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吧 关注:12,380贴子:671,717

东线之火 ——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东线记事 汪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纪念抗美援朝战争62周年


1楼2012-10-25 16:41回复

    入朝前

    第9兵团下辖第20、第26、第27军,驻沪浙沿海地区,是我军攻打台*湾的主力部队。
    第20军下辖第58师(辖172、173、174团),第59师(辖175、176、177团)第60师(辖178、179、180团)
    第26军下辖第76师(辖226、227、228团)第77师(辖229、230、231团)第78师(辖232、233、234团)。
    第27军下辖第79师(辖235、236、237团)、第80师(辖238、239、240团)、第81师(辖241、242、243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2-10-25 16:59
    回复
      2025-10-20 21:26: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9月8日,毛*东电令:“9兵团全部可以于10月底开到徐济线,11月中旬开始整训。”
      朝鲜战争自美军仁川登陆以来,形势急转直下,9兵团已箭在弦上。
      9月20日,9兵团下达各军北上命令:从10月1日起,按照第27军、第20军、兵团部和第26军的顺序,依次北上,进入津浦路山东段地区,各部具体集结地点是:第27军位于泰安,第20军位于兖州,兵团部位于曲阜,第26军位于滕县。
      为适应入朝作战的需要,华东军区将第30军第88师、第89师和第32军第94师分别调入9兵团所属第20、第26、第27军,使各军为四个师建制,每军5万人,全兵团共12个师,共计15万人。


      4楼2012-10-25 16:59
      回复

        说到入朝的战备工作,27军军史载:“当时军事工作准备不足,缺乏现代条件下作战的技术战术素养,组织指挥水平尚难适应现代战争要求,武器装备与当面之敌相比更是优劣悬殊。后勤保障亦有严重困难,因仓猝北上,部队中一部分御寒冬装未及发齐,**、粮食及油料等物资短缺。但当前朝鲜战争的严重局势已不允许我军再作充分准备。” (27军军史276页)
        一句“当前朝鲜战争的严重局势已不允许我军再作充分准备”,今天看来无比沉重,冻伤减员和战伤不治都能在这一句话中找到原因。据说正是从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之后开始,我军才逐渐把后勤工作真正重视起来。如今,“打仗就是打后勤”这句话经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等现代战争的验证,已成为一个真理。
        黄万丰老人(时任243团1连长)说:“到沈阳苏家屯车站,列车停了,每节车厢扔上两箱子大头棉鞋,没什么号不号的,拿到啥穿啥。拿不到的就穿力士鞋。”
        时任240团1营长、后曾任27军副军长的邵名泽老人说:“我们换了棉衣和棉帽,只是棉鞋未换,这就比20军好多了。”
        阎川野老人(时任238团团长)说:“我们是穿着江南的薄棉衣、单帽和力士鞋过去的,在车站上补充一些棉帽、棉鞋,抓到什么穿什么。后面20军更惨,还戴着江南的大盖帽。”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宋协生老人(时任238团7连副连长)说:“我们在安东换了棉帽,栽绒的、没帽沿的那一种。到临江发饼干,能背多少背多少。”
        后面的20军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瞬息万变的战场态势打乱了9兵团的行军序列。11月6日,20军前卫59师176团车抵皇姑屯,车站上临时设立的兵团前进指挥部根据中央军委转发的急电,指挥车运部队。由于兵团前卫27军已开安东,调转不及,兵团命令20军由后卫改为前卫,立即向辑安前进,火速入朝。20军的行车序列也乱了,且车运途中各部联系困难,20军只有派副军长廖政国乘汽车赶赴沈阳车站指挥部队入朝。
        廖政国到了,受总参委托检查兵团入朝准备工作的东北军区副司令贺晋年也到了。贺晋年——这个当年在东北指挥各部“杨子荣”们围剿“胡子”的剿匪司令,深知高寒山区作战的艰难,见20军指战员穿戴的大盖帽和薄棉衣,大惊失色:“你们这样能入朝作战?冻也把你们冻僵了!”
        廖政国无言以对。
        贺晋年急了:“你们多停两小时,我去安排一下。”即刻赶回东北军区机关,动员干部战士立即脱下身上的衣帽给过境的20军将士。回到车站,一脸歉意的贺晋年对廖政国说:“机关就这么大,衣帽就这么多,杯水难济车薪,表表我们的心意吧!”
        廖政国不敢让军列停留,59师已车运江界,58师也车运辑安,军部和60师停车时间极短,只领走少量棉帽和大衣。(见《百旅之杰》(下)404页)


