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腼腆的小伙子是红军骑兵战士V·康得拉琴科(V.Kondratenko),战前是一名拖拉机手。康得拉琴科完成了一项富有传奇冒险色彩的壮举:他潜入德军后方,设法将一辆完好并且全副武装的4号坦克开回了自己的阵地。这张照片就是他和战利品的合影,炮塔前部右观察口和长身管火炮都是只有极早期的4号F2型坦克才具有的特征。照片摄于1943年11月,苏联北高加索战区。
这位腼腆的小伙子是红军骑兵战士V·康得拉琴科(V.Kondratenko),战前是一名拖拉机手。康得拉琴科完成了一项富有传奇冒险色彩的壮举:他潜入德军后方,设法将一辆完好并且全副武装的4号坦克开回了自己的阵地。这张照片就是他和战利品的合影,炮塔前部右观察口和长身管火炮都是只有极早期的4号F2型坦克才具有的特征。照片摄于1943年11月,苏联北高加索战区。
红军回收部队正将一辆德国突击炮E型开回自己的维修基地。照片摄于1942年夏季,苏联西方面军。
1942年,苏联西方面军的士兵站在一辆缴获的完好无损的德国“貂鼠III”自行反坦克炮上,这门火炮是由苏联76.2毫米野战炮修改而成,可谓“完璧归赵”。
1943年春季,红军拖车正将一辆晚期生产的3号J型坦克运往斯大林格勒第264工厂进行修理。
苏联军官和他们的德制初期4号H型坦克在一起,它原本属于德军第9装甲师,该部驻扎在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部。照片摄于1943年6月,奥寥尔市(Oryol)。
1943年9月,一辆德国4号坦克正被送进苏联塔干罗克市(Taganrog)的“斯大林修理厂”。
红军士兵正在清点存放在迪梅日火车站(Demekhi)的德军坦克。照片摄于1944年2月,苏联第2白俄罗斯方面军。
出击前的最后商讨。这次侦察行动由2辆苏制T-60坦克和一辆德制3号J型坦克执行。照片摄于1943年12月,地点不明,塔斯社宣传照片。
快活的苏联坦克手,背后是他们的德制“貂鼠II”自行反坦克炮。照片摄于1944年,苏联第3乌克兰方面军。
1943年6月,红军在奥寥尔地区使用一辆德国sd.kfz.251 C型半履带装甲车拖曳野战炮,车上涂画了红色五角星。
红军中士M·斯维林(Sgt. M.Svirin)和他的德制“貂鼠III”自行反坦克炮,他用粉笔将车身上的铁十字标识“取消”,并且画上了白色五角星以便区分。
这3张照片记录了一辆德国3号N型支援坦克“跳槽”的经历:它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被苏联布良斯克方面军的官兵发现,进行现场抢修后,立即装备了红军。它的炮塔侧部护裙上原有的战术编号被抹去了,并且换上了红军的编号“14”。
明斯克解放后,苏联游击队开着缴获的德国“貂鼠II”自行反坦克炮参加阅兵。照片摄于1944年7月。
1944年9月,苏联第4乌克兰方面军属下近卫第5坦克旅使用的突击炮G初期型,注意在战斗室前部两侧和火炮防盾正面共绘制了3个红色五角星供识别。此外,在巴拉顿湖的战斗中也有缴获坦克分队被编入第366近卫重自行火炮团(详细请见后文)和罗哈契夫中校指挥的第1506自行火炮团(1945年3月10日,该团拥有12辆СУ-76自行火炮、6辆缴获的“СУ-75”和1辆“СУ-105”——后两种车辆推测为“貂鼠II”和“蜜蜂”自行火炮,还有1至3辆坦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