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改革和已有的pass & move的联姻造就了一支不逊于阿贾克斯的团队. 利物浦显然难以赶超荷兰人的华丽技巧,然而归功于英式足球的熏陶,对抗上他们却略胜一筹. 此后的故事我们都已耳熟能详 - 老头子的哲学被他的接任者所采纳,成为了利物浦的根本. 之后20年在持续的微调中,这一体系终于在80年代末达到了独孤求败的境界.
瓜迪奥拉觉得80年代的利物浦完全可以与如今的巴萨向媲美. 萨基也承认,他的米兰曾多多借鉴了巅峰期利物浦的经验. 你看,我们的哲学并不比任何人差.
读到这里还觉得帕科-阿耶斯特兰所讲的 “俱乐部整体策略” 是那么云里雾里的模糊概念么? 他所指的,不过是利物浦执行了数十年的计划罢了 - 在成功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那个香克利留给我们的体系.
学院技术总监佩普-塞古拉的想法跟阿耶斯特兰几乎是如出一辙: “尽管在利物浦工作的时间不长,我已经确信这里的球员无论是天赋,意志,渴望还是学习的主动都不比别国差. 英格兰缺少的只是促进球员和教练成长的手段. 这不是球员的错,这是青年学院的头目应该落实的事情.”
“我想要将拉马西亚成功的关键落实在利物浦学院的日常工作中. 拉马西亚代表着巴塞罗纳的球队政策,是球队哲学的象征. 如果你的长期策略总在变,那么在指导球员的发展时就将会自相矛盾.”
塞古拉这里提到的拉马西亚的成功关键是什么? 是阿耶斯特兰之前说过的 “俱乐部整体策略”! 一个俱乐部需要有自己的哲学,其余的一切都是以此为基准而运行着. 有意思的是,以上提过的这几位西班牙人对利物浦的青训都拥有一个共识 - 球队青训的内核,必须由英格兰和利物浦的文化所构成.
帕科和拉法对英式足球的特点都相当熟悉,但是除了激烈的身体对抗,阿耶斯特兰的某些话一直深深刻在我的脑中: “以前有个西班牙的教练说过,70年代和80年代的西班牙女孩,受到的教育从来不是独立和自我,而是成为家庭的一部分,成为好妻子和好母亲.”
“我 觉得球队和球迷之间的关系就像是这样,在利物浦尤其的明显. 因为我们的主场气氛这么好,球队去客场的时候下意识总是觉得缺了些什么. 这种区别在切尔西这样的球队身上就不大,因为斯坦福桥一直都很安静. 我们的球员必须要学会在缺少球迷的支持时,在天时地利人和不在自己这边时,也自信的发挥. 换句话说在英格兰踢球你需要强悍的心理素质.”
在 同一篇采访里他还提到,作为利物浦的球员不但要学会在没有第12人的环境里表现,更要铭记球迷的支持是无上的荣耀: “我不能忍受将球迷的感受置之不理的球员.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表现牵动着千万颗心,他们需要对支持者们负责. 他们的勤力不止是为自己,更是为了俱乐部和支持者们.”
“你常听到有人说他们已经尽力了. 其实如果你对自己的要求严格地话,总是可以多出一点力.”
趁着您还记得这段话时,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塞古拉最近在加泰罗尼亚足球论坛上做的一份报告. 西班牙博主马蒂-佩拉尔努对他的演讲写过一份专稿:
“利物浦学院的目标有两重: 在所有年龄组实践同样的足球风格,并为一线队提供球员.”
“低龄组教练们强调的是基本功和享受比赛. 等球员达到16岁左右的年龄,在体能和技术的训练之余,会展开针对利物浦的孩子们技战术和心理素质的训练. 为什么? ‘我们想要教球员踢利物浦风格的足球,’ 塞古拉说.”
综上所述,利物浦的青训有四个台柱:
1技术层面: 球员能否执行控球为上的比赛模式?
2战术层面: 球员知不知道在没有球的时候该怎样行动?
3心理层面: 他们能否应付作为职业球员的压力?
4 身体层面: 他们有没有良好的速度,体格和对抗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四大台柱是和巴萨不同的. 根据我的知识,巴萨对球员的评价更多是基于技战术的考量,而对后两点则不是特别的注重. 塞古拉现今在巴萨的同行卡尔斯-弗尔圭拉曾讲: “我们理想中的球员不一定要十分的强壮,但必须拥有出色的足球大脑,能够随时做好做出判断的准备,有天赋,技巧和敏捷的脚底功夫. 身体方面的能力是次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