        8楼2012-10-25 17:05
        回复

          后来,在东北军区第一届后勤会议上,20军所作的后勤工作初步总结中就提到,全军二万五千伤员,冻伤占百分之六十以上,约一万五千人。原因则是部队“除棉衣发齐外,棉帽、棉鞋及其它保暖物资都未得补充。在冰天雪地中作战非常痛苦,唯一办法拆被子做袜子、手套、耳套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军有百分之六十的被子拆完了。”(《抗美援朝战争后勤经验总结(资料选编综合类)》(上册),金盾出版社,329页。)
          五十三年之后,时任华东军区参谋长张震在他的回忆录中说:“(1950年)10月9日,我们得知中央已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为司令员兼政委,率领中华儿女,跨过鸭绿江,赴朝参战。3天后,我在陈毅同志处看到中央军委的电报:命令9兵团经铁路输送直达东北。后又电示行动暂停。27日,聂荣臻代总长给我打来电话,说情况紧急,9兵团部队即刻行动。并要我们在30日前将棉衣等物资送往9兵团。我立即要后勤部迅速去9兵团补充棉衣和物资。但他们赶赴兖州时,部队已经开拔,后来,一直追到安东(今丹东),其先头第20军已入朝,棉衣都未能穿上,26、27军情况稍好一些,在安东仓促补充后便入朝作战。”(《张震回忆录》第397页)

          27军自临江徒步入朝,军史载“正值寒流袭来,气温骤降,大雪飞舞。部队顶风冒雪向预定作战地区咸境南道长津湖、赴战湖一带挺进,一路遇到许多始料未及的严重困难。对当地社会情况和行军道路生疏,加上连日雪飞冰冻,部队吃饭、宿营和行军极为艰难,非战斗减员(主要是冻伤,冻病)大量出现,物资供应亦发生困难。”(27军军史278页)
          邵名泽老人(时任240团1营长)说:“入朝后,部队第三天就有冻伤了。”
          宋协生老人(时任238团7连副连长)说:“我们连冻伤百分之十五,最多是冻脚,先麻后发紫发黑,就坏了,脚趾头都冻掉。还有耳朵,肿了,淌血水。”
          黄万丰老人(时任243团1连连长)说:“一到驻地,我看地形,指导员带着部队跺脚,原地跑动,不能脱鞋用热水烫。宿营时在雪地上两人面对面,被子一铺一盖,一人把另一人脚抱怀里,连着鞋抱着。”
          辛殿良老人说:“一口唾沫没等落地就硬了!”
          有一次他带着兵住进朝鲜老乡一个藏土豆的地窖,洞不大只有大约两个平方,老人问笔者:“你猜我们住进几个人?”我实在说不好,便以问答问:“多少人?”他一伸手:“8个!蹲着,站着,挤着,硬是塞进8个!”又说:“我们老家有句话叫:只有享不到的福,没有遭不到的罪!”


