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吧 关注:841,038贴子:7,962,493

长篇评书:漫谈香港的发展战略!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从本期开始,让我们走进香港、认识香港。
喜欢这个话题的吧友,请先储存网址(不定期更新,免得间断后找不到),请慢慢阅读后,进行补充并讨论。
喷两下无妨,但拒绝谩骂。凡语言低俗者,一律删去,特此说明。
一、综述:
香港,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1842年至1997年,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行使主权。
地处珠江以东,与广东省深圳市相接。
香港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香港把华人智慧与西方社会制度优势合二为一,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及完善的法治闻名于世。
香港为全球最安全、富裕繁荣和生活高水平城市之一。
香港是国际重要金融、服务业及航运中心,继纽约伦敦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
香港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经济体系,经济自由度居世界首位
香港有“东方之珠”、“购物天堂”等美誉


1楼2012-11-21 21:12回复
    香港是一个优良的深水港,曾被誉为世界三大天然海港之一,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不惜以鸦片战争来从满清政府手上夺得此地以便发展其远东的海上贸易事业,从而展开了香港成为殖民地的历史。


    2楼2012-11-21 21:17
    收起回复
      2025-08-05 18:35: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在1984年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


      3楼2012-11-21 21:17
      收起回复
        回归前十年,即从回归至2007年:
        在2007年,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十年里香港稳步发展,依然是“东方之珠”。十年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与香港市民一起,战胜了亚洲金融风暴非典型肺炎等一系列的困难,经济得到稳定、恢复和发展,民生得以改善。
        回归十年的时刻,香港经济强劲增长,2006年新股上市的集资额更超越纽约,仅次于伦敦。
        十年前,国际社会曾忧虑香港前途。1995年,美国《财富》杂志曾刊登《香港之死》的文章,预言香港在回归后将日渐衰落,但2007年6月28日发行的《财富》杂志在香港回归十周年前夕公开发表文章,坦诚当年的预言完全错误。
        回归后的10年,香港经济结构已明显转型制造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已从1997年的8.3%减至2006年的3.5%。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重则从78.8%上升至87.4%。在1997~2006年期间,香港所有服务业的净产值平均每年实质增长2.4%。10年中,香港就业人数持续从制造业转往经销贸易业、金融、保险、地产及商用服务业,以及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
        回归后五年,即从2007至今:
        以后慢慢叙述、回顾、、、


        6楼2012-11-21 21:41
        收起回复
          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商业规管精简、政府廉洁而高效率、简单低税制、法制健全、产权观念牢固、货币稳定等因素,令大部分经济学家均相信香港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佼佼者。
          香港经济以全球最自由开放而全球知名,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Fraser Institute)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优秀的地理位置、资讯流通、高效率的配套设施及服务,都对香港的经济作出贡献。
          2010年3月发表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数第七次评分,香港位居第三名,仅次于伦敦纽约
          2011年,于世界经济论坛的《金融稳定指数发展报告》中,香港排名亦是首位。并且连续第18年获得评级为全球最自由经济体系,经济自由度指数排名第一。

          香港


          7楼2012-11-21 21:50
          收起回复
            插播即时新闻(近期热点):
            中日韩自由贸易区谈判又将继续。军事是手段,经济才是永恒的主旋律。当我们听到以色列和哈马斯的停战协议时,世界人民是赞赏的,之前无论以色列多么有理,武力解决问题毕竟是下策,也让我们感到以色列有点吊能的感觉。同样中国对于小国家也是如此,绝对不能轻易动武,原因就是如此。就是对日本,战争总不是上策,况且日本已经看到对抗没有赢家,也已经服软,所以可以重启贸易谈判,这对三国都有利,这在美国和欧洲经济均低沉的情况下,对振兴和整合亚洲经济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应对美国跨太平洋经济协作框架等的平衡。一个强大、务实而又灵活的中国才更具有国际威望。
            我们看到亚太,正是有了中国,其他小国才有了话语权、选择权,香港、澳门就更不用说了,有大陆的遮风挡雨,彼此才会一心一意处理好地区自身内部事务而又不用费太大精力。亚太如果没有中国,美国能够借助峰会谦恭的访问南亚三个小国吗,我看未必。
            近几年的时间里,中美的博弈将是常态化的,不要因为美国高层官员来华访问就不会有问题了;也不要因为我国高层访问一下美国就一帆风顺了,虽然两国经济贸易往来密切,但每前进一步都是曲折中迈进的,每前进一步,中国就比美国主动了一步。(一)


