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兮吧 关注:29贴子:9,393

回复:转一个帖子纪念非烟姐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长相思 

一重山,两重山, 
山远天高烟水寒, 
相思枫叶丹。 

鞠花开,鞠花残, 
塞雁高飞人未还, 
一帘风月闲。 

1.烟水:烟雾迷蒙的水面. 
2.鞠花:菊花.鞠通菊. 
3.塞雁:边塞的大雁. 


这是一首秋怨词.一题邓肃作.若为李词,当属中期作品. 
上片从山起.山一重两重,层峦叠嶂,就如同心中的相思层层叠叠,连绵不绝.山远天高望不到尽头,就如同相思无际无涯.而寒的不仅仅是烟雾深锁的水面,更是思人的心情.相思日久,已到暮秋,枫叶正红,而红不过相思之苦. 

下片从花起.花开花谢,相思经年,边塞的大雁也高飞还故乡,而远去的人却还没有回来,相比塞雁之还,离人之苦更甚.远人不归,便只好任那风月闭于于帘外.人静帘闲,而不静不闲的,是心中无穷无尽的思念之情.帘闲而心乱. 

这阕小词,以景状情.在词人笔下,远山,烟水,枫叶,菊花,塞雁,共同构建了一个清冷的深秋.在这样的深秋中,相思之情就越发的寂寞幽怨.词中的远人,也许指的就是入宋不归的弟弟从善.


23楼2007-04-21 19:00
回复
    谢新恩 

    秦楼不见吹箫女,空余上苑风光。 
    粉英金蕊自低昂。 
    东风恼我,才发一襟香。 

    琼窗□(原缺)梦笛残日,当年得恨何长! 
    碧阑干外映垂杨。 
    暂时相见,如梦懒思量。 

    1.秦楼:秦穆公为其女弄玉所建之楼,亦称凤凰台.吹箫女:即弄玉.古有弄玉吹箫乘凤而去的典故,故后人以此来表示人去楼空,睹物思人之情. 
    2.上苑:帝王园林. 
    3.粉英:别版误作"粉莫".粉英金蕊,指各种颜色的花.自:各自。低昂,高低起伏。 
    4.衿:衣领。一衿香:衣服上散发的香气。 
    5.笛:别作“梦”,“箇”。前面缺字不可考。 
    6.懒:别版误作"嫩","娥".思量:思念. 

    这是一首思旧词.看词意,可以看作是后主为昭惠后,即大周后所作的悼亡词.属前,中期作品. 
    上片写思人.起句用"吹箫乘凤"之典.秦楼依然在,而吹箫之人已逝.人去楼空,只有昔日的风景依旧.睹物思人,更有物是人非之感慨.万紫千红的花各自迎风自开放,随风起伏,这本是美好的春色.但却勾起了作者无限的伤感.连东风吹来花朵的香气,也令他感到懊恼.因为这令他想起了已故的人衣服上的香味.不禁怨东风,为何来得如此晚.东风迟吹,春花晚开,而人却已早早地逝去.更添伤感. 

    下片写追忆.梦醒后,作者对着琼窗,回忆起当初一起吹笛吟和的日子.可只是昨是今非.笛残梦断罢了.又怎令人不悔恨.倚着碧玉栏干望见杨柳依依,想起与爱人,只能在梦中暂时相见了.而回忆当初,好似做梦一样.人生如梦便如梦罢,相思苦极,已懒得再去想了.相思到了极致,已不愿再相思.反语更令人感到相思之苦,不堪回首. 

    从词中,秦楼,上苑,琼窗,碧玉阑干这些词语来看,这阕词写得应该是宫廷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就是说,是后主思念大周后的真实感情而非虚指.两个亮点:一是恼字.风吹花发,本来极正常不过,正是春色盎然.而作者却说"东风恼我".将东风拟人化.本来自己思念爱人而苦恼,却怨东风故意惹他气恼.因为苦闷不已,故此无理.无理得令人唏嘘.二是懒思量.前面一直在回忆往事,梦里相见,而结尾却说如梦懒思量.此懒并非不思量,正是思量到了极点!此处反说懒思量,可见日日思量之苦.


