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 星期三 晴
至于此病是否可以治愈,很多人包括医生认为不可能,而吧中“刘家老爷爷爷”则说很多中医对此有建树,只是面诊等比较麻烦等。是否果真如此,我们也不必在意,也不要盲目轻信无法可治的断言,丧失了治病的信念。
晚上浏览其他吧内的贴子,发现不少有用的东西可以借鉴,其中在咽炎吧中有“刘氏金针源医堂”的一个贴子,对痰的种类划分的很细致,有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另外,在哮喘吧中的<哮喘日记>的贴子中,有“山东小陈哥哥”的发言,其中关于治疗痰的章节,摘录如下,仅供参考。
—————————————————————————
我儿子17了,从小开始感冒就喘。近半年哮喘时轻时重,没好过。住院7天没用。呼吸科医生让吸舒利跌3个月,我没敢给他用。现在天天控制他每顿吃7-8成饱,不喝冷水,不吃外边买的肉夹馍和等等辣的,刷酱的,点心等等。天天锻炼,练五禽戏,捏脊,,按摩脚(就是杨奕讲座的治哮喘的按摩方法) ,,再就是按摩小腿上的丰隆穴(除脾的湿邪),按摩丰隆穴特别疼(因为他体内湿邪太重所以疼,正常人不疼)。。。哈哈,现在他终于可以快跑了,虽然还有点喘。我已经很满意了。朋友们用药根本治不了哮喘,,动手自己治病吧,不用花钱,身体还好了。。。。。真心希望能帮到哮喘朋友们。。。。一个被儿子哮喘折磨了十几年的父亲书。。。。
痰多不要怕,此处有真法痰多不要怕,此处有真法 药物:甘草 穴位:右侧丰隆穴 方法:先用手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5分钟,然后把从药店买回的甘草锤扁、锤烂,外敷在此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次贴12个小时,取下休息12个小时再贴。
百病皆因痰作祟,祛痰就找丰隆穴 痰本来是人体疾病的产物,它的产生和增多又会引发人更多的疾病,所以,祛痰,从古至今都是让医家和病人头疼的事情,需要仔细挖掘出病根才行。
我在临床上经常使用的祛痰方法是按揉或用小保健锤敲击右侧丰隆穴,然后把甘草捣烂,外敷在此穴上。
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自古便是各派医家祛痰的大宝穴。
甘草生长在沙土里,味甜,色黄,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恰好就是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的上上之选。
痰是人体水液代谢出现故障的产物,它的产生主要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而其中又与脾关系最密切,所以中医有“脾为生痰之源”“脾不留湿不生痰”之说。而丰隆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络穴,别走于足太阴脾经,可以同时治疗脾胃二经上的疾患,所以,按摩这个穴位就能健脾和胃,使湿痰自化。
古人说,“痰多宜向丰隆寻”“丰隆、肺俞,痰嗽称奇”。是的,丰隆历来就被医家奉为祛痰至宝,我们怎可因穴小而不为呢,所以,但凡与痰有关的病症都应该通过丰隆穴来治疗。
多吃芝麻少吃肉 痰多的朋友,平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古话说:“鱼生火,肉生痰。”肉吃多了,尤其是猪肉吃多了,是很容易生痰的,所以痰多的朋友应减少自己的食肉量,多吃些清淡的食品才行。
日常饮食之中,芝麻消痰的效果比较好。您可以把芝麻炒熟了,磨成粉,每天吃点儿。当然,如果能买到纯正的芝麻油,那就更好了。把芝麻油当做日常饮食中的食用油,要不了多长时间就能痰消病灭。
体内多痰,也会失眠 几年前,我治疗过一例顽固的失眠,当时,我仔细查看了病人的症状,发现她的病因主要是体内有痰湿淤结。于是,我采用甘草敷右丰隆穴的外治方法,并嘱她回家后自己也照此法调治。
体内有痰引起的失眠除了可以用上面的外敷方法以外,还可以用温病名方——温胆汤来治疗。
由痰导致的失眠,通常患者脸上或身上的皮肤会明显泛黄,所以,如果您失眠并伴有皮肤泛黄的症状,最好试试由温胆汤制成的中成药温胆片。
中医上将痰分成三类:气郁之痰、脾虚之痰和血痰。气郁之痰是大家平时理解的脂肪瘤,主要由于憋气胸闷而成。我们咳嗽出的痰有时不是来自肺部,而是脾虚生痰,如此则应健脾祛湿。血痰是高血脂形成的,由于血脂堆积而生成的痰。这三种痰可以互转,事先确定病因,以免张冠李戴。
有两个穴位经自我按摩对化痰有显著效果。
足阳明胃经之丰隆穴。
丰隆穴对现代人最有作用,它可以去除高血脂,所以体内痰湿很重的人一定要揉这个穴位。有人嗓子哑了,自述好像是有东西糊在里边,吐也吐不出来,这就可能是有痰结,结在喉咙这块了,就给它点按丰隆穴一分钟,马上他就觉得这块开了,这东西什么都没有了,不知道痰化到哪里去了。所以它既可以化有形之痰,也可以化无形之痰,觉得这儿有东西但吐也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像梅核气一样,它也能散掉。如果有人觉得就是有痰吐不出来,揉了丰隆穴以后很容易就可以把痰吐出去,这个丰隆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化痰穴。从腿的外侧找到膝眼和外踝这两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取这条线的中点,接下来找到腿上的胫骨,胫骨前缘外侧1.5寸,大约是你两指的宽度,和刚才那个中点平齐,在附近压按,最感酸麻沉重或者痛感明显的地方,就是丰隆穴,每天按压3分钟左右。
—————————————————————————
在此向“山东小陈哥哥”致歉,私自引用他的文章。
很多病都是一个病根造成的,只是表现方式有差异。治疗别的病的方法也可能对我们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