            8楼2012-11-22 16:43
            收起回复
              二、过去已走进历史,现在也会成为过去。
              百年前,香港被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租赁,那个时候美国也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可谓掠夺了全世界,,更不用说中国、印度等亚洲各国了,英国借助香港这个港口这个据点作为输送掠夺财富的周转站,这样就可以源源不断的向英国输送赃物。香港因为是被租赁百年,时间不短,所以英国就必须有长远的规划和构建,于是一开始就将香港从一流标准建造(如果是租赁五到十年,租赁者一定无长线建设,即使这个地方多么富有,到最后也只能是掏空挖绝以后溜之大吉),那个时候香港同胞的上两代人是建设香港的劳工,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英霸主也没有亏待同胞,在英国佬大口大口吃肉的同时,也让我们的同胞前辈喝到了肉汤甚至也吃到了肉,当然这种幸福是建立在压迫剥削亚洲乃至世界劳动人民的血汗的基础之上的。


              11楼2012-11-22 20:58
              收起回复
                百年的历史,港人渐渐地融合到了英国主流社会意识中。随着资本主义的鼎盛时期,香港同胞也跟着享受到了荣华富贵。当初在这里打拼的我们的同胞前辈一定是很艰难的,随着英国对外扩张,香港也不断扩建更新,随之迁到香港的人数也不断增加,逐渐建成了一个繁华都市,成为一颗东方明珠。
                无论租赁多少年,总有个期限的到来,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交接前后,港人心里忐忑不安,患得患失。过渡期内,也曾出现社会治安问题,管理出现真空的阶段,那个时候港人的心情是复杂的,不知道未来到底怎么样。交接后,香港驻军保驾护航,香港平稳过渡,社会迅速走向正规,那时候港人颇有归宿感和自豪感,香港变得更加安定、和平、繁荣。


                12楼2012-11-22 21:06
                回复
                  2025-08-05 18:29: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有的同胞仍然怀旧,恋恋不舍,妄想继续躺在过去资本主义的功劳簿上,赞美人吃人的社会,无论如何是不光彩的行为。五千年的大中华崇尚的是:仁义礼智信,刚正忠孝贤。但昔日英国强盗行为,那是丧失理智,无人性的掠夺行为,是既不合理又不合法的,是将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他人痛苦之上的。正如一个人,跟着强盗一块混,刚开始可能生活的有声有色,但总是惴惴不安,久而久之,总是希望返璞归真。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从来没有侵略过其他国家,只是被世界列强掠夺瓜分过。今天靠中国上下的努力正走向富民强国的道路。香港回归后,即使个别人生活的不如意,但应该心安理得,毕竟现在是港人治港,是靠自己的双手来创造未来,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骨气。
                  高度自治,自己说了算了,回到自己的故土,安分守己,走自己的路,留自己的汗,那怕粗茶淡饭,毕竟心理平衡,内心充实,并勇敢的在世界面前抬起头来了,不再被西方视为英帝国的奴才了。更何况今天,在资本主义普遍萧条的背景下生活水平没有降低,实际上是有所提高。看澳门同胞,没有埋怨过吧,说明回归前后一如既往并且有所发展和进步。


                  13楼2012-11-22 21:28
                  收起回复

                    五千年的风和雨啊 藏了多少梦
                    黄色的脸黑色的眼 不变是笑容
                    八千里山川河岳 像是一首歌
                    不论你来自何方 将去向何处
                    一样的泪 一样的痛
                    曾经的苦难 我们留在心中
                    一样的血 一样的种
                    未来还有梦 我们一起开拓
                    手牵着手不分你我 昂首向前走
                    让世界知道我们都是中国人


