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420,881贴子:89,561,731

回复:2012一将成名15人大名单落选者技能设计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画皮的饿鬼】程昱(3血2技能):
狠戾:当你从牌堆摸两张或更多的牌时,可以放弃此次摸牌,改为回复1点体力。
刚胆:锁定技,你的回合外,若你已受伤,且你的手牌数小于你当前的体力值,则你不能成为【杀】、【决斗】、【万箭齐发】的目标。


17楼2012-02-21 11:03
回复

    当时看到15人大名单的时候,因为不知道最终谁会入选,所以15个人的技能就都设计了。而为了设计技能,只能重新去看三国志里程昱的传记(可见程昱的存在感稀薄)。结果看下来有一个很奇妙的发现:程昱在曹操手下的位置和角色,其实根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谋士”,而和李典、臧霸一样,类似于归附曹操的“一方诸侯”(类似于织田信长和德川家康的关系)。
    程昱原先是汉末统治兖州地区的济北相鲍信手下(好像是担任东阿县令的职务:就是现在以阿胶闻名的那个东阿;顺便说一句,程昱是东阿人,这个后面还要提到)。汉末大乱,邻近青州地区的黄巾军余党流窜进入兖州,鲍信在率军镇压时战死。结果,群龙无首的程昱、乐进、陈宫等人,就想到了当时讨伐董卓失败后、正在附近招兵买马休养生息的曹操。
    手中有兵有粮的程昱等人,正需要一个有名气有地位可以服众的人,来代替鲍信的领导地位;而在讨伐董卓时声名大振的曹操,则正需要补充实力。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决定由曹操领导兖州余部,继续镇压黄巾余党(这些黄巾余党被消灭后,投降者被收编,成为曹操部下著名的“青州兵”:所以说曹操这笔买卖,真是里外里赚得盆满钵满)。
    而在之后的很长时间里,曹操外出征战的过程中,如讨伐陶谦、官渡之战等等,程昱一直在兖州留守,并没有在曹操的帐下直接出谋划策或指挥作战。其主要负责与邻近的曹操大本营豫州、臧霸镇守的青州形成掎角之势,以保证曹操大后方的安定,另外就是负责源源不断地向前线的曹军提供兵源、粮食的补充,算是曹操军中的“后方大管家”,和汉高祖刘邦手下的萧何、刘备那边的诸葛亮角色比较类似。


