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4,346贴子:89,845,989

回复:【轻松说历史】带上三国杀的感觉,给大家讲讲三国历史吧~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个目的,摆明了态度,让江东不得不战。将孙刘联军集于一处,好像灭西凉诸军那样,一举而破,江东便在掌中。
第二个目的,让江东内部产生不同意见,让你既要打,又会在内部产生混乱,这招和抹书间韩马如出一辙。
而事实,也确是一如他所想,孙权决定了要打,所以派出了鲁肃联合刘备。而内部,以张昭为首的不同意见,也马上发生了。
棋下到这一步,曹操的战略都是十分高明,十分成功,十分正确的。
后人拿着最后的结局去一一否定曹操,就好像是一个围观群众,拿着两个国际大师的棋谱,以及棋谱分析,然后去说其中负者的每一步都错,好像是自已下也能胜一样,当真是滑天下之大稽。
这一场战役,曹操打了一个漂亮的开门红,先发制人,立时取得了先机。
那,江东是否能再扳回一城呢?



733楼2012-09-26 20:21
收起回复
    第三个选择——
    既不迅速剿灭刘备,也不安民治政静静等未来,而是会求毕其功于一役,将江东的平定在近三年内完成
    大家可能会很遗憾
    曹操本来一定能获得最终的胜利,为何要这么急于求成而导致了最后的失败呢?
    因为曹操不能预知到最后的结果
    这也是历史的魅力所在
    在我们遗憾的同时
    却永远能发现不必遗憾的
    必然性
    


    737楼2012-09-27 01:27
    回复
      2025-11-11 00:53: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让我们站在曹操的角度考虑一下
      他选择安民治政,当然是最好选择,自已的势力必能统一中国。然而一结合自己和东吴双方来考虑,就要出现一个巨大问题了。
      一旦他选择了这项,那么东吴的选择就会是
      一样安民治政,发展军力。
      东吴这样做,虽然最后由于经济的巨大差异,一样会被曹军所灭,但这个过程却可以延长很久,最终的结果则很有可能是,曹操自己见不到统一的那一天。
      曹操会甘心吗?
      显然不会
      他南征北战半辈子,为的就是一统的梦想。再加上他现在正是鼎盛之时,他极有可能不甘心这么慢慢地耗死对方。
      于是
      他挥出了他最后的一剑!
      然而挡在他面前的
      却是那个人
      


      738楼2012-09-27 01:35
      收起回复
        今天事儿挺多的。。断断续续地更新了一些 明儿再继续吧~


        739楼2012-09-27 01:40
        收起回复
          镜头先切回到孙权收到恐吓信的场景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这封恐吓信,目的就是吓一吓孙权。因为占据荆州后,下一个攻击目标,便是江东,虽然不是现在,但提前吓一吓,也算是关怀备至。
          这么精彩的便条,孙权自然不会孤芳自赏,赶紧拿出来与大伙分享。
          哪想到好心没好报,部下非但不赞赏,反倒个个吓破了胆,惊慌失色,要求马上投降;更令人悲哀的是,张昭居然带头,讲了一大通应该投降的理由,非常悲观——道理无非是曹操代表朝廷,很猛很强大,与其鸡蛋碰石头,不如趁早低头,苟且偷生。
          一句话:投降算了!


          741楼2012-09-27 12:26
          收起回复
            孙权听到部下们这么没骨气的话,想想就来气!但他没有发作,想看看其他人的意见,结果令他十分失望,投降派言论明显占上风。
            “容我三思”
            他想出去透透气,起身上厕所
            这时,鲁肃跟着跑出来。
            “子敬也要上厕所?难怪一直不说话,原来是憋着不好意思啊!”
            不过年轻的贤君这称号不是白给的,孙权一下子就明白了,鲁肃刚才是有话不好说。
            孙权赶紧握住他的手,问他想说什么?
            大师果然没让孙权失望
            鲁肃告诉他,刚才听他们的议论,只是想害你!像我这样的人去投降还可以,可将军绝对不行。
            在孙权诧异的时候,鲁肃说出了理由,其实很简单,身份不一样!
            鲁肃投降,可以为曹操所用,而孙权就不同。
            一山不容二虎,连个安身的地方都会没有,只有死路一条。
            这点,孙权岂能不知?不然刚才就服从“众意”了。
            听到鲁肃如此明事理,他不禁感慨,叹道:“这些人太让我失望了,只有咱俩的想法一样呀!”
            而后更是对他大加赞赏,说你是上天赐予我的呀!


