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379贴子:671,708

回复:东线之火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记事 汪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关于敌我伤亡和战果统计,毕庶阳老人说:“当时战斗十分残酷,干部战士的想法是打败敌人,对击毙击伤多少敌人也不太在意。一般是晚上打完仗,白天由各连上报,也不十分仔细查证,也没法仔细查证。歼敌人数也是个大概,因为战场情况十分复杂,我们在新兴里几进几出,不可能对歼敌人数作精确的统计。对我军的伤亡情况还较为准确。但战场情况千变万化,我军的伤亡情况也不一定准确,何况美军呢?”
“打新兴里那几天下大雪,伤的死的都埋在雪里,伤的不赶快抬出来就冻死。尸体到来年春天才掩埋。还有的美军士兵装死,我们一撤,他就跑回去了。还有我们抓的俘虏,赖着不肯走,又不肯吃我们的土豆。我们的战士要打仗,要追击,也烦他们,嫌他累赘,缴了他的械,索性就不管他了,就放了。你说这战果怎么统计?”
“当然各连也有统计,晚上打仗,白天各班排上报,由连里文书统计再上报。这些都是大概的数字,没法证实。但那时的人老实,我们的战士更老实,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象现在的人,掺那么多水,一般八九不离十。”(2004年1月8日、11月19日采访记录)


27楼2012-10-25 17:17
回复

    《血地冰天》载:28日上午11点238团团长阎川野与炮兵参谋邹本粼爬上新兴里北侧山头,调4门迫击炮向村子里打了40发炮弹,“向敌团指挥所的位置上打的8发炮弹,发发命中,使敌指挥系统被打乱。”下午一架直升飞机在村里运伤员,“后来得知运走的是敌上校团长麦克里安,因伤势严重在半路上就死了。”(《血地冰天》)114至115页)
    《清长之战》载:“11月30日13时第31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见伤亡惨重,待援无望,便乘天色还早,用电台召来40余架飞机掩护,十余辆坦克为先导,沿公路向南突围。”(文中11月30日当是12月1日之误,从上下文即可看出:上文说11月30日夜志愿军发起进攻,那么突围当是在进攻之后。)“在混战中,特谴队指挥官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
    《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载:“费斯中校在第31团团长艾伦· D· 麦克莱恩阵亡之后,负责指挥整个防御圈的战事。他决定,幸存者必须突围到南边8英里外的下碣隅里。”(《朝鲜:我们第一次战败》389页)新兴里突围是12月1日,根据文中所述麦克劳恩是在12月1日前就被击毙,具体时间和情况文中未述。


    28楼2012-10-25 17:17
    回复
      2025-10-20 17:16: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04年初笔者在一个英文网站《朝鲜战争图片资料》看到一篇文章《长津水库之战》(最后更新时间:2003年11月7日),详细叙述了“北极熊”团(尤其是第32团1营)的作战经过。对麦克劳恩上校之死文章是这样说的:11月28日“下午麦克劳恩上校来到费斯营(第32团1营),但是到晚上当他想离开时,他被中国人设置的路障所阻,陷入敌人的包围,他只有待在他的前进阵地上。”29日凌晨,麦克劳恩上校令费斯中校后撤。当日白天“在公路上,费斯中校突然听到附近友邻部队越过冰障交火的枪声,他确信这来自友邻部队。上校麦克劳恩开始越过山梁,企图和费斯营接上联系,并停止开火。他被敌人击中4次,能看见他在每次被击中时的蹒跚身躯。但他继续前进,直到来到对面山脊,在那里他消失了,再也没有被发现。”(见附录:译文“长津水库之战”)该文的意思显然是上校麦克劳恩被击毙。
      击毙也好,失踪也罢,不论怎么说,“北极熊”团垮了,团旗被缴了,团长被击毙了,这是事实。至于团长是何时、是怎样被击毙,是不是版本越多越好?
      笔者用意:立此存照,以备后人查实。但笔者相信毕庶阳老人的说法,人家毕竟是第一当事人,见过炮火见过血,其他的资料有不是道听途说的吗?


