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师吧 关注:692,766贴子:23,017,806
  • 5回复贴,共1

北宋永安县会圣宫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偃师山化寺沟村 会圣宫碑 


1楼2007-05-17 17:33回复
    ..


    2楼2007-05-17 17:34
    回复
      2025-11-18 03:49:3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3楼2007-05-17 17:35
      回复
        ..


        4楼2007-05-17 17:37
        回复
          这通碑的碑题是“大宋新修西京永安县会圣宫碑铭并序”,用篆体书写,很难认,仰头看了半天才看出来。再看碑文的撰写者,名叫石中立,洛阳人,官至参知政事,官职很大。朝廷选择了这么一位重量级的撰稿人,足见对此碑的重视。从行文看,简洁明快,颇有水准。

           碑文大概是说,宋朝到了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的正月,决定修建“三圣宫”。三圣指的是宋太祖、宋太宗、宋真宗。地址选在什么地方呢?一不选开封,二不选荥阳,而是选在靠近洛阳的永安县。到了天圣九年(公元1031年),宫就修好了,宋仁宗下令把名字改了一下,不叫三圣宫,而叫“会圣宫”,意思是说,这里不但悬挂着太祖、太宗、真宗的肖像,而且还要作为以后诸位皇帝悬挂肖像的地方。宋朝皇帝的肖像都放在这儿,就是会面的意思,所以就叫“会圣宫”了。

           碑文里多次出现“永安县”3个字。人们纳闷:巩县(今巩义)西面就是偃师,偃师再往西就是洛阳,哪儿来的永安县?下面,再讲讲永安县的来历。
           为了管理陵区,宋真宗景德四年(公元 IO07年)划堰师山化等巩县康店芝田.回郭镇等登封各一部分设永安县,县治在今芝田村。宋徽宗政和三年三 月(公元1113年),又升县为永安军。并派许多军队保卫这个庞 大的陵墓群。据《宋史》记载:八个陵就有数千名士兵守卫,再 加上管理、祭把等人员,经常在这个陵区内的当有万人左右。


          5楼2007-05-17 18:19
          回复
            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十一月十五日,金帅粘罕率军自孟津渡过黄河。十七日,抢掠、焚烧了会圣宫(宋仁宗天圣八年建,内供奉太祖、太宗、真宗“三圣御容”。旧址在今偃师市山化乡寺沟村)。永安、巩县守军闻风投降。二十七日,金兵帅府进驻永安县城,粘罕旋即带领将士察看永安诸陵。他们看到上宫建筑金碧辉煌,下宫祭器耀眼夺目,便产生了抢掠的念头。但粘罕却假惺惺地下令,禁止诸军抢掠陵庙器物,还备置大礼,派人祭吊永定陵和永昭陵,以掩众人耳目。 

             同年闰十一月二十五日,金兵攻陷东京,北宋灭亡。金兵胜局已定,也就开始了对永安诸陵的抢掠。他们首先哄抢下宫、献殿及各禅院的金银玉器、古玩字画、衣服什物等;继而又挖坟掘墓。 

             陵墓中的珍宝使金国兵将红了眼,于是开始了更大规模的盗掘活动。他们对小墓采用揭顶的方法,对大墓则从陵台侧坡挖洞,撬开墓顶券石,缒绳而下。每座陵墓都多次遭受洗劫,陵区内什物狼籍,撒骨扬尘,烟火弥漫,一片混乱。 

             南宋统治者听到消息后,便派三京淮北宣谕使方庭硕到巩县谒陵。他见八陵全被金兵盗掘。宋哲宗的尸骨被挖出,撒在地上,很是痛心。回到朝中,声泪俱下地向高宗讲了所见惨状。高宗敕命河南镇抚使翟兴父子及岳飞等将官,带兵到永安赶走金兵,并派专人修葺陵寝。但因河南是金国占领区,每次战争必带来金兵的报复,所以,永安、巩县成了宋金拉锯战的战场,宋军撤退,金兵复来,挖掘更凶,而且还烧房扒屋,砍树伐木。于是,松柏茂密的陵地,很快就变成了荒原。


            7楼2007-05-17 18: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