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心国画室吧 关注:8,671贴子:37,553

【巨坑】《I&II型装甲战斗车辆》译文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漫漫寒假买了本关于1号和2号坦克的书回来,闲的蛋疼的时候就翻译一些。。。有什么问题也希望大家指出
家里扫描仪太小,相机拍的图,各位见谅。
应该会在2月前完成吧。。。


1楼2012-12-17 10:03回复

    PzKpfw II
    19347月,对2号坦克的需求被提出,第一种出现的是MAN公司在1935年生产的.早期的2号坦克和其后续型号有很大差异,特别是其行走装置,装甲也很薄弱,1号一样最厚只有13mm
    (译者注:2号坦克编号略混乱,请注意区分大小写字母)
    最早出现的是Ausf(a)/1,Ausf(a)/2Ausf(a)/3SdKfz121),都是3乘员。这三种2A型之间细节上有些许不同,但都采用了同样的行走装置,每侧6个小直径负重轮,2个一组固定在钢板簧减震的转向架上,最外侧有一根梁轨将各组连接。b型相对a型整合了许多必要的细节改进,但这只是一个过渡型号,接下来的Ausf(c)/1采用了更合适的悬挂系统。
    每侧6个小负重轮被5个大直径负重轮取代,每个都独立安装在钢板簧减震的支架上,拖带轮由每侧3个增加到4个。a,b,c三种型号的2号坦克共生产了1113辆,生产直到19404月停止。这几款都装备了一门20mm口径的KWK30机炮和一挺MG34机枪,装甲厚度微微增加至14.5mm。在19399月之后,2号坦克投入了入侵波兰的战斗,它被证明即无法抵挡波兰军的轻型反坦克武器的攻击。


    15楼2012-12-18 05:43
    回复
      2025-05-15 04:35:51
      广告

      另外还有使用交错负重轮和扭杆悬挂的2G型,计划作为高性能的轻型侦查坦克投产但实际只制造了12,其原因我们不得而知。至少有一辆曾经使用了扩大的炮塔和50mmKWK39/1型坦克炮。

      上图:2D型拥有新型悬挂系统使之可以达到更快的速度,E型使用和1C型相同的挂胶履带。
      当然,还有2J型,配备扭杆悬挂,交错负重轮的重装甲防护轻型侦查坦克,MAN公司在1942年生产了12辆。
      基于2J型还有衍生出nA Ausf HM型的计划,但只进行到原型阶段,但是已经开始了更大型坦克的计划,这些项目在194212月被取消。

      译者:2号坦克主线型号列表:
      Panzer II Ausf. a/1
      Panzer II Ausf. a/2
      Panzer II Ausf. a/3
      Panzer II Ausf. b
      Panzer II Ausf. c
      Panzer II Ausf. A
      Panzer II Ausf. B
      Panzer II Ausf. C
      Panzer II Ausf. D
      Panzer II Ausf. E
      Panzer II Ausf. F
      Panzer II Ausf. G
      Panzer II Ausf. H
      Panzer II Ausf. J
      Panzer II Ausf. L Luchs
      Panzer II Ausf. M


      17楼2012-12-18 05:43
      收起回复


        第二章
        详述
        作为设计简单的机器,1号和2号坦克并不具有精湛的工艺,也没有被设计成作战车辆。

        这两款坦克在服役生涯中都受到了严酷的考验,2号底盘因为其可靠性衍生出了适应各种战斗任务的改型。

        PzKpfzw I

        1号坦克的实验为以后的坦克设计建立了基准,在经历了众多装备试验后,确立了这些规范。例如后置引擎,战斗室是在车体中部的炮塔。在1号坦克上驾驶员也在战斗室里,车体前部安装了变速器和驾驶装置,引擎通过一根穿过战斗室的传动轴和变速箱连接。同样的布置也被应用在2号坦克上,并且被以后的大多是车辆采用(也有一些例外)。这两种德国训练坦克不是最早采用这种布置的,设计者在其他坦克上获得了灵感。
        这两款坦克的显示出制造上没有任何问题,弗里德里希-克虏伯 AG和它的子公司有数十年为德意志帝国海军制造装甲钢和防御工事的经验。这些前提确保了可以用全焊接结构,包括炮塔,可以由倾斜的装甲板焊接而成。值得注意的是1号的装甲有名无实,前装甲,侧甲和尾部装甲只有13mm,车体顶部和底部只有6mm
        由于车体狭小,为了尽可能给2名乘员提供空间,上层建筑架于履带上方。因为空间有限,车内无法安装收发两用电台,只安装了一个FunkSprechGerat2 (FuSprGer2)短距离接收机。实际上几乎所有车间通讯都要依靠手势。出于空间的原因,指挥型1号坦克安装了较大的上层建筑(详情参考后文)。