    24楼2007-04-21 19:01
    回复
      2025-11-24 15:08: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谢新恩 
       

      庭空客散人归后,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新愁往恨何穷? 
      金窗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1.珠帘:别作"朱帘". 
      2.淅淅:风声.厌厌:漫长的样子。 
      3.镇在:长在。镇:长久。 
      4.金窗:别作“金刀”。力困:没有力气。慵:懒。别版误作“墉”。 
      5.怡容:喜悦的容颜。 

      此谢新恩按平仄句式来看,应是两首词。大概是两阕残词,被后人合成一首吧。两首词应皆属中期作品。 
      词的上片写人散后的寂寞。当人全部散去,刚才的热闹却只剩空荡的庭院,珠帘半掩,因为没有人来,所以也静止不动了.听着风淅淅地吹,觉得夜那样漫长,似乎永远也不会过去一样.回首看小楼月色,新月依旧那样纤巧.所有的场景,都给人一种清冷空灵的气氛,格外寂寞. 

      下片写闺怨.尽管时间流逝,而春光常在依旧明媚,没有任何改变,而人却一年年的老去.春光并没有给人带来快乐,反而令新愁旧恨一并袭来,郁积心头.苦闷之余只好醉倒以求解脱,靠在窗边没有力气,也懒得起来.可是一声羌笛,还是惊醒了醉酒的人.于是情绪也就更加低落. 

      这首词的上阕,从景色描写来看,应是秋景,而下阕是春怨。而且两片词的韵脚不统一,由此可以推断,是两阕词各失一半,被后人凑在一起的。虽然如此,可是两片词的意境还是有统一的地方。都是描写人去楼空,寂寞无聊的心情。所以才有了合成一首的可能。


      26楼2007-04-21 19:02
      回复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 
        船上管弦江面渌,满城飞絮滚轻尘, 
        忙杀看花人! 

        1.南国:指南唐. 
        2.江面绿:言江水清澈带绿色.绿,别作"渌".水清彻的样子. 
        3.滚:别作"辊(音同滚).翻滚,转动.轻尘:车马扬起的尘土. 
        4.忙杀:杀同煞.言极盛.别作"愁杀". 

        这是后主亡国如宋之后的作品.描写的是梦中的故国春色.借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和现实生活的凄楚. 
        本词起笔即言梦.说闲,实则是对故国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梦远,故国更远.国不能回,只能梦里相见.梦中的故国,一片明媚春色.江面清澈碧绿,江中的画舫上丝竹萦绕,城内飞絮乱扑,车水马龙,柳絮混着车马扬起的尘土飞扬.如此轻快盎然的春色,一片歌舞升平,令梦中的词人目不暇接,心情舒畅. 

        然而,梦中的欢乐,更反衬了现实中的愁苦.当梦境醒来,现实中的凄凉悔恨,也就更加深沉.所谓的快乐,只是暂时的虚幻.而痛苦,才是无穷无尽的真实.


        29楼2007-04-21 19:04
        回复
          望江南 
           

          闲梦远,南国正清秋。 
          千里江山寒色远,芦花深处泊孤舟。 
          笛在月明楼。 

          1.寒色:景物在寒冷季节的颜色.即秋色.远:别作"暮". 
          2.芦花:芦苇花. 

          此词与上阕同,都是以梦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前阕词为春景,此阕词为秋景 
          开头也是以梦起..梦中的故国南唐正值清秋季节.千里江山笼罩在秋色中,万物苍茫,更显寂寞清冷.芦苇深处,一扁孤舟停靠岸边.月下的高楼中传来悠远的笛声. 

          与上阕不同的是,春景是反衬.以春光的明媚反衬出现实的凄凉.而此阕秋景.则直抒胸臆,梦境中的清冷与现实中的孤寂相映衬.梦中既有”千里江山”之苍凉空旷,大气下笔又有”芦花深处”之细微深远,小处描写.但无论大景与小景,皆一片清冷秋色,如作者寂寞悲凉的情怀.而芦花深处孤舟停泊无人系,正如作者转烛飘蓬,随波起伏的经历.冷月寒笛,更谱出愁肠一片.声声催忆当初.


          30楼2007-04-21 19:05
          回复
            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花月正春风! 

