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大千世界吧 关注:554贴子:15,142
  • 11回复贴,共1

分层次的世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曾努力想写出些能够表达内心世界的东西出来,语言要流畅自然而简明,思路要连贯而富有条理,内容要丰富,主旨要专一,精神要充实,资料要齐全,如果做不到这样的程度就只有让自己满意,而让读者难识其趣。遗憾的是,越是想要表达清楚内在的玄虚越是发现自己在语言上的匮乏,越是想要维持稳定的思路越觉得维持稳定的思绪困难重重。这让我产生对在精神上引导我的那些书籍的作者们的崇高敬意。然而我还是得写些东西出来,只为自己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不再去兼顾他人的阅读感受了,也不再辩证什么,只是写出事实。
世界分为许多层次,从下而上分别为:物质的世界,数据的世界,道理的世界,艺术的世界,信息的世界,思维的世界和灵性的世界。
物质的世界与人的骨骼、肌肉、毛发、血液、脏腑等相一致,数据的世界则是对物质现象的分析、处理、汇总和统计,但是没有分门类别也没有命名定义,道理的世界充满了名相、定义、描述、举例、论证,是对数据源进行概念化,即命名、分类,艺术的世界是由美与丑、善与恶、真与伪等戏剧性冲突所构成的世界,是对道理中蕴含的精神元素的提炼、加工和再造,信息的世界则更抽象,对精神现象进行判断、抉择,提取有用信息上传至思维世界,思维世界中充满了对固有信息统合后形成的种种观念以及观念与观念统合为一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思维世界中处于中央核心地位的意识形态则与灵性世界相结合,至于灵性世界则是与永恒的、自在的、安宁的、唯一的主宰同在,是万物存在的依据。



1楼2012-05-27 06:49回复
    物质世界中的事物对人而言只是感官上的存在,完全没有任何概念与之相对应,你不知道它的性质、结构,不知道如何利用它或者避免它对你造成影响。另外,物质世界之内的物质是一个整体,而在数据世界中,数量是建立在对存在的区分的基础上的,然后才有长短、粗细、快慢、大小、多少、高下、强弱、刚柔等方面的数据显示。
    


    2楼2012-05-27 07:07
    回复
      2025-08-25 06:56: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在数据世界中的任何独立的存在都可以用无意义的代号表示,包括人也如此,而且只有将人编号并对其各方面的特性、作用进行数据评估才能保证真实、精确、有效。如果不能以数字对认识对象进行评估,那么人需要返回物质世界去收集更多的资料以保证感官认识的全面性,以支持评估的继续进行。由于在物质世界中,事物的性质和功能会因其形态的变化而改变,所以人必须通过科学实验的方式反复确认感官认识的全面性,这在一般人而言并不容易做到,更不用提为之建立完整的数据库了,所以必须通过学习增加自己对物质世界的认识,但是通过学习而掌握的知识实际上处于信息的世界而非物质的世界,这是一般人和科学家的最大不同之处。


      3楼2012-05-27 07:30
      回复
        信息的世界和物质的世界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建立在主观经验基础上的逻辑判断,有真理就有假象,人无法自行判断这种信念的对与错,唯有通过实践验证,而物质世界中的全是事实,一真一切真。有的理念无从验证,因为它已然超出了人所能验证的范围,唯有纯粹主观地相信或者怀疑,而它们正好体现了信息世界的本质。


        4楼2012-05-27 07:47
        回复
          当人产生了一种信念并且依照此信念行事时,他必将得到真和否两个答案中的一个,但如果他并不照信念的指引行事,那么他就永远不可能知道真实的结论了。如果说信息的世界中有什么绝对真理的话,那就是“理论必可以被验证”,相信这一点并且敢于尝试才能积累更多有用的信息,不敢于抉择就不会有出息。理念的产生并不意味着真理的产生,只有在实践中验证以后,它才会变成真理,因为如果证明是伪,亦可以得到真理。
          信息世界的意义就在于记载人心中的相信和怀疑,唯有思维世界才是断除疑惑的。无法验证的理念要么因抉择而被抛弃,要么因坚持而上升为纯粹的思维、意识,晋入思维的世界。


