑神经接入技术,也融合了VF-19的全周天显示座舱的技术,使得VF-27的驾驶变成了傻瓜式。虽然VF-27的发动机推力不如VF25,但Galaxy本就点亮的人体改造技术使VF-27可以轻易做到VF-25绝对做不到的动作,这就避免了YF-21受限于人体极限而不能发挥机体性能的尴尬(同时我们也可以把YF-21的研发视为通用银河的后续开发动力……等等,我好像明白了什么,因为人体跟不上机体,于是不再用机体迁就人体,而是直接改造人体,这就是Galaxy船团流行人体改造的真相!)
                              但在2059年Galaxy船团毁灭,VF-27曾一度停产,后在其它船团的通用银河分厂重启生产线。
                              至2059年产量:30架


                              IP属地:四川35楼2013-06-20 08:3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