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现象的原理,必须要通过空间离散论来解释。空间离散论的支持者认为,空间是由无数个不可微分的单元组成的,而不能够无限微分。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把空间的最小单元叫做空间子,可以把它看作和分子原子一样的极小微粒。
我们知道万物总是遵守着熵增加原理,啊?什么是熵增加?拜托,你这家伙真的只有十岁么,就是世界上所有的变化都是宇宙整体趋于平均,比如有一大一小两个气球,用一根空心塑料管把两个气球链接起来,不,不要考虑漏气这档子事!这是理论实验!好吧,如果在没有漏气的情况下你这么做了,两个气球很快会变得一样大。
很好,那么假设我把精灵球内部的空间子抽成真空。又是你!啊?我又不是帕鲁齐亚,我怎么可能把空间抽干?我这不是假设么!唉,回归课题,假设有一个内部没有空间子的精灵球,我把它打开,就会像两个联通的气球一样,外界的空间子会遵守熵增加原则,向精灵球内部涌进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精灵收入精灵球中。
当然,按照熵增加原则最后两边的空间子密度会相等,精灵应当是与外界等大才对。但事实上,看,这是我的钢螃蟹,在精灵球里要小很多啊。好了,为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应当引入惯性的概念。再拿刚才的两个气球打比方吧,在两个气球达到大小一致的第一个瞬间,联通塑料管内的气体具有从原来的大球指向原来的小球的速度,下一瞬间,可想而知,原来的小球会比原来的大球微微大一点。
再者,你想上厕所?不允许!坐下!再者,惯性的大小和相对质量成正相关,我们可以假设空间子具有最大的密度,因为它是不可微分的,所以惯性也会异常得大,可以保证在某一瞬间,足够容纳飞船巨鲸的空间子挤进精灵球这个小小的空间。你说什么?没错,根据熵增加原则很快这些空间子又会逸散到精灵球外,但是你就不能把球关上么。
当然空间在精灵球闭合的一瞬先相当紊乱,可以想象一下,把一杯开水注入玻璃杯时泛起的水花,就是这种感觉!所以精灵在这段时间里努力挣扎得话,还是有可能逃出精灵球的,还会对想要捕获它的训练师,嘛,惨痛的教训。
据说成都那边有个白痴训练师,带着还没长大的菊草叶,把精灵球扔向一头熟睡的血翼飞龙,天哪,轻松挣脱精灵球的血翼飞龙看起来很狂躁,然后,你怎么又来了?你的血翼飞龙用打量狗粮的眼光看着你?我说你难道一直喂你的飞龙吃狗粮么?这不是重点?好吧,我换个话题。
总之,当精灵球拼命摇动的时候,就代表还没有彻底收服精灵,你最好在一边看着,另外我建议大家不要试图捕获一直你打不过的家伙。
这些就是精灵球捕获精灵的原理,要做到放出精灵也相当简单啊,捕获精灵以后精灵球内部的空间子密度大于外部啊,摁下白色的按钮打开精灵球就可以了。按照以上理论,也可以很方便地解释为什么精灵球只能用一次的问题。
无法做到复数次收回?这个倒是没错,按照刚才介绍的理论,在进行一次抓捕放出以后,精灵球内外空间子密度又会变得一样,就没有办法把精灵再次收回了。不过早期的精灵球确实就是这样,想要收回放出精灵就必须再次捕获,当时的人们往往把强大的三进化精灵捕获起来放在床底下当作收藏品。饿死?目测会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