          9楼2012-10-25 17:06
          回复

            此时,我9兵团第20军已经隐蔽进入柳潭里以西和以南地区,第27军已经隐蔽进入柳潭里、新兴里以北地区。麦克阿瑟万万没有想到我军能长驱近200公里,昼伏夜行,隐蔽进入长津湖地区,并迅速展开,竟未被具有当时最具现代化侦察手段的美军发现,美军战后也称此为“当代战争史上的奇迹”。
            东线敌军长驱直入,兵力分散,又未发现我大军集结的态势,司令员宋时轮、副司令员陶勇等9兵团首长决心于11月27日黄昏向长津湖地区之敌发起攻击,首先歼灭柳潭里、新兴里和下碣隅里之敌,得手后再歼美步7师和陆战1师的增援部队。
            9兵团决定:20军首先割裂柳潭里、古土里与下碣隅里之敌的联系,阻敌南逃北援,得手后围歼下碣隅里之敌。27军首先歼灭柳潭里、新兴里之敌,得手后协同20军歼灭下碣隅里之敌。两军各以一个师保障主力侧翼安全。26军临江集结,为兵团预备队。
            具体部署为:27军军长彭德清指挥79师从北面进攻柳潭里,20军59师切断柳潭里与下碣隅里之敌的联系,协同79师围歼柳潭里之敌;20军军长张翼翔指挥58师围攻下碣隅里之敌,60师切断下碣隅里与古土里之敌的联系,相机攻占古土里;27军80师附81师242团进攻新兴里;81师(欠242团)保障80师侧翼安全,20军89师保障20军侧翼安全;27军94师为预备队。
            两支异国他乡的军队在异国他乡的长津湖地区展开,一场以攻对攻的拼死博杀即将开始。更为残酷的是,战区是时天降大雪,气温剧降,战神并没有给衣衫单薄的志愿军战士以丝毫垂青……


            12楼2012-10-25 17:08
            回复

              新兴里
              新兴里,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子,东邻长津湖,扼丰流里江入湖口,江上有公路桥。公路沿湖蜿蜒,南向新岱里、后浦、泗水里直至下碣隅里,西接内洞峙。公路一侧临湖一侧依山,路边多有高地矗立。新兴里北部山势平缓,南部山岭突兀。内洞峙地势高于新兴里,村东南有高地虎视。险峻的地势,加之冰雪的肆虐,显得更加狰狞。
              战前80师师长张銍秀调任26军副军长,原81师政委张英勃调80师任政委,但任职命令稍晚,尚未到职;因此27军副军长詹大南赴80师指挥新兴里作战。
              11月27日16时我27军80师(辖238、239、240团)三个团附81师242团共四个团兵力,在纷飞的大雪中向新兴里开进。入夜,摄氏零下36度的严寒裹着漫天大雪降临战场。24时前后我军发起攻击。
              238团(附240团2营)从新兴里北侧沿山沟谷地发起进攻;
              239团先攻占新兴里东侧的1250高地,尔后向新兴里发起攻击;
              240团(欠2营)向新兴里西侧的内洞峙发起攻击,切断两地美军的联系;
              242团迂回占领新兴里南侧高地,控制后浦至新兴里的公路,切断新兴里之敌与后浦、泗水里之敌的联系,关闭“北极熊团”南退的大门。
              没有支援火力的炮火准备,没有自动火器的火力掩护,我军在纷飞的鹅毛大雪中隐蔽接敌,战斗以夜袭方式开始,打响后,我攻击部队以锐利的战斗队形展开,向各自的战术目标发起强攻。
              238团3营8连在攻击中被一集团家屋敌人火力点所阻,配合该连作战的师炮兵团92步兵炮连5班长孔庆三奉命率本班摧毁敌火力点,他指挥全班将92步兵炮推至前沿作抵近射击,因天寒地冻无法构筑发射阵地,只能利用地形就势将火炮左驻锄扎在一块冻土上,但右驻锄却无处抵驻而悬空。军情紧急,不容犹豫,孔庆三将一把铁锹插入右驻锄的手提环中,双手握住锹柄,用肩头死死抵住,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当作火炮的基座,然后大声命令炮手开炮,一炮将敌火力点摧毁。而孔庆三则因火炮后座力的撞击并被一块迸回的弹片击中,壮烈牺牲。战后孔庆三被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英雄”荣誉称号。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2-10-25 17:08
              回复

                一昼夜的进攻,“北极熊”伤痕累累,我军参战各部也伤亡较大,四个团减员约三分之一以上。
                由于敌炮火和空中封锁,我军给养和弹药供应十分困难。黄仁德老人(时任242团3营8连2排长)说:“一天只能吃上一顿饭,每人只能分到三四个土豆,冻得铁硬,放在棉衣里暖一暖,才能吃!”
                “我们把缴获的炮弹拆开,把炸药掏出来,用布包好,大约十来斤一个,做成炸药包打鬼子坦克。”……