    18楼2012-02-21 11:04
    回复
      2025-08-14 16:53: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程昱比较出名的事迹,第一就是其在吕布乘曹操征讨陶谦后方空虚而偷袭兖州时,奋力抗击吕布。
      话说曹操攻打陶谦前后,先是杀了兖州名士边让,又在攻打徐州时杀人无算,结果弄得手下不少人离心离德。其中领头的,就是兖州势力中的领军人物——陈宫、张邈。不满于曹操的残暴,陈、张二人决定和其拆伙,于是就趁曹操正在徐州对付陶谦、刘备、孔融联军时,引来吕布作为帮手,在兖州掀起叛乱。
      一时之间,兖州各个郡县纷纷投吕叛曹,只有程昱驻守的东阿等三个县城,还在坚守不下。曹操一看大事不妙,马上回军兖州(父亲兄弟的仇,几时报都行;可要是根据地丢了,就和刘备一样,变成“放浪军”了),去和吕布拼命。
      最后虽然是曹操获胜,但战争进程异常残酷。其中双方交兵的第二年,兖州又遭遇了大灾荒,双方军队一时之间甚至因为没有粮食,根本顾不得什么战略战术,纷纷撤出前线,专门以搜罗粮食果腹为第一要务。
      “狠戾”一词,出自于三国志程昱传中对他的评语。陈寿说程昱“生性刚狠,与人多忤”,就是说他脾气不好,和曹操部下的同僚们大多关系恶劣,属于相当不讨人喜欢的角色(和入选了大名单的程普相反:程普和所有人关系都不错,唯独和周瑜不对劲,不过最后还是和解了:可见“和谐”很重要)。可能正是因为在同僚间没有什么人气,所以程昱的官位一直不高,不能和他的功绩成正比。而三国志的一条注解里,则进一步披露程昱之所以官位不高的一个“惊人内幕”:
      就在那次兖州大灾荒的过程中,有一次程昱承担了为曹军征收粮草的任务。而这次征收粮草的区域,则正好是程昱的家乡——东阿。最后程昱是顺利完成了这次任务,满载而归。但细心的曹军同僚在享用程昱带来的救命粮时,不禁大吃一惊,原先对于程昱的感激之情立马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阵阵脊背发凉的感觉:程昱从家乡东阿征收来的粮食里,居然有人肉!
      虽说灾荒时期,饿得狠了,吃人肉在所难免,曹军士兵也不是没有吃过。但是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你程昱倒好,吃到自己的窝里去了。要知道他一路起家,靠家乡东阿帮了不少忙,现在居然对乡亲父老如此心狠手辣。一想到此,所有人都对程昱的人品大摇其头。而之后每次讨论是不是要给程昱加官进爵时,大家都会有意无意地把他这个小辫子重新拎一下,然后就把他的晋升提案给搁置起来不了了之了。
      所以程昱的称号设计为“画皮的饿鬼”,就是取其吃人不辨亲疏的残忍形象(名称取自于聊斋故事《画皮》和佛教“六道轮回”中的“饿鬼道”)。而“狠戾”的技能设计也来自于此。程昱可以通过放弃2张以上的摸牌来恢复1点体力,象征其为了存活而吃人,虽然目前得以果腹,但放弃了长远的声望和前途。
