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的玫瑰吧 关注:17贴子:1,146
  • 2回复贴,共1

非洲诗人简介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行者 搜集整理 

 
[共33位] 

--------------------------------------------------------------------------------

Shabi
沙比,A.Q.
Ab□l Q□sim ash-Sh□b□ (1909~1934)

突尼斯诗人。生于托泽尔市郊。他的父亲曾任伊斯
兰教法院法官。沙比从小受阿拉伯传统教育,1921年入
突尼斯市宰敦伊斯兰学院,1927年入突尼斯政法学院,
1930年毕业。曾参加民族解放运动。沙比受“旅美派”
文学特别是纪伯伦的浪漫主义的影响,他的作品大多为
牧歌式的抒情诗,洋溢着热爱自由、追求解放的感情。
他在长诗《生的意志》中写道:“人民一旦要求生存,命
运就必须满足他的要求。黑夜必将逝去,镣铐一定粉碎。
”这些名句曾经在阿拉伯各国传诵一时。他的诗多用简
明的韵律,通俗、流畅。阿拉伯文学界赞誉他是“突尼
斯民族之光”。沙比其他诗作还有《在爱神殿堂的祈祷》
(1931)、《再生的早晨》(1933)、《巨人之歌》即《普
罗米修斯在歌唱》(1933)、《致全世界的暴君》(1934)
等。
                  (程静芬) 
--------------------------------------------------------------------------------

Mamoli
马默里,M.
Mouloud Mammeri (1917~  )

阿尔及利亚作家。生于大卡比利亚地区的陶里尔特
—米蒙,在拉巴特上中学,后至阿尔及尔、巴黎进修,获
文学士学位。1939年应征入伍,1944年参加意大利、法
国、德国的战役,然后回阿尔及利亚任教。1957年被迫
逃往摩洛哥。1962年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回国,在阿尔及
尔大学教授文学。他是阿尔及利亚作家协会的负责人之
一。他曾翻译卡比利亚山区柏柏尔语民间诗人西·莫杭
的诗集,著有剧本《焚风》和电影剧本《燃烧的村庄》
等。他的长篇小说《被遗忘的山丘》(1952)、《公证人
睡着了》(1955)和《鸦片和大棒》(1965),反映了阿尔
及利亚历史上 3个重要阶段。《被遗忘的山丘》以第二
次世界大战期间卡比利亚贫穷落后的农村为背景,写在
殖民主义制度下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悲惨生活和他们种族
之间的纷争。《公证人睡着了》反映阿尔及利亚知识分
子参与民族解放斗争的觉醒过程。《鸦片和大棒》则直
接描写阿尔及利亚人民的武装起义,人物众多,场面壮
阔,表现了人民的不可抗拒的力量。
                  (金志平) 
--------------------------------------------------------------------------------

Dibu
狄布,M.
Mohammed Dib (1920~  )

阿尔及利亚作家。生于特莱姆森城。家境贫苦。曾
做过小学教师、会计、织地毯工人、铁路工人和新闻记
者。 他的长篇小说 《阿尔及利亚》三部曲包括《大房
子》(1952)、《火灾》(1954)和《织布机》(1957),描
写城市贫民、山村雇农、产业工人的贫苦生活以及他们
反对殖民主义者的英勇斗争,基本上概括了1939年第二
次世界大战前夕至1942年美军在北非登陆这段时期阿尔
及利亚的历史。1955年发表短篇小说集《在咖啡店里》,
收入 7篇作品,其中有些人物和情节同《大房子》相关
联。1959年被殖民主义者驱逐出阿尔及利亚,在法国滨
海阿尔卑斯省的穆然城居留 5年,曾发表小说《非洲的
夏天》,反映阿尔及利亚民族解放战争。此外还出版诗
集《守护的影子》。60年代曾试图运用西方现代派的某
些手法进行创作,小说《记得大海的人》(1962)、《在
荒凉的岸边奔走》(1964)等即有隐喻和梦幻的笔法,主
题模糊,难以理解。后舍弃了这种创作方法。从70年代
开始,着手创作反映当前阿尔及利亚社会的新三部曲,已
发表的有《巴巴里地区的神》(1971)和《打猎的能手》
(1973),描写阿尔及利亚独立后发生的变化。到1977年
为止,他发表了12部长篇小说和短篇小说集、 3部诗集
和2部儿童故事。他的作品曾6次获奖,其中较重要的有