            1.还似:别作“还是”。上苑:帝王的园林。 
            2.花月:泛指美好的事物。 

            此词为入宋之后的作品。以梦来表达对故国的思念。 
            起笔言恨,直抒胸臆。多少恨,并非不知恨之多少。而是太多太深,无法言表。带着亡国之恨入梦,梦中似乎回到了从前,回到了故宫。忘却了降王的身份,享受着车水马龙的欢乐。花明月朗,一派春日气息。 
            梦中的奢华高贵,对比着现实的清冷耻辱。梦中充满了对故国的依恋,亡国的悔恨。梦醒之后的痛苦,将如何面对?又是一阕以梦言愁,以乐写苦的小令。


            31楼2007-04-21 19:05
            回复
              望江南 

              多少泪,断脸复横颐。 
              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 
              肠断更无疑! 

              1.断脸:别作"沾袖".颐:面颊. 
              2.和:随着.别作"如","滴" 

              此阙词写作时间与上阙同.是后期作品. 
              起笔言泪.恨既深沉,只有以泪洗面.泪水流在脸上,纵横交错,肆意流淌.可是心中的苦闷,不可以言语来表达.落泪之时,就不要吹奏起笙箫了吧.那本是往日欢乐时演奏的乐器,现在流着泪吹起,会更添哀思.悲苦已极浑欲断肠. 
              这阙词可以和<多少恨>联系起来读,句意上是连贯的.与上阙不同的是,"多少恨"以乐写苦,用反语.此阙则直接言愁言泪,毫不掩饰.全词共20字,泪字竟出现三次.可是丝毫不觉重复多余,反觉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作者心中苦楚之万一.其苦之深,其泪之多,直令读者断肠.就更不用说亲自体会着这一切的作者了.


              32楼2007-04-21 19:06
              回复
                乌夜啼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梧桐:入秋梧桐即落叶,故云"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后用梧桐叶落来表示秋日.隐含衰败的象征. 
                2.一般:一种,一番. 

                乌夜啼别名相见欢.与上调同.这是一首悲秋词,有亡国之思.是入宋后的作品. 

                上片写秋景.作者在深夜里独自登上西楼望月,看见月缺如钩.无言,因独自一人,无人可语.也是因为心中悲苦,无法言语.月缺,影射的是心理的缺憾.梧桐寂寞,人更寂寞.深院寂静无人,空锁一庭清秋.而锁住的不仅是秋色,还锁住了词人,无法回归故国.锁住了词人心中,满腔的悲恨.恨国破家亡,江山冷落. 

                下片写悲情.心中的无奈和愁苦,如同乱麻一般,剪不断,理还乱.离愁在心中纠缠,无可派遣,个中滋味,是自己以前从来不曾体会过,甚至不曾想过的.只有亲身经历了,才知道是何等滋味.这滋味,是局外之人永远不能领悟的.而局内之人,却又无法言说,也不愿言说了. 

                全词情景交融,状景处亦含情.独上西楼,残月如钩,深院锁寂寞,梧桐叶落而知天下秋.整个景色,衬托出一种凄迷悲凉的气氛.最妙的是"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句,离愁而可剪可理,将情绪具体化,实物化,也就更加深了愁的分量,挥之不去.


                34楼2007-04-21 19:07
                回复
                  2025-11-24 15:02: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乌夜啼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烛残漏断频欹枕。起坐不能平。 

                  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 
                  醉乡路稳宜频到,此外不堪行。 


                  1.飒飒:风吹帘帷的声音. 
                  2.欹:(音qi一声),通敧,倾斜.别作"依". 
                  3.漫:枉然. 
                  4.宜:应当,可以. 

                  此乌夜啼较上调不同,乃"锦堂春"之别名.与"相见欢"又名之"乌夜啼"为完全不同的两个词牌.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 

                  夜很深了,可是词人依然无法入睡,耳听得帘外风雨相侵,风吹帘帷发出飒飒的 
                  声音。蜡烛即将燃尽,更漏也要滴尽了。词人起身斜靠在枕头上,久久不能平静。想起往事,徒如同流水一样一去不返,人生如同一场梦,再美的梦也都是要醒的,而梦醒了,什么也留不住。就如同美好的往事,如覆水难收,再也无法回头,无法重新拥有。想回到过去,会到故国,也只有在醉梦中了吧。因此不妨经常醉酒吧,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忘掉现实的愁苦,回到过去的办法。(只是醉梦醒来,也还是终于要面对,那难以面对的现实。也只是借酒浇愁,愁更愁罢了) 

