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阳国志》是一部颇有影响的历史、地理著作,《四库全书》入史部载记类,近人则往往将其列入地方志中,并被誉为我国现存最早的方志之一。作者常璩(qú,音渠)(约公元二九一—三六一),东晋蜀郡江原(今四川崇庆)人,曾撰有《梁益二州地志》、《巴汉志 》、《 蜀志》、《南中志》等书多种 。《 华阳国志 》十二卷 ,所涉及的疆域 , 北起今 陕 甘 南部 ,南到今滇南和滇西南边境,西起今川西地区,东至长江三峡地区。时间自从远古蚕丛、鱼凫的传说时期起,至东晋咸康五年(三三九)止 ,
《华阳国志》在卷七中记载:(建兴)十二年(二三四)春,丞相亮以流马运,从斜谷道出武功,据五丈原,与司马宣王李本衍宣字。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 ,使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秋八月,亮疾病,卒於军,时年五十四。 还葬汉中定军山。冢足容棺,敛以 时服。谥曰忠武侯 。
《华阳国志》在卷七中记载:(建兴)十二年(二三四)春,丞相亮以流马运,从斜谷道出武功,据五丈原,与司马宣王李本衍宣字。对於渭南。亮每患粮不继 ,使志不伸,乃分兵屯田,为久住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百姓安堵,军无私焉。秋八月,亮疾病,卒於军,时年五十四。 还葬汉中定军山。冢足容棺,敛以 时服。谥曰忠武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