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合理分配自己的在校时间,家庭时间,切莫一心两用。费时间,效率低。
初中的孩子们可能还好,对于你们来说,要做的就是上课把老师的每一句话都听好,回家认认真真的写完每一笔作业,然后再去考虑追星的事情就好了。但是面对高中生,我却有些话要说。初中到高中的过程是一个断层的大跨度跳跃,最明显的就是我们要修的科目多了。而且科目学的更深,知识更多,更难。最大的不同就是,老师能帮助我们的地方越来越少。更多的东西是需要我们自己不断了解的。高中学理的学生都知道。上课的时候,如果把老师的笔记一字一句的背下来,但是在当堂课上并没有注意听重点,回家自己照着课本对,完全对不上号。所以在课堂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记下重点,高集中的注意老师的思维和想法以及解题特点。重点词重点记忆,如果能做到这些,你这一堂课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
当下课铃响起,你的第一个任务不是伸个懒腰喝杯水,而是赶快翻开你的笔记,拿一支铅笔,在你所记的重点旁边第一时间补充更加详细的知识条目。因为我是文科生,所以我就拿我自己的地理笔记作为范例。高一的时候大家会接触到关于地形区和气候区,这些都是初中讲过的,但是高中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大家要分类背下来,什么地形区什么气候区设计哪些国家的哪些城市。但是上课的时候,这些东西老师基本上是一遍快速的就带过了,很多人都会出现记不全的问题,甚至直到高中毕业,这都是个极大的隐患。虽然我们的手上有地图册,但是图册给的东西很多是理论化的,所以很难懂。我想学文科生的孩子都应该直到地理学科有著名的三图,直到我到现在为止,大考小考平时练习作业的时候,这三张图我已经填过不下30遍了。
至少我在上课的时候是这样的,就是这个地形区所包含的国家,我在课堂上只记下这个的中心位置,然后再记下在边缘的几个城市,下课的时候第一时间用铅笔把范围内的所有城市全都补上。这样的话我上课既听到了老师讲述的重点,笔记也很全,也很清晰。而且冥冥之中,我也把自己的笔记分了更详细的类别。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在校的课程,笔记是一门大学问,他是你回忆起老师解题思路的唯一屏障。所以一定要对它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因为一个好的笔记,可以让你更快的回忆起知识,并且更快的铭记于心。让你有更多的课余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