1楼2005-05-04 14:22回复
    有《肚子》(1964)、《音乐之门》(1970)等。
                      (金志平) 
    --------------------------------------------------------------------------------


    Beidi
    贝蒂,M.
    Mongo Beti (1932~  )

    喀麦隆作家。原名亚历山大·比伊迪。生于喀麦隆
    南部的姆巴尔马约。1951年于雅温得中学毕业,曾去法
    国进修,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士学位,后在法国鲁昂等地
    的中学任教。他的中篇小说《无恨与无爱》(1953)写茅
    茅起义时期游击战争的故事。长篇小说《残酷的城市》
    (1954)写流入城市的农民的艰难处境和工人反抗资本家
    的故事。小说《可怜的蓬巴基督》(1956)引起了广泛的
    重视,它写一个所谓“虔诚的”白人传教士为殖民主义
    效劳,受到非洲人民的抵制。小说《完成的使命》(1957)
    和《死里逃生的国王》(1958)也是讽喻性的作品,批判
    了非洲传统生活中一些落后的积习。1972年发表政论性
    的小册子《抢劫喀麦隆》,遭到法国警察当局的查禁。他
    的作品还有197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牢记路本》和《贝
    尔彼杜》。《牢记路本》写一个献身于喀麦隆独立运动
    的青年遇刺身死,作者召唤青年为民族解放事业而战斗。
                      (金志平) 
    --------------------------------------------------------------------------------

    Nuokang
    诺康,C.
    Charles Nokan (1936~  )

    象牙海岸作家。生于亚木苏克罗。留学法国,曾在非
    洲存在出版社工作和凡桑纳大学任教。他的处女作《黑
    色的太阳升起》(1962)和长篇小说《暴风》(1966)都
    是诗体小说,塑造了非洲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剧作有
    《恰柯的苦恼》(1968)、《阿布拉哈·波库,或一个伟
    大的非洲女人》(1970)、《度过深沉的黑夜,或被剥削
    者举起拳头》(1972)。此外,还有抒情诗集《奥菲莫伊
    庄严的声音》(1970)。
                      (金志平) 
    --------------------------------------------------------------------------------

    Xilaina
    席莱纳,O.
    Olive Schreiner (1855~1920)

    南非女作家。生于好望角一个贫苦的德国传教士家
    庭。靠自学获得广泛知识。年轻时曾当过保姆、家庭教
    师和农场管理员。1881年前往英国学医。后来致力于文
    学工作。1883年,她用拉尔甫·埃翁的笔名发表带有自
    传性的长篇小说《一个非洲庄园的故事》。这部书描写
    三个孩子在非洲庄园的生活,揭露宗教教义对儿童思想
    的束缚,抨击社会传统对妇女的歧视,表达了男女平等
    的思想。1897年发表的小说《马绍纳兰的骑兵彼得·海
    尔凯特》,揭露和抨击英国殖民军队对赤手空拳的南非
    当地居民进行的灭绝种族的残酷镇压。
      1889年,席莱纳回到非洲。1899年英布战争爆发,席
    莱纳因谴责英帝国主义的侵略行为,被驱逐出约翰内斯
    堡,软禁在一个荒凉的小村子里。她在这里写出了政论
    《妇女和劳动》,从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探讨妇女遭受
    不平等待遇的根源。此外,还著有长篇小说《女水妖》、
    《人与人之间》及其他一些小说。
                      (俞灏东) 
    --------------------------------------------------------------------------------

    Kenbei’er
    肯贝尔,R.
    Roy Campbell (1901~1957)

    南非共和国诗人。生在南非的德班,大部分时间在
    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度过。西班牙内战时期曾和佛朗
    哥分子一起战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参加英军在东非
    和北非战斗,晚年定居于葡萄牙。他是浪漫主义的抒情
    诗人,发表过很多诗集,如《热情奔放的乌龟》(1924)、
    《印刷厂一年一度的节日》(1928)、《阿达玛斯托尔》
    (1930)、《乔治亚特》(1931)、《芦花怒放》(1933)、
    《太阳神崇拜图符》(1936)、《成熟的步枪》(1939)和
    《爱絮叨的布兰科》(1946)等。他写过两部自传《打破
    