      其中每回合的摸牌阶段、获取复数手牌的机会如荀彧“节命”、徐庶“举荐”、孙坚“英魂”,特别一点的如徐盛“破军”、曹丕“放逐”、小乔“天香”都可以发动“狠戾”回血;蔡文姬的“悲歌”配合“狠戾”,回血机会可以从四分之一提升到二分之一;最恐怖和最贴切的,就数用杀死反贼后的人头奖励3张牌来“狠戾”了:这才叫做真真正正的“真是美味啊”(一个是吸血鬼,一个是食人鱼:一对活宝)!


      19楼2012-02-21 11:05
      回复

        “刚胆”技能,则出自于程昱在官渡之战前后的一件事迹。当时袁绍、曹操在黄河南北岸对峙,那是主要战场。而在青州、兖州、徐州、豫州等地,还有专门负责牵制、骚扰对方的次要战场(当时刘备就是先在徐州,然后在豫州,不断对曹操的后方进行骚扰和牵制)。
        当时的程昱,在兖州负责镇守后方。结果袁绍势大,其骚扰部队有一次攻到程昱所在城池近郊时,程昱部下只有七百人,而敌军超过其十倍以上。曹操闻讯后急忙点起两千精兵,准备支援程昱,还通知程昱不要害怕,援兵马上就到。
        程昱闻讯之后,连忙写信劝阻曹**这里只有这么一点人,所以敌军不会把我放在眼里,反而不会来围攻我;而你一旦派来援兵,敌人觉得我的实力提升了,对他们有威胁了,到时候一旦围攻起来,你派来的援兵不一定能顶事(简而言之,就是你不要好心办坏事来害我)。
        结果曹操听从他的意见,没有派遣援军,袁绍的军队也果然没有围攻程昱,稍事骚扰就撤退了。事后曹操提到此事,称赞程昱“胆气过于贲、育”,意思是说程昱的勇敢程度,连古代的勇士孟贲之类也不能相比(陈矫也用类似的话称赞过曹仁)。
        所以据此典故设计技能“刚胆”,让程昱在处于危急困境中(已受伤、手牌小于体力)时,可以发动类似诸葛亮“空城”技能的效果(其实程昱这个故事,就是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空城计的原型,真正历史中的诸葛亮反而没有用过空城计)。除了“杀”之外,还可以防“决斗”和“万箭”,就是针对克制袁绍的“乱击”和颜良文丑的“双雄”(那一次是对付袁绍嘛)。
        另外,“狠戾”和“刚胆”两个技能可以形成很好的互动和平衡:一方面,“狠戾”放弃摸牌,可以在压制手牌数量的同时提升体力,正符合“刚胆”对于“手牌小于体力”的要求;但另一方面,一旦用“狠戾”补满体力,则又会破坏“刚胆”对于“已受伤”的要求;而如果为了不补满体力而不发动“狠戾”,没有诸葛亮“观星”能力的程昱,很难保证一定可以顺利压低手牌数量,满足“手牌小于体力”的要求。这样就可以使得两个技能在互相配合的同时,又可以互相牵制和平衡。
        因为诸葛亮“空城”的原型是程昱的“刚胆”,所以两者有一定的相似度(也同样害怕那些“明发牌暗破防”的角色)。相比之下,程昱“狠戾”、“刚胆”组合,与诸葛亮“观星”、“空城”组合相比,算是各有千秋:攻击、控场方面,诸葛较强,但回复的确定性和绝对的防守力,则程昱较优。