                11月28日晚,各部奉命第二次进攻新兴里和内洞峙之敌。
                238团从新兴里东南侧突破;
                239团从新兴里正南、西南进攻;
                240团配属师炮兵营6门75山炮,围攻内洞峙。
                仅有五分钟的炮火急袭之后,18时30分,各团发起进攻。
                238团于进攻发起后半小时即突破敌防御前沿,杀入新兴里村中;239团攻占1250高地后,也冲入村中。在敌军阵地内的战斗中,我两团突击部队因天寒地冻无法构筑工事,而美军则依托工事发挥其坦克火炮、无后座力炮等大口径火器的火力隔断作用,封闭我预备队的前进道路;以多联装高射机枪和各种轻重自动火器的火力优势对我进行压制,使我突击部队遭敌严重杀伤,阻滞我军向纵深发展。
                内洞峙之敌原判断为一个连,后查明为美军步7师第32团第1营一个整营兵力,且配属炮兵坦克各一部。不解决内洞峙之敌,我军则难以全力攻歼新兴里之敌。
                240团在仅有的火力支援下向新兴里与内洞峙之间**。4连在“华东三级人民英雄”李耘田连长和指导员汪金兰率领下直扑公路大桥,捣毁了敌营指挥所,夺取了公路大桥,并击退敌3次反扑,守住了大桥。240团主力乘胜猛攻内洞峙。240团3营一部向公路迂回。战至21时内洞峙美军力渐不支,夺路逃向新兴里。因逃敌兵力较大,我3营迂回部队未及对敌形成合围,29日拂晓内洞峙之敌遗尸300余具,榴弹炮4门,在飞机掩护下逃往新兴里。途中又遭我240团7连截击杀伤一部,逃抵新兴里之敌不足300人。
                如果说27日夜间的战斗是打了美军一个措手不及,那么28日夜的战斗,就打僵了。此时我军指挥机关已觉察到新兴里守敌兵力远远超出我军战前侦察所得的数量,且火力配置也远远超出我军的侦察和想象。笔者采访的许多老人都说到这样一句话:“上级宣传是纸老虎,结果打出个活老虎!”为避免被动,战地指挥詹大南副军长遂令各部以部分兵力控制已得阵地,其余部队于29日拂晓撤出战斗。


                16楼2012-10-25 17:10
                回复
                  2025-10-20 21:20: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说到美军的火力,老人们都说“猛”。
                  `黄万丰老人(时任243团1连长)说:“朝鲜那山上都是灌木丛,那个密啊,我们上高地时裤角被刺划开,都露出棉花。可是一个白天下来,敌机炸,大炮轰,炸光了,烧光了。冻土就象被犁过,松了。山头焦黑,大雪都盖不住啊!”
                  有资料说,美军一个师就有8到9个炮兵营,是我军一个军的8到9倍。
                  华东一级人民英雄辛殿良老人(时任235团7连副连长)说:“(美军)他步炮协同好,丢了一个山头,两分钟侦察机(炮兵校正机)就到了,三分钟炮火就上来了。”
                  说到我军的武器装备,宋协生老人(时任238团7连副连长)说:“战士的武器是三八大盖,80发子弹,4个手榴弹,还有钢盔,工兵锹等装备。每人带三天生给养,一天熟给养——就是干粮,干粮可不是随便吃的,要打仗了,饭送不上才吃,没有命令不能吃。”
                  黄万丰老人(时任243团1连长)说:“军里的炮兵在东北等着接收苏式装备。我们连的装备算是好的,9挺轻机枪,有美国的,有加拿大的,子弹不通用。还有两门60迫击炮。营里有机炮连,6挺重机枪,3门82迫击炮。打国民党还行,比美国人还是差远了。”
                  今天,人们尤其是军人都知道,光靠小米加步枪是打不赢现代战争的。我军武器装备的差距难道不是用鲜血乃至生命来填补的吗?

