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的2号坦克装甲板最厚只有14.5mm(炮盾达到了16mm),但在波兰战役中发现对方的反坦克枪可以轻易击穿装甲。当着手于进攻法国时,大部分参与行动的2号坦克正面加装了20mm的附加装甲板。F型则在车体正面使用了35mm装甲板,上层建筑和炮塔加装了30mm装甲板(译者注:有资料显示是20mm),新型车体的前部很像老款加装了附加装甲,但上层建筑的正面变成了一块平装甲板(老款右侧有向后的倒角),取代了旧型号装甲板分为两块的外形。当然F型的整体设计也更易于工厂生产。
早期的观察设备视野过于狭小,作为临时的解决办法,在车长座周围加装了8具潜望镜。在F型上,这种指挥台成为标准配置,装在炮塔顶部偏右一点的地方。
车长位在炮塔后部,上方时舱盖,前方是武器。机电员坐在炮塔左下方的车体里,正对着一个后视观察口。驾驶员坐在车体左前方,在驾驶员观察窗右侧有一个假观察窗,借以替驾驶员位置分摊敌人的火力。
自始至终2号坦克的主武器都是一门20mm KwK30机炮,这种机炮源自防空用20mm FlaK30机炮,使用了稍短的炮管(译者注:FlaK30为65倍径,KwK30为55倍径)。同轴机枪是莱茵金属生产的MG34,当2号坦克投产时,MG34正成为德军的制式装备。20mm机炮只能用于攻击一些软目标,高爆弹的装药量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在入侵法国是就暴露出来,但2号还是作为轻型侦查坦克生产到了1942年12月。在后期生产的一些2号上,KwK30换成了KwK38,这是毛瑟公司基于KwK30改进出的高射速机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