            743楼2012-09-27 13:16
            收起回复
              坚决抗曹的第一功
              当属鲁肃。
              可以说,他是第一功臣,只是当时地位不高,人微言轻,史书上记载不多。
              如果没有他的坚持与努力,曹操恐怕就真的要到东吴与孙权一起“打猎”了,所以《三国志》称他“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三国杀里的被设定的超级强度也算实至名归
              可就是这个被《三国演义》极尽嘲笑的谋略家,46岁就死了,正值壮年,而妻子,还怀着他的孩子。
              他没能看到自己儿子的出生,就这样去了;而他始终坚持的孙刘联盟战略,最后土崩瓦解。
              “此联盟一破,吴蜀休矣”
              一代豪杰,从此消逝,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也不复存在。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上天不仅仅赐给了孙权一个鲁肃,还赐予了
              那个人
              


              744楼2012-09-27 14:34
              收起回复
                ——周瑜
                这小子这时候还在鄱阳悠闲地钓着鱼呢
                鲁肃很清楚周瑜的态度,劝孙权赶快将在鄱阳的周瑜召回。
                很快,公瑾兄回来了,带着超然的自信
                于是,朝堂上安静了。
                原本和鲁肃等人争的面红耳赤的张昭等人,集体保持缄默。争也是白争,你周司令说啥是啥呗。(瑜摆拨众人之议,独言抗拒之计)
                这时就显出来大权在握的好处了,战争的事上,要的不是民主,而是速度和凝聚。有一个大权在握的人,对战机的把握是相当有好处的。
                周瑜也毫不客气地针对投降派的观点
                一一反驳


                745楼2012-09-27 23:04
                回复
                  2025-11-11 00:47: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周瑜从政治和军事上分别进行阐述,指出曹操名为汉相,实为汉贼,他只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打他,不是打朝廷。
                  这点至关重要
                  因为张昭坚持的就是这一点:对抗朝廷,从道义上就说不过去。
                  周瑜这么一化解,这个理由就站不住脚了,而军事上呢,他有没有高见?
                  有,还很有说服力,主要有三点:
                  其一,曹操有后顾之忧,马超、韩遂还会闹事。
                  其二,现在正值严寒,草都没有,战马没得吃,人也不暖和。
                  其三,曹操陆军厉害,但水军就明显不如,与我们这些天天在水里泡的人来干仗,是自寻死路!另外北方人来这里,肯定水土不服,“非典”、“禽流感”什么是免不了的。
                  照周瑜这么一分析,天时地利人和,曹操是一样都不占,他不失败谁失败?
                  这么一段分析当真有理有据,不过
                  真地能让张昭他们打心里同意吗?


                  746楼2012-09-27 23:12
                  收起回复
                    当然不会。
                    想说服一个人,尤其是像张昭等这样,有多年政治经验,人生阅历的人,是不可能的。
                    就像和父母发生争执(注意,是争执,不是心平气和的讨论)时,你是不可能用语言说服你父母的
                    周瑜自然也不再多说了,直接亮底牌
                    ——要精兵数万,进驻夏口,保证击破曹操!
                    之前的一番分析加上最后的保证,把孙权说得热血沸腾。他慷慨激昂地对周瑜说,我与曹老贼势不两立!
                    随后,他更是激动,“唰”的一下拔出佩刀,一刀就向面前的奏案砍去(可惜了一张好桌子)。
                    这还不过瘾,他还说了句狠话,大吼一声:
                    “谁再敢提投降曹操的,视同此案!”
                    显然孙权已下定决心了
                    与曹操一决雌雄!
                    他知道这个决定的艰难,而我们不知道他内心有怎样的挣扎
                    但为了孙吴的大业,他豁出去了!
                    决心,能改变很多事情。
                    在此也与广大看客共勉:
                    生活中难免会遇到巨大到几乎不可能战胜的障碍
                    但只要没放弃希望
                    就有成功的可能
                    


                    748楼2012-09-28 00:48
                    收起回复
                      孙策少年英雄,但毕竟太年轻。军事上的成功,并不代表政治上的成熟。
                      可以说,政治上的他,仍然比较稚嫩。
                      尤其是对地方豪强的处理,更是意气用事,只单纯采取高压政策,以为杀能解决问题。
                      可是,这不但解决不了问题,相反,还造成更大的麻烦,最后遇刺身亡,显而易见,与此有着密切联系。
                      政治,本质就是要团结更多的人来支持你。如果只是一味镇-压,最后不是陷入暴力循环,就是陷入损人不利己的境地。
                      而孙权就恰恰妙在这里,适合做领导
                      他有博大的胸怀,有良好的心态,有超强的应变能力,懂得制衡,也不愧为三国杀里的全能王
                      “父亲,大哥,仲谋这次定要拼死守护你们的基业!”
                      分析史料,我们就会发现,迎战曹操,其实他早就想好了,但他要装着先听取别人的意见后再做决定。
                      集思广益,这就是领导艺术!
                      虽然他没有刘备动辄同睡一床的嗜好,但他可以以情动人,与孙权一起工作,你时常能感受到兄弟亲情般的温暖。
                      年轻的贤君,这一称号实至名归(这个称号很恰当,毕竟年老的孙权就不贤明了)