                  两昼夜以来,新兴里地区之敌在我猛烈打击下,防区越来越小,部队伤残严重,但仍凭借其强大火力和空中优势,固守待援。夜间丢失的阵地,白天在空地强大火力的支持下反扑夺回,战力可见一斑。我军则时空对换,夜攻日守,最大化地发扬我军优势,最小化地减少敌军强项,在严寒、饥饿、疲劳和武器装备低劣的极端不利的条件下坚守阵地,顽强作战。


                  17楼2012-10-25 17:10
                  收起回复

                    11月30日夜,天降大雪,气温继续下降,我冻伤减员大幅度增加。但仍于23时发起攻击,238团从新兴里东南,239团从南,240团从东北,241团从西南,向敌军奋勇突击。
                    阎川野老人(时任238团团长)说:“最后一晚241团来增援,动员总攻击,一直打到天亮。当时我在三营方向,亲眼看着三营教导员马景和指挥7连攻击新兴里。”
                    时任238团7连副连长的宋协生老人说:“开始打新兴里两天,我连是预备队,在后面没上去。总攻那天营长(刘崇申)叫我上,向我交待任务,话没说完就睡着了,那个累啊!教导员马景和领着我上去,教导员指挥,连长带1排,我带2排和3排。教导员说后面还有9连,友邻是240团3营,我们打头阵。连长带着1排当突击队突破,我带2、3排向纵深发展。村里的房子有的隔着五六十米,有的隔着百来米,鬼子都在房子里。我们主要靠步枪和手榴弹,一间房一间房地打。开始鬼子还打照明弹,后来房子都点着了。部队冲锋猛啊,不注意隐蔽,也没法隐蔽,前面是开阔地,后面是着了火的房子,只有往上冲。敌人的火力猛,前头机枪打得刮风似的,后头炮火封锁我们的增援部队。我们的伤亡大,就是冲上去也没法扩张战果了。国民党(军)的火力跟鬼子没法比,上头宣传是纸老虎,但我们一打,打出个活老虎,战斗力一点也不差。”
                    当时的宣传教育从反对“崇美”、“恐美”的角度出发,宣传美军是纸老虎,是老爷兵,不难理解,但是依据“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原则,是不是实话实说要好些!
                    “快天亮时,我负伤了,伤在腿上。是通信员把我背下来的。天冷啊,下不来就会冻死。”
                    宋协生,山东乳山人,1929年2月生,1947年6月入伍,1947年10月入党。解放战争中三次负伤,立功11次,被华东军区授予“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后来曾任80师副参谋长。
                    “我们连是军里的‘首攻昌城连’和‘常模连’,出了两个华东一级人民英雄。打起仗来都当预备队,轻易不用,关键时候亮刀子。”这话老人说得一脸自豪。
                    这位在淮海战役中插入敌人纵深,面对十几个敌兵的包围,沉着冷静,用手中刺刀刺倒两人,威震敌胆的老英雄,今天说起自己的战士都为之动容:
                    “我们的战士好啊,没吃没喝,又冷又饿,冲锋号一响,个个小老虎似的!天冷啊,挂了花都流不出多少血,冻的,抬不下来的就冻死了。”
                    “(新兴里)村子里壕沟中时时见到我们的战士,端着枪,眼瞪着前方,一身的雪,一动不动,那是冻死的,象塑像一样啊!”
                    严寒和冰雪将鲜血和生命凝成永恒,同时也将英姿和豪气留给永恒,在老人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永远抹不去的定格。
                    ……