    6楼2005-05-04 14:22
    回复
      2025-08-24 17:58: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纪录》(1934)和《出现了一匹黑马》(1951),还翻译过
      波德莱尔、洛克和洛佩·德·维加等人的作品。
                        (俞灏东) 
      --------------------------------------------------------------------------------

      Puluomai’er
      普洛麦尔,W.
      William Plomer (1903~1973)

      南非英国血统作家。在英国受教育,第一次世界大
      战后同全家一起回到南非。17岁时在开普省东部一个边
      远农场当学徒。1926年和罗·肯贝尔、劳伦斯·范·德
      尔·波斯特合办《鞭挞》杂志,抨击靠剥削当地居民为
      生的殖民者。1925年发表长篇小说《图鲍特·沃尔夫》,
      描写非洲农民到城市做零工的生活。他还著有长篇小说
      《侵略者》(1934)、《博物馆的珍品》(1952)、回忆录
      《双重生活》(1943)、《在家里》(1958)。此外,还有
      4 卷本的《短篇小说集》、诗集《体验和回忆》(1966)
      以及自传《威廉·普洛麦尔传》。
                        (俞灏东) 
      --------------------------------------------------------------------------------

      Peidun
      佩顿,A.
      Alan Paton (1903~  )

      南非作家。曾当过教师、少年教养院院长。1948年
      发表的长篇小说《哭吧,亲爱的祖国》,属于南非战后
      以非洲人为主人公的第一批文学作品。他通过非洲人牧
      师库马洛的感受,描绘南非各个社会阶层的生活,表明
      白人的骄奢淫逸是建立在非洲金矿工人难以忍受的劳动
      之上的;非洲人定居区的生活则充满屈辱和困苦。1953
      年发表的长篇小说《太迟了的法拉罗勃》,也以种族歧
      视为题材,它通过南非荷兰裔白人彼得爱上一个非洲女
      人的故事,揭示了种族关系问题的实质。1961年发表短
      篇小说集《德比,回家去》。此外,他还为南非议员和
      内阁大臣霍夫梅耶尔写过传记,还有评论文集《展望未
      来》。
                        (俞灏东) 
      --------------------------------------------------------------------------------

      Weilakaze
      维拉卡泽,B.W.
      Benedict Wallet Vilakazi (1906~1947)

      南非祖鲁族诗人、学者。生于一个农民家庭。28岁
      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29岁时以著作《祖鲁诗歌的产生
      与发展》(1935)的成就获文学硕士学位,40岁时以著作
      《恩古尔民族民间口头文学和书面文学》(1946)获得语
      文学博士学位。1945年和多乌克教授合作编写的《祖鲁
      语英语词典》出版,这部著作对祖鲁语言的研究有重大
      贡献。
        1935年发表诗集《祖鲁人之歌》。1945年发表诗集
      《苍穹》。他在《黄昏》一诗中揭穿了殖民者“传播文
      化使命”的实质。在著名的长诗《维多利亚大瀑布》中,
      反映了南非人民对自由幸福的向往。
        维拉卡泽还发表过一部传记和三部长篇小说《纵然
      久长》(1938)、《金基斯瓦伊奥,约贝的儿子》(1939)
      和《诚然如此》(1944)。
                        (俞灏东) 
      --------------------------------------------------------------------------------

      Kaopu
      考普,J.
      Jack Cope (1913~  )

      南非作家。早年当过记者,经营过农业、渔业,1949
      年开始从事写作。1955年发表的《漂亮的房子》是描写
      祖鲁人英雄历史的长篇小说,歌颂巴姆巴塔领导的1906
      年反对英国和荷兰殖民者起义中祖鲁人的英勇顽强精神。
      长篇小说《金色的黄鹂》(1958)揭露并讽刺了白人血统
      的大资产阶级和新生的非洲资产阶级的恶劣本性。此外,
      还著有长篇小说《通往叶茨特堡的道路》(1959),短篇
      小说集《驯服的牛》(1960)、《怀疑的人》(1967)等。
                        (俞灏东) 
      --------------------------------------------------------------------------------

      Abolahanmusi
      阿伯拉罕姆斯,P.
      Peter Abrahams (1919~  )
      


      7楼2005-05-04 14: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