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天使吧 关注:823贴子:4,234
http://post.baidu.com/f?kz=182047780


1楼2007-03-24 15:01回复
    http://post.baidu.com/f?kz=182047780


    2楼2007-03-24 15:02
    回复
      2025-10-25 06:13: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发现我现在迷上老帕了
      是两个老帕
      但是都是最伟大的小提琴大师


      3楼2007-03-27 10:21
      回复
        再说一便!!!!
        今天要是练不好琴就不吃饭


        4楼2007-03-27 10:22
        回复
          这句话不适合我
          不适合我的音乐


          12楼2007-03-27 19:57
          回复
            我现在不大弹钢琴的
            精灵说的那首曲子我也很喜欢

            速度是很快的


            14楼2007-03-30 20:06
            回复
               
               
               
               作者: 220.180.150.* 2007-2-3 10:38   回复此发言 
               
              --------------------------------------------------------------------------------
               
              2 肖邦《圆舞曲全集》下载 
               

              7.升c小调圆舞曲Op.64-2 
               这是肖邦在去世前两年创作的,具有浓郁的民族性,其节奏近似波兰的玛祖卡舞曲,是一首典型的圆舞曲抒情诗。最能体现肖邦的个性及民族性的圆舞曲,任何人都肯定会说是这首《升c小调圆舞曲》。本曲作于1846—1847年,节奏近似马祖卡舞曲,但完全不是为舞蹈伴奏的舞曲,而是真正的圆舞曲抒情诗。本曲是肖邦去世前两年完成的,隐含着他对生命的认识。舒曼曾把肖邦的圆舞曲称为“心灵的圆舞曲”,该说法对于本曲而言是再确切不过了。乐曲为三段体式,无序奏。一开始便是流露着一丝忧伤的第一段主旋律,仍然具有肖邦那轻柔、飘逸的性格特征,可见作者对美好生活仍有一线憧憬。第二段为急速的连动,似滚珠落玉般晶莹剔透。但这不是肖邦以往作品中那种华丽的风格,而是充满着一种无奈的旋律,仿佛是作者在倾诉他孤寂的晚年生活。当时,久居异乡、孑然一身的肖邦身染重病、无依无靠,其心情之忧郁可想而知。中段转为降D大调,多少明朗了些,但是很快又出现郁闷的气氛。在回旋连动过后,反复开头的主旋律,最后全曲在焦躁不安中终了。 



              8.降A大调圆舞曲Op.64-3 
               这首圆舞曲由三段体构成,充满了明朗的喜悦及祝福,旋律非常优美。这首圆舞曲多次转调,在肖邦的圆舞曲中属于少见的由多调性构成的乐曲。第三段再现第一段,最后是短小的结尾。 


              9.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Op.69-1 
               这首以“离别”著称的圆舞曲,有一段轶事:1835年,肖邦从巴黎到德国德累斯顿时,与童年时代的好友玛丽亚小姐相遇。这是的玛丽亚已是一个美丽热情的少女,不论是钢琴、声乐还是作曲,都有相当的基础。他们追忆往事,不禁互相倾慕,产生了真挚的爱情。后因家庭之故,玛丽亚最终拒绝了肖邦的求婚。离别时,肖邦为玛丽亚写下了这首圆舞曲,并在乐谱扉页上亲笔题了“离别”字样,乐曲因此而得名。为了回忆这段美好而甜蜜的往事,肖邦将它珍藏在身边,在生前一直没有发表此曲。乐曲的旋律优美,极富有魅力,并有着忧郁、忧愁的回忆。乐曲采用三部曲式,降A大调,慢板。从弱拍开始模进下行的主要主题,委婉深沉,如同一首情真意切的恋歌,蕴藏着无限的爱慕和思恋之情。这一甜蜜的旋律经发展渐渐变得富有激情,随后,在降E大调上呈示运用变音的半音进行和大跳音程后下行的曲调,使乐曲情绪更为激动,表现了肖邦对往事的深切怀念。中间部分转回原调,奏出略含伤感的中间部主题。这个主题的旋律起伏较大,但仍保持着真诚的抒情特点,其婉转如歌的曲调,使人感觉到离别的忧伤和悲凉。最后,乐曲简单地再现第一部分,结束了这首缠绵悱恻的圆舞曲。 


              10.b小调圆舞曲Op.69-2 
               1829年肖邦创作此曲时才19岁,当时他对巴黎还非常不熟悉,思乡的情绪弥漫在乐曲中,全曲到处出现伤感,有非常明显的玛祖卡风格。 


              11.降G大调圆舞曲Op.70-1(遗作) 
               肖邦作品70号包括3首圆舞曲,这是演奏技巧相当难的华丽的小品。由三部曲式构成。 


              12f小调圆舞曲Op.70-2(遗作) 
               乐曲的构成较为单纯,形式简洁,旋律非常优美,其中又充满了伤感。 


              13降D大调圆舞曲Op.70-3(遗作) 
               1829年10月3日,肖邦在给好友渥吉科夫斯基的信上说:“现在将我为思念情人于今晨写成的圆舞曲送给你。请注意有记号的地方,此事除了你无人知道。如果我能为你弹奏这首新作品,真不知该有多么愉快呀!”信中所说的情人,是肖邦年轻是在华沙的初恋情人康丝坦雅·格拉德科斯卡。这首乐曲充满了憧憬青春的甜蜜。 