                    19楼2012-10-25 17:12
                    回复

                      至12月1日拂晓我各突击部队先后突破敌军前沿,与敌展开逐壕逐屋的激烈争夺。纵深战斗中,部队遭敌绵密火网和坦克火炮的阻拦和杀伤,241团第2、第3营部队以纵长密集队形冲击时,遭敌杀伤尤为严重。
                      时任238团团长的阎川野老人说:“我们团在新兴里东南,相对来说,面对的敌人火力不如241团(面对的敌人火力),他们那个方向是新兴里西南面,是美军的突围方向,美国佬拼了命的往外突,飞机坦克大炮一个劲地轰。他们的压力大。”
                      天将晓时两军部队在新兴里村中的战斗已呈白热化,攻守胶着,犬牙交错。天亮后美军有数十架飞机在战场上空盘旋,因敌我攻防交错,难以识别,不便发挥空中打击的优势而袖手旁观。我军将士见无空中威胁,士气倍增,压缩敌军于狭小地域。詹大南副军长见战场形势有利,果断下令白天继续攻击,务求全歼。
                      战至12月1日上午11时,新兴里之敌在40余架飞机和10多辆坦克掩护下,沿公路向南突围。我241团、242团层层设防扼守。美军在求生欲望的驱使之下,拼全力向我241团、242团阻击阵地倾泻火力,各阻击阵地上一片火海。我阻击部队顽强抵抗,予敌以大量杀伤。
                      241团8连的阻击阵地上只剩副班长和阎洪全了,敌人又发起攻击。副班长中弹牺牲,阎洪全孤身一人坚守阵地。子弹打完就甩手榴弹,并乘战斗间隙搜寻敌人丢弃的武器弹药。胸部负伤仍坚持不退,直至穿插的我军赶到,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战友的怀抱中。战后他荣立一等功。
                      各攻击部队转入尾追,240团4连在两位“华东三级人民英雄”连长李耘田和指导员汪金兰率领下,迅猛穿过敌掩护部队,直扑逃敌前锋。共毙敌100余人,俘敌40余人,缴获机枪7挺,汽车10余辆。战后该连被27军评为“集体一等功”,并授予“新兴里战斗模范连”荣誉称号。


                      20楼2012-10-25 17:12
                      回复

                        南逃途中,美军一部走投无路,竟越过公路,在数十辆汽车和坦克的掩护下,企图越过冰封的长津湖突出重围,但冰层不能承受汽车、坦克的重压而坍塌,车上美军均落入湖中而死。仅有200余人,沿湖边徒步隐蔽脱逃。
                        残敌突破我242团3营阵地后继续夺路南逃。天黑之后400余人乘数十辆汽车坦克逃至后浦,又被我242团1营迎头截住。先导车辆被击中起火,阻塞了公路,车队被截成数段。我军跃起冲击,扑向疲惫不堪的残敌。激战至12月2日4时许,将残敌全歼。
                        至此“北极熊”轰然倒下:美军步兵第7师第31团团部及2个营,第32团1营和炮兵第57营共四个营兵力被我全歼,31团团长麦克劳恩上校被击毙,团旗被我239团3营通信班长张积庆缴获。此战我军共歼敌3191人(毙伤敌2807人,俘虏384人),击毁坦克7辆,汽车161辆。共缴获火炮100门,火箭筒127具,枪2445支,坦克11辆,汽车199辆。
                        “北极熊”团从被围到被全歼总共用了5天5夜,27军拼尽全力,付出极其惨烈的伤亡代价,克服极其恶劣的自然条件,以极其落后的武器装备,用极其高昂的英雄主义精神,浴血奋战,打出了刚刚站起来的中国人民的威风。


                        21楼2012-10-25 17:13
                        回复

                          “北极熊”团旗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由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收藏。团旗中央是一只展翅之鹰,一爪箭束,一爪橄榄枝;鹰嘴叼着的缎带上用拉丁语写着“为了祖国”字样;鹰上方是一只张牙舞爪的北极熊;鹰下方的缎带上写着部队的番号:“第31步兵团”。

