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书吧 关注:19,382贴子:190,035

回复:【科普技术贴】中国古代战阵和将领单挑问题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8.长蛇阵、衡轭阵
啦啦啦啦,说一个经典无比的战阵。
你没有看错,传说中的一字长蛇阵闪亮登场了!
一般小说里会经常提到,某某们在门外摆了一个一字长蛇阵,牛气冲天,各种求虐。
《千里独行》:“张飞云:哥哥,是个什么阵?。关羽云:兄弟,唤作一字长蛇阵。”
感觉很NB吧,张飞都不认识。
不过大家不要被演义或者小说误导了,因为长蛇是一种最基础,也是最二的阵法……
因为这个阵法只要求你把部队摆成一列,就完事了……
不过教你长蛇阵的老师肯定会告诉你,这个阵NB的不得了。
为什么呢?老师会很专业和严肃地告诉你:
此阵是根据蛇的习性推演而来,分为蛇头、蛇尾、蛇胆三部分。
当敌军打蛇头时,蛇尾就上卷,和蛇头一起攻击敌军;当敌军打蛇尾时,蛇头就后卷,和蛇尾一起攻击敌军;当敌军打蛇胆时,蛇身横撞,头和尾巴一起攻来,又绞又咬!
由此三种变化,长蛇阵运转,犹如巨蟒出击,攻击凌厉!
理论上毫无破绽吧?不过仅仅是理论而已……
破除长蛇阵,卡住蛇的七寸就够了!简单八个字,夹住两翼,突破中央!
详细方法就是以两个步兵方阵协作阻止对手两翼运动,再以强悍主力为主对其蛇腹发动来回地冲击,不断的拉扯使其阵形散乱无序!建议用骑兵冲击,因为骑兵最擅长拉扯阵线。
记住,不要恋战,要来回拉扯,反复冲击,把它拉得不要不要的……
因为目的是将长蛇阵切割成为三块,使其各自为战,无法三方配合,不攻自破!
要是在突破的时候不小心直接突死了敌军主帅,那恭喜你,直接结束。
长蛇的弱点就是均分了兵力,想各方面都NB的结果就是各方面都傻B。
那么你会问了,这么二的阵法有存在的必要?
别介,还真有。
你没有发现,一字阵可以想变什么就变什么吗?
可以围成个“口”字,成为方阵;可以围成个圆,成为圆阵;可以围成个弧,变成雁行阵;可以各种扭曲褶皱,变成勾形和箕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所以,一字长蛇是很适合拿来行军或者追击敌军。因为行军中可以因敌情迅速变化成你想要的各种阵形来保护自己,或者选择出击。
当然,在狭长的山谷和丛林中不要用一字行军。否则你的下场就是张颌那样,“前后不得相救,飞遂破颌”。
衡轭阵
此阵与长蛇相似,采用多路纵队交叉并排的形式,可以看成是两条长蛇交叉在一起,具体长相和英文字母“X”差不多。
因为此阵长得像“X”,所以敌军冲过来至少会受到两面同时的打击。
不但如此,此阵前后左右都一个样,你可以当成是四个“V”拼在一起,所以防守突出,尤其不怕侧翼攻击。
此阵与“口”字方阵都是防守骑兵冲击的好阵法。
不过为了保证阵形不乱,士兵不能随意走动,所以攻击很一般。
一般在行军时采用长蛇,遇到敌情可随意变化。
若遇小股骑兵骚扰则迅速结成衡轭阵,使用远程部队实施打击;若遇大规模骑兵袭击,则迅速结成方阵;若被敌军包围,则结成圆阵;如遇敌军固守,则选择锥形;如遇敌军逃散,则迅速结成雁行实施两翼包夹,实现合围……
进入峡谷怎么办?别着急,有种特殊的阵法可以救你,先买个关子,后面再说。


IP属地:辽宁30楼2013-05-31 13:30
回复
    回归主题,再讲几个常用战阵就进入下一节,最具特色的进阶战阵。
    望各方捧场~~~~撒花撒花~~~~


    IP属地:辽宁34楼2013-05-31 14:37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当你掌握了很多战阵时,当你熟练地将这些阵法用于实战时,当你打败了一个又一个敌人时,当你阻挡了敌军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时。
      当你沉浸于鱼丽和锋矢的强大攻击力时,当你沉浸于圆阵和衡轭强大龟属性时,你突然对自己无比满意,感觉自己已经无比NB,所向披靡。
      因为一批又一批的敌人倒在你的脚下,一个又一个的美铝对你仰慕不已。
      你认为自己已经成为帝国的名将!
      事实上,你确实成为了一名出色的将领,你确实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
      所以你的主帅交给了你更加复杂的任务和更多的军队。
      这个时候,你却悲哀的发现,你似乎没有韩信多多益善的本领。
      面对越来越多的士兵,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兵种,你感觉到很是吃力。
      没关系,我们的科普还没有结束。
      常用战阵中,还有几个高难度的阵法再等着你征服。


