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为神之体,神为形之本。形为神用,有美妙之形皆为彰其内心之神也。是故无神则形为空物,犹如十六年后的杨过,一行尸走肉而已。一角色若空有其形,则正所谓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如魏晋骈文之堆砌辞藻,难以留存于世而为人所誉。
唯有形神兼具,以神韵赋于形体之上,方为倜傥非常。
人之所谓形者,以其能见形而已,故命之曰“形”。然神之为物又甚异之,若海上之仙山,虚无漂渺苍海间,杳而不知其所之。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魅力之极大者,恐正在于其对神的处理:蜻蜓点水之间韵已至,而意味无穷,想象无尽。
而影视剧,正是要将角色之神韵以剧组演员之理解展现于众。然则奚以为之?以之更生动形象而助世人理解,此其一也;传承原著之神韵,此其二也。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薪上有火,火又生薪:影视剧与原著一脉相承,既要体现原著之神,又要有新的理解和发展,此番方可薪火相传而不知其尽。
于06晓明的过身上,我不仅看到了层次鲜明令人印象深刻的外形(前者之述备矣),更看到了一个鲜明而生动的心灵。于眉间,于眼边,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无不体现出原著中杨过的神韵,亦不缺理解与创新。形之美一顾而倾城,二顾而倾国,然而神之美却可以真正令人难以忘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