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桂系吧 关注:1,916贴子:31,870
  • 9回复贴,共1

一本《父亲与民国》揭开的几个历史真相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深谋远虑 抗日持久战战略第一人
“九·一八”日寇侵华之时,中日两国经济和军事实力相差极其悬殊。面对拥有强大陆海空作战力量的日军,制定出真正有效而又符合中国国情的抗日整体战略,对国家存亡、民族安危和抗战全局生死攸关,至为关键。 共曾经利用的李宗仁机要秘书程思远伪造历史,称白崇禧提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是因为受到毛的启发。
到底是谁先提出了抗日持久战战略思想,给全中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对夺取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白先勇在回答媒体有关提问时表示,1938年初,白崇禧在武汉最高军事会议上提出“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以游击战辅助正规战,对日本人长期抗战”的持久战战略,被当时军事委员会采用。从此成为国策和抗日最高战略方针,影响抗战至巨。 白先勇表示,从时间上来看是白崇禧先提出这一战略思想,那个时候白崇禧和毛没有什么接触,不会受毛的影响,白崇禧考虑的是国民党军队的战略,不是共的战略。 学者黎湘萍表示,白崇禧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将军,在军事方面、政治方面是非常了不起的。他特地带来了白崇禧在抗战时期写的一篇持久战文章。从军事上,白崇禧主张不要得失于一时一地,他有一个非常远大的战略眼光。持久战的问题在白将军那里早就有深谋远虑的思考。这一段历史被大陆遮蔽了很久,借白先勇这本新书可以把那段史实重新挖掘出来。 大陆著名学者杨天石经过多方考证,曾经发表专文说明,白崇禧先于毛提出抗日持久战战略,国民党有自己独立的持久战思想,跟毛、周无关。 杨天石认为,毛1938年5月发表的《论持久战》全文完全没有谈到空间、时间、小胜、大胜之间的关系。而且早在1938年2月7日,蒋介石就已采用白崇禧提出的战略思想在武昌发表演讲说。


1楼2012-05-03 18:20回复
    选择中华民国 健公逝世,求仁得仁
    1949年,国民党兵败如山倒,许多国军高级将领见大势已去,纷纷叛蒋投共。白崇禧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刻,坚拒毛五十万兵权的高价诱降,毅然舍弃个人恩怨,与蒋中正再度“共赴国难”,于12月30日飞赴当时危机四伏、风雨飘摇的台湾,与中华民国共存亡。 当被问到,白崇禧当时明知道去台湾后不会受蒋介石待见,为何依然要跟蒋赴台湾?
    白先勇表示,那时候台湾的处境非常危险。其实他那个时候有很多选择,比如很多人到香港,也有的人到美国。白先勇解释说:“首先,他自己是向历史交代,因为他的一生中,他参加过武昌起义,就等于见证了民国的诞生,等于是看到自己的一个孩子的诞生,而且他也参与了。第二,北伐时是他坚持到最后完成的,抗日战争的时候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他都参加了,国共内战的时候他也是战争到最后。所以,他整个的一生都是在为民国打仗。我想,最后他不去美国,因为死于异地不是他的选择,他的选择是民国。所以,最后我在书中说,他到台湾去是求仁得仁,死得其所。” 白先勇曾经说:“在我心中父亲是英雄人物。我要讲他非常爱国。他以国家为前提,有时候他能为这个事情得罪蒋介石。他是以国家大业为重,从北伐、抗战、一直到国共内战,他的主张,都看得出来。他一生就是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这就是说,几乎没有自己的生活了。我想他一生大节不亏。


    2楼2012-05-03 18:20
    回复
      2025-08-30 02:29: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蒋白问题 “自古以来双雄不能并立” 被蒋倚重 曾定为接棒人 常犯颜直谏蒋介石视白崇禧为“国民党内第一高人”。
      对于白崇禧与蒋介石之间的真实关系,白先勇用“非常复杂”四个字来概括,“蒋、白之间,长达40年的恩怨分合,其纠结曲折,微妙多变,绝非三言两语说得清楚。
      在白先勇看来,蒋白之间的“合作”比“分”更重要,蒋对白颇为倚重,白崇禧长期担任蒋介石的最高军事幕僚长。他拿父亲的一句话来概括蒋白关系,白崇禧说,“总统是很重用我的,可惜我有些话他没听。”
      北伐时期是“蒋白两个共同打天下的阶段”。北伐结束后的1928年蒋桂战争,“蒋、白分离”。1937年后的浴血抗战八年,蒋介石曾明示最高统帅如有三长两短,应由白崇禧作接棒人。 抗战胜利后,尤其是国共内战后期,“因同为桂系的李宗仁参选副总统,白蒋之间又出现了嫌隙。1948年的徐蚌(淮海)会战及其后遗症,更因两封吁请国际调停的电报,蒋白关系濒临决裂。” 白先勇在书中说,“在台湾17年,蒋介石与父亲的关系,始终没有完全恢复。” 对于蒋、白两人的冲突和分合,白先勇认为是个性使然,“自古以来双雄不能并立”,“蒋介石用人,对领袖忠贞是首要条件,可是父亲个性刚毅正直,不齿唯唯诺诺,而且对有关国家大事,他常常犯颜直谏,忠言逆耳,很多他讲的话蒋没有听。加上父亲的桂系背景,蒋对父亲的忠贞是有所疑虑的,并不完全信任。”


      3楼2012-05-03 18:21
      回复
        英雄去世,蒋中正总统第一个前往祭悼。由何应钦、孙科、陈立夫、顾祝同等200余人组成治丧委员会,以最高军礼下葬白崇禧,蒋中正亲笔题词颁发“轸念勋猷”挽额及“旌忠状”,葬礼备极哀荣。
        12月9日上午在台北市立殡仪馆举行公祭后,由四位国军一级上将周至柔、余汉谋、黄镇球、顾祝同,在白崇禧灵柩上覆盖中华民国国旗,后被安葬在白家“白榕荫堂墓园”。 白崇禧墓园最高处,建有“崇禧清真寺”一座,寺前矗立一座似镧一样的冲天柱,镧前刻“忠肝义胆”、后书“仰不愧天”。镧身左右有“桂林白崇禧”书两联:“孤臣秉孤忠 五马奔江 留取汗青垂宇宙;正人扶正义 七鲲拓土 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白崇禧于1947年在台南手书郑成功的楹联,这也是他的心志和生平写照。


        6楼2012-05-03 18:22
        回复
          与国民党其他将领一样,白崇禧的墓地也是朝着他日思夜想的大陆方向。


          7楼2012-05-03 18:23
          回复


            8楼2012-05-03 18:24
            回复
              


              9楼2012-05-03 18:25
              回复
                


                10楼2012-05-03 18:26
                回复
                  2025-08-30 02:23:57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13楼2012-05-03 18:28
                  回复
                    


                    14楼2012-05-03 18:2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