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帮助青少年树立良好的道德情操, 促进其健康成长我国现行中小学有关生物课常常有类似如下的教学内容:实验课上,学生们在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用 把活生生的青蛙或兔子开胸剖肚,看它们五脏的位置,看它们神经的跳动、血怎样流动、肌肉怎样颤抖等等。有的学生因此几天吃不下饭,更严重的每天晚上因惧怕作恶梦而彻夜难眠。平时,家长、老师通常都教育小孩要善良、要宽容、要善待和对周围的人友爱, 可是当他们被老师鼓励着亲手将青蛙或兔子活活肢解时,他们会怎样理解"爱"这个词? 怎样看待这个社会?这和教他们玩暴力游戏有啥区别?他们能做到善待和友爱周围的人吗?
英国哲学家约翰·洛克在《关于教育的几点思考》中写道:“许多儿童折磨并粗暴地对待那些落入他们手中的小鸟、蝴蛛或其他这类可怜动物,这种行为应被制止并予以纠正, 因为它将逐渐地使他们的心甚至在对人时也变得狠起来。…那些在低等动物的痛苦和毁灭中寻求乐趣的人…将会对自己的同胞也缺乏怜悯心或仁爱心”。康德也说过:如果不想窒息人类的情感,则人必须以仁义之心对待动物,因为对动物残忍,对人也会变得残忍。我们可以从对待动物的态度来判断他的为人。美国犯罪学家的研究更是表明:一个人在儿童期间虐待动物,是其在成年后虐待儿童和实施其他犯罪行为的前期表现, 而且其犯罪机率也比从小关心爱护动物的同伴要高得多。
青少年正处在长身体、健心智的过程,世界观、价值观尚未成型, 如果让其生活在虐杀动物成风的环境里,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他们将逐渐习惯残暴对待动物的方式, 进而使他们产生扭曲的心理。因此, 立法加强动物保护, 不仅是出于保护动物的需要,更是帮助青少年塑造美好心灵,促进其健康成长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