      29楼2012-10-25 17:18
      回复

        柳潭里

        柳潭里西邻长津湖,东接狼林山,依山而下的溪流在此汇集成河,泻入长津湖,大自然鬼斧神工,在峻岭和冰湖之间,造就了这个河谷盆地。柳潭里村西、村北高山矗立,1282、1240、1402等高地闭锁了北上的大门,迫使公路向西。南下的公路穿过村庄,经四座公路桥接囦水里。公路顺狼林山脉走势继续向前,路东有1419.2高地雄据,渐折向东南,经新兴里(此长津湖西侧又一新兴里)折向东。公路北侧有德洞山、死鹰岭虎视,公路时而盘山,时而临水,如游龙蛇行其间,过西兴里,抵长津湖最南端的公路枢纽下碣隅里,公路总长约22公里。
        11月24日美军陆战1师第7团先头部队进抵柳潭里,战乱和高寒迫使村民作鸟兽散。三天后美军抵达柳潭里的部队计有:陆战5团3个营,陆战7团两个营又一个连,第11炮兵团两个营又两个连,155毫米榴弹炮18门,105毫米榴弹炮30门,107毫米迫击炮24门。
        11月27日西线美军攻势已成强弩之末,在我军的反击下,开始手忙脚乱。但东线美第10军仍要求陆战1师按计划发起攻击。美军向柳潭里以西攻击前进的攻势展开不久,就遇到越来越顽强的阻击。发现不对,立即收缩,派出搜索分队。午后我27军79师235团特务连与敌搜索分队交火,美军才命令部队放弃攻击转入防御。此时27军79师已从柳潭里北、西两个方向封住美军前进的通路,20军59师在柳潭里以南切断通向下碣隅里的公路,关闭了美军的后退通路。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2-10-25 17:19
        回复

          20军59师和27军79师都是华东野战军有名的头等主力师。59师是赫赫有名的“沙家浜 ”部队;79师更是精锐中的精锐,其下辖的235团是中央军委命名的“济南第一团”。
          辛殿良所在的235团3营是团预备队,他说:“柳潭里是盆地,美军都驻守在周围的山上。我们在山下修工事,地冻得铁硬,一镐下去火星直冒,根本就没法挖。美军查觉了,一面向山下运动,一面指挥炮火轰击。”
          79师部署235团攻击柳潭里正北方向的1282高地,敌火力凶猛,我军在有限的火力支援之下勇猛攻击,一次猛于一次。1连副班长石振兰第一次手臂负伤,仍未停止冲锋的脚步;第二次头部负伤,血流满面,仍坚持不退;第三次腿部负伤,站立不住,就坐在雪地上顽强战斗。战后荣立特等功。
          1营机枪连的重机枪因冷却水被冻结不能射击,班长陈忠贤就带领战士们参加步兵冲锋。战斗中缴获美式重机枪1挺和4箱子弹,以火力支持战友攻占高地。拂晓后又打退敌人一个营兵力的7次进攻,当阵地上仅存他和一名战士时,弹药耗尽,他们就用拣来的美军手榴弹击退敌人进攻。战后被授予“人民英雄”称号,并记特等功一次。
          1282高地大部被我235团1营攻占,但因战斗伤亡严重,基本失去战斗力。


          31楼2012-10-25 17:19
          回复

            237团当夜攻占1402.9高地。3个营均遭受不同程度的伤亡,团长于连升令1连副连长吕云学带两个班支援柳潭里西侧的小德西山。五十三年后吕云学老人告诉笔者:“敌人火力封锁得凶啊,两个班20多人到了西山就剩四个人了,叫一个回去汇报又冻死在路上。我们占了小德西山附近的一个小山包,我和两个战士收集弹药,决心死守阵地。我让两个战士抱住一挺轻机枪,我脖子上挂两个手榴弹袋。鬼子上来,放到三四十米,我甩手榴弹,机枪就开火。远的机枪打,近的手榴弹炸,打退两次反扑。快天亮,教导员带了一个排和一个炮班上来,让我指挥火力牵制敌人,配合了3连打下了小德西山。”战后老人被授予“三级英雄”称号。
            吕云学,山东招远人,1922年生,1946年6月入伍,1946年1月入党。后任27军237团副团长。曾立功11次,其中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
            老人忆起往事连连感叹:“不死不闭眼都忘不了啊!”


