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吧 关注:2,882,766贴子:81,831,221

回复:《秦时明月》人物分析散文系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继续自顶


来自贴吧神器128楼2012-12-06 19:57
回复
    继续自顶


    来自贴吧神器129楼2012-12-06 20:00
    回复
      2025-08-11 07:00: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来自贴吧神器131楼2012-12-06 20:07
      回复
        这个帖子没人顶呀,果然还是赤炼哪个比较火。。。。。。。。。。。。。


        来自贴吧神器135楼2012-12-07 03:12
        回复
          自娱自乐。。。。。。。。。。。。


          来自贴吧神器137楼2012-12-07 05:18
          回复
            我个人突然很喜欢扶苏公子,但是怕大家都对这个人不太感兴趣,如果写一篇公子的分析文,不知道愿不愿意读


            来自贴吧神器266楼2013-01-26 12:34
            收起回复
              天若有情天亦老——扶苏公子
              扶苏公子,始皇帝的长子。据说扶苏公子曾因不同意始皇帝陛下的残酷刑罚而屡次进谏,据说扶苏公子对始皇帝陛下涸泽而渔地征用民力建造长城的做法感到不忍,据说扶苏公子是很仁爱的,曾因为反对坑杀儒生而被调离咸阳戍守边疆。据说扶苏公子接到令他自尽的假圣旨时,痛哭流涕,自刎而死……
              史书上寥寥几笔勾勒出一个高贵善良仁义的扶苏公子。人生如梦,他短短数十载的岁月莅临了霜重鼓寒声不起的边关、经历了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沙场,见识了犹是春闺梦里人的白骨,目睹了泽国江山入战图的残酷。若只是这样,轰轰烈烈做一个了却君王天下事的大将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原野苍茫,秋风苍凉,芳草碧连天;边关要塞与壮士将军豪饮,观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感受无情岁月增中减,有味诗书苦后甜,将世事沉浮与沧桑抛脑后,也许正化解了他心中积郁多年的块垒,也许这才符合他仁义善良的本性。学得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供大于求的中国官场从来不缺少失意的文臣武将,他们或寄情山水,或直抒胸臆,放浪形骸的“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想不开的“障岭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好男儿志在四方,天地之大总有安身之所立命之处。然而,天地再大,扶苏公子也只有一个去处——庭院深锁的重重宫闱,那是他的心结所在,更是他的宿命所在。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隳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筑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随便哪篇文章,无论褒贬,只要提到始皇帝,都由里到外透着一股决然的狠劲儿,这狠劲儿力透纸背融进了字里行间,读着都带着铿锵的金属味儿,将他的所作所为全都用最简短的动宾短语表达出来,仿佛不这样就无法再现他的那份风雨雷电般的暴躁和狂傲——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他心中有的只是那无垠的疆土,六国臣服的脊背,睥睨万物的君王霸气,千秋万代的不朽功业。而这份儿偏执狂一样的暴躁狂傲,却在扶苏身上找不出半分。“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以贤德闻名的扶苏仿佛继承了儒家文化的王道,他大胆直谏秦始皇为了修建长城而大肆地征用百姓、反对焚烧诸子百家的典籍、反对法家毫无人情的诛杀连坐……终于“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也许是嫌这儿子太碍事儿,也许是怕哪天忍不住真伤了自己的他,扶苏终于远离了这是非之地。道不同不相为谋,于是正在李斯上蹿下跳地为秦始皇鞍前马后前倨后恭的时候,皇帝本该最信任的扶苏公子反倒淡出了风口浪尖,只剩下李斯粉墨登场,助长着始皇帝越来越离谱的春秋大梦。我想,也许对于扶苏来说,被父亲外放这种类似于被厌弃的举动成为他心中难以言喻的伤痛,这种伤痛在二世假传圣旨之后一下击垮了扶苏。
              “使者至,发书,扶苏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止扶苏曰:‘陛下具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请复请,复请而后死,未暮也。’扶苏为人仁,谓蒙恬曰:‘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父而赐子死,尚安复请!九个字道尽了扶苏的肝肠寸断,扶苏死得悲凉,到死都不知道始皇帝最后才给予他的肯定。也足够让读者明白始皇帝从未表现出对扶苏的赏识和信任,父子之间的隔阂甚至到了扶苏深信始皇会赐死他的程度。始皇帝的目空一切最后葬送了大秦江山,也害死了自己的儿子。
              虽然《史记》多次记载扶苏因为屡次直谏才被外放,但从另外角度看,外放扶苏也是一种善意的宽容和解放,甚至还有对他的信任与肯定。现在的我们只能从史书的只言片语去猜测揣度,打开《史记》,只有始皇本纪,李斯列传里面才有几句提到扶苏言行,然而他却用血泪阐释尽了一个“仁”字,与残暴的父亲、奸诈的臣子、阴狠的兄弟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在那个需要用金戈铁马改写的动荡国度里显得那么单薄无助,他是史书中的一声悲叹,那个时代的一抹温柔,文人墨客心中的一点忧伤,却也正是史书不经意的点染让人感受到了他纯净无垢的心灵。


              来自百度影音浏览器340楼2013-12-08 09:43
              收起回复
                扶苏公子出场太少,只是根据史书写得一点儿感想,不知秦时明月会不会这样塑造他呢


                来自百度影音浏览器341楼2013-12-08 09:47
                回复
                  2025-08-11 06:54:4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舍弃矜持地自顶……


                  来自百度影音浏览器343楼2013-12-10 07:10
                  回复
                    没有节操地继续自顶


                    来自百度影音浏览器344楼2013-12-10 12:06
                    回复
                      翻页了


                      来自百度影音浏览器349楼2013-12-10 17:54
                      回复


                        来自百度影音浏览器350楼2013-12-10 19:43
                        回复
                          看了空山鸟语我觉得白凤的形象渐渐丰满了


                          374楼2014-06-15 18: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