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康节吧 关注:532贴子:1,239
  • 6回复贴,共1

《周易卦象 》 张延生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前 言
“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观象系辞,圣人则之。”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 “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观其象而玩其辞”。
“象“是研究易经的基础。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如果不熟习“易象”,就无法学习“易”理。 “易”理就是通过各种抽象的,具体的事物在一定时间、一定范畴、一定层次、一定位置上所表现出来的形象变化进行论述及推导的。如果没有直观能感觉到的事物形象,就无法进行观察、分析、体会、总结、归纳出事物的规性,就无法学习“易”理。
本书就是立图从抽象的八个经卦所代表的各种具体事物形象这个角度来论述“易象”,使学“易一者,对“易理能有…个初步的了解。学会“易象,没有老师教,也能学“易”。否则,中国古文字是一字多音,一字多义,再加之,中国远古时的思想方式、方法上,语言特点上又与现今有很大差异,读“易”就困难了,那只有靠老师手把手的教才能学“易”了。
远古时没有飞机、火箭、火车、立交桥、收录机、电视机等概念及形象。如今要使用.“易”理指导我们实践,就不能不把古“易象一延伸。本文中的延伸就可给读者一
些启示,使“易”理能在现今时代乃能保持其实用性、真理性。
本文写作比较苍粗,难免有不少错误之处,欢迎批讲指正,并对本文参阅书籍的作者深表致谢。



1楼2012-03-13 14:52回复

    一、爻 象
    系辞日:“一阴一阳之渭道”。“《爻》也者,效此者也。”又曰: “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确然,示人简矣。《爻》也者,效此者也。”故古人用“一”画代表阳性(正、光明、刚健...高尚、完美、运动等)事物用“一一”画代表阴性(负、黑暗、柔弱、卑下、不完美.安静止等)事物。这“一”、 “一一”画就叫做《爻》、《爻》不但能表达对立统一的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而且是最简单明了的表达方法。
    因为“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是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着的。为了简单迅速的反映这一阴一阳的变化规律,古人发明了使用《爻》来描述《道》的变化的表达方法。所以,系辞曰: “道有变动,故曰《爻》“ “天地变动,圣人效之。”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群焉以断其吉凶,是故渭之《爻》” “《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刚柔相推.变在其中矣。”,“刚柔推而生变化。”说卦日:“发挥于刚柔而生《爻》。力由此可见《周易》往往是通过刚柔《爻》之属性推断事物的变化规律的。同时,还可反映这些规律到底对我们生存有什么影响。“《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刚柔杂居,而吉凶可见也。”就是对这种思想方法的写照。
    系辞曰: “《爻》有等,故曰物。”说明:《爻》是通过不同的类型的表达方式,反映了事物的发展变化。不但能从抽象方面表达,而且也是具体实物的表达。系辞还说:
    “六爻相杂,唯其时物也。”因六十四卦都是由六个爻组成的,但不管这六个爻是如何的错杂,它都反映了一定时间条件下的具体事物。 “爻彖以情言”又能说明《爻》不但能反映具体事物的表面情状,而且更主要的是反映事物的体质。总而括之, 《爻》不但能从事物的总体规律上进行抽象的表达,而且更重要的是能从不同范围内、不同层次及不同位置上的具体的实物进行具体的表达。范围、层次、位置、角度、状态不同,表达的具体内容也不相同。
    这时所袭达的是在一定特定时间条件下的具体实物。同一实物,在不同时间条件下,它所处的范围、层次、位置、角度、状态也可以不相同。也就是说,《爻》在卦中处的位置、状态不一样。是反映了同一具体实物在特定范围(系统)内不同时间的规律。
    


    2楼2012-03-13 14:53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那是,关于卦、爻象的确不错。体用就各按各的好了
      明天继续


      7楼2012-03-13 16:43
      回复

        一卦六爻的特性了解了,那如何来掌握这些变化规律呢?有没有固定的格式呢?系辞曰: “《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六爻之义易以贡。告诉我们《易》成为一部书,其思想内容不可能,也不会远离“一阴一阳之谓道”的道理。虽然它历史上经历了伏牺先天八卦之《易》,连山之《易》,归藏之《易》,文王、周公之《易》,孔子及其门生之《易》等等,至今经历了无数次的发展变动,但其“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宗旨没有变。在此基础上发展出来的各种思想方法如“爻” “位”之法, “承。 “乘” “比” “应”“据”“中”“正”等方法,依然不能做为死的格式放记取,依然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兵体分析做具体的变化。某一种方法、格式都不能做为一成不变的方法。只有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得出符合当时变化情况的正确结论。所以 六爻的意义,全部表现为爻之间的变化了。
        有关“承’ “乘” “比” “应”“据” “中” “正”等方法可以见《周易概论》关于《易》象一章,还有《周易折中》第一卷。在此就不多议了。
        


