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集(记于3.27)
昨晚7点多就开了网站等直播,可惜没开播之前非常流畅,一开播就卡死了,看来不管电视收视率如何,网络收视率绝对是高的。直播没看成,猛刷直播贴和微博,但只能是隔靴搔痒(特别是对这部剧来说),等来等去还等不来视频,却等来了惨淡的收视率,急躁、郁闷、纠结,连我老公都看着我不对劲,问我干嘛心情不好。
好不容易12点youku上无字版了,镜头聚焦在茂密的绿叶上,伴随着脚步声,两个模糊的人影由远而近,音乐轻柔响起,一秒、两秒、三秒,徐仁河陷入了爱情;一秒、两秒、三秒,我陷入了剧里。当时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神奇,之前对于收视率的纠结马上释怀,心里无比的平静。这哪里是拍电视剧,镜头、画面、音乐、剪辑,完全是拍电影的手法,幕后制作班底的功力有多深厚,这部作品是多么用心的诚意之作,毋庸置疑。印象中,这是第一次有一部剧能从第一集开始就如此吸引我,美男、快刀第一集就让我差点弃剧,玛丽第一集太多情节要快进,而这部剧我由此至终是面带微笑、满怀欣赏地看完,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一个画面、一个音符。
70年代的剧情光看主题,不能不说老套,但是故事能否动听、动人,更重要的在于说故事的方式。玛丽的主题可谓新颖,但是被编剧蹩脚的说故事水平活生生糟蹋了。三秒的一见钟情,在如此羞涩被动的年代,可能会有怎样深刻的爱情呢,如果编剧水平不够,恐怕不能说服观众,但是编剧聪明地设计了捡日记本的桥段,有什么比翻阅少女日记更能了解少女内心的呢,从外表、气质到内心,徐仁河是无可救药地深陷了,陷得比允熙早,也陷得比她深。导演说故事的水平也一流,没有用多余的情节、镜头来表现两男如何爱上一女,着墨点都放在了主角一丝丝的情感变化上,全部通过表情、语气、眼神、动作来表现,也正因如此,更考验演员演技的功力,多一点嫌做作,少一点观众情感无法代入。张演员演绎得很完美,具体后面再谈。允熙这集还没爱上仁河,只是有好感、有期待,相对来说内心戏少一点,允儿比我想象中表现得要好,而且正如导演所说,她的气质很适合这个角色。
说说张演员的表演。张根硕,你如何让我相信刚刚看完的LH里面的人和你是同一人呢?!这部戏首先吸引我的是张演员的独白和语气。前面提了编导说故事的方式,独白这个手法的确运用得相当高明,70年代的戏份较少,情节发展得较快,独白能帮助观众更快进入剧情,而且张演员低沉磁性、足以媲美一流DJ的声音,不好好利用就是绝大浪费啊。他每次的独白一起,我鸡皮立马就起来了,和音乐画面一搭配,效果相得益彰。张演员每次诠释一个角色都很注重语气、音调、停顿。仁河的温柔细腻,从语调里就能感受出来。捡起书本时说的对不起、帮允熙挡住溅起的雨水时问的没事吧,转身临走前说雨伞不用还没关系等等,这些话语都温柔得能滴出水来,而且和小武的温柔不一样,小武的带有慵懒无所谓的调调,而仁河是明显出自于良好的教养和品性。同时仁河是很羞涩腼腆的人,张演员把这一面通过话语里的停顿表现得恰到好处。从图书馆请允熙等他一下到雨中漫步这一段里面的对话尤其精彩,欲语还休,既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把青涩少年面对初恋的心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眼神,演绎仁河这个角色的重中之重。最最精彩是联谊会这段,允熙选择物品之前无比期待的眼神,留意这个时候男一男二都是要表现期待的心情,但是男二的期待明显是外露的,这很符合角色的设定,而张演员的眼神既让观众看出来他心里的期待一点不比男二少,但同时又是内敛的,同在场的其他人完全没觉察到他对允熙有意思。允熙抓起铅笔时的欣喜瞬间因为男二而转为失落、心伤,眼神从欣然亮起到黯然无光过渡得非常自然,这一段看得我鼻子一酸差点掉泪。男二公然展开了追求,跪地送花那一幕,在允熙看到他之前,仁河的眼神先是带有一丝惊讶,继而是悲伤且无奈,自己爱上的女子,刚好也是最要好朋友的三秒之恋,而看上去允熙对朋友也有好感,自己能怎么办呢。允熙抬头看到了他,仁河的眼神瞬间变得极为温柔,是带着祝福的温柔,只要你幸福我就满足了,这就是张演员当时的眼神表情带给我的讯息(话说我现在还没看中字,所有内容都是连猜带蒙的,不过估计八九不离十,这就是张演员演技的强大之处,语言隔阂都能冲破!),我当时看得那个心痛啊,你越是面带微笑,我越是心痛啊。
