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
择读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 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具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那在历史上又流传着哪些关于诚实守信的故事呢?可给大家讲一个,看看古人是怎么看重这个“信”字的。
这个故事实际上是个典故:情同朱张。这是个什么故事?东汉时河南南阳有两人,一个叫朱晖一个叫张堪。张堪很早就知道朱晖很讲信义很讲信用。但两人原来并不认识。后来两人都去了太学成了同学才熟悉起来。因为来自同一个地方都是老乡。但并不是来往很密切更不是酒肉朋友。同学了一段时间两人都学业有成,要分手各回各家时张堪突然对朱晖讲“我身体不好,今天我们俩同学缘分到了要分头回家。我有一事相托。”朱晖也摸不着头脑就看着张堪“你要托我什么呢?”张堪就讲“假如有一天,我因病不在了请你务必照顾我的妻儿。”当时两人身体都很好朱晖没当回事也没做出什么承诺。但分手后张堪果然英年早逝留下了妻子和孩子生活得非常艰难。这个消息就传到了原来关系也未必很密切的朱晖耳朵里,朱晖就不断资助张堪的妻子和孩子,年复一年地关心他们。于是朱晖自己的儿子很不理解,就问爸爸“您过去和张堪没什么交往啊?怎么对他家人这么关心?”朱晖说“是的,的确我跟张堪不是相交很深来往很密。但张堪生前曾将他妻儿托付给我。为什么托付给我不托付给别人?因为他信得过我。我怎么能辜负这份信任?我当时没说什么,实际上在心里已经承诺了。所以我要守信,履行我对张堪的诺言。”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吧?更让人感动的还在后头。朱晖在家乡是个扶危济困非常有公益心的人物,南阳太守早就仰慕朱晖的为人。那在古代怎么来褒扬怎么来奖励呢?往往是一个办法,给他儿子一个当官的机会。到了这当口朱晖是怎么做的?朱晖去找南阳太守说“谢谢您的好意,但我儿子才具有限得很,才华本事都不太够,他在家里待着还不错,如果让他当官我看恐怕不合适。我向您推荐一人,推荐我的故友张勘的儿子,他学习勤奋非常守礼仪,是个可造之才。我愿意把我故友的儿子推荐给您,让他有个去当官为民众服务的机会。”后来张勘的儿子果然没辜负朱晖对他的信任,非常廉洁奉公勤奋踏实,为民众做了很多好事。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名的一个典故的来源,‘情同朱张’。
我想这个故事和很多其它故事一样,足以说明我们传统的中国人是多么看重一个信字。这里没有合同没有文书,甚至没有一句公开说出口的承诺,但朱晖这么去做了。我想这是非常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和反思的。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