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伊之 V炎嵩听
http://tieba.baidu.com/p/2277842993
清明雾晓、忽有行人
【文/许言伊】
薄雾肆意弥漫遮掩,一缕晨光挣脱黑暗的束缚开始了全面的反侵略斗争中。晦暗不明的天空是探索不到的深邃,远方的树林是读不懂的孤寂。薄雾轻遮,若隐若现令人浮想蹁跹,好似魑魅魍魉在前却又抵不住想一探究竟的心。
忽有一人身形消瘦,一身白纱,如鬼似魅的默默地前行着。毫不掩饰的向世人展示围绕在她身旁的冷寂、淡漠。
就这样默默地彳亍着、彳亍着、最后停驻静立在一座墓碑前,白皙漂亮的手指轻扫过墓碑上的文字,轻轻的抚摸着像极了母亲温柔的抚摸着自己的孩子。而她,手指很温柔的扫过面上却找不到一丝与其动作一致的温柔留恋。
“为何不归?为何让我等了这么久?为何你会忍心抛下我?为何?为何……”
疏离淡漠的声音与其说出的话似是自相矛盾,明明很幽怨、痛苦的话却以毫无波澜的声音说出。
或许是等的太久、等到麻木了,又或许只是习惯了等待,把思念、当做吃饭喝水那样融入生活,成为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失去了意义的等待,麻木的心、麻木的情感。只是把等他思念他从最初的期待变成了现在每天的任务。身边的人都说他或许金榜题名或许成为高官的入赘女婿,总之不会回来陪她过着清贫的日子,更不会接她去京城。但她一直坚信他们的情比金坚,不怨不悔的等待着,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是抵不过等待了十八年的绝望。从此以后立下墓碑每逢清明便去祭奠他遗忘的承诺
白纱轻飘荡,离开了沉静的墓前,远离了薄雾下令人好奇的神秘树林。
“为何不告诉她…他已经…如果说了,她会好过些吧…”粗壮的古树后,在白纱女子离开时,闪出一男一女,女子俏皮可爱,此时一脸不解的问身边的青衫男子。
“情之一字,世上古往今来谁能说的清?道的明呢?他不过希望她可以活着罢了。却没料到…”青衫男子望着白纱女子离去的方向缓缓说到。
“没料到什么?没料到她对他有多深情,用了十八年的时间才如他所愿的不再相信他认为他骗了她么?!可是她就算是认为他骗了她,她还是愿意守候这他”俏皮的女子此时眼神有些低沉暗淡不似平常那样活力四射,眼神明媚。手指像那个白纱女子一样轻轻地抚摸着墓碑上的字:诺言逝三个大字,旁边还有一段小字:从此无心无爱,孤独终老…
三日后……
有人说看见一男一女将那树林里奇怪的墓碑挖开,放进去一个坛子。然后祭奠后携手离开了……
“轩,为什么要这样做?”
“因为我想他希望她活着即使是恨他的,但也渴望陪着她,安静的在她的身边守护着吧…”
评语:此篇文章的主题主要是关于情字。自古多情空余恨,此恨绵绵无绝期。描写白衣女子在墓前的情节,暗点清明主题,设置悬念。再而由旁人解开谜题,展开故事整体。就算是恨,也希望活着,可见情的深沉。尖锐的对比,读来有一种“峰回路转”的情节层次感。
文章情节叙述得当,语言流畅简洁,令人伤感,整段抒情细腻
但是缺少对小说的重点——悬念的把握。对情节的设置上有待加强。可以多运用之前教程里的内容,多一些渲染,更能烘托气氛。小说并不是纯粹把文笔表现在描写中文章有些句子加的形容词太多,并且在形容词的排列上存在语序混乱的情况。人物的对话也存在一些问题,小说背景在古代,这一点不应该仅仅体现在用词上要有古风,而是每一句都不会让人觉得像是现代语言的穿越。同时,感情和性格更多应该由情节中让人感受出来,而不是直白地用形容词概括,用词上也需要多加推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