              14 e小调圆舞曲(遗作) 
               这是肖邦在1829年创作的圆舞曲,但在肖邦死后19年才出版。这首圆舞曲可以看作是“华丽”型圆舞曲的先驱,乐曲的尾声尤为华丽。乐曲采用三部曲式,8小节的序奏非常优美,第一段由两个旋律构成,中段也是两个旋律。 


              15.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三部曲式,开始由一段勇武有力的引子,引出轻盈的圆舞曲。中间部很短小,情绪稍微变得深沉,马上又接上主部主题。 


              16.e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三部曲式,前两部分还可以看作是变奏曲式。引子是一个带有狂想性质的动机,接着马上出现轻灵跳跃的主部主题,它决定了整个乐曲的幻想气质,并在全曲中多次出现。 



              17.a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回旋曲式。它具有肖邦圆舞曲的典型特点,即根本不能作为舞会伴奏的音乐,而是作为音乐会演奏的作品。乐曲带着些许冥想和伤感气息,典雅精致。 


              18.降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乐曲为二部曲式,旋律采用了大跳的音程进行和较缓慢的速度,具有一种摇曳之美。 



              19.降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本曲为三部曲式,主部主题具有兴高采烈的情绪,中间部则加大了音乐的对比,主部再现时情绪趋向缓和,乐曲在平静中结束。 




              使用迅雷下载或右击另存为 

              1.降E大调华丽圆舞曲Op.18 

              2.降A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1 

              3.a小调华丽圆舞曲Op.34-2 

              4.F大调华丽圆舞曲Op.34-3 

              5.降A大调圆舞曲Op.42 

              6.降D大调(小狗)圆舞曲Op.64-1 

              7.升c小调圆舞曲Op.64-2 

              8.降A大调圆舞曲Op.64-3 

              9.降A大调圆舞曲(离别)Op.69-1 

              10.b小调圆舞曲Op.69-2 

              11.降G大调圆舞曲Op.70-1(遗作) 

              12f小调圆舞曲Op.70-2(遗作) 

              13降D大调圆舞曲Op.70-3(遗作) 

              14 e小调圆舞曲(遗作) 

              15.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16.e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17.a小调圆舞曲(无编号) 

              18.降E大调圆舞曲(无编号) 

              下载地址:http://blog.sina.com.cn/u/48a7ce5f010008nz


              16楼2007-03-30 20:20
              回复
                柴科夫斯基,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乐曲的特色不但充分发挥了主奏小提琴绚烂的近代演奏技巧,展开了色彩丰富的管弦乐,造出了比以往的小提琴协奏曲更新鲜的韵味,而且用他含有俄国民谣的地方色彩,独特的充满哀愁的优美旋律,作成了格调新颖、独特的作品。由于这首乐曲是柴科夫斯基受到了拉罗作曲的《西班牙交响曲》的激发而作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出,两者之间有着共通的构想。这部小提琴协奏曲是一部欢快、活泼、充满青春气息的作品,它歌唱青春,歌唱生命,表现了俄罗斯人民的乐观主义精神。这首乐曲当初相当不受世人欢迎,然而历史最终证明这是一首绝无仅有的音乐杰作,在音乐舞台上久演不衰,成为许多著名小提琴家的保留曲目。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中庸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奏鸣曲形式。规模宏大的第一乐章表现了生活的乐趣。具有俄罗斯民间音乐的宽广气息和明朗悠扬的诗意。其主部主题具有动人的歌唱性,体现了俄罗斯歌曲宽广动人的气息,仿佛在歌唱青春、生命和大自然。 
                  第二乐章,短歌,行板,g小调,3/4拍,三段体。其沉思般的抒情,被称为“小抒情曲”。主要旋律真挚动人,略带伤感。仿佛从远处传来一阵悠扬的歌声,使人嗅到了大自然清新的气息。 
                  第三乐章,终曲,活泼的快板,D大调,2/4拍子,回旋奏鸣曲形式。主题令人有俄国风激烈地敲击之感,是属于俄国民俗舞曲特雷巴克的一种。以很强的节奏,快活地进行,宛如一幅人民欢庆节日的图画。