      IP属地:辽宁36楼2013-05-31 15:32
      回复
        (2)偃月阵
        偃月阵呈弧型,如弯月,如果非要给它一个英文字母,我觉得是个“J”。
        与鹤翼的“T”型对称不同的是,偃月是不对称的。
        偃月的战术思想和鹤翼是类似的,中军咬住敌军,侧翼迂回打击对方薄弱处。
        具体的兵力布置是精兵强将集中在“J”的尾部,坚厚重兵布置在在“J”的平面上。
        作战时以较多的兵力(月轮部分)抵挡正面敌军,以精兵(月弯部分)集中突击敌军侧翼。
        你可以这么想,鹤翼就像会双手互博的郭靖,左右手可以使用刚猛的降龙十八掌打击敌军;而偃月就像单手的杨过,虽然单手,但是黯然销魂掌的威力与降龙并列。
        如果说鹤翼是口袋型的一个口袋,那么偃月就是月弧型的一记勾拳。
        所以,当你兵力足够的时候用鹤翼包围并吃掉敌军吧;当你兵力不够的时候用偃月狠狠地揍敌军一拳吧。
        而且,偃月还有一个神奇的用法。发现这个用法的人,名字叫做韩信。
        那场战役发生在河边,发生在井陉。
        故事的过程大概是这样的,大规模赵军(据说是20万)追着兵力很少的韩信(据说是2万)就出去了,韩信打不过啊,只能一路跑啊跑啊,跑的河边突然发现没路跑了。
        于是韩信扯着嗓子那么一吼,赵军这是要把我们逼下河淹死啊,兄弟们能同意么?
        韩信手下当然不同意,于是大家在生路断绝的情况下和赵军玩命了,于是大败赵军。
        战役胜利后,手下问韩信:将军怎么背水结阵啊?韩信很淡定的说:这是兵法上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
        后来读过史书的将军们纷纷效法韩信,但是悲剧的是大多人都被赶下水淹死了。
        有人不乐意了,同样的背水,为什么我淹死了,韩信却活的好好地?
        或许大家已经猜到了,答案就是偃月阵和韩信的一些小动作。
        首先,韩信在战前安排了一支2000人的骑兵别动队,其次在逃跑时命令部队丢掉各种辎重和贵重物品,最后抵达河岸时韩信指挥部队结成了偃月!
        我们倒着来解读韩信的做法:
        为什么要结成偃月阵?
        由于河岸的走势属于绵长型,结成方阵远不如结成“J”字的偃月更加适应河岸这种地形。
        你问我为什么要适应河岸的地形,那是因为偃月存在和雁行一样的问题,怕后方偷袭和包围。结成偃月之后,你就可以背靠河水,面向敌军,不怕被爆菊。
        那为什么不结成圆阵进行防御?因为圆阵无法展开攻击,以韩信的兵力,一味的死守到最后只能是死。而偃月在正面守住的同时,还保留了一记致命的勾拳!
        为什么要丢掉辎重?
        因为韩信知道赵军和他训练出来的汉军不一样,赵军的指挥者也不如他。
        所以赵军的纪律就一定不会很好,没有纪律,何来令行禁止?当赵军面对着漫山遍野的辎重和财物,他们就一定会上前哄抢。而哄抢造成的后果就是赵军的阵形被严重打乱!
        没有足够的纪律意识,就是赵军主帅想要约束他的士兵,当时也无法做到。
        在我们眼里,没有阵形的军队就是散沙;在韩信眼里,没有阵形的军队就是羔羊。
        全身都是破绽的待宰羔羊!出击吧,我的勾拳!
        为什么要安排别动队?
        兵败如山倒。当部队溃散时,士兵的溃散是随大流的。20万士兵中很多人其实都是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败了,然后跟着逃跑的人一起跑。
        跑的快的先到,然后发现自家的大本营被占领了。于是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军一定是被包围了,因为连后方都失守了。前线溃败,后方失守,这个仗已经彻底输了。
        一传十,十传百,所有赵军都知道了这个令人沮丧的消息。
        于是本来没有造成多少伤亡的赵军,心里迅速崩溃。加之后面赶上来的韩信本军,投降就成了必然。
        其实他们根本不知道,他们的本营只是被一支2000人的骑兵占领了而已。
        韩信手下的汉军令行禁止,所以可以在“溃逃”中保持阵型不散,可以迅速集结成阵,可以拼命死战。相反赵军,阵型散乱,军心散乱,指挥不力,典型的乌合之众!
        由此可见,严明的军纪,正确的战阵,优秀的指挥将领对一场战役的重要程度。
        多说一句,偃月阵在唐代被选为扎营的基本阵法,因为营地一般选在水边,方便部队汲水。
        你明白原因了么?


