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吧 关注:35,190贴子:242,605

花间、婉约以及南唐——浅析李煜词的派别归属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李煜词的派别,无外这几个观点:花间派、婉约派、南唐派(好像我还没看到谁说他是豪放派,虽然他直抒胸臆的表情风格实在是开了豪放派的先河)。想要理清李煜词的派别归属,我们就先要搞清这几个派别各自的定义及特点。
最早明确提出“婉约、豪放”概念的,是明代张綖的《诗余图谱》:“词体大略有二:一体婉约,一体豪放。婉约者欲其辞情酝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盖亦存乎其人,如秦少游(秦观)制作多是婉约,苏子瞻(苏轼)之作多是豪放。大抵词体以婉约为正。”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诗余图谱》收录的,均是宋人歌词,晚唐五代以及宋以后的词作并未收录。既然这本书的范围仅限于宋词,他的一切分析、评价都是在这个范围内进行的,那么他所谓的“词体大略有二”,也就不能脱离宋词的范畴。
由此得出结论一:婉约豪放是明代人对宋词的派别分类,非宋词则不适用于这一分类。
那么李煜算不算宋人,李煜词算不算宋词呢?李煜生于公元937年,卒于公元978年,他生活的年代,跨越了晚唐五代及北宋。而他的巅峰词作,也是在入宋后写的。这是一些人主张李煜词是宋词的主要理由。但不能忽略的是,在李煜42年的人生里,有39年都是在南唐度过的,入宋后两年就去世了。作为生在南唐,长在南唐,人生中百分之九十的岁月都在南唐度过的南唐最后一个君王,仅仅因为他在北宋生活过两年就把他归入宋人实在是有点本末倒置。而且,他的那些巅峰词作,都是以思念故国,难忘往事为主题
如果我们把李煜定位为宋人,又该如何定位他那些饱含故国之思的血泪之作?身为宋人却反复吟咏别的国家,难道那些要算做反词吗?被宋人灭掉国家的李煜,却要被后人当作宋朝人而摒弃了他自己的故国,这又让这个亡国之君情何以堪呢?让他那两年以泪洗面的生活情何以堪呢?推而及他,如果李煜是宋朝人,那与之先后归宋的孟昶、钱俶是否都是宋朝人呢?再推广一点,被司马家灭国的曹奂,到底又是魏人还是晋人呢?如果每一个被亡国的君主,都要被归入到灭亡他国家的朝代里去,那中国的断代史,未免也太混乱了。
由此得出结论二:李煜是晚唐五代人,他的词是晚唐五代词,不是宋词。
既然李煜词不是宋词,那也就不适用于“婉约豪放”的分类法。
既然是晚唐五代人,那他的词是不是花间派呢?答案也是否定的。
花间派之所以叫“花间派”,其名字来源于《花间集》。花间集是后蜀赵崇祚编撰的词集,里面包含了温庭筠、韦庄、孙光宪、牛希济等共十八人的五百首词作,时间跨度自公元836年至公元940年约一百年,这一时间段大体可算作晚唐五代。这些词人因为词风相近——多以秾丽精致的语言为特色,内容相仿——大多以闺情为主题,因此他们被合称为“花间派”。需要说明的是,李煜的词作并未收录在其中——这也难怪,花间成集时李煜还是个三岁的孩子——因此李煜词不是花间派。这里需要提醒的是,南唐的另外两位代表性词人——中主李璟及冯延巳的词作,也未被花间集收录。
另外我们来分析一下各派词作的特点与李煜的异同。
刚才说过了,花间派的特点是语言秾丽精致,内容大体以闺情为主。虽然其中也偶有清丽蕴藉的(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和抒发爱国情怀的(藕花相向野塘中,暗伤亡国,清露泣香红),但毕竟是少数,其主流依然是用华丽的辞藻描写伤春悲秋的闺阁情怀(新贴绣罗襦,双双金鹧鸪),表情也大多直白大胆(终日劈桃瓤,人在心儿里;两朵隔墙花,早晚成连理。)
*花间派的关键词:秾丽、闺情、代人言事
那么婉约派呢?不也是以伤春悲秋的闺情为主么?是否可以说,婉约派属于花间派,或者花间派属于婉约派呢?私以为不可以。婉约派与花间派最大的区别之一,就是花间派喜欢代人言事,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往往是青年女子,花间词大多是替青年女子们抒发闺情(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而婉约派,则更多地将词当作抒发个人情绪的手段,他们笔下的主人公常常是他们自己(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另外一个区别就是,婉约派的语言更加清淡婉转,情绪更加含蓄蕴藉,不若花间派直白露骨。这也是婉约派之所以叫婉约派的原因——“婉”意为婉曲;“约”意为缠束,所谓婉约派,即为用委婉的语言含蓄地表达情绪。因此花间派与婉约派是两个不同的派别。虽然早期的宋词,在辞藻精致上确实有师法花间词的成分。


