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立方学校吧 关注:1,764贴子:197,829
  • 6回复贴,共1

《北京遇上西雅图》观影后感(抛砖为了引玉,欢迎大家的加入)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21日才正式上映,17日先看完后,什么也不能说,只等这日子的来临,期待这场观影后的聚会。


1楼2013-03-22 11:36回复
    这篇19日写的观后感,这里本不需要这么多,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删减,是我观影前后的感受,我完整的搬过来。看电影也讲究天时,地利,人和,有变动,感受也不同。文字长了点,包涵下哈。
    ------------------------------------------------------------------------------
    3月17日观影《北京遇上西雅图》,提前约了姐姐,说周末请她看电影。
    从小我在姐姐眼里都是小孩,我喜欢的人和事物,她都不晒。我愤愤了好多年,竟有了种癖好:但凡是和姐姐同龄者,我总想法子和其亲近。细细数来,我最好的几个朋友,都和姐姐同龄。
    这几年,我推荐《黎明之前》,她不喜谍战剧。推荐《心术》,她说海清演技了得,罢了,罢了...
    前日打电话给她,说:“周日请她看电影,我偶像的第一部主演。”心里惴惴的,担心她会拒绝,没想到她是一口答应了。这下子轮到我紧张了,周六好晚还和大浦姐通电话确定第二天确有电影票。
    周天,一天都在上课,效率极高,可能是因为晚上有份视觉大餐要吃,精神极好,全身心的在书本上,一点都没分心。晚上六点姐姐来接我,路上我们还聊,好久没一起看电影了,上一次像是陪孩子看《变形金刚》。能两个人都抽出完全属于自己的休闲时间太难得了。
    关于电影,什么类型,什么内容,我都没透露一点给姐姐听,我想她一点都不知道,观影的感受才最纯粹。
    而我,香港首映之后,没看见多少影评。微博上加V的评论都是好评,但总不是普通观众的感受。上豆瓣看影评,有剧透的没敢看,看了看短评,也有给三星的。心态那个复杂啊,一个期望是部好片子,一个又怕自己期望高了,失了观影乐趣。又想,为什么提前观影的都沉默,莫非一般?终于没忍住,在微博上看见波迷莉莉姐,问她,电影好看吗?她答:好看。
    好吧,无论怎样,我要去看这部电影了。


    2楼2013-03-22 11:43
    回复
      2025-08-01 10:53:3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电影刚开场,汤唯是绝对的主线,我稍稍会想Frank的戏好少,我推荐的戏,多少有些紧张姐姐的评价,当画面里有一辆轻轨在城市的上空穿过的时候,我说:漂亮。姐姐说:这戏确实要在电影院里看。听完这句,我终于可以安下心来好好看戏了。电影结束的时候,姐姐说:好看。
      观后的感受,电影的节奏极好,配乐很棒。我坐在影院后排,音响在耳后,前面是很养眼的画面,这些是家庭影院不能达到的效果。故事正如吴老师开始的解读,在国内可能还有各种朋友和关系,在异国,能认识的很清晰,人在低谷,拥有自己的不放弃。
      能感受到导演有很多想说的,但导演很坚强,矜持,淡写伤痛。明线上文佳佳的生活费突然阻断,她的困境在几个月中发生。Frank的暗线上,他的困境是几年,他有两场戏,一场警署出来对文佳佳发火,那个是触碰到他底线。一场是晚上疲惫回家做在床沿看着女儿照片,默默哽咽的背影。短短几秒的镜头,吴老师表达的很浓重,观者才一震,这样的轻喜剧中,导演其实讲了很多。很想对薛晓璐导演说,再做新戏的话,更说的多一些,鱼骨扎痛,让观众有体会的时间。
      汤唯的表演很棒,我不觉得她过火,导演讲故事的节奏把握的很好,很流畅,不突兀,观影结束后,姐姐说这是一个轻松的片子,她喜欢。我觉得她全然没有在意这片子讲小三,同性恋,海外生子...。事实上导演把影片调整的很正,配乐到位,观后的感受舒服。


