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不少学弟,学妹问我读什么学校好‘准备要去什么学校读,信心满满,一副年轻有为,报效国家,不当雷锋,不提高一中的上线率就不回头的愤青姿态,父母亲更是请我过去吃饭有让我劝自己子女不要在上网的,给拦拦,(我自己是的反面教材,0县的网吧届也算的上是个人物了,现在看着电脑就想呕吐,能静下心来对着屏幕打打字都是上专业课对着显示器没办法)还有就是问问考什么学校,毕竟给别人父母的形象我很老道了..-.- 说什么我子女在怎么不济好歹也是省重点中学的吧,寒下自己先.. 读个2本不为过吧,好歹也算在重点班,
也有复读的同学找我谈心,以解自己心中困惑,我也只有好生安慰目的也只有放松放松他(她),其实我心里比他还紧张--这几年高考复读就是为了读本科,人人都喊大学容易读,但谁提过本科容易进? 不说别的那个谁‘省重点学校,他能说自己的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么?
更让我伤心的是,小小的县级城市,还多少算贫困了点吧(要不贫困就读的学校不说同升湖至少也南方吧)
出现了一个问题,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喊着哭着要读大学?
很多贫穷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求学,不惜债台高筑,倾家荡产,甚至连命都搭给了子女的学业.就算有些人勉强应付子女的学习开支,却也落得个劳命伤财,亲人离散.
见过为了子女上大学而做搬运工的父亲,整天扛着200多斤的重物,经年累月下来,身子都佝偻了.还见过为了子女上学而不惜膝下黄金,下跪乞求的父亲.也见过为了子女上大学顶着老脸去做出卖肉体的母亲.更还见过为了子女的学业,在打工中殒命的父亲......
种种情况都在证明着一个问题: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当本人一开始接触这些伟大的父母时,我确实是敬重他们的,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对如今大学生的了解增加,我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情感,对这些做牛做马的父母有了鄙视的情绪.
读大学,在几十年前,是摆脱地位低微的出路,是抛弃贫穷的手段.再说得圆满一点,那时候的大学生(甚至中专生)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卖给”帝王家”.所以那时候的升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最好的选择,也就产生了挤独木桥的正常现象.也所以那时候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基本都是优秀的,很少有次品.那些学生在大学的时候,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普遍都具备求知欲望.再说那时候的世界也远不如今天这么精彩.那时大学生的心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纯的.所以他们走出学校之后,肚子里已经装满了应该装的知识.他们就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对得起他们的那一纸文凭.
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因为降低了考试的门槛,也因为世界的极度诱惑,还因为教育制度的诸多弊端.以至于他们走出学校之后,其知识和能力基本只比文盲高出一个层次.当然,就算他们能学到知识,也没有机会”卖于帝王家”了.
读书,已经不再是改变身份的手段,这是个铁的事实.那么如今的大学热,其初衷何在?有经济能力的人家就不必讨论,因为他们有钱,有钱当然该送孩子读书.所以在这里单就贫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略作探讨.
穷人孩子的家长,因为自己感受了太多的人生沧桑辛酸,接受了太多不公平的社会待遇.所以他们宁愿自己干脆一苦到底,为的就是能改变下一代的命运.这就是他们让孩子读大学的基本愿望,当然,依然还有些愚昧的家长仍期待自己的孩子学成之后能卖于帝王家.只不过他们是幼稚而无知的.而作为学生自己,上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符合”人往高处走”的基本原理的.但是在我看来,更多想上大学的孩子,不过是漠视父母的辛劳而换取自己的安逸.
穷人家的孩子,就算他们读再多的书,挣再多的钱,他们也未必能够报答自己的父母--曾经为自己做牛做马的父母.不否认,这有其客观因素.当大学毕业后,他们面临的是残酷的求职,而后又面对择偶结婚,以及买房等等.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和机会为自己那”丑陋”的父母做出实质上的回报.更何况,有很多人踩着父母的脊背走出了贫困的家庭之后,反而嫌弃起家庭和父母.就算他们自己整天灯红酒绿,衣冠楚楚,他们也不愿意多掏两分钱给父母花费.似乎这时候的父母在他们眼里,完全是扫自己脸面的多余人物,巴不得他们早点死去才好.