                  本词充满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奈,以及人生如梦的感慨。只是美梦已经醒了,噩梦却仍要持续下去,不知何时才能到尽头。一个漫字,充分表达了心中虚无空洞,无可奈何,想留却留不住,只能任其来去的心情。任何努力与不舍,都是徒然。


                  35楼2007-04-21 19:08
                  回复
                    南歌子 

                    云鬓裁新绿,霞衣曳晓红。 
                    待歌凝立翠筵中。 
                    一朵彩云何事,下巫峰。 

                    趁拍鸾飞镜,回身燕飏空。 
                    莫翻红袖过帘栊。 
                    怕被杨花句引,嫁东风。 

                    1.裁:修剪。这里指梳理,插戴头发。 
                    2.霞衣:柔软鲜艳如彩霞的衣服。这里指舞裙。曳:拖。晓红:太阳初照时分云霞的颜色。 
                    3.筳:竹席。翠筳即翠绿色的竹席。 
                    4.彩云:指巫山神女,取楚王梦会巫山神女之典。巫山神女,朝为行云夕为暮雨。在这里以巫山神女比喻舞女的美丽。 
                    5.趁拍:合拍。鸾飞镜:史记有鸾鸟献王,三年不鸣。后悬镜于鸟前。鸾鸟见影悲鸣而绝。这里形容歌女美妙的嗓音。 
                    6.飏(yang二声):飞扬。 
                    7.栊:窗户 
                    8.勾引:吸引。东风:即春风。 

                    此词一说为苏轼作。个人认为本词虽然有些许花间风格,但看选词度句,更接近苏词。可以理解为苏轼仿花间风格的作品。若为李词,当属前期作品。 

                    这是描写筵席间歌女表演的词 
                    上片写歌女的静态。她乌黑如云的鬓发梳理整齐,衣服的颜色鲜艳得好像太阳初升时的彩霞。她准备要表演了,欲唱未唱,静静地站立在翠绿色的主席上宛如不知何故下凡的巫山神女。 
                    下片写歌女的动态。表演开始。她的歌声衬着节拍破喉而出,如同对镜高歌的鸾鸟。她的舞姿轻盈曼丽,如同燕子突然飞空时的轻快干脆。霞衣随着舞姿而飞扬。令观看者不禁担心:别让红袖翻过窗户。外面春光正好,柳絮轻柔,不要让她被扬花吸引,离开这里随春风而去! 

                    本词对歌女的描写,动静结合,动静有致.静时待歌凝立.蓄势待发,静中亦含动.动态描写就更加鲜活,极具动感而又传神.对歌女的描写不仅是形容歌女的美丽和歌喉舞姿的美妙,观者的感受也融入其中.她静止时是美的.欲唱未唱令人期待.她动起来更美.歌舞水平的高超令观者惊喜并融入其中.”莫翻”二句极妙.莫是规劝的,希望阻止的,与下文的”怕”相呼应.通过观者紧张而又陶醉的心情,侧面说明了歌女美妙的舞姿.反语赞人,手法绝佳.


                    36楼2007-04-21 19:08
                    回复
                      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销魂独我情何限! 
                      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 

                      高楼谁与上?长记秋晴望。 
                      往事已成空,还如一梦中。 

                      1.独我:只有我.何限:无限 
                      2.重归:别作"初归" 
                      3.谁与:与谁.与:同. 
                      4.秋情:晴朗的秋天. 

                      这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表达了亡国的悲痛和对故国的无限思念. 

                      开篇言愁,直抒胸臆.人生的遗恨何时才能完结?只有我如此悲痛,没有尽头.睡梦中回到故国,醒来却仍然要面对残酷的现实.不由得双泪暗洒.这也正是开篇所言愁,恨的原因.亡国后的日子孤单清冷,无人陪伴.谁还可以和我一起登高远眺,遥望故国呢?以前一起在晴朗的秋日登高望远的日子,我永远也不会忘记.可是那种快乐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往事不过是一场春梦,美好但难以留住.醒来依旧是空,什么也抓不住.剩下的只是无穷无尽的回忆和痛苦.多么希望现在的悲苦也是一场梦,终有醒来的一天!只奈何,好梦易醒,噩梦却永远没有尽头. 

