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吧 关注:4,139,122贴子:74,747,224
  • 13回复贴,共1

请教两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旧物兄和左右派朋友请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旧物兄在在下的《左右争吵之根源》的帖子的回复,很真诚,让在下感到左右是完全可以和解的。本想在那个帖子回复您,并问您两个问题。但感觉另立一帖,也许可以让更多的左派和右派朋友参与讨论。


  在下有几个关于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想请教一下。谢艾兄曾经说过在下对马的学说的了解远远不够。其实是这样,在下对马的学说了解的并不详细,有几个问题也一直找不到答案。


  1,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问题。
  马克思用唯物论和辩证法来支持历史观,说明人类社会是不断发展的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同时,在下认为在他的学说中维持社会变革和前进的政治动力是阶级斗争,矛盾的激化由阶级斗争来解决,进而完成社会变革的质变过程。

  但是,当人类进入共产主义社会,阶级已经消失,阶级斗争不复存在,那么维持社会变革的动力也就消失了,这样社会就不会质变,没有发展,更没有新事物来取代共产主义这个“旧事物”了,人类社会岂不停滞?这与马的另一个观点————人类社会发展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新事物取代旧事物的过程岂不矛盾?

  
 2,关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问题。

  马克思指出的社会主义社会无疑是以生产质料公有为基础的经济社会,但是分配是为了杜绝平均主义,采取按劳分配制度。劳动者根据劳动量的多少来获得回报,很公平。

  问题在于,一些劳动者通过勤恳的劳动获得了比工友们更多的回报,但是他们的个人(包括亲属)消费远远消耗不了这些财富,必然剩余很大一部分财富。

  怎么利用这些私人剩余财富? 社会主义国家不允许私人投入生产和扩大再生产,否则就变成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形式,和社会主义的基础相矛盾。但是,如果不这样,这些按劳分配所得的个人剩余财富岂不烂在家里?给社会造成损失。要么,把这些剩余私人财富回归集体和国家,变成公有的生产资料,然后再扩大再生产?那样按劳分配的原则还有什么意义?


  旧物兄和各位左派朋友在下一直没想通这两个问题,也许在您看来很好解答(别笑话在下),但在下真正是虚心请教(这两个问题我早就想发成帖子请教了,前一段有点顾虑)。

  我们在学术上有很多交流和讨论的余地,希望旧物兄和左派的朋友能参与讨论。也希望左右派能心平气和的讨论。这里没有政治,只有学术。


1楼2005-05-24 14:03回复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因此马克思说“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不是指“人人创造历史”,也不是说人们可以随心所欲的创造历史,而是说“人们总是在既定的条件下创造历史”。历史唯物主义还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而不是哪个人或哪些人的事业,人民群众才是创造历史的主体,因此“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所以,我认为旧的阶级被消灭,新的阶级再产生。这是客观规律,不是哪个人的理想可以改变的。世上没有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的神仙,马克思也不是!!!


    IP属地:北京2楼2005-05-24 14:31
    回复
      2025-08-24 16:54: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人性发展具有阶段性——利己性、自私性和至公性。人性与所有制(不仅仅与所有制,而且也与社会根本制度)即有必然联系,但又不完全是一回事。我们所经历过的或看到公有制,并不能说明人们不自私,而是人们顶着一个自私的头脑去支配着这种公有制的实践,于是在这种公有条件下的共同生产的成果,并不能实现共享。实际是怎样呢?所谓“公有制”事实上是一种“无主无责所有制”或“长官最惠制”。“公有”是由个别人主宰而绝大多数人无参与支配和管理,另一方面是少数长官享有完善保障和优厚待遇,而绝大多数人则比较没有保障和待遇较差。其结果,“穷和尚富长老”,一个“长老”搞垮一座“庙”,“庙”垮了“长老”则可以发横财。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所有制问题,而是根本社会制度问题。但这些问题却是马克思几百年前所无法预见的!实际上,公有制只是在一定的社会基础上提供了“兴公灭私”的环境,即在公有制基础上对人民群众的教育培养,以共产主义大公无私的道德思想培育青年一代,这是实现共产主义目标的两个所必须的条件之一 ,即:物质极大丰富,觉悟的极大提高。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既有联系,也有区别!物质文明了,物质丰富了,不等于精神就“文明”了,精神就“丰富”了!自私是人的的天性,人的的本性,“自私”从原始社会就有,到共产主义也不会消除!