        20楼2012-02-21 11:05
        回复

          【汉中的铁壁】王平(4血3技能):
          据险:锁定技,其他角色使用【杀】指定你为目标时,须额外展示一张【杀】,否则该【杀】对你无效。
          无当:若你受到其他角色使用【杀】指定你为目标的伤害,该角色可收回额外展示的【杀】;若该【杀】未对你造成伤害,你可将其额外展示的【杀】置于你的武将牌上,称为【功】;出牌阶段,你可将任意张【功】收入你的手牌。
          飞军:觉醒技,回合开始阶段开始时,若【功】的数量达到3或更多,你须减1点体力上限,并获得技能【龙胆】。
          史书中的王平,据说原来是曹军中的一名中下级军官。刘备与曹操汉中对阵时,王平因与上司徐晃不和,临阵投奔蜀军。凭借其对于汉中一带地形水土的熟悉掌握,对于刘备最终将曹操击退做出了贡献。
          需要说一句的是,当时的王平不姓王,而姓何,叫做何平。原因是他从小被母亲家抚养长大,所以跟随母家姓何。据我记忆,诸葛亮最后一次出祁山,死于五丈原,之后杨仪、魏延交恶,杨仪派遣马岱追杀魏延时,当时那个率领五部“无当飞军”跟随马岱的无当监,依旧是叫做“何平”而非“王平”。估计之后蜀汉派遣他担任镇守汉中的职务,那时做到如此大官的他,才重新改回本姓,叫做王平(三国演义失于考证,结果之前汉中、街亭就一直“王平”、“王平”的,马岱斩魏延那段,又出来个跑了一次龙套的“何平”)。
          诸葛亮一出祁山时,马谡在街亭被张颌大破。当时马谡的副将王平,根据自己对当地山川地形的了解,极力劝阻马谡不要上山扎营,以免取水困难。但马谡同志是诸葛丞相的得意门生,属于“黄埔毕业、陆大深造、德国留学”,那是嫡系中的嫡系、精锐中的精锐。姑且不论王平是从对面投靠过来,属于“杂牌军”,而且还是行伍出身的大老粗,大字认不得十个(史书里真的说王平“所识不过十字”)的文盲,有什么学问和见识?马谡看不起这个副将,连带着就看不起他的正确意见,结果因人废言的结果,就是被张颌一顿海扁,打得全军溃散。
          最后还是王平鸣鼓集众,收拾起残兵败将,摆出一个进可反攻退可固守、极具弹性的阵势。张颌是数十年刀山剑树里混过来的老油子,一看就知道碰到个厉害角色。而且知道蜀军人多势众,自己是趁着马谡人傻,才捡了个便宜。真要明刀明枪硬干一仗,未必讨得了好。于是见好就收,不再追杀,蜀军也就由此躲过一场大劫。
          经过这次教训之后,诸葛亮深知“学历不等于能力”,开始重用王平,派遣他担任率领五部“无当飞军”的无当监一职。说到这里,就要说说无当飞军的来历了。之前诸葛亮南征孟获,收服了西南的少数民族,并收取当地的牛马充当军用物资。而孟获等部落的战士,也因为善于进行山地战,被诸葛亮收编进入蜀军,特别编组成为一支叫做“无当飞军”的精锐部队。“无当”指其作战勇猛,无人可当;“飞军”则指其在山地运动战中,行军快速如飞。
          整个“无当飞军”下,共设立五个“部”。按照当时军队的编制单位,“军”以下有“部”,“部”以下有“曲”,“曲”以下有“屯”。按刘备在夷陵大败时,史书上说陆逊“连破备四十余屯”。当时刘备全军数量不过三万余人,还要减去作为偏师的黄权、马良二部,所以一个“屯”大概也就是四五百人,相当于现在一个营的样子。如果按照二进制计算,那么“曲”应该有一千人,而“部”有两千人,五部“无当飞军”的总人数大约在一万左右,相当于现在一个师。而官任“无当监”的王平,就是这个王牌山地师的师长。
          不得不说,当时的蜀汉军队,由于有了“无当飞军”,其战斗力大为提高。诸葛亮数次出祁山,老对手司马懿往往坚守不战,其实不仅仅是因为司马懿脸皮厚能忍,更现实的原因是因为魏军实在不是蜀军的对手:双方交战的地区多为山地,不利于魏军的步骑兵施展冲击力和人数优势,反而使得善于翻山越岭、使用强弩和采用小股精锐突击队战法的蜀军可以尽情发挥(诸葛亮之所以专门改进连弩,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要配合蜀汉军队中多山居民族、善于山地战、善于使用弓弩的特点)。
          