        IP属地:辽宁39楼2013-05-31 22:53
        收起回复
          (3)玄襄阵
          好吧,终于说到露珠感觉最蛋疼的战阵了。
          因为这个阵吧,这个阵吧,阵吧,真的不好说……
          露珠找了很久的资料,翻了很多东西,终于得出了一个令人哭笑不得的结论。
          玄襄阵,真TM玄……
          方阵是个口,圆阵是个圆,锥形是三角,其他的战阵都长得和英文字母似的。
          唯独这个玄襄,它……
          好吧,我把玄襄阵的总结者孙膑先生的原文贴出来,大家就知道了。
          原文是:
          “玄{羽襄}之阵,必多旌旗羽旄,鼓{羽非}{羽非}庄,甲乱则坐,车乱则行,已治者…榼榼啐啐,若从天下,若从地出,徒来面不屈,终日不拙。此之谓玄{羽襄}之阵。”
          翻译是:
          “布列玄襄阵,必须多设各种旗帜,鼓声要密集而雄壮,士兵要表面散乱而实际稳定,战车表面杂乱而实际上排列有序……让士兵像在茶楼酒馆一样,喧闹杂乱,如同从天而降,从地里冒出来一样,走来走去,络绎不绝,整日不断。”
          总结就是:“玄襄之阵者,所以疑众难敌也。”
          知道欺骗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吗?那就是把自己也给骗了。
          玄襄的目的在于欺骗,迷惑敌人,让敌军不知道自己的真实意图,以达到掩饰我军战略或者保全自己的目的。
          至于怎么用,不好意思,我也不会。但是我不会,不代表别人不会啊。
          我们来数数谁会啊。
          ·李广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大概意思是,有一次李广带了100多骑兵出去,却遇到匈奴数千骑兵。李广手下觉得打不过,想跑。李广挥挥手,说:“跑毛线啊!朝着匈奴走过去,再把马鞍解下来。”匈奴被李广这一自杀性举动吓到了,认为李广不是犯二了就是有阴谋。李广这么淡定怎么可能犯二,那就一定是有阴谋!汉朝是有过马邑之谋的前科的,这次一定又是这样,这些可恶的汉人一定又想诱我们出击!于是李广安全了。
          ·文聘
          孙权尝自将数万众卒至。时大雨,城栅崩坏,人民散在田野,未及补治。(文)聘闻权到,不知所施,乃思惟莫若潜默可以疑之。乃敕城中人使不得见,又自卧舍中不起。权果疑之,语其部党曰:“北方以此人忠臣也,故委之以此郡,今我至而不动,此不有密图,必当有外救。”遂不敢攻而去。
          其实文聘躲在家里不出战是没办法啊,有木有!其实城池被雨冲坏了但是文聘没时间修啊,有没有!其实城里面不是没人,而是腹黑的文聘不让人家出去啊,有木有!孙权二逼地搞了一次公费旅游啊,有木有!这才是真正的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空城计啊,有木有!
          ·王平
          建兴六年,属参军马谡先锋。谡舍水上山,举措烦扰,平连规谏谡,谡不能用,大败於街亭。众尽星散,惟(王)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这就是典型的各种旗帜到处乱插,各种鼓声到处乱打,连张郃都被唬得一愣一愣的啊。人家王平还会在撤退的时候收敛溃败的散兵,然后搞滚雪球战术啊。这才是临危不惧、有勇有谋的人才啊。马谡,你丢不丢人啊!
          ·赵云
          (曹)操运米北山下,黄忠引兵欲取之,过期不还。翊军将军赵云将数十骑出营视之,值操扬兵大出,云猝与相遇,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魏兵散而复合,追至营下,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魏兵疑云有伏,引去;云雷鼓震天,惟以劲弩于后射魏兵。魏兵惊骇,自相蹂践,堕汉水中死者甚多。
          看到没有,这就是差距啊!百人将李广就够凶残了,结果人家赵云带着几十个人不但不跑,反而甩着膀子反突曹军啊。(遂前突其陈。)打不过没有关系,可以一边打一边退啊。(且斗且却。)慢慢地把曹军引向伏击圈啊,这个伏击圈还是临时布置的啊!为了争取布置伏击的时间,赵云敞开怀抱各种求虐啊,曹军愣是不敢上前啊!曹军干脆不打了,结果人家赵云不干啊,追着人家菊花一阵猛射啊……我该说什么?冷静、勇敢、果决、武力值高、人又长得帅,难怪人家赵云是万人迷啊!