      IP属地:北京3楼2005-05-24 14:42
      回复
        别几吧故弄玄虚了


        5楼2005-05-24 15:36
        回复
          问题在于,一些劳动者通过勤恳的劳动获得了比工友们更多的回报,但是“他们的个人(包括亲属)消费远远消耗不了这些财富,必然剩余很大一部分财富。”
          ---------------
          这是一个典型的闭门造车的例子。

          看看我们的周围,有钱还花不出去吗?
          没钱用肥皂洗澡,有钱用香皂洗。


          IP属地:云南6楼2005-05-24 15:37
          回复
            但是在下还是不太明白,因为诸位还是没有直接回答在下的问题啊?


            7楼2005-05-24 16:01
            回复
              第二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他们的个人(包括亲属)消费远远消耗不了这些财富”这句话根本不成立。单就生存而已,2000多年前就解决了。你看看你现在奋斗这些目标有和生存相关的吗?(真正的生存,不是面子生存)。

              其实说得刻薄一点,人类的进步就是人类对有限资源占有的贪欲和凌驾他人之上的动力推动的。


              IP属地:云南8楼2005-05-24 16:23
              回复
                • 221.221.15.*
                个人认为,新的技术,新行业,新发明,新的管理方法,新的商务模式,新的社会结构,新的思想,新艺术,新理论.....

                正是这些"新"东西,推动人类历史车轮不断向前.


                9楼2005-05-24 16:27
                回复
                  2025-08-24 16:48:0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222.90.125.*
                  高山凌风:你真是个混眼子狗,4楼与 以史为友 的帖子实数理论探讨,你又是肥皂香皂的抨击半天,素质显示的高吗?更荒谬的是“人类的进步就是人类对有限资源占有的贪欲和凌驾他人之上的动力推动的”。这简直就是放屁。“对有限资源占有的贪欲和凌驾他人之上”简单的说就是“贪污掠夺和欺压”这样的动力能推动人类的进步?你信吗?如果你的人类进步观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你还是人吗?


                  10楼2005-05-24 19:22
                  回复
                    • 61.136.249.*
                    他就是这样的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11楼2005-05-25 02:00
                    回复
                      提请注意:
                      “对有限资源占有的贪欲和凌驾他人之上” 不等于 “贪污掠夺和欺压”

                      前者是中性的,后者是贬抑的。
                      “对有限资源占有的贪欲和凌驾他人之上”有时候会利用“贪污掠夺和欺压”的手段,就象西方扩展时候有的做法一样,但是现在的社会是鼓励大家合法的“对有限资源的更多占有和凌驾他人之上”。

                      这个叫“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虽然,很多人不想承认,但是事实是各人或者国家的这种贪欲在推动历史。


                      IP属地:云南12楼2005-05-25 08:38
                      回复
                        “事实是各人或者国家的这种贪欲在推动历史”
                        或许是事实,但是这种推动的方向是无尽的的纷争战乱和对人类有限资源的毁灭性破坏。一时的获利或许使有些人沾沾自喜,但却把全人类推向深渊!


                        13楼2005-05-25 14:59
                        回复
                          诸位兄弟,大家可以去看看旧物对这两个问题的分析和回复,已经置顶了。不管诸位赞同不赞同他的观点,我感觉他分析的很好,大家看一看,听听不同的声音


                          15楼2005-05-25 15: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