                          团长被击毙,团旗被缴,全团几被全歼,这在美军历史上是罕见的,这也是我军历史上唯一一次成建制地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战例。究其原因如下:
                          该团轻敌冒进,态势突出,位置孤立。被围后虽有下碣隅里、后浦方向美军一个白天时间的救援,但因围攻柳潭里、下碣隅里之我军加强攻击,使两个方向上的美军自顾不暇而不能他顾,只能由其自行突围。从这个意义上说,“北极熊”团的全歼是长津湖地区我军共同浴血奋战的结果。新兴里战斗发起之时,我军在柳潭里和下碣隅里同时发起进攻。如果没有27军79师和20军59师对柳潭里的猛烈攻击,没有20军58师和60师对下碣隅里的猛烈攻击,使美军陆战1师自顾不暇,在新兴里西、南两个方向对“北极熊”团的救援不能实施或实施不力,否则,该团被陆战1师救出重围是十分可能的。
                          发起攻击第一夜就打烂该团的指挥系统,使整个加强团失去指挥,无法协同作战,迟至11月30日都没有采取突围或营救措施。直到12月1日新兴里防御土崩瓦解之时才向南突围,委实已晚。
                          发起攻击第一夜就打烂该团的火力支援系统,使美军十分依赖的支援火力大打折扣,而我军则发挥了轻武器的火力威力。
                          我军英勇顽强是取胜的根本原因。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所著《清长之战》一书中援引美步7师师属第57炮兵营营长卡罗·D·顿斯中校的话:“中国兵这样多,这样顽强地反复进攻的事从未见过。”“他们冒着严寒和陆战队的炮火源源而来,其视死如归的精神令陆战队员们肃然起敬。”
                          当然还有诸如战场山高路窄,天寒地冻,机械化部队丧失优势,也是取胜的天时和地利条件。


                          22楼2012-10-25 17:13
                          回复

                            当时的27军军长彭德清,1979年以***长身份访问美国时,陪同的美国朋友聊起朝鲜战争,说:“你们中国军队的装备太差太落后了。” 彭德清说:“我们的装备是落后,可我们不是也在新兴里消灭你们一个加强团吗?” 当对方知道眼前这位鹤发童颜的部长就是当年吃掉“北极熊”团的27军军长时,在大眼瞪小眼之余,来了个美式幽默:“你如果消灭得再多一点,就把我也消灭了。”
                            据说近年美国一军事杂志要求采访离休多年的詹大南将军,说是想了解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军第7步兵师第31步兵团是怎样被吃掉的,老将军拒绝了。是对敌方的本能的警惕,还是对敌方的藐视和不屑,不得而知。
                            2003年底,原27军副军长、重病在床的老将军向孝书打电话给他在石家庄的老战友,推荐网上一篇英国牛津大学战略学家罗伯特·奥内尔博士所著《清长之战》的文章,话语质朴且直率:“我是等死的人了,我们这些在战场上幸存的人有责任让我军的光荣传统得以继承。美军为什么怕我们,就是因为有朝鲜东线一仗,就是因为有新兴里歼灭他一个加强团这一仗。” 老将军也是胶东人(有趣的是,上述27军被采访的老人都是清一色的胶东人),15岁时和父亲一起参军,从战士开始,班、排、连、营、团,一个台阶不落地干到副军长。1955年授中校军衔,1988授中将军衔。抗美援朝时任81师241团参谋长,后从大连警备区司令员任职上离休。近年来卧病在床还经常上网浏览国内外时事政治,看到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文章就向老战友们推荐。老人没有“赢得生前身后名”的满足,没有“可怜白发生”的悲观,有的只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豪情。


                            24楼2012-10-25 17:15
                            回复
                              2025-10-20 21:14:3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7军军史馆中的那面“北极熊”团旗是原件的复制品。2003年11月5日,在27集团军军史馆中协助笔者拍摄的广东籍战士小钟问起源由,笔者告诉他:“这可是27军在朝鲜战场上缴获美军的唯一一面军旗,也是我军缴获美军的唯一一面军旗。它标志着我军成建制歼灭美军一个加强团的成功战例,也是全军唯一的一个战例。它可是全军的宝贝,可是27军的宝贝呵!”
                              我军缴获的这面“北极熊”团旗告诉人们,美军不是不可战胜的,曾有过夺旗之辱。众所周知,中国人民是热爱和平的,入朝参战完全是迫不得已。如果有一天还将和美国这一世界头号强国兵戎相见,可以十分肯定地说,美军还将会有更多的夺旗之辱!


                              25楼2012-10-25 17:1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