          5楼2012-05-27 08:09
          回复
            形而上的主观世界与形而下的客观世界的界限在道理的世界。所谓的道理,就是常识、教条、原则,道理和数据不同,其中包含了一种态度、立场,本质上则是按照事物的有用性对其进行分类。在数据的世界中,事物只需要一个编号,但是在道理的世界中,事物还需要一个专有名词,当然这里的事物只能是与人休戚相关的存在,源于人的厌憎之情。最早的语言是象形文字,象形文字并不是一幅简陋的素描,亦包含着人心中的意象,而这意象才是万物是万物的原因。桌子是桌子,椅子是椅子,所以不同,人是人,兽是兽,所以不同,之所以不同是因为椅子不符合桌子这一概念的定义,兽不符合人这一概念的定义,而不是因为椅子不可以被当做桌子或者人不可以被当做兽。


            6楼2012-05-27 08:31
            回复
              在中国,形而上的主观世界被称为天或者道,形而下的客观世界被称为地或者器,天生之,地成之,道生之,德蓄之。在道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清、宁、灵、盈、生、正是人对天地神谷物王侯命名的原因,但是即使它们不清不宁不灵不盈,天地神谷万物王侯的概念也不会“死”,因为这时天地神谷等主观概念已经形成了,只要令它们生的“一”不灭就可以。


              7楼2012-05-27 08:57
              回复
                依照上面的例子来说,一张桌子如果被拆解后制成了椅子,那么桌子就失去了它原先得名的原因,因为尽管现在的椅子仍可视作原先的桌子,但它已经不符合桌子存在的道理了,它的本质已经改变了。由于天的清地的宁等只是这些事物引起人注意的美德而不是它存在的原理,所以即使不清不宁,它们仍能被称之为天地,所以这两种情况有着本质的区别。
                相对的,在数据的世界里,尽管事物一桌子变成了椅子,但是它仍然是事物一而非事物二,其编号并不需要做任何的更改,这就是非常名和常名的区别。


                8楼2012-05-27 09:14
                回复
                  2025-08-25 06:50:4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道理世界之内,人对存在的本质并没有成理论的剖析,即使有也是不全面不透彻的,没有学术性。简而言之,道理是一份使用说明书,人只需要一个可以自圆其说并有实效的道理就可以,而不必知道为什么非这样做不可的原理,所以可以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际上,懂得道理不等于了解真相,这是两回事情。


                  9楼2012-05-27 09:51
                  回复
                    从前,有五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从道理上讲,无论是哪一个盲人说得都对,因为它们大可以只用大象的这些部位做事,但是他们并没有能了解象的全部,而是偏执于与自己相关的部分。


                    10楼2012-05-27 10:20
                    回复
                      世界上没有一贯的道理,任何文化里的道理都只能在一定时空范围里面才符合真理,我们无法得知在另一个时间另一个地点自己的道理是不是仍然合适,但又不能因为怀疑就否定,所以有的道理便上升为宗教教义,为人所宗。宗教是一种文化里的伦理道德规范结合偶像崇拜的力量而产生的,在朴素道理中筛选其中善的一面作为偶像,指出其恶的一面作为反派,并要求人服膺正义而反对邪恶,这就是宗教的本质。


                      11楼2012-05-27 11:16
                      回复
                        宗教教义只能规定人们相信象鼻子如同一条弯弯的管子,却不能认为尾巴是细细的棍子是错的,比起道理,宗教教义的进步之处在于知道自己只是摸到了鼻子,因为和没有摸到鼻子的人讲鼻子是说不通的,而逼迫摸到了尾巴的人讲鼻子是弯弯的管子也是错的。


                        12楼2012-05-27 11: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