        20楼2012-12-18 13:15
        回复
          车长和驾驶员几乎紧挨在一起,为了容纳两个人,担任炮塔被安装在车体车体右侧,驾驶员座位在左侧,进出用的舱口在他的后方。车体上层有5个观察口,炮塔有6个(译者:这个数字理解不能,把机枪口的小盖子也算上了?)。正如上文提到的,车长兼做机枪手,操控2挺和防盾连接可俯仰的并联机枪。B型上加装了一个内置小防盾。两挺机枪都是气冷的7.92mm MG13,有少量替换成了德军制式的MG34.
          1A型使用3450cc的克虏伯M305引擎,这个嘈杂的4缸气冷引擎通常用在卡车上。他在转速为2500rpm时能输出60马力,但事实证明它提供的动力远低于1号坦克的需要。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东线冬季那种极端寒冷的环境里,这种气冷引擎总是遭遇过热的问题。排气管消音器的温度也高道足以把触碰者灼伤。为了改善这些缺陷,在引擎舱的装甲盖上加装了带格栅的进气装置,并且在排气管上加装了保护套,但过热的问题在服役生涯中一直困扰着1A型。
          基于这些机械问题,1B型安装了新引擎---3800cc的迈巴赫NL38TR,水冷直列6缸汽油机,在转速为3000rpm时能输出100马力的动力,这几乎是克虏伯气冷引擎的两倍。动力的提升导致了速度和行动范围的提升。一些动力舱的进气装置被重新安装(车体被加长了一些)使得散热器的效率更高。一些实验车证明了安装克虏伯M601气冷柴油引擎也不可行,转速为2200rpm时只能输出45马力的动力,这种尝试很快就被放弃了。


          21楼2012-12-18 13:15
          回复
            有限的内部空间导致车内只能容纳2250发机枪弹,并且没有多少地方容纳乘员的物品,但作为训练车辆,这在制造之初并没有引起注意。各式各样的工具和维修装备,包括牵引绳被装在车体上层建筑内外。比较特殊的是在训练状态下车头的一边有一个电喇叭。
            (译者注:早期生产的1B型尾部诱导轮座间没有加强用钢管。)



            上图:全副武装接受测试的1A型。


            上图及下图:一辆炮塔上带有红白方格涂装的1A型,在战前作为连级指挥车,这种涂装是固定在炮塔上的织物条而不是油漆。


            上图:波兰战役战斗间隙的1号和2号坦克,2号坦克的引擎盖上有白色的空中识别标志。


            23楼2012-12-18 13:15
            回复

              上图:使用废旧坦克进行驾驶训练,这两2号训练车由于燃料短缺使用了压缩煤气罐。

              上图:挪威战役中的2号坦克,属于PzAbt.z.b.v40(40特战坦克营?),编号21.
              上图:波兰战役中推进的1号坦克和2号坦克(原文是几辆1A型)。
              上图:瑞典Axwell博物馆收藏的1A型坦克,车头右侧安装有电喇叭。
              上图:散热片水平放置在车体后方,上面的进气格栅具有装甲保护。

              上图:1A 的驾驶员位置。在仪表板右侧的是收纳驾驶员耳机的小盒子,在右边是电台架。
              上图:炮塔里的机枪座,二者之间本来固定着单筒瞄具,上方的三脚架是瞄具的尾部固定装置。
              上图:黑色的是齿轮箱,注意底盘右侧横置的是第一个路轮的悬臂架。
              上图:炮塔可以通过这个齿轮组进行精确的手动旋转。


              24楼2012-12-18 13:25
              回复
                度受吞楼了!!!!!!!!!!!!!!!!!!!


