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施茶摊坚持40多年 “红日”照耀爱心荡漾温州浙江在线9月6日讯 温州街头,人群熙熙攘攘。路亭里,树荫下,每到夏天,总有一股清香让人们驻足——这是遍布温州大街小巷的伏天凉茶点。一张张桌子后,是一桶桶散发着药香的伏茶,和一群群同样挥汗如雨的义务烧茶人。这种公益行为,是温州全民善行的一种缩影。修桥铺路、助学助医、扶危济困和赈灾救险等,几乎每一项社会公益项目的背后,都凝聚着温州人的爱心。物质富裕的温州人正大步向精神富裕迈进。 “升级”版红日亭,夏有伏茶冬有粥也许老温州人都不太知道,红日亭里的故事,最早开始于40多年之前。为路人烧制免费伏茶,最初只是一些老人们零星的自发善举,仅仅局限于红日亭等几个地方。 10多年前,城市拆迁,红日亭也拆了。但这份爱心,依旧存在。后来,华盖山广场建好,大家就在一棵大榕树下,临时搭建了一个铁棚,给大家供应伏茶。铁棚又变成了一个亭子,名字还叫红日亭,每到夏天,必有伏茶喝。但老人们一直在想,还能为大家做点什么。那是在2006年的8月,一起烧茶的朱永麟、叶宝春等几位老人凑在一起聊天,有人说,一些流浪者,乃至个别收入不高的外来民工,冬天有时候都吃不上一餐热饭。要不,红日亭冬天再煮点粥吧?说干就干。从那年冬天开始,老人们从自己的退休金中,拿出一部分钱,凑了三四千元,买了锅碗瓢盆和大米,开始施粥了。这举动,一下子又感动了许多老人,他们纷纷加入,红日亭老人从当初的五六个,很快就增加到了20多人。后来,老人们分成了两班,两天一班,夏天,为路人送上清凉温润的凉茶;入了秋冬,就为孤寡老人、流浪者和清洁工等,送上了热腾腾的白粥和小菜——这里每天要用掉将近100斤大米,煮上***锅粥,分给五六百个人。此后,红日亭的善举,继续“升级”:四季八节,他们不断变换着花色品种,端午节分粽子,冬至有汤圆,春节前夕还能吃到年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