            33楼2012-10-25 17:20
            回复

              一夜激战,我军攻占1384、1402.9、1420高地,1282高地主峰还在敌人手中,我军冻伤减员和战斗伤亡减员严重。一夜激战,我军也领教了美军陆战1师的的战斗力,并不是宣传上说的老爷兵、少爷兵,不经打。一夜激战,79师三个团有五个营失去战斗力。235团两个营失去战斗力,1282高地尚未全部拿下,仗打到这个份上师长团长坐不住了。
              235团团长王歧秀要动用预备队,他交待7连副连长辛殿良带一个排支援2营。
              辛殿良老人说:“我们235团是主力中的主力,打仗也傲啊!有句话叫‘一个干粮袋从北打到南!’——轻敌啊!还是国内打蒋介石(部队)那样猛冲猛打。1营打没了,2营也打没了。我们3营是尖刀,三个连7、8、9连,号称‘铁7钢8锤子9’,团里轻易不会动用我们这个营。我们7连是‘济南英雄连’,是尖刀中的尖刀,不到万不得已不会用我们连。”
              “我带四十几个人去2营,找到营长,他叫我赶快下去,说你一个排解决不了问题,说他们2营能坚持。”
              “去的时候山头上还有树,回来后看着那山头上的树都炸光了。”
              “(美军)他炮火猛,协同也好,一个山头丢了,不到两分钟飞机(炮兵校正机)就来了,三分钟炮火就上来了。你不隐蔽伤亡就大了!”
              “回来时被炮炸了,伤在屁股上,没伤筋动骨,包扎后休息,也没有下火线。这是规矩:轻伤不下火线。”


              34楼2012-10-25 17:21
              回复

                此时9兵团首长已感觉到分割包围美军的战斗好打,吃掉美军的战斗就进行得很不顺利。美军陆战1师和步7师被我20、27军分割包围于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与美军相比,我军兵力并不占特别优势。而且,美军凭借其机械化、制空能力、密集型火力兵器和跳跃式(直升飞机和飞机)后勤补给的技术优势,收缩兵力,形成足够大的防御圈,但不急于突围,给我围攻部队造成大量的杀伤。而我军后勤补给困难,仅靠步兵轻武器迅速歼灭敌军难度很大,不能不集中特别优势的兵力。
                所谓兵力优势,传统上是以冷兵器时代的概念,即手执武器的人的数量的优势。而现代战争,科学技术含量在武器装备中的投入比重日益增大,这种以传统方法计算兵力之大谬也日益显见。敌我双方武器装备如相差不大,传统计算方法当无大错,如若武器装备相去甚远,兵力的计算就相当复杂。有资料说朝鲜战争中美军一个士兵的武器装备产生的战斗力相当于我军20个士兵。笔者不知这种计算方法的依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有没有考虑人的精神因素。如果以此方法,权且做一估算,我军历史上说集中优势兵力即应集中5倍、6倍于敌之兵力的话,那么在朝鲜战场上我军则应集中(人员)100倍以上于美军的(人员)兵力,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此时9兵团指示27军集中兵力,以80、81师先吃掉新兴里美步7师第31、32团。命令27军指挥20军59师,合力对柳潭里之敌进行钳制性攻击,并将预备队94师主力使用于柳潭里方向。同时命令20军58、60师对下碣隅里之敌进行钳制性攻击,阻敌突围。切不可让该两处之敌干扰27军80、81师对新兴里的攻击。
                一场看住下碣隅里,夹住柳潭里,吃掉新兴里的战斗打响了。


                37楼2012-10-25 17:22
                回复
                  2025-10-20 17:10: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1月30日,柳潭里之敌继续向我27军79师20军59师控制的高地进攻,美军飞机大炮狂轰滥炸,阵地上冻土岩石炸成焦土,树木焚烧成灰,1240、1419.2等高地一度失而复得。我军守备阵地的指战员在伤亡严重的情况下,给美军以大量杀伤。

