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东风,到底是借还是假借,剧里也不给个明示,让咱家好生纳闷,因为除此之外,借东风之前的种种编排咱家还是蛮欣赏的。
虽然诸葛亮仍然摇头晃脑号称自己无所不通很臭屁,但这个机灵必须得抖,其一没有东风无法确定火攻时间,和周都督怎生相斗这会儿也不能关键时刻掉链子,其二,这是大营之中最后一抖了,诸葛亮知道进攻号角一响周瑜决计杀他,此时不跑更待何时,跑都要跑了,最后抖一下机灵也无妨。但在鲁肃问计之初,诸葛亮不是听说都督大叫一声吐血跌倒就提笔开方子,而是问了一句当时刮什么风,这才作恍然大悟状,表明诸葛先生走下了神台。
问题就在于走下了神台的诸葛先生又走上七星坛做神棍状,咱家就想要一个解释,这剧演得比较现代思维比较接地气,孔明更是有诸多凡人化描写,可借东风还是神棍般的呼风唤雨实在太不凡人,既然孔明能算出三天后的大雾,那么三天后的东南风应该也同属于气象学的范畴,实在不用“奇门遁甲”这么玄乎吧。当然咱家理解明里跟周瑜一定得说是呼风唤雨借来的,一来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他借得来借不来成为整个战役的关键,孙刘联盟了这么久终于轮到刘方有点建树了,十万枝箭固然也是建树,但那纯属周瑜额外加码,有没有都无关大局。二来,多好的逃跑机会啊,堂而皇之的独处啊,你们大军在那边准备,俺一个人在这边神台上借风,风一来你们出征了我跑路了,小乔和赵云都等着接应我呢。
这一段颇有纪念意义的是,我们见证了周都督第一次吐血,实话说晕倒时形象有些滑稽,大战之前决定成败的风向不是他能决定的,于是急火攻心可以理解,但一病如此有点夸张。好胜如周都督自然不愿意让老对头诸葛亮看到自己的病态,可想撑居然都撑不住,一看就一个卧病周瑜,咱家理解,周都督别看威风凛凛,其实身子不好。
几个细节可以挑出来说一说,其一是诸葛亮虽然还是禀呈着卖关子不明说的聪明人路线,但他看到周瑜病得可怜眼里还是有恻隐之意的,毕竟大家都是在为一件事劳心劳力,周都督如此心力交瘁,孔明若还是气定神闲谈笑风生,忒没心肝了。其二是周都督听了孔明的方子立刻忘形不再“清高”,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低头拜谢他的救命之恩,我想这绝不仅指他一人之命,如果仅是他一人之命,没准他还会“清高”一把,但关系到整个战事,让周都督磕头也会干的。
这种男人之间的交手女人不会明白,孔明纵有恻隐之心,但三气周瑜绝不会手软,周瑜纵有感恩之意,但除去孔明已是既定方针,彼此之间绝非私人恩怨。若说内心深处,鲁肃同志形容为“心心相印”有点过,相惜只怕是难免的,但此剧之中,都督对孔明又敬又恨表现的很充分,可诸葛对于周都督的相惜之意确实笔墨太少。
题外话是,咱家知道此段是原著,但还是想要吐槽,既然火攻,风向是必要条件,天下第一的水军统帅疏忽了,天下第一的智囊也没想起来,直到都督吐了血孔明问了风向才“哦”一声明白了,这两人不仅大失水准一点不象高智商的表现,甚至连合格的将才都称不上。若说孔明早就想到了但就是不说,是不是太没有大局观了,须知苦肉计用都用了,诈降的时间又不能拖,你明知道整个计划有致命纰漏隐而不发,其心可诛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