来自贴吧神器1楼2013-02-02 09:05回复
    *婉约派的关键词:委婉、含蓄、抒发个人情绪
    现在再来反观后主词。后主早期词作,确实有模仿花间派的成分。有代人言事的(花明月黯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有辞藻秾丽的(罗袖裛残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蚟涴),内容也多表闺情(琼窗春断双蛾皱,回首边头,欲寄鳞游,九曲寒波不溯流)。但总体来说,他早期的词风是比花间派要清丽的(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且也不乏抒发个人情绪的词作(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加之他的词继承了中主及冯延巳的特点,而后两者均不是花间派,那么将后主归入花间派也就不适合了。那么后主词是不是就算婉约词呢?
    请不要忘记婉约词的特点是委婉、含蓄。后主词的最大特点就是善用赋体,直抒胸臆。比如他最著名的《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春水之奔腾不息喻愁之澎湃无尽,其情绪之激荡猛烈,又怎样以“含蓄”去概括?再如他的两首《忆江南》,起笔即言“多少恨”、“多少泪”,这种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将全词主旨在句首亮出的独特风格,又怎么会符合婉约派“委婉曲折”的定位呢?
    但若仅仅因为后主词擅长直抒胸臆就将他归为豪放派,也是不切实际的。豪放派的特点不仅是直抒胸臆(老夫聊发少年狂),还有擅长用典(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以文为词(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等特点,这些都不是后主所符合的。
    *豪放派的关键词:擅长用典、以文为词,直抒胸臆。
    所以说后主词既不属于以秾丽闺情代人言事为特点的花间派,也不属于以委婉含蓄为特点的婉约派和爱以文为词擅长用典的豪放派。他早期词作有模仿花间词的成分但较之清丽,后期词作挥洒奔腾直抒胸臆,将词从舞肆歌台的娱乐项目——“伶工之词”变为抒发个人情怀的手段——“士大夫之词”,一改“词为艳科”的定位,为宋词的发展开拓了一片新的天地。婉约派得其精妙句法,豪放派得其情绪挥洒,因此说,后主词是上启花间,下开婉约豪放两先河,独树一帜的风格。如果一定要为他归一个派别,那只能是以他的国家为名——南唐派。因为后主词是对南唐两位代表性词人——中主李璟和冯延巳的继承与发扬,更因为他这一独特风格的形成,都是以他南唐国主、亡国之君的特殊身份为前提的。可以说,没有南唐,就没有我们今天看到的李煜词。


    来自贴吧神器2楼2013-02-02 09:05
    回复
      2025-11-15 13:11: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顶一个


      4楼2013-02-02 13:35
      回复
        我的看法是:
        南唐词、花间词与宋词之间并不是割裂的,确实,南唐词有很多不符合婉约的严格定义,但是宋词也有很多不符合这个定义的。
        比如说欧阳修的很多作品与南唐的冯延巳的词相似,晏殊也继承了冯延巳词的一面,因此,如果婉约词不适合于形容南唐词儿仅适用于宋词,那么宋词中的一部分照样不能用婉约来概括其特征。
        婉约词和豪放词是很粗略的划分,如果不适用于南唐词,那么也不见得适用于宋词,宋词风格的多样性更甚于南唐词与花间词。


        5楼2013-02-02 22:25
        回复
          因此只要两种标准可供选择:
          1、花间词、南唐词以及大量宋词不能划分为婉约词。
          2、花间词、南唐词以及绝大多数宋词算婉约词。
          不存在以下的划分:
          3、花间词和南唐词不属于婉约词,宋词可以分为婉约词和豪放词。


