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右手取音的干净
右手取音的干净在很大程度上也和放松与否有着极大的关系。打个比方来说,将一块小石子扔到墙上,只会发出一个声音;但是如果将小石子用力按到墙上,出来的声音未必会更大,反而往往会显得不自然,没有那种干净利落的感觉。同样,最理想的取音也应该是自由落体式的——手指与弦自然相触,发出一个自然而然的声音。
但是这里很可能会遇到一个问题:我们听很多人弹琴,都会在听到一个乐音的同时,听到一个因为指甲摩擦琴弦而产生的噪音。这样的问题不仅仅可以在初学者中发现,在很多知名琴人的指下,噪音也同样非常容易听到。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发力的方向是和指甲表面垂直的话,那么指尖接触琴弦的表面积就最小,指甲摩擦琴弦的声音也能达到最小;反之,则一定会产生一个因摩擦而产生的噪音。
综合两方面来看,我们就可以总结说,要取音干净,首先必须要尽可能做到放松自然,其次必须要使发力的方向和指甲表面垂直。原理说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似乎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按照传统琴书的说法,所谓“指必悬落”,无论是“挑”还是“勾”,似乎很多老师都要求学生必须凌空下指,从其原理来说,其实也是为了能够自然而然地出来自由落体式的取音,这符合取音干净的第一方面的要求;但是问题在于,按照这样的弹法,即使“勾”的指法能够做到干净利落,“挑”的指法却很可能总是做不到取音干净,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果仔细观察各位琴人的弹琴方法,我们会发现大多数琴人在用“挑”这个指法时都是使用小关节的,即在“挑”的过程中食指在大指的推动下有一个从收缩到舒展的过程,很显然,在这一舒展的过程中,发力的方向是在不断改变着的,由此,就很容易会使指尖接触到琴弦的那一瞬间用力方向产生偏移,由此就在无意中增加了指尖与琴弦的接触面积,这样一来,噪音就很难避免了。在这个问题上,丝弦琴和钢弦琴也有着一定的差别:对于丝弦琴来说,由于琴弦表面不那么光滑,静摩擦力较大,反而会阻止指尖与琴弦的接触面积的增加,所以不必过于强调发力方向和指甲的垂直,出来的声音仍然可以做到比较干净;但是钢弦的表面非常光滑,摩擦噪音的问题就很容易显得非常突出。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林友仁老师的教学方法对于初学者而言是相当值得借鉴的:初学右手指法,不必凌空下指,而只需将手指贴在要弹的弦上(注意不要把弦压动,否则出来的音就比较僵死),调整发力的角度,手指不动,而用整个手臂推动手指向前下方触动琴弦,由此就能保证发力方向的确定,从而找到最干净的出音的感觉,并在不断练习的过程中逐渐熟悉。等到将每一个音练到沉厚干净了,则逐渐练习凌空下指以求手指的灵动就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即使需要非常快速的动作,在指尖和琴弦相接触的那一刹那,总是能够保持发力角度和指甲保持相对垂直,由此出来的声音也是能够做到相对比较干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