      3楼2013-03-22 11:44
      回复
        最后吐槽几句关于宣传,说实话,一个普通观众即使《赵氏孤儿案》在央一播放,每天两集,看过十集之后,走入电影院,也未必能认出演frank的演员。请吴老师做宣传是最浪费的事,因为拍一个戏,就化在一个戏里面了。都是角色标志,少有个人标志,不易让人联想而记住。如frank身上,丝毫看不到霍思邈。拿他做主宣,走进影院才发现他完全服务于戏,一点也不闹腾。
        观影后的主创见面会,我还能记起2010年去北京参加《光荣绽放》时,吴老师是一个烫着爆炸头,戴一副洋气的黑框眼镜,上穿绿灰色的皮夹克,内穿一件画满花的T恤,下着镶白色花边的牛仔裤,鞋底上还画有着动漫人物的帅小伙。
        时隔三年!!!按理说造型是属于个人私事,但是....一个满头白发,一脸拉碴的白胡子,还在才四十几岁,创作力最旺盛的时期,在内心浇灌一棵想要退休的小树!
        真想问问波酥,六十岁的时候,你可会感叹: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不是说努力挣钱,而是说,六十岁已时塑造不了四十岁时能演的角色,干嘛现在就把七十岁时的造型就用了呢!
        影片中的Frank,因为生活忙乱,没有心思打理胡子,所以是那样的造型。每年两部戏,却让宣传,采访占满生活的吴老师,如同Frank一样,没有照顾好自己,虽说白发是老天给的,但打理好自己,(不是指退休,而是指减少一天参加5个访谈节目或者一个星期5天游走于5个间隔1000公里的城市间的电影宣传行为。)可减缓添白发。
        我姐姐说,昨天撕掉了,今天永远比明天年轻,每一天都是人生中最年轻的一天。
        想对吴老师说:您什么时候刷新自己?


        4楼2013-03-22 11:44
        收起回复
          @波中涟漪
          涟漪:有场戏,我有感触,码头边文佳佳卖包,文佳佳的境遇在国内,可能感受不那么清晰,把她扔在国外,能帮助她的人有限,她之前的美食编辑的职业技能也没了,因为没过语言关,这些很多年建立起来的东西都不存在的时候,如果在平日假设的时候,真的很可怕。但是在那个境地真实发生时,却能看的更清晰了,只要自己不放弃,一切并不坏。这是这部片子我所悟。这后面有段呼应在frank身上的戏,就是Frank送文佳佳进手术室的时候,正如吴秀波说的他有用。Frank在西雅图坚持了这些年之后的被认可。
          对于Frank,看片子的时候,我还有些埋怨导演给的镜头太少了,都是扫过。可是黑毛衣的,大胡子的Frank,在观影后,竟然浓浓的留在我心中。我问了为什么?
          因为,吴秀波的演绎,有三场戏是很浓烈的,一场是质问文佳佳为什么带他的孩子到纽约,一场是失去孩子抚养权后,疲惫的进门,导演通过文佳佳的眼睛窥探到Frank抽搐的背影,昏暗的灯光下,一抹黑色毛衣。第三场戏是阳光下,文佳佳的离开,导演终于给了个眼部的特写,带泪光的不舍。
          三场戏的镜头好段,但极具冲击力,文佳佳的人物是飘的,因为故事设置的小三等等,很多是不成立的,她的落魄只有几个月,而Frank的低谷,有几年,能想象他会从开始的不适应,到接受,慢慢平和,到融入当地的生活,到有热量去向文佳佳伸出援手。
          可能那时候让他留在西雅图的是女儿,让他低头,平和的也是女儿,所以当被触及女儿这道底线时,他很浓烈,那道黑色就这样印入人心了。虽然导演给的镜头只是扫过,哪怕紧抱女儿的镜头也只有一秒。但这个人物很扎实。正如吴秀波说,他猜想导演是生活中的Frank。


          6楼2013-03-22 12:16
          收起回复
            对我来说,这部片子海外生子,小三,同性恋,和孕妇恋爱,都虚。它真正砸实的正是吴秀波爆发的几场戏背后呈现的这个人物的真实。所以观影的时候,满眼的是汤唯的美丽。而观影后留在心中的是黑毛衣的大胡子。


            7楼2013-03-22 12:24
            收起回复
              @胖滚 《北京遇上西雅图》已经票房过2.5亿了,一个演员的工作已经完成的很好了。
              想看胖的影评,自由的。


              20楼2013-04-01 08: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