                25楼2012-12-19 14:16
                回复
                  2025-05-15 04:29:51
                  广告

                  PzKpfw II

                  尽管2号坦克有着和1号坦克几乎相同的布局,但体积更大,更重,并且使用了更大的炮塔。这使得它可以使用口径更大的武器,所以2号坦克装备了20mm机炮,在炮塔后方的车体里还有一名机电员,空间足以让人站立并为机炮装填。值得注意的是,2号坦克的空间足以装下FuSprGer 5 收发两用电台,这款电台可以实现在2.4公里距离内的语音通讯。

                  最终生产了1113台的2A,B,C系列基本出自戴姆勒-奔驰,MAN,亨舍尔,威格曼,阿尔凯特(Alkett),法莫(FAMO),和米亚格(MIAG)。
                  2A-C型的动力来自于一台6200cc的马巴赫HL52TRM直列6缸水冷汽油机(一些型号会有一点小改动),它可以在转速为2600rpm时输出140马力的动力。引擎通过传动轴和变速箱连接,6个前进档1个倒档。和预生产型不同,量产型减少了变速箱的齿轮数并改进了主动轮的设计。每侧96节履带,最多可以106节。


                  26楼2012-12-19 14:27
                  回复
                    和早期预生产型型相比,行走装置有了较大改进。5个大直径负重轮,独立的板簧减震和4个拖带轮取代了早期的6个小直径负重轮.

                    对于轻型侦查坦克来说,速度尤为重要,所以2DE型采用了完全不同的行走装置设计。每侧改成了扭杆悬挂的4个大直径负重轮,没有托带轮。上层建筑也做了一些改动但保留了原有的武器。前进档增加到了7个,驾驶训练也因此做了相应调整。扭杆悬挂由MAN公司制造,但最终只为D,E型完成了43套。


                    上图:闪击波兰期间的2B型。十字标记已经改为浅黄色。


                    上图:1941年巴巴罗萨行动中的2C型,炮塔侧面画着医疗标志,这些标志是红色的,白色边框。

                    上图:这两2F型坦克左翼子板后方安装的是烟雾弹发射器。


                    27楼2012-12-19 14:27
                    回复

                      早期的2号坦克装甲板最厚只有14.5mm(炮盾达到了16mm),但在波兰战役中发现对方的反坦克枪可以轻易击穿装甲。当着手于进攻法国时,大部分参与行动的2号坦克正面加装了20mm的附加装甲板。F型则在车体正面使用了35mm装甲板,上层建筑和炮塔加装了30mm装甲板(译者注:有资料显示是20mm),新型车体的前部很像老款加装了附加装甲,但上层建筑的正面变成了一块平装甲板(老款右侧有向后的倒角),取代了旧型号装甲板分为两块的外形。当然F型的整体设计也更易于工厂生产。
                      早期的观察设备视野过于狭小,作为临时的解决办法,在车长座周围加装了8具潜望镜。在F型上,这种指挥台成为标准配置,装在炮塔顶部偏右一点的地方。
                      车长位在炮塔后部,上方时舱盖,前方是武器。机电员坐在炮塔左下方的车体里,正对着一个后视观察口。驾驶员坐在车体左前方,在驾驶员观察窗右侧有一个假观察窗,借以替驾驶员位置分摊敌人的火力。
                      自始至终2号坦克的主武器都是一门20mm KwK30机炮,这种机炮源自防空用20mm FlaK30机炮,使用了稍短的炮管(译者注:FlaK3065倍径,KwK3055倍径)。同轴机枪是莱茵金属生产的MG34,2号坦克投产时,MG34正成为德军的制式装备。20mm机炮只能用于攻击一些软目标,高爆弹的装药量也显得力不从心。这些问题在入侵法国是就暴露出来,但2号还是作为轻型侦查坦克生产到了194212月。在后期生产的一些2号上,KwK30换成了KwK38,这是毛瑟公司基于KwK30改进出的高射速机炮。


