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海诚在《秒速五厘米》集中地表现主人公的情感世界。这么做固然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但社会背景基本抽离掉了。
其实通过小说版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劳动异化绝对是主人公情感障碍的一个重要诱因。
主人远野贵树从东京某名牌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程序员。这样的一名高素质知识型人才,每天干的是什么活呢?
“手头有为了完成项目而指定的流程图,必要的工作时间能够机械的通过所费劳动时间计算出来,就像在匀速行驶的车列中,只要按照交通标识的指引向前开就行了。不需要打方向盘或加速,什么都不用想就能完成。也没有必要和任何人交谈。”
原来编程这种脑力劳动也已经被碎片化,变得和工厂劳动一样枯燥、单调、机械。
同事间关系又如何呢?
“哪个小组都没有在结束工作之后一起去喝上一杯的习惯,连午饭都是各自坐在位置上吃着便利店的便当,离开公司时甚至不会互相打招呼,就连开会时最低限度的必要沟通也是通过公司邮件进行的。宽敞的办公室总是充斥着敲击键盘的声音。每层明明有一百多人,但人的气息却很稀薄。”
交流被限制在最低限度。以至于女同事水野(后来发展为同居关系)跟他搭话,主人公居然好半天才认出来。聊了两个小时之后,主人公——
“一个人走在书店的书架间,他觉得喉咙有些累得发麻。这样说来,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谁说那么久的话了。”
当然,主人公埋头工作还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
“他的生活并不用花太多钱,而且没有时间去花,他的存折上渐渐积攒起了一笔数目大到令他吃惊的存款。……这真不可思议,明明没有什么想买的东西,却存了这么多钱。”
可见,有效需求不足,有时候未必是单纯的工资不足。劳动过程压缩了人的生活空间,摧毁了人对生活的热情,使人的需求也退化为仅仅足以维持生存的地步。资本费尽心机,多快好省地创造出使用价值,却发现面对的是一群已经被折磨得无欲无求的消费者!
这样工作了五年,主人公已经到了极限:
“他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一回家就蒙头大睡。就算是这样他还是睡眠不足,身体总是绵软无力容易上火,每天早晨挤电车时会有强烈的恶心感。”
到最后,神形俱毁的主人公决定辞职。有意思的是,公司里的人一反常态地流露出了依依不舍之意。不仅是同事、课长“都为他的辞职感到惋惜,打算当晚为他设宴送行”,甚至是之前主人公曾经得罪过的一个组长,也“来到他的座位边,看着地面喃喃说道‘抱歉了’”。
可见,处境相似、遭遇相近的劳动者之间那种天然的感情,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消灭的。
有人评论新海诚说,如果说《星之声》是长度的距离,《云之彼端,约定之地》是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距离。那么《秒速五厘米》则是心的距离。这部电影的副标题也是"A.chain.of.short.stories.about.their.distance"。人类心灵间的距离是怎么拉开的呢?我认为,劳动异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对人的控制已经从肉体发展到精神,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着冷漠、对立、隔膜。沟通能力退化,甚至造成了感情生活的障碍,阻碍了劳动力的再生产。
其实通过小说版本,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劳动异化绝对是主人公情感障碍的一个重要诱因。
主人远野贵树从东京某名牌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程序员。这样的一名高素质知识型人才,每天干的是什么活呢?
“手头有为了完成项目而指定的流程图,必要的工作时间能够机械的通过所费劳动时间计算出来,就像在匀速行驶的车列中,只要按照交通标识的指引向前开就行了。不需要打方向盘或加速,什么都不用想就能完成。也没有必要和任何人交谈。”
原来编程这种脑力劳动也已经被碎片化,变得和工厂劳动一样枯燥、单调、机械。
同事间关系又如何呢?
“哪个小组都没有在结束工作之后一起去喝上一杯的习惯,连午饭都是各自坐在位置上吃着便利店的便当,离开公司时甚至不会互相打招呼,就连开会时最低限度的必要沟通也是通过公司邮件进行的。宽敞的办公室总是充斥着敲击键盘的声音。每层明明有一百多人,但人的气息却很稀薄。”
交流被限制在最低限度。以至于女同事水野(后来发展为同居关系)跟他搭话,主人公居然好半天才认出来。聊了两个小时之后,主人公——
“一个人走在书店的书架间,他觉得喉咙有些累得发麻。这样说来,自己已经很久没有和谁说那么久的话了。”
当然,主人公埋头工作还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
“他的生活并不用花太多钱,而且没有时间去花,他的存折上渐渐积攒起了一笔数目大到令他吃惊的存款。……这真不可思议,明明没有什么想买的东西,却存了这么多钱。”
可见,有效需求不足,有时候未必是单纯的工资不足。劳动过程压缩了人的生活空间,摧毁了人对生活的热情,使人的需求也退化为仅仅足以维持生存的地步。资本费尽心机,多快好省地创造出使用价值,却发现面对的是一群已经被折磨得无欲无求的消费者!
这样工作了五年,主人公已经到了极限:
“他呆在家里的时间越来越少,一回家就蒙头大睡。就算是这样他还是睡眠不足,身体总是绵软无力容易上火,每天早晨挤电车时会有强烈的恶心感。”
到最后,神形俱毁的主人公决定辞职。有意思的是,公司里的人一反常态地流露出了依依不舍之意。不仅是同事、课长“都为他的辞职感到惋惜,打算当晚为他设宴送行”,甚至是之前主人公曾经得罪过的一个组长,也“来到他的座位边,看着地面喃喃说道‘抱歉了’”。
可见,处境相似、遭遇相近的劳动者之间那种天然的感情,是无论如何不可能消灭的。
有人评论新海诚说,如果说《星之声》是长度的距离,《云之彼端,约定之地》是一个世界和另一个世界的距离。那么《秒速五厘米》则是心的距离。这部电影的副标题也是"A.chain.of.short.stories.about.their.distance"。人类心灵间的距离是怎么拉开的呢?我认为,劳动异化是一个重要因素。资本对人的控制已经从肉体发展到精神,在人与人之间制造着冷漠、对立、隔膜。沟通能力退化,甚至造成了感情生活的障碍,阻碍了劳动力的再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