                  东线相持不下之时,西线之敌在我军有力打击下已经实施全线退却,“联合国军”总司令麦克阿瑟吹嘘的“圣诞节前结束朝鲜战争的总攻势”已经彻底破产,东线美军亦已动摇。
                  12月1日,与新兴里之敌突围的同时,柳潭里之敌也在飞机大炮掩护和坦克引导下倾全力向南突围。27军军长彭德清根据9兵团首长的意图,决心在运动中追歼美军。当即命令20军59师坚决扼守1419.2高地以及死鹰岭1519高地等一线阵地,堵住美军南逃退路,并防下碣隅里之敌增援;命令79师主力迅速攻占柳潭里以南之囦水里及1542高地,在运动中截住逃敌并予歼灭;令236团由柳潭里正面由北向南追歼逃敌;令94师自柳潭里东侧渡过旧邑里江,向西南方向攻击前进,以求与20军59师会合,聚歼逃敌于囦水里以南地区。
                  12月1日上午236团与美军掩护部队激战,至午后13时攻占柳潭里。94师280团渡过旧邑里江,插向德洞山。


                  38楼2012-10-25 17:23
                  回复

                    12月2日夜235团向囦水里攻击前进。3营奉命攻击囦水里西山,副营长高云龙率9连从西山南侧,副教导员迟浩田率7连从西山北侧隐蔽接敌。
                    迟浩田,山东招远人,1929年7月生,1944年6月入伍,1946年10月入党。解放战争中立功12次,其中一等功1次,二等功4次,负伤7次,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三级人民英雄”称号。抗美援朝时荣立一等功。后来曾经出任我27军235团政委、79师政委、……济南军区政委、总参谋长、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长、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授予少校军衔,1988年授予上将军衔。2003年离休。
                    辛殿良是在淮海战役后认识迟浩田的。淮海战役27军79师各团伤亡较大,师特务营补充到各团,辛殿良从师特务营调到235团8连当排长。“济南第一团”“钢8连”的干部战士有点瞧不起这个刚从师特务营调来的、47年入伍的新排长,笑话他是“新兵蛋子”。8连连长火了,说:“人家‘新兵蛋子’立功16次,你们哪个能比?!”如此一来,“新兵蛋子”出了名。当时迟浩田在7连当副指导员,也认识并开始注意这个“新兵蛋子”了。
                    第二次战役迟浩田任3营副教导员,辛殿良任7连副连长,因连长有病后撤,辛殿良也就自然“扶正”。
                    说起老战友,辛老由衷地佩服:“迟教导员有文化,威望高,打仗肯动脑子。1营和2营打柳潭里时就让我们去看,看人家打的好、好在哪里,差、差在哪里。进攻时班排兵力怎么摆,前后距离多少,密了容易伤亡,稀了接应不上,都有讲究。”
                    “济南第一团”1营和2营攻击柳潭里的教训大家都看到了,轮到3营自己上,千万别干莽撞和蛮干的事。迟浩田和辛殿良仔细分析敌情,认真组织火力,再三告诫战士们注意协同和战术动作。
                    “迟教导员亲自部署机枪火力,我指挥步兵班。我们反穿棉衣,白里朝外,利用满山灌木丛的掩护向山上运动。山头上敌人在烤火,我们展开战斗队形,悄悄摸了上去,距离敌人二三十米时,突然开火。烤火的鬼子、睡袋里的鬼子一点防备也没有,山头很快就拿下来了。”
                    “天亮了,我们靠步枪、手榴弹打退他两次反扑。鬼子第二次反扑被击退时,我们顺势组织了一次反冲击,追着鬼子打下去一百多米,这一下就把他给打趴下了。”
                    235团3营这一仗歼灭美军一个加强连,也创下了一个典型战例。