        8楼2012-03-14 09:03
        回复

          三、卦 象
          易“大传”曰: “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这里解释了伏牺氏为什么要画八卦,以及如何分类的。 “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者也。” “阴阳不测之谓神。”所谓“神”,即是我们所能掌握和了解了大自然的本来的规律性。当你没掌握这种规律的时候,感到大自然的一切都是很神秘的,一旦你掌握了这种规律,把它们分门别类的归纳起来的时候,这些规律性,就明显的显示在你的面前了,同时,你在诸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使用在各个领域中时,它又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效应。故“易”曰: “利用出人,民成用之谓之神。”把这种不知其然的规律性的东西称作了“神”。
          因伏牺氏所处的时代,文字、语言、生产力等方面还没有发达起来,为了使人们能比较快,比较容易的掌握大自然的规律性,在大量的研“几”以后,按着“易者易简,简则易从”的宗旨,将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分门别类的分作八个大类型。故伏牺“画。卦分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八卦(俗称“八经卦”, “基本卦”)。
          到了周朝时期,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周文王、周公等利用“易经”的原理在指导自己的社会、生产等实践中,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再加之当时的语言、文字都有了比伏牺时期完善的发展,文王、周公等利用了这些优势,将在实践中按易卦印证正确的卦系以卦彖爻辞,通过自身的实践举例。以示于后世了解学习“易经”的哲理,故书为“周易”一书。
          然而, “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到了孔子时期,生产力近一步发展了。人们的生活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了。为了更好的推动“易”学事业的发展,孔子及其门徒们,在“周易”的基础上,再加以他们自己实践理解的基础按“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雨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的宗旨,将“周易”附如以自身的体会,扩写为“周易大传”一书,并将原“周易”分为上下经,更加以“系辞上、系辞下、彖上、彖下、象上.象下、文言、说卦、序卦、杂卦’十传,俗称“十翼”。至此“周易”如虎添巽一样,飞向中华民族的各个领域,做为儒家思想的代表思想流传于后世。
          宗上所说,四圣各有不同,不可作一例看,故今别之同异于下,以示牺文周孔取象之同异(以三画卦为例)。
          


          13楼2012-03-16 10:31
          回复

            除“大传”中孔子之易象外,还有各家之象。现举比较早期的几家为例,以供参考。如:
            乾卦:《九家易》还有为龙、为衣、为言、为直。《虞氏易》还有为王、为人、为中、为好、为嘉、为施、为德、为盈、为坤等象。
            坤卦:苟爽《九家易》还有为方、为迷、为牝、为帛、为邑、为囊、为浆、为黄、为乱 。《虞民易》还有为臣、为土、为死、为民、为事、为理、为虚、为器、为经、为
            拇.力丧、为晦、为圃、为苹、为害等象。
            震卦:
            《九宋易》还有为玉、为鹄、为鼓。《虞氏易》还有为侯、为兄、为失、为主、为乐、为言、为行、为麇鹿、为出、为作。 《蜀才易》有为喜笑象。
            巽卦:
            《九家易》还有为鹤、为杨。《虞氏易》还有为白茅,力妻、为随、为舞、为号,为包、为处、为杞、为通等象。
            坎卦:
            《九家易》还有为宫.为律、为拣、为志、为呵、为从棘、为孤、为蒺黎、为桎梏。 《虞氏易》还有为孚、为疑、为酒、为后、为臀。侯果有为险。千宝有为法、为皮
            等象。
            离卦:
            《九家易》还有为牝牛、为飞鸟。 《虞氏易》还有为为夏、为罔、为鹤。侯果钶为黄牛、何妥为文明。千宝为昼、为斧等象。
            艮卦:
            《九家易》还有为彝、为虎、为狐,《虞氏易》还有为尾、为背、为小于,为宗庙、为僮仆、为皮、为域、为笃实、为术等象
            兑卦:
            《九家易》还有为常、为辅颊。《虞氏蝗》还有为孔穴、为小、为妹、为刑人等象
            以上各种卦象,是在过去的研“易”解“易”过程中各家、各派所基本接受的象义。
            以下是作者本人,通过研习、实践“易”理过程中所亲身学习和体会的卦象(这里指的是八卦即三爻卦而言的)
            


            16楼2012-03-16 10:34
            回复
              我不是大师,正在学习中。


              28楼2012-04-04 11:2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