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的,你说的这点我也考虑过.并且考查过,可关键问题就是清代的大理寺和光禄寺,以及太常寺等,都没有大夫一职,光禄寺大夫隋唐之前仍有,元代也设光禄寺大夫,但是明清并未设此位.
不过我可以把我查到的大理寺等的各官职介绍一下,供参考.清代顺治元年设大理寺,设设满、汉卿各1人(满正二品,汉正三品),少卿满1人(正三品),汉2人(正四品).顺治十六年改满卿为三品,满少卿为四品.康熙六年又改满卿为二品.康熙九年,满,汉卿俱定为三品,满,汉少卿均定为四品.其余几院和大理院差不多,只不过光禄寺,太仆寺卿为从三品,太常寺卿为正三品.少卿皆为正四品.
另外提一下,京官没有所谓的耗羡征收,所以没有养廉银.但是从雍正三年(雍正帝随官员真是好啊,这么多关于俸禄的改革都是雍正做的)开始,京官享受双俸制,意思就是收到的俸禄为品级俸禄乘以2,一般为双银单米(因为俸禄规定本是一两纹银兼之米一斛的).京官的品级俸禄,从顺治13年开始,定例为正从三品岁俸130两,正从四品为105两.(当然就算是双银单米,也是无法与地方官的养廉银相比的,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