                    39楼2012-10-25 17:24
                    回复

                      “团里又命令迟浩田和我组织一个加强排,打通和237团的联系。迟浩田在8连抽了一个班,在我们7连抽了两个班,四十多人,组织了两挺重机枪,两门82迫击炮,作为火力支援,具体由迟浩田和我指挥。(人员)全部(配备)冲锋枪,人少精干,战斗力强。”
                      我问了一句:“是白天发起攻击的吗?”
                      老人十分肯定:“当然是白天!”
                      “我们士气高啊,火力强,协同也好,动作也快。前面两个班冲锋,后面一个班掩护。打第一个山头费点力,可营里火力组织得好,硬是压住鬼子,叫他抬不了头。我们猛地就上去了,拿下了第一个山头。后面三个山头就顺手了,鬼子没有战斗力了。后面三个山头较低,营部把火力组迅速前移,据高临下压住鬼子。我们步兵动作也快,一鼓作气往下冲,一个钟头不到,拿下四个山头,缴了二十多支枪,一门无后座力炮,还有报话机什么的,歼敌30多人,和237团也接上了联系。”
                      “伤亡不大,伤一个亡一个。刚打完团里就来电话说要给我们立一等功,还说为白天进攻取得了经验。”
                      “我们的兵能打,这有两个原因:第一,当兵的信任指挥员;第二,指挥员以身作则,和当兵的同生共死!”
                      老人话匣子打开了,好像在给我上课。
                      “晚上军里下死命令叫我下阵地,说团里怎么搞的,把两个战斗英雄(指迟浩田和辛殿良)放在一个排里打冲锋,如果伤亡,影响太大。叫迟浩田回营里,叫我下阵地。”
                      有意识地保存基层骨干,是各国军队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定,我军如此,美军亦如此。《兄弟连》载:二战快结束时,到部队不到一周,“就侦察了一次”的西点军校毕业生琼斯少尉被提升到团部当参谋,因为他“是西点保护协会的成员,他们都戴着该会的指环”,“有人传言说战争很快就要结束,西点的毕业生要在和平时期服务于军队,正受到保护。”(参见《兄弟连》275页)


                      40楼2012-10-25 17:24
                      回复

                        1419.2高地被敌攻占,柳潭里之敌向德洞山、死鹰岭运动,27军奉兵团命令,急调81师242、243团由荷坪里越过长津湖,控制文川里、长兴里一线阵地,防敌东逃,并尽快打通与59师的联系。
                        12月3日,柳潭里逃敌在下碣隅里之敌接应下,猛攻我20军59师177团守备的死鹰岭1519高地,火炮集中轰击,阵地上每平方米平均散布炮弹两发。坚守主峰的177团1营60余人英勇奋战,打垮敌8次冲击。美军最后一次攻击时,60余人都被冻在深雪里,动弹不得,只能用手榴弹投向敌群,挡不住大股美军的突围,眼睁睁看着美军丢弃重装备,沿着死鹰岭山下的公路向东逃窜。黄昏时,部队奉命转移,死鹰岭上的60余人却撤不下来。
                        59师师长戴克林、政委何振声把师部的参谋干事召集起来,政委何振声说:“我们没有拦住突围的敌人,责任不在部队,他们个个是勇士!死鹰岭阵地上打了6天6夜,冻伤的同志下不了阵地。我带你们上死鹰岭把他们背下来!”(见《百旅之杰》(下)444、445页)