                      750楼2012-09-28 00:58
                      收起回复
                        散会之夜。
                        周瑜来感受孙权的温暖了(腐女退散!),来找孙权商讨应战细节。
                        他主要谈了一下曹操的兵力问题:
                        “其他人听说有八十万,也不去探探虚实,就吓得赶紧举白旗,太不像话了!据我计算,曹操的中原兵,不过十五六万,且已疲乏;而投降的荆州兵,最多只有七八万,还不齐心,我只要五万精兵,就能打个大胜仗!”
                        周瑜声称曹操的总兵力,只有二十三万左右,这是否故意贬低?
                        其实仔细分析一下,还是比较靠谱的。
                        不过曹操士兵人数这个问题,一直是赤壁之战研究的热点,争论不休。有说五千的(也就是一场小规模遭遇战,我觉得这个说法很不可靠),有说八万的,有说三十万的,有说四十万的,有说八十万的
                        那周瑜说得二十三万是否正确呢?


                        751楼2012-09-28 01:06
                        回复
                          至少我觉得正确
                          周瑜作为一方统帅,拥有高效的情报系统,对曹操的举动,不说了如指掌,至少也是了然于心。不然后来打曹操,怎会如此顺利?
                          最主要的是,他与孙权的私下谈话,完全没必要故意隐瞒敌方兵力。因为孙权并不需要他来说服,而是早就做好了决定。如果这个时候还不说真话,而像诸葛亮一样忽悠,那岂不是自讨没趣?要知道,上战场的是他自己,把敌人说得十分渺小,后果是什么,不难想象。现在是讨论具体问题,肯定要实事求是的预估敌我双方的实力,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既不能缩小,也不能夸大——只有这样,孙权才能做出正确决策
                          毕竟给多少兵,是由孙权来决定的。
                          诸葛亮有些夸张,而周瑜显然是实话实说。曹操的部队,可以肯定,就是23万左右。
                          其他说什么几十万的,纯属猜测和臆断,曹操有那么多军队,早就统一天下了,看看当时的各地军阀,超过十万的又有多少?而且这么多人,后勤是个巨大开销,不是一般人所能想象的。
                          而所谓的“孙刘联军”,也没有通常所讲的五万
                          以前一直认为,周瑜的三万,加上刘备的两万,等于五万。这样算加法确实简单,但真的太抬举刘备了。
                          当阳一败,刘备只带了一些人人逃命,其余势力基本被曹操消灭,还能有多少人?
                          后来刘备取得益州,鲁肃与关羽为争夺荆州谈判时,说你家主公长阪一战后,“豫州之众不当一校,计穷虑极”,关羽无话可说。依此可以断定,当时刘备手下,已不到一校人马(汉制一校近800人),也就是说,800人都不到;而关羽的水军呢,也不过一两千,所以撑死就3000人,说还有万人,那只是忽悠孙权的,好让他同意结盟。
                          这就如同你去借钱,如果你说饿了三天没吃饭,估计没人理你,但如果你说有点急用,自己有两万差五千,估计借的人就多了,与孙权谈判自然也是这样。
                          听了公瑾的这番分析,孙权很高兴
                          


                          753楼2012-09-28 01:13
                          收起回复
                            孙权拍着周瑜的背说:“你的话正合我意!张昭秦松他们只顾自己,非常让我失望,只有你和鲁肃与我的想法一样,你们是上天派来辅佐我的啊!”
                            可是周瑜要五万精兵,就有点不好意思了。因为一时集结不了,所以只答应给三万。为了打气,他安慰周瑜,说:你与程普鲁肃先发,我在后面支援,你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回来,我再与曹操决战!
                            有这样体贴的好领导,周瑜还有什么可说的?
                            他唯有尽心竭力,运用自己的智慧,击败曹操!不过光有决心肯定是不够的
                            周瑜现在必须要去做一件事
                            


                            755楼2012-09-28 01:19
                            收起回复
                              2025-11-11 00:41:2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练兵。
                              机会只青睐于有准备的人,没准备光等机会的,机会来了也没用。
                              周瑜的这个练兵,历史上,有一个名称,叫做
                              “九柳八阵”
                              今安徽省安庆市宿松县汇口镇的曹湖村,有一个一丈多高城楼,台基长30米,宽16米,花岗石砌成,它座落在水边,有一票建筑众星环月,而这个主城楼上书写着几个大字
                              “周瑜点将台”
                              里面还有一个“烟水亭”,内有“周瑜战迹陈列馆”。馆中介绍了周瑜的生平,正中一座3米多高的周瑜塑像,公瑾在这里臭美地携书挎剑,表明自己是儒将。
                              这里,就是古“桑落洲”。在这里,周瑜划出了一大块地方,用来作军事训练基地和后勤基地,并且还特有意境的种上了九棵柳树,作为分片的标志。
                              后来,这九棵柳树在战火中被毁,还剩下了五棵。有一个后人就住在了这五棵柳树。
                              他的名字叫陶渊明,又号五柳先生。
                              周瑜把练兵之处选在这里,并如此布局
                              是有深刻原因的


                              757楼2012-09-28 01:2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