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农业基础地位】
两年来,长坑乡积极实施“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注意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种、养、加、劳”一起上,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粮食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良种覆盖率达97%,“旱育秧”和“抛秧”等粮食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2002年实现粮食产量13810吨;巩固衡阳脱毒马铃薯基地,推广“一稻两薯”的成功做法;发挥玉南食用菌示范场示范引导作用,先后试验13个菌系500万袋,扶持30户种植大户,年实现食用菌产值400万元;2002年10月,实施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筹集资金230万元,投入华美、文坪、三村、玉湖4个村8000亩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绿色富民工程”】
两年来,长坑乡坚持念好山经,实施绿色富民工程,做好做大茶文章。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山格、三村、玉湖、珊屏、田中5个村连片的茶园进行整体规划,建成万亩茶叶绿色食品基地,提高茶叶主产区的品位和经济效益。从源头抓质量,优化茶叶品种,两年共改植换种老茶园3500亩。举办科技兴茶培训班和经验交流座谈会25次,受益茶农2.5万人次,提高了茶农制茶的技术水平。广泛推广微生物有机肥,加强对农残的综合治理,组织农机站、供销社、工商分局等职能部门定期对辖区内的农药经销网点进行检查,严肃查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经营行为。投入14万元建设公厕一座,完善茶叶市场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分别于2001年11月11日和2002年10月25日成功举办安溪县第四、五届“长坑杯”茶王赛,长坑的茶叶知名度不断提高。长坑茶叶在海内外茶事活动中多次取得好名次。2001年,长坑选送的铁观音、大叶乌龙参加省农业厅品质鉴评,被评为“省优质茶”。2002年,在首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茶王赛上获得2个铁观音优质奖;在海峡茶都(厦门)茶王赛囊括铁观音茶王和银奖;在世界香港“福建节”茶王邀请赛获得铁观音三等奖。
【镇区建设扎实推进】
两年来,长坑乡将镇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学府路完成征地23.6亩,拆迁民居32幢、面积5142平方米,建设商住房31幢255间;投资65万元,砌筑排洪沟650米。长凤路建设有序推进,新建13幢52间。茶叶市场和十八阶完成征地70.3亩。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两年来,长坑乡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致力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筹集资金95万元,完成云二、祥泉5.6公里道路硬化,全乡村级道路硬化率达92.3%。通讯设施逐步完善,通讯网络进一步健全,新建移动通讯基站10个(其中联通公司3个),讯号覆盖率达89%;2002年1月开通泉灵通网络。2001年10月,有线电视实现与县市联网,并逐步向全乡延伸,新开通三村、玉湖、西溪等村用户。农村电网改造稳定推进,完成25个村的农网改造,完成率达96.1%。为解决镇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着手实施建设长坑自来水厂,已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立项
两年来,长坑乡积极实施“科技兴农”发展战略,注意抓好农业经济结构调整,“种、养、加、劳”一起上,发展区域特色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粮食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良种覆盖率达97%,“旱育秧”和“抛秧”等粮食技术得到大面积推广,2002年实现粮食产量13810吨;巩固衡阳脱毒马铃薯基地,推广“一稻两薯”的成功做法;发挥玉南食用菌示范场示范引导作用,先后试验13个菌系500万袋,扶持30户种植大户,年实现食用菌产值400万元;2002年10月,实施国家立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筹集资金230万元,投入华美、文坪、三村、玉湖4个村8000亩农田的水利设施建设。
【加快实施“绿色富民工程”】
两年来,长坑乡坚持念好山经,实施绿色富民工程,做好做大茶文章。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对山格、三村、玉湖、珊屏、田中5个村连片的茶园进行整体规划,建成万亩茶叶绿色食品基地,提高茶叶主产区的品位和经济效益。从源头抓质量,优化茶叶品种,两年共改植换种老茶园3500亩。举办科技兴茶培训班和经验交流座谈会25次,受益茶农2.5万人次,提高了茶农制茶的技术水平。广泛推广微生物有机肥,加强对农残的综合治理,组织农机站、供销社、工商分局等职能部门定期对辖区内的农药经销网点进行检查,严肃查处高毒、剧毒、高残留农药的经营行为。投入14万元建设公厕一座,完善茶叶市场配套设施。加大宣传力度,分别于2001年11月11日和2002年10月25日成功举办安溪县第四、五届“长坑杯”茶王赛,长坑的茶叶知名度不断提高。长坑茶叶在海内外茶事活动中多次取得好名次。2001年,长坑选送的铁观音、大叶乌龙参加省农业厅品质鉴评,被评为“省优质茶”。2002年,在首届“中华茶产业国际合作高峰会”茶王赛上获得2个铁观音优质奖;在海峡茶都(厦门)茶王赛囊括铁观音茶王和银奖;在世界香港“福建节”茶王邀请赛获得铁观音三等奖。
【镇区建设扎实推进】
两年来,长坑乡将镇区建设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学府路完成征地23.6亩,拆迁民居32幢、面积5142平方米,建设商住房31幢255间;投资65万元,砌筑排洪沟650米。长凤路建设有序推进,新建13幢52间。茶叶市场和十八阶完成征地70.3亩。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两年来,长坑乡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致力改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筹集资金95万元,完成云二、祥泉5.6公里道路硬化,全乡村级道路硬化率达92.3%。通讯设施逐步完善,通讯网络进一步健全,新建移动通讯基站10个(其中联通公司3个),讯号覆盖率达89%;2002年1月开通泉灵通网络。2001年10月,有线电视实现与县市联网,并逐步向全乡延伸,新开通三村、玉湖、西溪等村用户。农村电网改造稳定推进,完成25个村的农网改造,完成率达96.1%。为解决镇区群众生产生活用水问题,着手实施建设长坑自来水厂,已完成规划、设计、报批、立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