也有复读的同学找我谈心,以解自己心中困惑,我也只有好生安慰目的也只有放松放松他(她),其实我心里比他还紧张--这几年高考复读就是为了读本科,人人都喊大学容易读,但谁提过本科容易进? 不说别的那个谁‘省重点学校,他能说自己的本科上线率再创新高么?
更让我伤心的是,小小的县级城市,还多少算贫困了点吧(要不贫困就读的学校不说同升湖至少也南方吧)
出现了一个问题,越是穷人家的孩子越喊着哭着要读大学?
很多贫穷的父母,为了自己的孩子求学,不惜债台高筑,倾家荡产,甚至连命都搭给了子女的学业.就算有些人勉强应付子女的学习开支,却也落得个劳命伤财,亲人离散.
见过为了子女上大学而做搬运工的父亲,整天扛着200多斤的重物,经年累月下来,身子都佝偻了.还见过为了子女上学而不惜膝下黄金,下跪乞求的父亲.也见过为了子女上大学顶着老脸去做出卖肉体的母亲.更还见过为了子女的学业,在打工中殒命的父亲......
种种情况都在证明着一个问题:望子成龙(或望女成凤).当本人一开始接触这些伟大的父母时,我确实是敬重他们的,可怜天下父母心.随着对如今大学生的了解增加,我开始转变了自己的情感,对这些做牛做马的父母有了鄙视的情绪.
读大学,在几十年前,是摆脱地位低微的出路,是抛弃贫穷的手段.再说得圆满一点,那时候的大学生(甚至中专生)都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卖给”帝王家”.所以那时候的升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个最好的选择,也就产生了挤独木桥的正常现象.也所以那时候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基本都是优秀的,很少有次品.那些学生在大学的时候,依然能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普遍都具备求知欲望.再说那时候的世界也远不如今天这么精彩.那时大学生的心灵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纯的.所以他们走出学校之后,肚子里已经装满了应该装的知识.他们就可以成为有用的人才,对得起他们的那一纸文凭.
但是如今的大学生,因为降低了考试的门槛,也因为世界的极度诱惑,还因为教育制度的诸多弊端.以至于他们走出学校之后,其知识和能力基本只比文盲高出一个层次.当然,就算他们能学到知识,也没有机会”卖于帝王家”了.
读书,已经不再是改变身份的手段,这是个铁的事实.那么如今的大学热,其初衷何在?有经济能力的人家就不必讨论,因为他们有钱,有钱当然该送孩子读书.所以在这里单就贫穷人家的孩子读书略作探讨.
穷人孩子的家长,因为自己感受了太多的人生沧桑辛酸,接受了太多不公平的社会待遇.所以他们宁愿自己干脆一苦到底,为的就是能改变下一代的命运.这就是他们让孩子读大学的基本愿望,当然,依然还有些愚昧的家长仍期待自己的孩子学成之后能卖于帝王家.只不过他们是幼稚而无知的.而作为学生自己,上大学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符合”人往高处走”的基本原理的.但是在我看来,更多想上大学的孩子,不过是漠视父母的辛劳而换取自己的安逸.
穷人家的孩子,就算他们读再多的书,挣再多的钱,他们也未必能够报答自己的父母--曾经为自己做牛做马的父母.不否认,这有其客观因素.当大学毕业后,他们面临的是残酷的求职,而后又面对择偶结婚,以及买房等等.所以他们根本没有条件和机会为自己那”丑陋”的父母做出实质上的回报.更何况,有很多人踩着父母的脊背走出了贫困的家庭之后,反而嫌弃起家庭和父母.就算他们自己整天灯红酒绿,衣冠楚楚,他们也不愿意多掏两分钱给父母花费.似乎这时候的父母在他们眼里,完全是扫自己脸面的多余人物,巴不得他们早点死去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