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归吧 关注:19,490贴子:321,239
有宋一代,虽积贫积弱,但尚属开明,士大夫作为整体需要改造,还没到彻底清除的时候。
既然已经和士大夫结盟,不如干脆点,从法理上、事实上彻底架空皇帝。
仿“周召共和”旧制,合三省、枢密院和三司使首脑,组成“共和政府”,立法典废皇权(不是废皇帝),由公相(蔡京)、枢相(萧炎)、左相(张邦昌)、右相(白时中)、计相(左聊寄代理)“五相共和”,为国家最高权力和决策机构。
政归五相,祭由皇帝。
参照联合国安理会体制,大政方针必须五相一致才能通过。同时为了确保国防效率,实行统帅权独立。


IP属地:安徽1楼2013-04-18 11:44回复
    理想不错,但不看好最终的执行情况...
    而且就宋人(其实也不光宋人是这样)党争的习性,不掐个死去活来,大约是不可能的...


    IP属地:四川2楼2013-04-18 11:49
    收起回复
      2025-08-06 19:08: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LZ缺乏基本的常识,按照现代政治学来说,“共和制”VS“君主制”,是一组相对的概念,从广义上来说,泛指一种没有君主的制度而已(和MZ并无必然联系)
      从历史上来看,“周召共和”也是符合这一定义的,周召共和发生的前提,是国人暴动赶走了厉王,在国家无君的前提下,周公和召公联合主持国政,史称“周召共和”
      也就是说,只要君主还在,不管你再民主、再分权,不管君主再虚,权力再小,那也和“共和”一词八竿子打不着。
      具体请参考英国,够MZ了吧,国名叫“联合王国”,在法律上,英国国民是英王的臣民,首相和各大臣都是英王的臣子,是英王的政府,需要英王任命,英国军队也是“皇家军队”,警察是“皇家警察”等。


      4楼2013-04-18 11:55
      收起回复
        哎,那么有宋一朝的这群士大夫觉悟那得多高,萧大人在士大夫群体里的信誉那又得多么伟大了,或者说他们的智商得有多低了...


        5楼2013-04-18 12:06
        收起回复
          神宗元丰改制后,就已经罢三司了,而且宋朝的官制过于繁杂、混乱,并且机构重叠、人员冗余的毛病终宋一朝是完全没有得到解决的,本人不是很喜欢这套制度。
          相对来说,我觉得明朝官制更简洁、职权更分明一些。可以参考明制,重新梳理从中枢到地方的官制,甚至对地方行政区划也可以参照后世的行省制度(比如明承宣布政司制)进行改制,用今天的话说,也就是定人定编,并且把渎职罪和贪腐罪、叛国罪并列,该用重典的,就得用重典。
          PS:台谏分流的点子不错。另外,如果实在是想把财政权独立出来,“计划院”这名字也实在不怎么好听,有点不伦不类、不土不洋的感觉(抱歉,只是个人感观)


          IP属地:四川7楼2013-04-18 21:23
          收起回复
            多说一句,诸位,楼主的五相共和是和现代意义上的共和政体没有半毛钱关系的,re pu b li c的意思首先是民众之国,有个君主在那儿立着,谈什么共和?周召共和,八王议政之类的和republic根本就不是一道局。


            来自iPad8楼2013-04-18 22:19
            回复
              楼主的想法挺好,实际上必然完蛋----可以参考 波兰贵族民主. 呵呵.


              9楼2013-04-18 22:35
              收起回复
                共和政治不适合封建时代---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而不是为了共和而共和.


                10楼2013-04-18 22:36
                回复
                  2025-08-06 19:02:1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为啥有的回复题帖子看不到,奇怪!


                  IP属地:安徽11楼2013-04-18 23:24
                  收起回复
                    优秀的政府和不优秀的政府的最大区别是什么,监督者的能力和力量。
                    用GZD前后期对比来说,就是自检纠错的力量
                    只要执政集团知道并且畏惧有克制他们的力量存在,那么一切就会变好


                    12楼2013-04-19 11:33
                    回复


                      IP属地:山东14楼2013-04-20 07:22
                      回复
                        楼主想多了,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就是说天下事君王和士大夫的,草民无权。
                        到时候来一句:你是为士大夫说话还是为老百姓说话?


                        IP属地:安徽来自手机贴吧17楼2013-04-23 20:58
                        回复
                          第一步,把士大夫与君王共治天下,改为士大夫与武士共治天下。
                          第二步,改革科举、选拔体制,发展技术教育,士大夫团体向社会各阶层开放。


                          IP属地:安徽18楼2013-04-27 10:53
                          回复
                            宋、明,都是士大夫阶层恶性剥夺普通百姓利益,以至于皇权都无法限制,终于演变成为皇权更迭、哪怕被外族推翻——士大夫反正可以投靠一个新主子(哪怕是外族)继续生存:此所谓法统可替、道统不灭!
                            从这个意义上说,宋明士大夫阶层,很有些向汉晋门阀家族回归的感觉,只不过士大夫阶层的人数规模比门阀家族要扩大了许多,但在对百姓的剥夺没有约束——例如没有皇权(哪怕是利用监宦)的约束——的情况下,宋明的百姓规模虽然比汉魏晋扩大了许多,仍然导致北宋的靖康、和明末的甲申!
                            丑陋的士大夫文化之根,是家族高于民族。可是,文字是士大夫的专利。
                            因此,徽宗虽然被污以花石纲,但百余年士大夫与禁军勾结产生的结果,远比花石纲要恶劣得多——号称文人典范的那么多仁宗朝大文人,对于都门禁军这个毒瘤的恶性发展,是助益了?还是消炎了?
                            因此,崇祯虽然被污以刚愎自用,但咱们却更要怀疑士大夫阶层,是不是对汉民族集体利益做了背叛,才有了甘为女真前锋、比女真杀起汉人来更狠的士大夫集体下跪!对于皇族,仍然应该赞赏其“天子守国门”、“朱皇姓没有降族”这样的气节——至少比“不思蜀”要好吧?甚至于,要怀疑,如果崇祯没有废掉太监而不得不完全依赖于士大夫阶层,也许明王朝不会这么轻易地被满清篡夺……


                            IP属地:山东19楼2013-04-29 17: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