          IP属地:辽宁41楼2013-06-01 12:06
          收起回复
            轻插一下。
            大家不要把战阵想的那么形式化,什么某个方向要派多少多少人,什么地方非要用什么兵种。
            按照书上的阵图,一板一眼摆出来的战阵都是脱离了阵法的核心。
            因为阵只是为了把一群乌合之众有效地组织起来,加以训练,团结他们的力量达到同进同退的地步。
            所以阵需要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敌情、不同的时代、结合不同的武器做出相应的变化。
            孙武说过:“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
            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意思是用兵的方法就像流水一样,流水是没有固定的形态的,水可以随地形和容器的不同而改变自己的样子。而用兵能够根据敌情的变化而变化的,就是军神了!
            宗泽曾经给岳飞一幅阵战图,教育岳飞说:“尔勇智才艺,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万全计。”但岳飞反驳:“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岳飞也是反对宗泽这种死搬书图的人,他认为虽然战斗之前先列阵是常识,但运用战阵的巧妙灵活,全在于善于思考和将领高超的指挥能力。
            就以玄襄阵为例,玄襄本身没有固定的排列方法,其目的就是自己乱,让敌人看不出自己的意图。
            但是玄襄阵不是为了乱而乱,而是为了迷惑敌人而乱。乱只是手段,迷惑才是目的。
            所以玄襄的表面在于混乱,而根本在于迷惑。只要目的达到了,乱不乱也就无所谓了。
            如李广赵云,在突然遭遇危机的情况下,自身一定要保持冷静,断章取义的使用乱阵很可能把自己的部队整乱了,导致雪上加霜。
            此时按照常理的做法就是撤退,或者固守待援。但是李广赵云不退反进,这本身就是另一种乱,违反常理的乱。至少在敌人眼里,这种做法是不可思议的。一旦敌人产生了错误的判断,那么我们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至于王平,那就是典型的玄襄阵了。不过王平更加聪明的地方在于他明白玄襄只能欺骗敌人一时,等敌人知道我方兵力不足的时候,肯定会继续追击。所以王平在撤退的路上不断地吸收马谡的溃军使自己壮大。就算张颌到时候反应过来,发现自己上当了,王平也已经达到无法轻易击败的地步,还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撤离。
            文聘那种,额,算是上天给他安排的乱,这种乱更接近于诡异。城池和栅栏被雨水冲垮,百姓散在外面,于是文聘干脆顺势而为。按照孙权的心里,既然曹魏把江夏这个重地交给文聘,那么文聘就一定不是一般人,现在这种诡异的情况不是文聘有埋伏,就是曹魏有援军。
            不是有一句话么,平时越是老实的人,撒起谎来就越是看不出来,因为没人想到他会撒谎。
            文聘,玩得就是心理战。你不是认为哥平时很正经么?那么哥这次二逼一把!果然,收到了奇效。
            于是,当一个经常犯二的人,看到了一个平时很正经的人突然犯二的时候,下意识地认为这件事一定不会二得那么简单,然后做出来一个很正经的决定,遗憾的是,事实证明他还是犯二了。
            心理学,真是一门神奇的学科。