          6楼2013-02-02 22:41
          收起回复
            南唐词、花间词与宋词之间并不是割裂的,确实,南唐词有很多不符合婉约的严格定义,但是宋词也有很多不符合这个定义的。
            ——十分同意。但正因为此,所以我认为需要我们思考的是,到底宋词是否真的可以简单地用“婉约豪放”去划分。而不能因为宋词有很多不符合“婉约”的定义而归入到婉约词,就认为比它们更不符合这一定义的花间派和南唐诸家也可以归入到“婉约”体里去。
            首先我不赞成婉约豪放的分类法。粗略得过了头。二来,如果一定要在婉约豪放的基础上说事儿,那么该按照提出这一说法的人的本意,将之限定在宋词的范围内,而不是用它来涵盖所有词作。本来世界上就不是只有宋朝人才会写词的。


            来自贴吧神器8楼2013-02-04 13:59
            回复
              好厉害的样子~顶一个~


              IP属地:江苏9楼2013-02-04 16:11
              收起回复
                看起来好高级的样子


                11楼2013-02-05 16:22
                收起回复
                  2025-11-15 13:05: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从嘉到底属于那个派别?


                  来自手机贴吧12楼2013-02-07 13:59
                  收起回复
                    半瓶水意见:
                    词派的分辨需要溯其渊源。花间派的时间地域性、共同结集特点是其毫无分派异议的最大因素。后主词,以及李璟冯延巳与韦庄的词风有关联之处,谢世涯在论文中指出了他们的渊源关系,但却有别于其他花间词人的特色。故而此渊源不够深刻到将后主词划入花间派范围。
                    婉约派确切的讲,不是形成的,而是词的自主自由发展,在后人的归纳总结中呈现出的一种共同趋向。则是否能划入婉约派,就必须要考察是否具有这种共同的趋向。“婉约者欲其词情蕴藉,豪放者欲其气象恢弘”。这是对于婉约豪放分野的定义。若仅从此定义,婉约和豪放仿佛一阴一阳,则所有词作都可分入婉约或豪放。一般作品,可以仅蕴藉而不恢弘,却不可能仅恢弘而不蕴藉,故此不能要求豪放者无忧伤缠绵(这可看出一个从理论上造成婉约词数量大于豪放词的原因)。若从词调分辨,更是清晰,如破阵子入豪放,长相思入婉约。但词已失曲,而有些词调又不会给人那样明确的感觉,故分辨还着眼到词的内容。对一首词,在主要风格;对一个人,在两种词风的词作数量。譬如,我觉得如后主虞美人(春花秋月),可入豪放;而虞美人(风回小院)则应入婉约。
                    南唐词派的时间、地域意义与花间派一样明确无疑,而并入南唐词派的二主与冯延巳词风之间深有渊源,故生出一派,比较简单,也很好理解。我最早是在蔡厚示的南唐二主词选中看到的这个派别。


                    IP属地:广东13楼2013-02-22 10:46
                    回复
                      但是话说回来,因为婉约与豪放的划分太过粗率,不少情况下,不能够呈现出风格多样的词作与词家特色,也是很大的一个问题。


                      IP属地:广东14楼2013-02-22 10:50
                      回复
                        →_→ 记得我们古代文学史那本书里李煜词也是划分在晚唐五代词的章节。。。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3-03-05 20:39
                        回复
                          个人见解李煜词早期是属于花间词的,风格上比较相近,后期大概属南唐派吧,我同意楼主说的把从嘉归宋来分派别太过残忍,我想从嘉也是不愿意的。用卫琪的说法,从嘉是将花间词从愉人带到了抒己的层次。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3-04-08 01:41
                          回复
                            我觉得只按风格来说,李煜的词是承花间,启婉约。


                            18楼2013-05-15 12:26
                            回复
                              2025-11-15 12:59: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不用去分析后主算哪个朝代的人,只要看诗余图谱有没有收录后主词和南唐后来入宋的文人词作就好,如果有收录再进一步分析是否可以因这个原因而判断《诗余图谱》的涵盖面有包含南唐甚至五代时期。
                              至于后主到底哪朝代人倒不重要,且现在的论据对于后主在宋居2年判断后主词不应划归宋词也有反证,譬如其重要经典词作的著作期就是在这2年。所以不应围绕这点作论证。
                              另外还应发展性的来看,虽然《诗余图谱》的归纳总结范围是宋词,但就今天的研究成果而言,这种归类法是否可以进行范围上的拓展,拓展是适当的,还是不适当的,或者是有局限的。这个问题我不晓得,这方面你们是专家,我只是提一个思路。


                              IP属地:广东19楼2013-05-27 11: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