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天使吧 关注:823贴子:4,234

回复:【音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17楼2007-03-30 20:50
回复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


    18楼2007-03-30 20:50
    回复
      2025-10-25 02:09: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19楼2007-03-30 20:51
      回复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20楼2007-03-30 20:51
        回复
          楼上是转载
          http://post.baidu.com/f?kz=176728061


          23楼2007-03-31 21:01
          回复
            天啊姐姐你真会申请马甲…


            IP属地:广东25楼2007-04-01 11:08
            回复
              嘿嘿
              一般一般拉


              26楼2007-04-01 11:24
              回复
                作于1878年。是柴科夫斯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与贝多芬的D大调、门德尔松的e小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

                  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URL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oamp.com/mp3/cai01.mp3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URL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oamp.com/mp3/cai02.mp3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URL http://mp3.baidu.com/r?url=http://www.oamp.com/mp3/cai03.mp3


                27楼2007-04-01 12:36
                回复
                  2025-10-25 02:03: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改编曲】巴赫《咏叹调》(卡萨尔斯大提琴)巴赫: 《咏叹调》选自 Suite No. 3 , BWV 1068 (改编 Siloti)
                  Pablo Casals 大提琴独奏
                  Otto Schulf 钢琴


                  1930年3月5日 单声道录音


                    《G弦上的咏叹调》,此曲为巴赫《第三号管弦乐组曲》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使此曲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
                    原曲创作于一七二七年至一七三六年之间,十九世纪德国的著名的小提琴家威廉密(August Wilhelmj,1845—1908)将这段主题改编为钢琴伴奏的小提琴独奏曲,由于主奏小提琴必须在G弦(小提琴四根弦中最粗的一根弦)上演奏全部旋律,故此得名。巴赫的原曲没有表情与速度记号,编曲者则指定“甚慢,极有表情”。低音的伴奏下,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全曲后半段出现的新旋律产生了更丰富的变化,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


                  【改编曲】肖邦《前奏曲Op.28 No.15"雨滴"》卡萨尔斯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replyID=169155&ID=22765&skin=1
                  【改编曲】肖邦《夜曲Op.9 No.2》卡萨尔斯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replyID=169156&ID=22766&skin=1
                  【独奏曲】巴赫《无伴奏大提琴组曲》第一号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replyID=198942&ID=25893&skin=1
                  第三号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replyID=199186&ID=25914&skin=1
                  第四号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replyID=207119&ID=26775&skin=1
                  第五号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replyID=195603&ID=25566&skin=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30 10:03:37编辑过]

                  版权没有,转载不咎,如有不同,纯属巧合。 

                  上传音乐及转贴音乐文章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6&ID=23891

                  http://jdyes.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6&ID=23891


                  28楼2007-04-01 12:48
                  回复
                    巴赫的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下载
                     

                      巴赫传世的小提琴协奏曲只有三部。而其中最著名也是演奏得最多的就是这里提供下载的双小提琴协奏曲了。此曲大概作于1718年左右,带有明显的巴洛克时代的曲风——华丽、典雅、精巧。形式上巴赫借鉴了维瓦尔第的“快-慢-快”三乐章协奏曲布局,但对双小提琴的使用却带有鲜明的巴赫个人风格。
                      双小提琴协奏曲是自巴洛克时代以来不少大家都写过的体裁。由于有两把小提琴担任主要旋律的演奏,如何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既要发挥两把小提琴比一把小提琴有更宽广的旋律空间,又不能让它们彼此冲突或者彼此掩盖——就成了作曲家的难题,所以双小提琴协奏曲比一般的小提琴协奏曲要难写得多。自浪漫主义时期之后,写这种体裁的作曲家几乎已经绝迹,不知道是作曲风格演变还是作曲家能力的原因。而传世的所有双小提琴协奏曲中,巴赫的这一首是流传最广、演奏得最多、最受欢迎的一首。
                      这里提供下载的是两位犹太裔小提琴家帕尔曼(Itzhak Perlman,1945-)和朱克曼(Pinchas Zukerman,1948-)演奏的版本。虽然比不上诸如苏联小提琴家奥伊斯特拉赫父子(David Oistrakh,1908-1974;Igor Oistrakh,1931-)、大卫·奥伊斯特拉赫和梅纽因(Yehudi Menuhin,1916-1999)、帕尔曼和斯特恩(Issac Stern,1920-2001)等合作的版本那么出名,但仍然是值得一听的。帕尔曼和朱克曼的版本在我看来似乎有点“软”,但节奏感还是很不错的。

                    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BWV 1043)

                    第一乐章 甚快板 [3:58] 5.46M

                      这一乐章其实是一段赋格曲,即同一个旋律在不同的声部上彼此追逐、呼应、对比。第一和第二小提琴不断地交替领先,不断地将对方的旋律发展下去,不断地幻化出奇妙的和谐。双小提琴的合作在这里是天衣无缝的。这一乐章是全曲中我个人最喜欢的一个乐章。

                    第二乐章 从容的广板 [7:35] 8.67M

                      这一乐章的旋律极其优美。两把小提琴依然是按照赋格的曲式在彼此追逐,但我们看不到它们之间有任何竞赛式的紧张气氛,只有互相合作的默契和融为一体的渴望。这也是和整个乐章舒缓平和的格调相一致的。