            IP属地:辽宁42楼2013-06-01 13:15
            回复
              (4)方圆阵
              是的,名为方圆阵的它就是方阵和圆阵的结合!
              在纠结方阵的防御力不强么?在纠结圆阵的攻击力不强么?
              那就结合吧!
              就像直线弹道的加农炮和曲线弹道的榴弹炮结婚生下弹道可直可曲的加榴炮一样,方圆阵是方阵与圆阵的爱情结晶!
              简单地说,方圆阵就是里面是圆阵,外面套一个方阵,指挥和机动兵力在园内。方阵的兵力少,圆阵的兵力多。
              最开始的战斗发生在方阵外围,当兵力较少的方阵被打穿,敌军进入方阵内,战斗才算真正的开始。此时的敌军会被外围的方阵和内部的圆阵所包围,圆阵良好的的防御性会让战事变得胶着,而游离在外围的方阵兵力会和里面的圆阵一起消耗敌军,所谓的内外夹击。
              此阵的意义在于对付机动性较强的骑兵部队,利用外围的方阵卸去骑兵的部分冲击,再由圆阵挡住骑兵,外围的兵力对敌军进行点杀。这样可以弥补单纯的圆阵缺乏进攻力,方阵留不住骑兵的缺点。所以外围的方阵和圆阵的内部应该多设置弓弩部队。
              但是此阵的缺点也明显,就是外围的方阵实在是危险。遇到不紧不慢的对手就会面临被逐一击破的可能,先吃掉外围的方阵,再磨死里面的圆阵。
              所以后来此阵被一位天才般的将领给改变了,并由此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经过千年之后又被另一位天才将领改变,也发挥出了巨大的威力。
              两次改变产生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战阵,也已经看不出和方圆阵的联系。但有意思的是,这三种阵法的对手,都是大规模的骑兵部队。


              IP属地:辽宁43楼2013-06-01 14:02
              收起回复
                这个时候,帝国发生了叛乱,而此时的国家需要你的力量。
                你,带着帝国的精锐,出发了。
                在路上,你一次又一次地鼓励自己,你一定可以胜利。恩,一定可以。
                但是抵达战场后,你笑了。
                面对着手拿锄头,柴刀,木棍的叛军,你笑了。
                他们一窝蜂地冲上来,却悲哀地发现无法击破你布下的方阵。正当他们无比泄气的时候,却更悲哀的发现你的骑兵已经迂回到了他们的后面,并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毫无悬念的胜利。
                你继续进行平叛。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7楼2013-06-01 21:1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小股小股的叛军被逐一消灭。为了保全自己,叛军干脆几股几股的合流为一体。
                  叛军有的数万,有的数十万,甚至有的号称百万。不少千万平叛的军队都被击败了,叛军因此获得了帝国的缁重和精锐的武器。
                  越来越棘手了。
                  你意识到不能再用以前的万金油打法了。
                  你需要出奇,甚至冒险。
                  经过你详细的分析,这个险是值得冒的。
                  你选择集中兵力,选择了强大的锋矢阵或者鱼丽。你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突击叛军。
                  你强力的突击给叛军造成了巨大的杀伤或者直接突死了贼首。
                  巨大的恐慌笼罩了这些昔日的农夫,现在未经长期训练的叛军。
                  一个人放下武器逃跑了,很多人害怕也跟着跑了,甚至有人看着大家都跑了,自己也跑了。那些没跑的,却被溃兵冲散了。
                  结束了。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8楼2013-06-01 21:28
                  收起回复
                    于是你的履历上这么写到:
                    某年,贼某某和贼某某某合众数十万,至某地。你部数百人或者数千人。众惧,恐不胜。而你一番大义陈词,部下便各种热血。你帅多少多少突击贼军,战良久,你部死站,于是贼首死或者杀伤贼甚众导致贼乱,遂大破之。
                    数百破数十万的神话就这么诞生了。
                    后人读到这里,无比崇拜你当年的功业。各种喜欢,各种吹捧。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49楼2013-06-01 21:34
                    回复
                      当然,在缺少骑兵和战车等强力突击力量的情况下,你还有许多选择。
                      你可以找城固守,缺乏攻城器械的贼军只能围困你。
                      相持很久之后,要么贼首们不合闹矛盾,要么贼军的扎营地点或者方法出现问题,要么帝国来了强力援军。
                      总之,战机来了。
                      你或许火攻,或许水攻,或许里应外合,或许分而击之。
                      这种情况下,你也赢了。
                      历史是这么记录的:
                      某年,某贼军众,你部寡。与战不利,退保某地。贼引大众围城,你部甚恐,你又是一番鼓励。而后战机出现,你使锐士出围外利用某种情况,你因鼓奔其阵,贼惊乱奔走,遂大破之。你部斩首多少多少万级。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0楼2013-06-01 21:46
                      收起回复
                        还有一种情况,大概是这样的:
                        贼数十万,进入某地,杀死某地长官,百姓震恐。英雄的你帅军数千逆战,然贼甚众或者贼兵精悍。你赏罚分明,鼓励将士,奋勇而战,贼稍退。
                        当时是也,你避敌锋锐,多出奇计,使出玄襄的奥义迷惑敌军,某地设奇伏,昼夜会战,贼军破你不得,被困日久。而你各种怀柔,各种劝降,贼军遂降。


