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 搜集整理
[共33位]
--------------------------------------------------------------------------------
Shabi
沙比,A.Q.
Ab□l Q□sim ash-Sh□b□ (1909~1934)
突尼斯诗人。生于托泽尔市郊。他的父亲曾任伊斯
兰教法院法官。沙比从小受阿拉伯传统教育,1921年入
突尼斯市宰敦伊斯兰学院,1927年入突尼斯政法学院,
1930年毕业。曾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沙比受“旅美派”
文学特别是纪伯伦的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大多为
牧歌式的抒情诗,洋溢着热爱自由、追求解放的感情。
他在长诗《生的意志》中写道:“人民一旦要求生存,命
运就必须满足他的要求。黑夜必将逝去,镣铐一定粉碎。
”这些名句曾经在阿拉伯各国传诵一时。他的诗多用简
明的韵律,通俗、流畅。阿拉伯文学界赞誉他是“突尼
斯民族之光”。沙比其他诗作还有《在爱神殿堂的祈祷》
(1931)、《再生的早晨》(1933)、《巨人之歌》即《普
罗米修斯在歌唱》(1933)、《致全世界的暴君》(1934)
等。
(程静芬)
--------------------------------------------------------------------------------
Mamoli
马默里,M.
Mouloud Mammeri (1917~ )
阿尔及利亚作家。生于大卡比利亚地区的陶里尔特
—米蒙,在拉巴特上中学,后至阿尔及尔、巴黎进修,获
文学士学位。1939年应征入伍,1944年参加意大利、法
国、德国的战役,然后回阿尔及利亚任教。1957年被迫
逃往摩洛哥。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回国,在阿尔及
尔大学教授文学。他是阿尔及利亚作家协会的负责人之
一。他曾翻译卡比利亚山区柏柏尔语民间诗人西·莫杭
的诗集,著有剧本《焚风》和电影剧本《燃烧的村庄》
等。他的长篇小说《被遗忘的山丘》(1952)、《公证人
睡着了》(1955)和《鸦片和大棒》(1965),反映了阿尔
及利亚历史上 3个重要阶段。《被遗忘的山丘》以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卡比利亚贫穷落后的农村为背景,写在
殖民主义制度下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种族
之间的纷争。《公证人睡着了》反映阿尔及利亚知识分
子参与民族解放斗争的觉醒过程。《鸦片和大棒》则直
接描写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起义,人物众多,场面壮
阔,表现了人民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金志平)
--------------------------------------------------------------------------------
Dibu
狄布,M.
Mohammed Dib (1920~ )
阿尔及利亚作家。生于特莱姆森城。家境贫苦。曾
做过小学教师、会计、织地毯工人、铁路工人和新闻记
者。 他的长篇小说 《阿尔及利亚》三部曲包括《大房
子》(1952)、《火灾》(1954)和《织布机》(1957),描
写城市贫民、山村雇农、产业工人的贫苦生活以及他们
反对殖民主义者的英勇斗争,基本上概括了1939年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夕至1942年美军在北非登陆这段时期阿尔
及利亚的历史。195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在咖啡店里》,
收入 7篇作品,其中有些人物和情节同《大房子》相关
联。1959年被殖民主义者驱逐出阿尔及利亚,在法国滨
海阿尔卑斯省的穆然城居留 5年,曾发表小说《非洲的
夏天》,反映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此外还出版诗
集《守护的影子》。60年代曾试图运用西方现代派的某
些手法进行创作,小说《记得大海的人》(1962)、《在
荒凉的岸边奔走》(1964)等即有隐喻和梦幻的笔法,主
题模糊,难以理解。后舍弃了这种创作方法。从70年代
开始,着手创作反映当前阿尔及利亚社会的新三部曲,已
发表的有《巴巴里地区的神》(1971)和《打猎的能手》
(1973),描写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发生的变化。到1977年
为止,他发表了12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3部诗集
和2部儿童故事。他的作品曾6次获奖,其中较重要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