                17楼2007-03-30 20:50
                回复
                  2025-10-25 06:07: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这首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38-1844年间,于1845年首次上演。 
                    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中,这一首是最为著名的,与贝多芬的 D大调,勃拉姆斯的D大调和柴科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整部作品充满了柔美的浪漫情绪和均匀齐整的形式美,小提琴的处理手法精妙绝伦,旋律优美,技巧华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不仅是门德尔松最杰出的作品,也是德国浪漫乐派诞生以来,最美丽的小提琴代表作。有人甚至认为这部作品是小提琴协奏曲的"压卷之作"。 
                    全曲由三个乐章构成,乐章之间不中断地连续演奏,这在当时算是新的手法,作曲者可能意在防止具有浪漫氛围的快速流动被切断;而各乐章却各自独立,体现了门德尔松以古典派传统为基础,并灌入新时代气息的典型作风。 
                    第一乐章:热情的甚快板,e小调,2/2拍,是整部作品最著名的乐章。第一主题是一个充满幸福,又荡漾着忧愁的优美旋律。 这一乐章是如此的出名, 以至于一提到门德尔松,人们便会联想到这个主题。同时, 这一乐章的华采乐段也体现了小提琴演奏的高超技巧。 
                    第二乐章,行板,D大调,6/8拍, 这是一个抒情的而且富有门德尔松韵味的极其醇美的乐章。 
                    第三乐章,以奏鸣曲式写成,也是世界著名的乐章。


                  18楼2007-03-30 20:50
                  回复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19楼2007-03-30 20:51
                    回复
                      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本曲作于1806年,是贝多芬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自古以来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这首乐曲旋律柔美、格调高雅、规模宏大,颇具王者风范。然而,本曲在被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前,也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考验。本曲初演以后,几乎没有人再对它回顾,本曲的华彩乐段,并不像钢琴协奏曲那样由贝多芬亲自谱写,而是留给各式各样的演奏者谱曲,其中较常采用的有约阿西姆、奥尔和克莱斯勒等的手笔。当年贝多芬作曲时,正值他与他的学生,匈牙利的伯爵小姐勃伦斯威克产生了深深的爱情,并在她家的庄园度过了快乐的夏天。他一生中这"最明朗的日子的香味"便渗透在贝多芬这部唯一的小提琴协奏曲中。 
                        全曲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从容的快板,D大调,4/4拍子,协奏风格的奏鸣曲形式。主部主题带有深切的探询意味,随后呈现的副部主题旋律明澈柔美,从容匀称,充满了温暖和喜悦,飘散出美丽花朵的芬芳。本乐章最后部分的华彩乐段是由不同的演奏家谱写的。 
                        第二乐章,抒情的慢板,G大调,4/4拍子,变奏曲式。优美的主题由加上弱音器的弦乐群单独呈示,充满舒缓恬淡的气氛。主奏小提琴以华彩的风格翩翩上升、下降后,旋律如歌般地呈现出来。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D大调,6/8拍子,回旋曲形式。主奏小提琴旋律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在延长记号之后,主奏小提琴展现了它精彩灿烂的技巧,最后终于进入了炫耀琴技的华彩部分。此部分结束,音乐以回旋主题为基础,达到光华灿烂的高潮巅峰,结束全曲。


                      20楼2007-03-30 20:51
                      回复
                        楼上是转载
                        http://post.baidu.com/f?kz=176728061


                        23楼2007-03-31 21:01
                        回复
                          嘿嘿
                          一般一般拉


                          26楼2007-04-01 11:24
                          回复
                            【改编曲】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No.2(大提琴)肖邦降E大调夜曲OP.9No.2
                            爱乐杂志2004年10-11期赠送CD


                            偶然听到,感觉不错,传上来大家共享。附《爱乐》原文


                            夜曲是肖邦的标志性创作体裁,虽然约翰费尔德是夜曲体裁的始作俑者,但提到夜曲大家总是首先想到肖邦。肖邦在夜曲中最充分地展现出他在旋律创作的天赋。旋律性和歌唱性是夜曲的最典型的风格特征,在歌唱性和旋律性中揉和了宣叙性和装饰性华彩的夜曲则是肖邦旋律风格的典型代表。在优美的旋律后面是变化频繁的织体,精巧特异的节奏,色彩微妙的和声,所有这一切构成了最具有肖邦个人创作特点的夜曲风格。
                            《降E大凋夜曲》是肖邦夜曲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首,也是音乐情绪最明朗宁静的,它不像大多数的夜曲那么伤感或是哀怨,而是充满r静谧与沉思,旋律虽然有淡淡的悲凉,但总的气氛是安宁抒情的。这首作品经常被改编成为独奏、合奏和室内乐等不同的器乐作品形式。用大提琴来表现这首乐曲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恰当的选择。人提琴耶种温婉而略带哀伤的音色很适合这首夜曲的特质,而口‘弓弦乐器的演奏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钢琴作为击弦乐器的一些不足之处,使夜曲充满歌唱性的特点得以淋漓尽致地得到展示,是肖邦作品的改编作中小可多得的成功之作。可惜的是演奏者在最后一句前增加的一大句炫技性的华彩乐句,虽然充分展示了演奏者的技巧,但与全曲风格不符,也与肖邦惯用的华彩经过句在风格上相去甚远,有蛇足之嫌。
                            —— 爱乐杂志2004年10-11期第172页




                            演奏者:
                            钢琴:Kerstin Aberg
                            大提琴:Elemer Lavotha

                            这里有鲁宾斯坦演奏的经典版本: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2891
                            这里是卡萨尔斯演奏的改编版本:
                            http://www.mydcentre.com/club/dispbbs.asp?boardID=34&ID=22766


                            30楼2007-04-02 17:41
                            回复
                              2025-10-25 06:01:20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31楼2007-04-02 17: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