                      这阕词以思念故国为主旨,直白不假修饰,悲苦之情倾泻而出。起笔即言愁恨,可见内心之苦恨,难以抑制。独我,只有我。给人一种无人能解的凄惶和绝望。两个梦字,意义不同故不觉重复。第一个梦,是对往事的依恋和对现实的无奈。美好的过去只能长记于心,故国只能重逢于梦,却再也无法回去了。 
                      后一个梦字,则表达了人生如梦的感慨和无奈。往事如梦,醒来成空。徒留伤感。但现实的苦痛却实实在在地存在,永远无法如梦般消失。这就让整首词,沉浸在一种极度无奈又空荡的气氛中。


                      37楼2007-04-21 19:10
                      回复
                        浪淘沙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 
                        秋风庭院藓侵阶。 
                        一任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锁已沉埋,壮气蒿莱。 
                        晚凉天净月华开。 
                        想得玉楼瑶殿影,空照秦淮! 

                        1.堪:可以。 
                        2.排:排遣。 
                        3.藓侵阶:苔藓蔓延到了台阶上。 
                        4.一任:任凭。别作“一桁”(hang一声):通一行。 
                        5.金锁:别作“金琐”,“金剑”。这里借指南唐宫阙。一说金锁即铁锁,这里用的是铁锁沉江,国事衰败的意向。 
                        6.壮气:指王者之气。蒿莱:野草。 
                        7.天净:别作“天静”。月华:月光。 
                        8.玉楼瑶殿:华美的宫殿。这里指南唐的宫殿。 

                        这是后主入宋后,思念故国,表达悲痛悔恨之情的作品. 

                        上片写对现实的无奈.故国已成往事,惨痛的现实无可更改,只能使人悲痛,除此之外,又还能做什么?亡国后,无人看望陪伴,只能任凭珠帘闲挂,独自一人清冷孤单.因为整日没有人来,台阶上已经生了一层绿苔.此情此景,令人心中悲苦无法排遣. 
                        下片写对往事的悔恨和对故国的思念.昔日辉煌的宫殿,已经被尘土掩盖,归于荒芜.旧时王气不再,也已被衰草湮没.秋日的夜空明净,月色清朗.想起故国南唐的宫殿,依旧在月色的笼罩之下.只是国既亡,江山易主,昔日曾经度过美好生活的故宫,徒留清影于秦淮河畔,自己却再也回不去了. 

                        本词开篇言往事,言哀愁,突然而又凄婉悱恻之极.整首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上片一个只字,一个任字,表达了后主心中的无奈和绝望.他盼望往事可以重来,但往事不再.期盼有人能来看望,可以诉说心中的凄苦,可是"终日谁来",只能一次次的失望.下片一个已字表达了国破家亡,覆水难收的悔恨.一个空字表达了对故国的思念和对现实的无可奈何.给全词奠定了一种绝望而又虚无的情感.


                        38楼2007-04-21 19:10
                        回复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潺潺:下雨的声音. 
                          2.阑珊:别作"将阑".阑珊:将尽,凋残. 
                          3.耐:禁受. 
                          4.是客:别作"似客".客:寄居他乡的人.后主南唐国亡而入宋,故云. 
                          5.一晌:片刻. 
                          6.莫:不要.别作暮.凭栏:靠着栏杆. 
                          7.江山:别作"关山".关山泛指关隘山川.这里指南唐,似用江山为宜. 
                          8.春去:别作"归去". 

                          这是后主入宋后思念故国的作品.是后期词的代表作之一. 

                          上片写梦醒.词人于睡梦中回到故国,忘了国亡家破,客居异乡的现状.片刻的欢愉过后,醒来看到的却是春意将尽.帘外雨声潺潺,更添春寒.寒冷直透衾被.阑珊的不仅是春意,也是词人的心情.清冷的不仅是春寒,更是内心深处的凄凉悲苦.梦中的欢乐,对比的是现实的落寞. 
                          下片写感怀.梦境更激起了词人对故国的思念.凭栏远眺,故国无限的江山却再也看不见,只能留在心中了.既已去国离家,走的时候何其容易,重归故里却难.亡国似乎须一瞬间,但再想复国,却再也不可能了.流水落花,春归无寻处,天上人间遍寻不见.回想昔日的生活,与如今的屈辱生涯相比,不也是天上人间的差别么?对比愈强烈,而心中之苦痛也就愈深. 