                        43楼2012-10-25 17:25
                        回复

                          鉴于美军突破59师防线,27军急令81师243团迅速控制西兴里、獐项里一线阵地,组织防御,防敌东窜。同时令79师将236团合编为一个营,归235团指挥,继续追击压缩逃敌。
                          12月4日晨,美军陆战5团和7团残部乘大雾继续东逃,并于雾散之后出动大批飞机对我243团阵地进行猛烈轰炸,将白雪覆盖的山头炸成一片焦土。中午敌人突破我243团8连阵地,又向1连、9连阵地发动了猛攻。
                          “鬼子攻了三次没拿下来!”——五十三年后,当年守备1224高地的243团1连连长黄万丰拍着桌子,那股子豪气根本不像一个快八十的老人,还是当年那个二十郎当岁的小连长。
                          黄万丰,山东牟平人,1927年生,1944年7月入伍,1946年2月入党。后来曾任27军81师副师长,是为正师级离休干部。
                          老人记忆力极好,一边说一边画出他那个连当年的部署简图。
                          “1224高地在公路北边,公路南边就是西兴里,往东就是下碣隅里,离下碣隅里也就五公里路,下碣隅里西边有一座公路桥。”
                          老人画的1224高地的等高轮廓线就象一只甩在公路边的长筒高跟女靴,3排在靴筒上部,2排和加强的两挺重机枪在靴的跟部,连部和炮班在靴中部,预备队1排摆在靴尖。
                          老人说:“3排在最西边,鬼子是从西边过来的,一来就可以打;重机枪加强2排在最东边,居高临下,封锁公路桥,看住下碣隅里的鬼子不让出来;我和连部带炮班在中间,1排预备队在我后边,可以根据敌情进行支援。”
                          说到炮,我问了句:“几门?”
                          老人答:“就两门迫击炮,30发炮弹。”
                          “我们在1224高地卡住公路,西边柳潭里来的鬼子打,东边下碣隅里的鬼子也打,鬼子飞机也炸,山头一片焦黑!”


                          44楼2012-10-25 17:26
                          回复

                            “下午,下碣隅里的鬼子出动20多辆汽车,刚过桥就被我2排火力封锁。柳潭里方向的鬼子听到动静也从西兴里出动了,我一边叫炮班开火,一边带着2班战士跳出阵地,冲到公路上,炸毁了公路上的几辆榴弹炮牵引车,堵住了公路,鬼子下车又被我支援火力杀伤。”
                            这一仗,出击的步兵和支援的火力,协同默契,运动迅速,动作利落,全连共歼敌60余人,缴获坦克3辆,汽车20辆,榴弹炮16门。战后黄万丰被志愿军总部授予“二级英雄”称号,并荣立一等功。

                            27军军史载:
                            “12月4日傍晚,柳潭里逃敌在下碣隅里之敌的接应下,以四十余架飞机和大量坦克冲开一条血路,丢盔弃甲,连夜逃往下碣隅里,我第79师、第94师对逃敌情况侦知较迟,且遭受敌人飞机猛烈轰炸,与军的通信联络一度中断,至20时进抵西兴里、獐项里、德洞山时,敌人已逃出。我第243团在激烈阻击战中给逃敌以大量杀伤,其中第1连歼敌数百,生俘60余人。”
                            美军陆战1师一位叫培普莱特的中校说:“海军陆战队用了70个小时近4天的时间,走完了21公里的路,这绝不是一次漫步,而是从死神的怀抱中逃出来的挣扎。这在海军陆战队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见《百旅之杰》(下)446页)
                            柳潭里之敌之所以能逃出重围,是因为其指挥系统尚健全,较好地组织了撤退行动。美海军陆战队利用其车载交通工具和先进的通讯手段,在下碣隅里之敌的接应下,协同掩护,夺取并控制制高点,以强大的地面火力和空中支援火力杀开一条血路。而我军阻击部队在敌两面夹击之下,奋力抗击,予敌以重大杀伤,但终因连日作战,弹药不济,战斗伤亡和冻伤减员较大,加上阻击火力都是步兵轻武器,不能形成有效的火力网,因此挡不住美军的冲击。


                            45楼2012-10-25 17:26
                            回复
                              2025-10-20 17:04:4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柳潭里之美陆战5团和陆战7团一反美海军陆战队死不留尸的一贯传统,不得不在柳潭里留下85名阵亡官兵的尸体。时任237团1连副连长的吕云学告诉笔者,他们在追击途中进入柳潭里南面一个朝鲜木屋,“满屋都是美军尸体,布袋子装着,冻得硬邦邦,码得整整齐齐。”可见当年战斗的残酷。这些尸体在停战谈判后朝鲜根据美方提供的资料,交还美国,最终魂归故里。


                              46楼2012-10-25 17:2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