昨晚7点多就开了网站等直播,可惜没开播之前非常流畅,一开播就卡死了,看来不管电视收视率如何,网络收视率绝对是高的。直播没看成,猛刷直播贴和微博,但只能是隔靴搔痒(特别是对这部剧来说),等来等去还等不来视频,却等来了惨淡的收视率,急躁、郁闷、纠结,连我老公都看着我不对劲,问我干嘛心情不好。
好不容易12点youku上无字版了,镜头聚焦在茂密的绿叶上,伴随着脚步声,两个模糊的人影由远而近,音乐轻柔响起,一秒、两秒、三秒,徐仁河陷入了爱情;一秒、两秒、三秒,我陷入了剧里。当时的心情,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很神奇,之前对于收视率的纠结马上释怀,心里无比的平静。这哪里是拍电视剧,镜头、画面、音乐、剪辑,完全是拍电影的手法,幕后制作班底的功力有多深厚,这部作品是多么用心的诚意之作,毋庸置疑。印象中,这是第一次有一部剧能从第一集开始就如此吸引我,美男、快刀第一集就让我差点弃剧,玛丽第一集太多情节要快进,而这部剧我由此至终是面带微笑、满怀欣赏地看完,聚精会神生怕错过一个画面、一个音符。
70年代的剧情光看主题,不能不说老套,但是故事能否动听、动人,更重要的在于说故事的方式。玛丽的主题可谓新颖,但是被编剧蹩脚的说故事水平活生生糟蹋了。三秒的一见钟情,在如此羞涩被动的年代,可能会有怎样深刻的爱情呢,如果编剧水平不够,恐怕不能说服观众,但是编剧聪明地设计了捡日记本的桥段,有什么比翻阅少女日记更能了解少女内心的呢,从外表、气质到内心,徐仁河是无可救药地深陷了,陷得比允熙早,也陷得比她深。导演说故事的水平也一流,没有用多余的情节、镜头来表现两男如何爱上一女,着墨点都放在了主角一丝丝的情感变化上,全部通过表情、语气、眼神、动作来表现,也正因如此,更考验演员演技的功力,多一点嫌做作,少一点观众情感无法代入。张演员演绎得很完美,具体后面再谈。允熙这集还没爱上仁河,只是有好感、有期待,相对来说内心戏少一点,允儿比我想象中表现得要好,而且正如导演所说,她的气质很适合这个角色。
说说张演员的表演。张根硕,你如何让我相信刚刚看完的LH里面的人和你是同一人呢?!这部戏首先吸引我的是张演员的独白和语气。前面提了编导说故事的方式,独白这个手法的确运用得相当高明,70年代的戏份较少,情节发展得较快,独白能帮助观众更快进入剧情,而且张演员低沉磁性、足以媲美一流DJ的声音,不好好利用就是绝大浪费啊。他每次的独白一起,我鸡皮立马就起来了,和音乐画面一搭配,效果相得益彰。张演员每次诠释一个角色都很注重语气、音调、停顿。仁河的温柔细腻,从语调里就能感受出来。捡起书本时说的对不起、帮允熙挡住溅起的雨水时问的没事吧,转身临走前说雨伞不用还没关系等等,这些话语都温柔得能滴出水来,而且和小武的温柔不一样,小武的带有慵懒无所谓的调调,而仁河是明显出自于良好的教养和品性。同时仁河是很羞涩腼腆的人,张演员把这一面通过话语里的停顿表现得恰到好处。从图书馆请允熙等他一下到雨中漫步这一段里面的对话尤其精彩,欲语还休,既小心翼翼又充满期待,把青涩少年面对初恋的心情演绎的淋漓尽致。
眼神,演绎仁河这个角色的重中之重。最最精彩是联谊会这段,允熙选择物品之前无比期待的眼神,留意这个时候男一男二都是要表现期待的心情,但是男二的期待明显是外露的,这很符合角色的设定,而张演员的眼神既让观众看出来他心里的期待一点不比男二少,但同时又是内敛的,同在场的其他人完全没觉察到他对允熙有意思。允熙抓起铅笔时的欣喜瞬间因为男二而转为失落、心伤,眼神从欣然亮起到黯然无光过渡得非常自然,这一段看得我鼻子一酸差点掉泪。男二公然展开了追求,跪地送花那一幕,在允熙看到他之前,仁河的眼神先是带有一丝惊讶,继而是悲伤且无奈,自己爱上的女子,刚好也是最要好朋友的三秒之恋,而看上去允熙对朋友也有好感,自己能怎么办呢。允熙抬头看到了他,仁河的眼神瞬间变得极为温柔,是带着祝福的温柔,只要你幸福我就满足了,这就是张演员当时的眼神表情带给我的讯息(话说我现在还没看中字,所有内容都是连猜带蒙的,不过估计八九不离十,这就是张演员演技的强大之处,语言隔阂都能冲破!),我当时看得那个心痛啊,你越是面带微笑,我越是心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