          21楼2012-02-21 11:07
          回复
            写技能出处和典故需要时间,敬请谅解.
            明天放出诸葛子瑜以及额外制作的李傕郭汜.


            24楼2012-02-21 11:09
            回复
              相当的好,楼主我看好你


              IP属地:上海25楼2012-02-21 11:26
              回复

                【忠厚的卧虎】诸葛瑾(3血2技能):
                无私:当你判定或摸牌时,可选择下列两项中的一项:1.从牌堆顶进行此次判定或摸牌;2.从牌堆底进行此次判定或摸牌。
                谢罪:当有角色进入濒死状态时,你可以将一张红桃牌交给导致其濒死的伤害来源(你为伤害来源,或濒死由无来源伤害、体力流失导致时,则弃置之);若如此做,该角色回复至1点体力。
                诸葛家一共三兄弟,老大诸葛瑾,老二诸葛亮,老幺诸葛均(就是刘备三顾茅庐时那个高级书童)。而这三兄弟也很搞笑,分别侍奉魏蜀吴三个不同的政权。后世人评价诸葛家三兄弟的仕途,说诸葛家三兄弟,蜀运气最好,得其龙(卧龙诸葛亮);吴虽然最先下手,但眼光欠佳,结果起个大早赶个晚集,不过也算不错,得其虎(诸葛瑾);魏最后知后觉,结果只捞到别人不要的落市货,得其犬(诸葛均)。所以根据对于诸葛三兄弟的评价,给诸葛瑾一个“卧虎”的称号(本来想他弟弟是“卧龙”,要不管他叫“睡虎”?不过听起来不顺耳,就还是用“卧虎”算了。说到底还是要怪诸葛亮:你要是叫“藏龙”、“潜龙”多好啊,叫什么“卧龙”呢)。
                三国演义中,诸葛瑾戏份比较多的有三场戏。第一场是赤壁之战时,诸葛亮过江担任双方的联络官。周瑜见诸葛亮有才,动了说服其弃刘投孙的念头,于是派诸葛瑾负责接待诸葛亮,要他暗中试着说服弟弟。兄弟俩多时不见,于是夜里秉烛夜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诸葛瑾见时机成熟,于是一声长叹,却又沉吟不语。诸葛亮见状,便问大哥叹息些什么?诸葛瑾说:虽然眼下两家结盟,我兄弟二人得以相见;但一旦击败曹操,你回荆州,我回东吴,兄弟再要相见,不知要到何年何月了,为兄想到此处,不觉伤感。
                应该承认,诸葛瑾这个话题其实开头蛮巧妙的,可见其聪明。不过诸葛亮是何等样人,瞬间把兄长的心思看得一清二楚,立马先下手为强,反将老哥一军:兄长若要兄弟团圆,倒也不难,只需兄长离了东吴,与小弟一起侍奉刘皇叔。然后就把刘备这个中小企业板公司的虚假财报拿出来,把他的发展潜力吹得天花乱坠,声嘶力竭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是宛如侯总:大汉皇叔有没有?关张赵万人敌有没有?以德服人有没有?
                诸葛瑾被他这一下胡搅蛮缠,弄得是哭笑不得,也就不好再提劝说他投奔孙权的事。周瑜知道“登用”不成,便起了“不为我用,必为我害”的歹念,也就有了之后草船借箭、借东风这些灵异故事。
                后两次出场,诸葛瑾的处境就有些不妙了:前一次是到荆州,替孙权的儿子向关羽的女儿提亲,结果刚开口,便被关羽一句“虎女岂可嫁犬子”,冷着脸给骂出来。被关羽回话气坏了的孙权,于是便布置吕蒙偷袭荆州,斩杀关羽。后来刘备起兵为关羽复仇,孙权又派诸葛瑾来劝刘备罢兵。结果这次子瑜更惨:刘备将书信看都不看,一把扯得粉碎,丢到诸葛瑾脸上,一句“不看丞相之面,定叫你有来无回”,直接把他给叉了出去。
                而历史上的诸葛瑾,的确因为和弟弟的关系,而在孙刘双方的关系中,处于一种比较尴尬的处境中。赤壁之战前后,刘备方面每每派诸葛亮到孙权方去联络,孙权方则同样每每派诸葛瑾到刘备方去通气。本来两人是兄弟关系,应该对双方联络感情、巩固联盟起促进作用。但时间一长,东吴那边就开始出现杂音,大体就是说:诸葛瑾会不会凭借和诸葛亮的特殊关系,在双方的联盟过程中,暗地里出卖东吴主权和进行利益输送?诸葛瑾怎么每次到刘备方出使回来后,都一直对我们说刘备方有些什么什么难处,提了什么什么要求(废话,你派他去那边就是听刘备有什么难处和要求的,不然联什么盟)?出于避嫌考虑,主公你是不是应该把诸葛瑾从这个位置上撤换下来云云。
                孙权当时的反应非常坚定:吾保子瑜必无此也!坚决表示对诸葛瑾的信任。但事实上,诸葛瑾的确是受到这些流言的很大压力。第一个表现,就是他主动给孙权写了一个辩白书,里面很要命的一句,就是说诸葛亮侍奉刘备是“失身于人”(人家刘备就算是个中小企业板,你也没有必要这么埋汰人吧?诸葛亮怎么就“失身于人”了?他就非得靠着大哥牵线搭桥,到东吴这个大公司里,从普通文员当起,才算有前途?)。
                