                        IP属地:辽宁来自手机贴吧51楼2013-06-01 22:02
                        收起回复
                          至此,小股的叛军被你击败,大股的叛军也被你击败了,你的威名流传于叛军之间。
                          你已经被冠上了帝国名将的称号,甚至夸张一点,什么中兴重臣。
                          你志得意满,春风得意,踌躇满志。
                          这个时候会有三种情况。
                          一是弱小的叛军被淘汰,留下了叛军经历的帝国军队的洗礼,不只人数众多,而且精锐善战。叛军之间甚至出现了不少杰出的军政人才,他们指导叛军恢复生产,指导叛军训练战阵。
                          二是叛军基本被肃清,但是各种的军政长官借着平叛的名义大力扩张麾下的军队,大量招揽人才,成为一方诸侯。这些诸侯有着更优越的出身和号召力,拥有更加精锐的部队和更加优秀的人才。甚至有的诸侯掌握了大量帝国的资源和军队!虽然叛军被肃清,但是很明显,这些诸侯们不想交出自己手上的权力和军队。
                          三是既存在强大的叛军,又存在强大的诸侯……
                          如果你选择继续忠心帝国,那么你将面对这些诸侯;如果你选择了诸侯,那么你将面对死而不僵的帝国。
                          无论怎么选择,你的敌人都很强大。


                          IP属地:辽宁52楼2013-06-01 22:23
                          收起回复
                            你率先抵达了战场,因为你懂得以逸待劳的道理,而敌军正火风火燎地朝这里赶。
                            你已经摆好了队形,列好了战阵,磨刀霍霍。
                            你微笑着等着敌军前来送死。
                            终于,来了。
                            远道而来的敌军气喘吁吁,未及列阵;而你方,士气高涨,体力充沛!
                            你觉得你已经胜利了一半。
                            是的,按照常理来说。
                            傲慢与无知让你完全无视了一个点正在朝着自己移动。是的,一个无比快速的点。
                            离近了,看清了。
                            是一个人!居然是一个人!
                            一个人!个人!人!
                            哈哈,一个人也敢前来送死。
                            战争可不是一个人就能打得!你以为你是奥特曼啊!愚蠢!
                            诸军,给我上!
                            ……
                            可惜,当你的人头飞向空中的时候,你都不明白那个人是怎么样冲到你面前的。
                            难道自己的军队是空气么?这都挡不住?
                            一群人,挡不住,一个人?
                            不是应该先两军列阵,然后再开打么?
                            我这一群人,怎么就是挡不住他?
                            这算这么回事?
                            破坏游戏规则?
                            不管你明不明白,都结束了。
                            失去了你的军队,很快地做鸟兽散,被击溃了。
                            或者说,击溃你和你的军队的,仅仅是一个人、一匹马、一把刀!
                            “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与(关)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
                            任你战阵千般变化,我自快马一刀砍来。
                            你不得不承认,有些人生下来就是为了破坏游戏规则的。
                            一个人,一把刀,可以拯救整个世界。
                            本帖之主题——中国古代战阵与将领单挑问题,就此展开。
                            究竟是以巧降力,还是以力破巧?
                            下一话:关羽是如何拯救世界的?
                            敬请期待!


                            IP属地:辽宁62楼2013-06-04 23:04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轻插一下。
                              感谢各位的支持与捧场。
                              第一次发帖,我本人是很看重的,选择这个话题,我会一直更下去,直到结束。
                              发帖不太稳定,语言也不好组织。希望大家见谅。
                              另外解释一下。
                              发帖时没把名字取好。
                              我所说的将领单挑问题不但包括了将领之间的单挑,还包括了将领和军队之间的单挑。
                              前者是一个单挑一个,后者是一个单挑一群。
                              发这个帖子的目的在于给大家介绍一下古代是怎么样进行一场战斗的。
                              不是像小说演义那样,两军将领出阵,然后单挑,分出胜负后再挥军掩杀,士兵完全成了配角,绝对性力量在将领。
                              持这种观点的人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比较深。
                              还有就是一些人认为战阵是很玄很玄的,这种人受说岳全传和杨门女将之类的影响比较深。
                              其实战斗的主体是战阵,不过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导致将领单挑出现在了战场上。
                              集团战阵与个人单挑之间的对立、冲突与渊源,容我为大家细细讲来。


                              IP属地:辽宁63楼2013-06-04 23: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