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田对纱织的小宇宙特性和威力的定位可谓另辟蹊径,为她不直接参与战斗、展示神级武力铺设了理由。塑造这样的雅典娜女神,也是一种大胆的创意。
冥王篇之前,纱织也算是较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可以看出,车田对角色的刻画有想法,有琢磨。至少在前期时,有较为成形的构思,纱织的成长过程也有脉络可循。
黄道12宫一战结束之时,纱织对战斗的残酷与战士的牺牲深感不安。她痛惜、惊惧,对自己的女神身份感到困惑,宁可做一个普通的女孩...... 与撒加最终相遇,在不安中仍接受了他的谢罪,表达了对他的理解,为他的死流下了眼泪。这种种反应,亲切感人。比起TV版改编的一出看似大义凛然、实则蛮横独断的演讲,漫画的这部分情节好得太多。
海皇篇,纱织开始向端庄坚强具有牺牲精神的女神形象靠拢,但她身上仍有人类少女气息。出席宴会,谢绝朱利安的求婚,一些细节中都还透着凡俗可爱之处。在对海皇的激战中不忘顾及朱利安的人身安全,也是感人的一笔。
到了冥王篇,纱织已然完成了从富家女到圣女的转变。她还没完全成为真正的女神,但她的神性渐已复苏。从这里开始,似乎作者没有想出什么好方法来进一步完善这个角色,于是人物刻画让位于主体情节,纱织的形象变得平面化,成了背景墙上单薄的女神画像。
虽说纱织是“以德服人”,不以硬实力见长,车田却又在一些地方将纱织的能力用作情节工具(plot device)。这固然可一时省事,方便了剧情,却也导致设定上有些说不过去的地方,以及细节问题的前后矛盾。显著的例子包括有:
-- 婴儿时期的纱织好几次用小宇宙救助海牢里的加隆;
-- 冥界篇叹息之墙,将黄金圣斗士们从冰地狱里复生,从死亡之境唤回灵魂。
拥有如此强大且操控得极好的小宇宙,却在面对敌人时总是一副柔弱的样子,受伤被困,难免让读者产生诸多不解并导致质疑。这种矛盾的状况,在TV版的改编中更为明显,例如黄道12宫,动画自创了重伤昏迷的纱织仍可用小宇宙强力支援青铜们的情节。各剧场版的原创剧情,纱织基本都是落入魔爪,需要青铜们来救。这种典型模式简直就是为纱织夯实了“a damsel/princess in distress”的标签。
可见,对这个人物超乎寻常的责难,固然有原著人物设计本身的原因,也有来自动画改编与自创的问题。漫画纱织形象的薄弱与矛盾之处,经由TV版的改编和剧场版的套用而重复、而强化、而放大。这个人物备受非议也是在所难免了。
圣女圣母式的人物,本就不易讨得读者/观众欢心。原著里的纱织,真的没那么糟糕。
PS: 漫画海皇篇里有两张纱织穿披风的图片不错,有几分潇洒风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