                          本词明白如话但哀怨抑郁已极,堪称字字血泪.梦里"不知"身是客.不知是短暂的,快乐的.而梦醒后的清醒,却是永久的,痛苦的."独自莫凭栏",不是不想而是不忍.凭栏远望既望不见故国,那远望何宜?徒增伤感而以.只是,能忍住不望,又怎能忍住不想!莫字是反语,道出的是心底深深的无奈."天上人间"句,既云春归无处,天上人间遍寻不见,又言身遭巨变,差距有如天上人间.如此巨大的落差,给人内心带来的痛苦与绝望,将是怎样!此句既状景,又抒情.力有千钧而又绵绵不绝.


                          39楼2007-04-21 19:11
                          回复
                            浣溪纱 

                            转烛飘蓬一梦归, 
                            欲寻陈迹怅人非, 
                            天教心愿与身违。 

                            待月池台空逝水, 
                            荫花楼阁谩斜晖, 
                            登临不惜更沾衣。 

                            1.转烛:风吹烛火.这里比喻世事变换无常.飘蓬:漂泊不定的蓬草.比喻人生漂泊不定. 
                            2.陈迹:以往的痕迹.怅:惆怅,懊恼. 
                            3.荫花:别作"映花".荫:遮挡.谩,别作"漫".弥漫,随意. 

                            本词别说冯延嗣作.从风格和词意上看,应该是后主入宋后的作品. 
                            人生如同风中的烛火蓬草,漂泊不定,身不由己,再美好也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想找寻旧日的痕迹,却已是物是人非,徒增伤感.上天注定了自己这一生,现实总是与心愿想违.天教凄凉,是天底下最深的无奈. 
                            下片以景写情.楼台待月而空逝水,如同词人内心有所待而不可得.心怀期待却终归成空.道出的是无可奈何的失落.楼阁荫花又漫斜晖,夕阳西下楼阁惨淡,如同内心的凄凉衰败.登楼远望,面对此情此景,悔恨,惆怅,一并涌上心头,任凭泪水浸湿了衣襟. 

                            本词打破上片状景下片写情的常规.开篇先抒发身世飘零身不由己的感叹,而后借景写情,伤心人眼中,万物皆有情.皆有了伤感与无奈.一个空字,一个漫字,写出的不仅是目中之景,更是心中之情之痛.天教心愿与身违,白话中,透出的是词人心中抑郁已久的,对上天对命运的呐喊.


                            40楼2007-04-21 19:11
                            回复
                              2025-11-24 14:56:3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开元乐 

                              心事数茎白发, 
                              生涯一片青山. 
                              空林有雪相待, 
                              野路无人自还. 

                              1.数茎:别作"千茎".茎:量词.根. 
                              2.青山:别作"春山".这里指隐逸之处. 
                              3.空林:别作"空山".幽静无人的山林.相待:等待. 
                              4.野路:别作"古路".村野间的小路.自还,别作"独还". 

                              本词版别差异较多,作者也众说纷纭.张继,顾况等人名下也有记载.若为后主词,当为中后期作品.表达的是作者对人生的感叹和抑郁. 

                              心事令心情不平静,心不静而令忧思满怀,白发多生.数茎是虚指,是词人发现自己早生华发时的徒然心惊. 
                              回想自己的一生,如青山般起伏不平.这便是上文提到的"心事"的由来.或可理解为词人自己渴望过归隐山林的隐逸生活,但却无人理解. 
                              空无一人的山林中,只有雪等待自己.山野小路无人陪伴,只能独自行走. 
                              这两句合起来,勾勒出一个山野雪地里凄惶独行者的背影.无人理解陪伴,漫漫长路清冷孤寂,只能独自一人.有雪相待,反衬的是无人伴随.雪的"相待",也就更添凄凉.同时也呼应着"自还". 

                              全词寥寥数语便展现作者孤寂清冷的现状和无人理解的抑郁与无奈.


                              41楼2007-04-21 19: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