                    第三乐章 快板 [5:06] 6.93M

                      第一乐章般的活跃气息又回来了,但更自由、更热烈。第三乐章更多地强调了担任主奏的两把小提琴和担任协奏的整个乐团之间的互动。我们看到双小提琴仿佛是合唱团中的领唱,带领着整个乐团一起进入最后庄严的结尾。

                      本站不保证这些链接的长期效性,请想下载的网友从速下载。


                    29楼2007-04-01 14:07
                    回复
                      【改编曲】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No.2(大提琴)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No.2
                      爱乐杂志2004年10-11期赠送CD


                      偶然听到,感觉不错,传上来大家共享。附《爱乐》原文


                      夜曲是肖邦的标志性创作体裁,虽然约翰费尔德是夜曲体裁的始作俑者,但提到夜曲大家总是首先想到肖邦。肖邦在夜曲中最充分地展现出他在旋律创作的天赋。旋律性和歌唱性是夜曲的最典型的风格特征,在歌唱性和旋律性中揉和了宣叙性和装饰性华彩的夜曲则是肖邦旋律风格的典型代表。在优美的旋律后面是变化频繁的织体,精巧特异的节奏,色彩微妙的和声,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最具有肖邦个人创作特点的夜曲风格。
                      《降E大凋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也是音乐情绪最明朗宁静的,它不像大多数的夜曲那么伤感或是哀怨,而是充满r静谧与沉思,旋律虽然有淡淡的悲凉,但总的气氛是安宁抒情的。这首作品经常被改编成为独奏、合奏和室内乐等不同的器乐作品形式。用大提琴来表现这首乐曲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恰当的选择。人提琴耶种温婉而略带哀伤的音色很适合这首夜曲的特质,而口‘弓弦乐器的演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钢琴作为击弦乐器的一些不足之处,使夜曲充满歌唱性的特点得以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示,是肖邦作品的改编作中小可多得的成功之作。可惜的是演奏者在最后一句前增加的一大句炫技性的华彩乐句,虽然充分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但与全曲风格不符,也与肖邦惯用的华彩经过句在风格上相去甚远,有蛇足之嫌。
                      —— 爱乐杂志2004年10-11期第172页




                      演奏者:
                      钢琴:Kerstin Aberg
                      大提琴:Elemer Lavotha

                      这里有鲁宾斯坦演奏的经典版本: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2891
                      这里是卡萨尔斯演奏的改编版本: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22766


                      30楼2007-04-02 17:41
                      回复
                        31楼2007-04-02 17:42
                        回复
                          【室内乐】帕格尼尼-卢卡鸣奏曲作品3
                          电力中断地晚上,所幸还能喝着传统方法煮好的咖啡。整个世界都是寂静的,前几天已经想着推荐一些古典音乐,没想到现在环境也变得合拍了。在幽幽的烛光下,让我们来听听帕格尼尼的这首卢卡鸣奏曲罢!(我用笔记本电脑仅存的电力把这首Sonata di Lucca OP.3卢卡鸣奏曲作品3 介绍给大家)
                          如果不是帕格尼尼的多情,今天恐怕我们无缘听得如此动人的旋律了.........


                          Sonata di Lucca OP.3

                          专辑:Nicolo Paganini 魔鬼情人

                          (图片暂缺,停电没办法用SCAN)

                          CD编号:Dynamic CDS294

                          帕格尼尼在1801年离开家乡到了卢卡(Lucca),并在当地邂逅了一位热衷吉他音乐的女孩笛达。帕格尼尼在爱慕之余,开始为吉他写作。虽然帕格尼尼最后被迫离开笛达,不过也留下了不少动人的吉他作品,则就是有名的卢卡鸣奏曲集。这张由Dynamic公司录音的发烧天碟,是由小提琴名家Luigi Alberto Bianchi和吉他演奏家Maurizion Preda合作而成。






                          音色绝美的小提琴伴随轻然拨挑间流泻出醇郁音感的吉他,自在、浪漫中透着古典即兴色彩,令人不禁随着乐曲陶然融入!在这样的夜里,醉了!


                          32楼2007-04-02 17:55
                          回复
                            小提琴】门德尔松《乘着歌声的翅膀》(海菲兹)门德尔松1834年杜塞尔多夫担任指挥时,完成了他作品第34号的六首歌曲。其中第二首《乘着歌声的翅膀》是他独唱歌曲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歌词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下面是海菲兹1949年4月22日演奏录音的此艺术歌曲的改编小提琴曲


                            33楼2007-04-02 18:05
                            回复
                              2025-10-25 01:57: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魔鬼的颤音》是塔蒂尼《g小调奏鸣曲》的别称,并不是帕格尼尼的作品。
                              而楼主所提供给大家欣赏的这首帕格尼尼的Sonata Moto Perpetuo,叫做《无穷动》。
                              至于“Diabolus in Musica”则是此张专集的名称——“音乐中的魔鬼”,意指帕格尼尼那非凡的技巧


                              34楼2007-04-02 18: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