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大足校的感悟
需要突出的是文化教学 《足球》:我们来谈谈恒大足校吧。恒大足校从筹建到开学,不到一年的时间,而且在开学的时候,就有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刘江南:是的。我跟你说,真的很难。本来9月1日就要开学,校园的一些建设还没搞好,于是只能另择他处进行军训。家长意见很大,来之前,心理想象,美丽的校园像天堂一样,但是一来,看到的却是破破烂烂的军训基地,这种心理落差非常大。 军训的时候,我提心吊胆,后来9月28日搬入学校。新的员工、新的学生、新的环境、很多人都不适应,这里就像一个孤岛一样。有些年轻的教师心理落差大,出现了个别体罚学生的现象。 我后来提出了方针就是“稳人心”,这些现象慢慢都杜绝了。外界的压力也很大,家长都希望一夜就进入共产主义,有些把我们说得一塌糊涂。我只能慢慢跟他们解释,建校一个月就这样很不错了,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这样一些家长的情绪才慢慢平复。 《足球》:在管理方面,恒大足校有什么独特的东西呢? 刘江南:我们采取的是班主任领导下的导师负责制。原来的体校,体育和文化是两张皮,文化老师觉得体育占时间,体育的老师觉得我们既然是搞足球的,当然要以足球为本,谁都不买谁的帐。 我们现在的办法是,一个班分两个队,一个班有一个班主任和班主任助手,一个队有两个教练,还配备生活老师,等于五六个人在管40多人,这样的管理非常成功。 我们足校开学以后到现在,已经去了三次天河体育场,一千多学生,恒大集团为了让学生见世面,也不惜花钱,租了30多辆大巴到天河。这三次活动,我们毫发无损,一千多人浩浩荡荡去广州,走在街上,但是很有秩序,很多人都能感受到我们恒大足校的新形象。 《足球》:说到这,我倒想问你一个问题,恒大足校的口号是“振兴中国足球,培养足球明星”,两者相辅相成,这样理解对吗? 刘江南:这是一方面,但我觉得振兴中国足球更难。培养足球明星肯定有利于振兴中国足球,这一千多人肯定会出明星,这么好的苗子,受到这么好的教育,怎么会不出现球星呢?但是振兴中国足球,是个系统工作。我个人觉得,这需要体制的创新,有执行力的极致,科学的方法,浓厚的氛围才可以。 这里我再说一下许家印先生,可以说,他在中国足坛是 “一石激起千层浪”。我说这样的话,不是对他的盲目吹捧,我是个理性的学者,他在我刚才说的几个方面都作了示范性的贡献——我就说中国青少年的培养问题,体制的创新,他是在用民营企业的资金搞起了一个最大的足校;在执行力方面,恒大集团的执行力大家有目共睹,也因为恒大在足球上的大投入,现在广州已经形成了非常浓厚的足球氛围。中国要多几个许家印,中国足球何愁不振兴?许家印对中国足球的贡献,大家可以从多方面,甚至几年后再去慢慢体会。 《足球》:对于恒大足校,还有什么可以系统总结的? 这段时间,我已经慢慢给学校订立了一些方针。 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文化为根、足球为本、成才为旨。这里要突出的是我们的文化教学,你们也看到了,我们这里的文化课不亚于其他学校,甚至超过其他的学校。我们的办学思想是爱生如子、爱校如家、惜时如金。我们的文化是:这里是一片热土、一片沃土、一片净土。我们让学生达到的效果是,成人、成材、成星。尤其是成人方面,我们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但是这三个月,很多家长都感觉到他们的变化,礼貌,有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学生们最显著的变化。 我现在也在搞研究,有五个研究生,每个人负责一个课题,第一个研究的是中国足球到底有没有前途,我的感觉是中国足球大有可为。第二,球星的成材剖析,研究中外球星的成材规律、第三个研究的是国内外俱乐部的青训体系、第四个研究的是国内外的足球学校成功的经验。最后研究的就是一个总结性的,恒大足校路在何方? 《足球》:很多人都觉得恒大足校好是好,但是学费实在是太贵了。 刘江南:我觉得3万5,不算贵。我仅举一个例子,我们有夏装、冬装、冬天还有羽绒服,宿舍有全套的床铺设备,有哪个学校能办到这个?如果大家有空来我们学校看看,这么优美的环境,这么好的教学,还有皇马[微博]的教练在教足球,3万5贵不贵? 另外,我们对于家庭贫困的孩子是很照顾的,一千多人,有20%的孩子是扶助的。最近我在学校搞了个活动“同在蓝天下”,就是让教职员工对于一些比较困难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认领,我们有些学生是很困难的,有个学生是孤儿,我们是从孤儿院把他领出来的。 《足球》:在恒大足校开业的时候,举办了一个盛大的开业典礼,不过当时外界有个意见就是,与其花这么多钱来搞仪式,不如把这些钱直接用到学校上,你对于这个观点怎么看? 刘江南:我觉得这是一种短视。搞好开业典礼,这是提高学校知名度和品牌的一个重要途径。有些东西是需要宣传的。我在当体育局局长的时候,就喜欢接受采访,不是因为我喜欢出风头,而是因为我需要向外界宣传体育理念。 所以我总说我不适合当官,真正那些老到的官员信奉的是“沉默是金”。回到校园以后,我对自己这么多年作了一个总结,我从山中来,回到山中去,我从校园来,回到校园去,这是人生的一种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