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沙流星吧 关注:224贴子:57,053

【转帖】拉斐尔画作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拉斐尔(1483-1520)是文艺复兴意大利艺坛三杰之一。他父亲是宫廷的二级画师。他从小随父学画,七岁丧母,十一岁丧父后进画家画室当助手。学习了十五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家的作品,走上了独创的道路。从二十二岁到二十五岁创作了大量圣母像,从此声名大扬。他没有达·芬奇那样经验丰富博学深思,也没有米开朗基罗的雄强伟健的英雄气概。可是他虽然只活了三十七岁,却成为文艺复兴盛期最红的画家。他的风格代表了当时人们最崇尚的审美趣味。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聪明特别表现在善于汲取他人之长,而后加以综合的创造。他一生创作了不少作品,代表作有《西斯廷圣母》、《圣礼的辩论》和《教皇利奥十世》等,还作了一些建筑设计,并为西斯廷小教堂设计画稿。他的才能又表现在他创造出最合乎当时人们的口味的形象。风格被特称为一种“秀美”的风格,不仅使当时人倾倒,并且延续了四百年之久,成为后世古典主义者认为不可企及的典范。




1楼2007-05-23 13:15回复
    西斯庭圣


    2楼2007-05-23 13:15
    回复
      2025-08-31 14:30: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佛利诺的圣母


      3楼2007-05-23 13:15
      回复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 


        4楼2007-05-23 13:16
        回复
          嘉拉提亚的凯


          5楼2007-05-23 13:16
          回复
            母与子 


            6楼2007-05-23 13:16
            回复
              圣乔治大战恶


              7楼2007-05-23 13:17
              回复
                圣礼的辩


                8楼2007-05-23 13:17
                回复
                  2025-08-31 14:24: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雅典学派


                  9楼2007-05-23 13:17
                  回复
                    西斯廷圣母
                    油画,265×196厘米,创作于1512-1513年间,德累斯顿博物馆 
                      西斯廷圣母塑造了一位人类的救世主形象:她决心牺牲自己的孩子,来拯救苦难深重的世界。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渥瓦拉,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


                    10楼2007-05-23 13:18
                    回复
                      佛利诺的圣母
                      画布.板画,330×194 cm,创作于1511-1512年间,梵蒂冈

                        画中在右边跪下的膜拜者即为圣康提。左边为圣方济各及圣约翰。中央绿色山丘那边可以看到包围在雾气中的订画者圣康提家,上方悬着彩虹,橙色的雷火球仿佛正要落在他家上方。天空出现被圆光包围的圣母子,周围有单色画的蓝色天使群。圆光、彩虹、近景草地的曲线与画面上部的半圆形构成对应。


                        拉斐尔在这件纪念碑式的作品中应用了结晶体般的结构,此乃从弗兰且斯卡及贝罗津诺(Perugino)的作品中学来的,他把人物及其周围的物体融合於紧密的结构之中。


                        此时拉斐尔在罗马接触到被许多画家所逐渐普遍使用的各种技法,他从这些画家作品中发现新的东西。在这幅画中显然可以看到新威尼斯派、贝利尼及吉奥乔尼对拉斐尔在色彩上的影响:在蒙蒙的风景中、在微妙色调变化中,人物形态变得更为紧密,并透过肌肤的暖褐色、灰色与银蓝色、鲜红色而闪耀着光辉。


                      11楼2007-05-23 13:19
                      回复
                        基督被解下十字架
                        木板.油彩,184×176 cm,创作于1507年,罗马波给塞画廊

                          在这幅祭坛画中,以三角形为基础的构图不仅是作品的基础,而且有特别的意义,显示了拉斐尔从设计底稿到最终完成此画的全部过程。

                          几何构图的这个框架表明了作品的原貌“表现抬走基督遗体这个主题”。这幅作品本是阿塔兰塔.巴廖尼为追念被害的儿子而委托拉斐尔绘制的祭坛画,巴廖尼希望在圣母的脸上表现出自己丧子之痛。我们从十六张经过反覆修改的画稿发现:此画其实是由两幅画稿拼成。从某种程度上说,拉斐尔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将圣母昏厥的场面插入画中的,描绘的角度从哀伤死去的基督的原始考虑转向抬走基督的遗体。画家设法弥合两个场面的断裂:右边那个强壮的搬运者虽然是抬基督遗体的那组主要人物之一,身体却向相反方向倾斜。


