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NO.1:薛蟠上京时,路旁经过的衙役和囚徒(第2集)
对于薛蟠上京的情景,原著中只是一笔带过,主要描写的乃是薛蟠的心理活动和上京缘由。而在87版和北影版的红楼梦中,对于薛蟠上京都有较长的镜头描述。以87版为例,摄像师拍了整整一分钟的镜头,从意气扬扬骑在马上的薛蟠,到轿子里的薛姨妈、宝钗、香菱,乃至整条街上薛家长龙似的车轿、浩浩荡荡的仆役和小厮,都给了不少的镜头,以反映薛家的富贵与财势。
而在黛玉传中,薛蟠上京的镜头相对较短,但是在不久前重温这段情节时,我却发现了一个之前影视版本都没有的镜头,细想竟是非常有深度的:
黛玉传中,薛蟠进京的情节开场时,整个画面尚未转明,首先传入观众耳中的,却是一声明亮的锣响。正当观众疑惑之际,镜头逐渐明朗起来,由俯视渐渐转为平视,只见以骑在马上的薛蟠为首,薛家的队伍正从远处缓缓开来。而与此同时,道路的另一旁,却是一堆衙役,正押送着数名犯人想着相反的方向而去,领头的衙役不时鸣锣喝道,原来方才黑幕时的那一声锣响,便是由他而发。两支队伍擦肩而过时,马上的呆霸王转头看了看旁边的衙役和犯人,神情中似有些好奇、又似有些不耐烦。片刻之后,衙役和犯人就从镜头中远去了……
编剧在薛家进京的短短数个镜头中,特意设置的这支衙役与囚徒的队伍,我以为是大有深意的:
其一,反映薛家的权势威风:情节一开场,衙役身形尚未显露,喝道之声已远远传来,待到画面拉近,可以看见衙役们不时驱赶着道旁的行人。然而就在这样的官府威势之下,我们却看到薛蟠高坐马上安然不动,既无半分下马回避之意,也无丝毫速速驾马走过的想法,而是悠然自如的任胯下之马一步一步、不紧不慢地向前走着。旁边的衙役喝斥驱赶了许多行人,却没有一个人来向薛蟠斥上一斥、赶上一赶。仅凭这一个镜头,观众便以足能感受到堂堂“丰年好大雪”的权威与地位。如果说87版薛家进京的镜头更多反映了薛家的财势,那么黛玉传中的这组镜头便更侧重暗示了薛家的威风,乃至整个四大家族的威风。编剧删掉了原著中护官符的情节,却巧妙地利用这样一个小小的镜头,达到了同样的效果。细思薛蟠此处表现之坦然乃至跋扈、衙役们面对不同人时全然不同的表现,便不难明白,何以薛蟠打死了人还敢若无其事大摇大摆的进京、何以门子肆言无忌“一时触犯了这样的人家,不但官爵,只怕连性命还保不成呢!”、何以贾雨村细晓其中缘故之后便黑下心肠徇情枉法胡乱判案……
其二,巧妙的暗示薛蟠的结局、暗示四大家族的末路:就在薛蟠看似无意的望向旁边囚徒的那一瞬时,不知道这个呆霸王有没有想到,有朝一日,他自己竟也会和眼前的囚徒一般披枷带锁、甚至性命不保呢?呆霸王有没有想过,纵然薛家此刻权势熏天,他自己在光天化日之下打死了冯渊抢走了香菱,也不过如若无事,自有贾雨村这等赃官替他遮掩;然而有朝一日,真到了家族运尽、自己数终的时候,却再也不会有人来拉他一把?当他在狱中呼天天不应、呼地地不灵的时候,又有没有想到,他此刻的遭遇,早于今日便已结下了因果?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冯渊的冤魂,或许囿于黑暗的世道而不能昭雪,然而苍茫之天意,却令薛蟠最终为自己的肆意妄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可惜,以呆霸王的慧根,怕是永远也不会明白这些了……

眼看着周围路人被衙役们呵斥驱赶,自己却可以坦然的安坐马上,享受着这一份无人敢扰的威风与气派,呆霸王,你这一刻定是十分得意的罢?

可惜,今朝锦衣公子,他日阶下囚徒,命运的诡异,又岂是一个像你这样的浑人所能预知呢?

就连轿中的宝钗和香菱也听到了外面的喝道之声,孩子心性的香菱还想掀帘去看,不知此时此刻,她们心中又都想到了什么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