                      28楼2012-12-19 14:27
                      回复


                        后期型号
                        和前文提及的一样,1号和2号坦克的后期改进型看起来都和早期型号毫无关系。这些改变来自于新引擎,新车体,新式的上层建筑和炮塔,但最主要的改变还是来自于行走装置。
                        1C型和2G,J,L型(H,M型并未量产)上,早期的行走装置都被安装在扭杆悬挂上的大直径交错式负重轮代替。这种交错式负重轮的设计使得乘员更加舒适,尽管维修起来不太方便,这种设计的利弊在山猫之类的高速侦查坦克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加宽的车体使得山猫的乘员可以增加到4人,车长不在兼任炮手)。在轮组内侧泥土和冰雪可能导致轮组卡死,所以在东线冬季的行动中,出动前必须要清理掉轮组间的泥土和冰雪。

                        生产
                        PzKpfw I
                        战前1A型,包括驾驶训练车的生产从19342月持续到1936年,最终在1940年停产。
                        战前一号B型包括训练车的生产从19367月持续到193811月,包括442辆训练车在内一共生产了841辆。后来又有147辆训练车打算加装战损坦克的上层建筑和炮塔变成战斗用坦克,其中有一部分完成。


                        29楼2012-12-19 14:27
                        回复
                          1号指挥坦克一共生产了190辆,其中有6辆改装自A型底盘。生产从1935年持续到1937年。
                          战时的生产改装数量如下:

                          1939 1940 1941 1942
                          Ausf C - - - 40
                          Ausf F - - - 30
                          15c***G 33 - 38 - -
                          47mmPak36(t) - 172 30 -


                          PzKpfw II
                          19365月至19373月间,最初的预生产型2号共制造了100辆。大批量生产的2A,B,C型从19373月生产到19404月,在这期间共完成了1113辆。


                          30楼2012-12-19 14:27
                          回复
                            战时生产改装数量如下:

                            1939 1940 1941 1942 1943 1944
                            Ausf C,D,E 15 10 6 282 - -
                            Ausf F - 90 42 33 - -
                            Luchs - - - 20 77 7
                            Marder II - - - 327 204 -
                            76.2mm Pak36 - - - 184 8 -
                            15c***G33 - - 7 5 - -
                            Wespe - - - - 518 144



                            31楼2012-12-19 14:27
                            回复
                              2025-05-15 04:23:51
                              广告

                              15cm sIG33
                              魏玛国防军确信步兵编制内的火炮有极大的价值,1927年就开始了在莱茵金属-柏西格公司150mm榴弹炮(实为149.1mm)的改进工作(译者注:作者指的应为阳线口径)。因为到1936年时机械牵引型的研发接近尾声,马拉型并没有量产.这款火炮取得了巨大成功,由德国电器公司(AGE-Fabriken)位于柏林的Henningsdorf工厂和位于Strakonitz(译者注:捷克共和国南波西米亚地区城市)的玻姆(bohm)武器厂在战时持续生产。

                              译者补图:重步兵炮形态的15cm sIG 33.
                              这种15cm schweres Infanterie Geschutz 3315cm重型步兵炮 33)可以进行大仰角射击,整门火炮的设计非常传统,炮管只有11.4倍径,发射重达38kg的高爆弹时最大射程只有4700米,最高炮口初速240mps 15cm sIG (Sf) auf PzKpfw I Ausf B就是将整门重达1.8吨的15 cm sIG放在1B型坦克顶上。火炮的横向射界有限,左右各5.5度(译者注:15cm sIG33的炮耳直接与炮架连接,没有横向调节机构,应为横向射界锁死,不可调节),俯仰角-4+75度。在2号底盘上安装的15cm sIG33火炮射界数据与此相同。

                              上图:47mm PaK 36(t)的炮尾和炮座,因为炮架和支撑柱的阻碍驾驶员的进出变的十分困难。左侧的防盾内侧贴有射表,左下方可以看到驾驶员观察窗。
                              上图:从左后方看1号坦克歼击车的战斗平台,通过多出透光可以发现和炮身一起移动的小炮盾无法完全保护乘员.


                              38楼2012-12-20 01: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