                        12楼2007-05-23 13:19
                        回复
                          嘉拉提亚的凯旋
                          壁画,295×225 cm,创作于1511年,罗马法列及那宫

                            这幅画显示了拉斐尔作品的平衡、和谐与完美均来自科学的几何框架。这幅壁画表现了在十天使引导下驾着由海豚牵引的巨大螺壳破浪前进的嘉拉提亚女神,成双成对的人鱼和海中水神在水中簇拥着她,在女神上方的天空中拉满了拉弓的爱神。


                            这幅画虽然与宗教无关,但画中女神造型的面部及姿态却和伦敦国家美术馆收藏的亚历山卓的圣卡塔利娜的画像有明显的相似之处。整个场面的格调显然受到古代希腊神话的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人物和构图方面,同时也表现在技法、光线及人物的变化等方面。 


                            在澄莹的白云及青、绿、紫浑然一体的海底与天空的烘托下,人鱼黝黑的肌肉和仙女粉妆玉琢的肌肤显得分外鲜明,尤其是那缠绕、衬托女神全身乃至金黄色长发的迎风招展的猩红披风,衬着水神披风鼓起的黄色纱巾,更是鲜艳夺目。


                          13楼2007-05-23 13:19
                          回复
                            圣乔治大战恶龙
                            木板.油彩,31×27 cm,创作于1505年,巴黎罗浮宫博物馆

                              拉斐尔共绘制了两幅表现圣乔治与恶龙格斗的油画。我们所见的这一幅,以其迅猛的动作及无比生动的受惊的战马,表明了画家深受佛罗伦斯风格,特别是达文西风格的熏陶。
                              画面上人与兽争战正烈,圣乔治松开马缰,举起利剑,正要给恶龙以致命的一击。拉斐尔的这幅画同乌切罗斯绘同样主题的画作相比较,我们便能立判两者的高下。拉斐尔笔下的人物和马和恶龙所显现的格斗张力十足、逼真;反观乌切罗的画就显得平板呆滞了。
                              相对于拉斐尔画中的龙身上插着矛头,断成数截的矛柄散落在地上,更显出搏斗的艰苦卓绝。右边那个脱离了危险的女郎正穿过荒石仓惶奔逃。左边可见几株纤细的树干,被击败的龙的身躯在树干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背后的风景向远处延伸,直到作为衬景的山岗和湖泊。


                            15楼2007-05-23 13:20
                            回复
                              2025-08-31 14:18:4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圣礼的辩论
                              壁画,底宽770cm,创作于1509年罗马梵蒂冈宫签字大厅

                                教皇朱力斯二世之所以委托拉斐尔承担大厅的装饰工作,是因为他确认拉斐尔不但画艺精湛,还具有坚定的文艺复兴新思想,并带有罗马教会所标榜的新世界观念。
                                法萨利在其所着的《拉斐尔传》中这样描写《圣礼的辩论》:“拉斐尔在另一面墙上画了天上的基督、圣母、施洗约翰、使徒、圣人、殉教士,他们以天父为中心,坐在云端,还画了圣灵,在他们之下是众多的圣徒,正撰写着弥撒经并争论着置於祭坛之上的圣饼。圣徒中有四位教会圣师,圣师周围是多明我、方济各、托马斯.阿奎那、布埃纳文图拉、邓斯.司各脱、里拉的尼古拉、但丁、费拉拉的吉罗拉莫.萨伏那洛拉修士等圣徒,还有多位基督教神学家和许多真实人像。空中环画有四个手持翻开福音书的十天使。拉斐尔用这些形象创造了其他画家望尘莫及的最完美的作品”。 
                                《圣礼的辩论》在布局上与“雅典学派”迥然不同。“雅典学派”的结构采用了真正的建筑学的配置,高挑的拱门形成了开阔的空间,人物的活动便在这个空间中进行;而在《圣礼的辩论》中,这一“建筑”是由一组井然有序的人物来表示的,人物的对称排列精确而又富于象征意义,力图表现作为精神世界象征的空间性。《圣礼的辩论》的结构中那些平行的同心圆便是天国的象征。作品既体现了结构、概念的统一,又不忽略细节的描绘。


                              16楼2007-05-23 1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