                    14楼2012-11-22 21:35
                    收起回复
                      二、香港和大陆的纠结以及症结所在!
                      近几年,随着内地和港人的密切来往和开放互动,深层次的矛盾逐渐的显露出来、、、
                      先看一下两边互动开放的受益者,这些受益者当然是欢迎开放大陆自由行的,例如:旅游业、餐饮、宾馆等;购物中心等一切商店;交通设施如公交、地铁等;4、游乐场、、、
                      要说不欢迎的也有:
                      1、环卫工;2、上班族等工薪阶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重性,香港和大陆的往来无疑优点大于缺点,但为什么港人不欢迎大陆自由行且反对达到了极端化的程度?当然一些陋习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排队等是个原因,但直接的原因似乎是双非在香港生子。
                      由于政策失控,致使落户香港的婴儿短时间内超载。本来每年补充一定数量的香港户口对稳定人口有积极作用,但没有细水长流的计划控制,就一下子拥堵了,而香港的管理、调控一下子有不能适应变化了的新情况、新问题,于是就可能打乱香港部分市民正常的生活秩序。
                      美国也有这个人口政策,其好处当然不言而喻,无奈的是香港没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只能有计划的进行,不能开放市场。不过现在这个问题已经受控。
                      但这也只是个现象,虽是引起香港和大陆矛盾的直接原因,但还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要看深层次,到底症结在哪里,让港人写出了蝗虫歌,下次再分析!


                      15楼2012-11-23 11:46
                      回复
                        事物都是复杂的,与其说港人眼光短浅、心胸狭窄的表现,倒不如说香港的管理层面对新形势下出现的新矛盾不能正确积极应对,或者说实际操作起来未必一帆风顺的原因,加之内外矛盾(香港自身、香港和大陆)不能及时化解。于是瞻前顾,犹豫不决,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或者是面对港人的压力产生了动摇的结果。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以上的诸多问题需要道德法制、集中或计划管理规章制度的控制,但悲剧的是那些可怜的跟风虫一起高喊自由民主的口号,这个还需要自由、民主解决吗?像美国那样市场开放已经不现实了,必须实行一下计划了,靠计划模式了。
                        民主解决不了了,自由民主不是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灵丹妙药。那么怎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蝗虫歌所表达的问题呢?解决的有效办法,那就是加强社会治安和规章,不管一个国家姓社也好、姓资也罢,都必须市场和计划相统一,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区别只是计划和市场哪一个占的多的问题。假如你再高喊自由民主,那不就是不设障碍,继续敞开大门吗?显然香港不是无限的,因为你的空间有限,你没有英、美那样的领土,你的后方根据地在大陆。
                        还要提及一点,香港的上游阶层移居大陆或世界各地;港台明星的栖息地大多又是大陆;制造业北移;唯有中低层人员足不出户,而两地开放,受冲击的恰恰是这个阶层,这又是一个庞大的阶层,当然他们心里不平衡,容易极端化。
                        难道这才是根源?在说明这个问题之前,先从当年的大陆一个重大事件说起,且听下回讨论!


                        17楼2012-11-23 12:36
                        回复
                          坐等楼主更新!


                          IP属地:广东18楼2012-11-23 15:48
                          回复
                            楼主这个帖子理性、客观、公正,见闻广博并有广度和深度,相比之下,前一段时间有个对比回归前后香港变化的帖子,尽管旁征博引、列举了大量数字,但没有可比性也毫无意义,因为回归前的某一年或是多少年和回归后的前十年或是十五年相比?这种对照比较模糊,也没有可比性。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回归后三届首长的从政年限分别同回归前的相同年限(2007年向前计算)对照,才有可比性。不要抹杀了每位首长的政绩,一味说回归后不如回归前,是对首长们特别是对董先生的成绩的否定。
                            看了楼主的帖子,比较舒服的感觉,一些模糊、似是而非、争论不休的问题,通过楼主的分析顿时让人茅塞顿开。相形见绌,香港吧有很多的帖子看起来头头是道,分析起来莫名其妙,大多数都犯极端化的错误。


                            19楼2012-11-23 17:35
                            收起回复
                              2025-08-05 18:23:2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个人、集体承包,私有现象显现,市场经济的初步建立缺乏有效监督,腐败应运而生,更重要的是废除三铁这可是涉及到了一个庞大的队伍,工人阶级的饭碗产生了危机感,这对过惯了公有制,旱涝保丰收的工人队伍怎么接受?


                              21楼2012-11-23 20: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