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表现形体结实不在于“实”,而在于利用“面”去充分塑造体积感和深厚感。
22.观察方法:睁开眼睛看形状,眯起眼睛看颜色。
23.要注意单元形体的封闭性。画单元形体时先从轮廓线把它“兜”起来,然后再进行分面塑造,同时还要把握形体之间的空间感。
24.在形体阶段,对“面”的朝向和形状要敏感,找准面的形状要找准它的支撑点(即高点和地点)。两点之间连直线,三点之间连朝面。切头像时还要注意支撑点的对称性。
25.给形体“分面”时。要找清楚形体的“转折”处,以及它们的连接关系。而要朝向清楚,转折明确(面的朝向越明色距越大,面的朝向越弱色距越小)。画一遍之后要调整抽象明暗和空间。
26.面的朝向不同,颜色不同 ;朝向相同,空间不同,颜色也不同。
27.亮部的形体要敢画,可劲地画。要主动处理高光与浅灰,浅灰与中灰地段形体朝面之间的转折。用肯定的颜色画出更多主次分明的形体来。
28.画每个小形体时要 停留长一点时间去认真观察和塑造,作画状态还要保持放松,做到即“胆大又心细”。
29.塑造形体时暗部多用软铅,两部多用硬铅。
30.形体观察和表现的思路是:左——中——右1——2——3:上——中——下1——2——3.
31.画形体时只看形体就行了,每一遍都要一气呵成画下来。看不立体就画不立体。
32.塑造形体时要有空间意识,不但要做出形体之间的空间感,还要做出形体朝面及阴影本身的纵深感(空间感)。
33.形体阶段的难点是“型转色变”之后对抽象明暗的把握。
34.归纳才是重点,体积大于细节。
35.深入的是关系,而不是细节。
36.始终保持大的颜色秩序,这样在塑造形体的过程会很轻松和主动。
37.小经验:如果是前侧顶光源,暗部正面重,投影比较重,最重的面朝向光源。
38.明暗交界线是受背光的交界处,它具有封闭性,明暗交界线其实是交界面。由朝向,形状,大小,深浅不同的面组成。
39.交界线向亮部过渡时要添加灰面(深灰),这样装着比较厚实。
40.在形体明暗阶段,“形”和“色”是结合的,有颜色变化而没有明确的朝向区分,形体圆的(不结实);有面的区分但没有颜色变化,形体还是平的(像鱼网)。“形色结合”。所以,第一种办法;边切画边还原(用虚实进行切面);第二种办法:先进行切面,之后再向“圆,鼓”(对象真实)的方向进行还原。
41.好看的形体既要结实,又要深厚(厚实),也就是即方又圆,圆中有方,方中又有圆。
42.别把画太当画了,形体时 塑造出来的,抽象明暗如果解决了,形体阶段画黑点,灰点也没问题,只要完成任务,要敢画,要对形体主动。
43.形体塑造的概念内涵丰富,它包括对大形体的吹气感(抽象明暗基本要求),形体不同朝面的特征(形体,大小和深浅)和形体之间空间感(利用空间感让形体归位)以及结构线特征(粗细,方圆,缓急,虚实,深浅等)的把握。
44.形体掌握了,结构也就容易了。因为面找对了,面与面之间的线自然就好找了。形体一定要走扎实了,不但有“吹气感”还要有“体块感”。
45.形体阶段做足了,结构也就自然产生了,就像抽象明暗最好了形体,空间自然产生一样,同样,结构做足了,细节也自然就出来啦。
46.在“切面训练”之前一定要过好“明暗”这一关,明暗不过关,练“切面”没用,这就是是为什么一来到飞地先调练“虚虚四步”的原因。
47.切面训练可以把形打准,可以使形体主动,也可以使结构主动以及造型能力的增强,要注意切面中的特征和人像的对称性。
48.当对象有多个光源时,要利用自己学过的明暗规律,以一个光源为主题,对形体进行主动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