                26楼2012-02-22 10:33
                回复
                  2025-08-14 16:47: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第二个表现,就是诸葛瑾开始和弟弟刻意疏远。本来双方出使到对方那边,公务完毕之后、返程复命之前那段空档,兄弟俩见个面吃顿饭聊聊天,有什么大不了的呢?结果从此之后,兄弟两人见面,开始“但言公务,不及私事”,弄得大家都很不舒服,很没劲,客观上其实也是对双方联盟关系的一种毒害。
                  诸葛瑾的“无私”技能,就出自其“但言公务,不及私事”,和弟弟疏远的典故。技能设计诸葛瑾在判定和摸牌时,可以自主选择是从牌堆顶进行,还是从牌堆底进行,和诸葛亮的“观星”可以形成很有意思的互动:一方面,“无私”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受到上家“观星”的完全控制;但另一方面,“观星”可以将牌移至牌堆底的能力,同样可以对“无私”发动心理战(比如诸葛亮头顶一张闪电,“观星”五张,一张判定,两张手牌,剩下两张,牌堆顶一张,牌堆底一张,下家的诸葛瑾你是“无私”好,还是不“无私”好:你怎么知道究竟哪张才是黑桃);而如果两人真的兄弟同心且心有灵犀,诸葛亮的控场能力则可以获得极大的威力和范围提升(还是上面那种情况:诸葛瑾如果百分百信任弟弟,坚持判定、摸牌都开“无私”从牌堆底摸,然后诸葛亮“观星”放在牌堆顶的最后那张黑桃,就可以跳过诸葛瑾,放“闪电”劈再下家:这真的叫做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历史上诸葛瑾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形象特点,就是他为人忠厚且有睿智,每每在主公孙权大发雷霆加罪臣下时,巧妙解劝,帮助他人转危为安(所以说他虽然是“卧虎”,但是“忠厚”)。
                  历史上的孙权,其实和他老爸、老哥一样,属于那种不太安分的人:喜欢亲自捕猎老虎(老虎逼近到要用短兵器的地步);每每在外交宴会上给别国来的使者灌酒,把人灌醉后再胡搅蛮缠,来占嘴上便宜取乐(蜀国的邓芝因为酒量大,又善于应对这种胡搅蛮缠,所以经常负责出使吴国,也因为“玩得够疯”很受孙权的尊重);至于他和张昭决裂,两人隔着张府大门对堆沙袋,更是极其幼稚和孩子气的举动。
                  这种不安分的人,往往想到一出是一出,喜怒无常,结果弄得左右臣僚手足无措,动辄得罪。孙权又是个火药桶,一点就着的脾气,一不顺心就喊打喊杀。其余的臣下心想这是你领导瞎指挥,出了乱子就赖我们这些小把戏,于是就拼命劝。孙权一见你们劝,反而更来劲了,就是要打,就是要杀,越多人劝越不听(你们人多我就怕了?那我还有什么面子?我还能做老大吗?)
                  偏偏这个时候,诸葛瑾是无论他们怎么闹,只是一个人站在角落里,低头闭眼,一声不响。孙权见状,就好奇地问诸葛瑾:所有人都劝,你怎么不劝呢?诸葛瑾小声说:不能劝,因为我胆子小,怕死。孙权一听就更奇怪了:又不是你犯错,你胆子小什么,怕什么死?
                  诸葛瑾说:我怎么没犯错呢?同事犯了错误,我没有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没有避免国家和人民的损失,我的错误比同事还要大,我对不起国家和人民!犯了这么大的错误,我只能躲在这里,一边反省错误,一边巴望主公千万不要想起我的错误,连带着也打我、杀我,怎么还敢主动冲出去,撞到主公的枪口上呢?所以说我胆子小,怕死。
                  听他这么一说,孙权大手一挥:算了,算了,我这个优秀的领导,碰到你们这些无能之辈,算我倒霉。我就不该对你们抱有任何期望,也不值得为你们发脾气。都滚,都滚,全都给我滚(这才叫高明:主公对于面子和权威看得最重,你们个个都劝,就是说个个都觉得主公错,那主公还有什么面子和权威?先要承认自己的错误,无论是不是真的有错,“说你错你就错不错也错”。只要承认了错误,在贬低自己的同时,抬高了主公,给足了主公面子和权威,主公就没有什么兴趣继续追究究竟是谁的责任了,大家就可以“今天天气哈哈哈”混过去了)。
                  所以“谢罪”技能,就出自于诸葛瑾可以通过这种巧妙的谢罪方式,为同僚解围的典故。技能设计诸葛瑾在有角色进入濒死状态时(犯错要接受惩处),交给伤害来源一张红桃牌(表忠心谢罪),然后让濒死角色回复至1点体力。
                  


                  27楼2012-02-22 10:33
                  回复
                    首先,这个技能在诸葛瑾自己濒死时也是可以使用的(这是真心为自己谢罪了);其次,诸葛瑾为伤害来源(主要是为了避免出现诸葛瑾杀同伴时,红桃牌左手出右手进,无偿为同伴补血的设计漏洞)、体力流失(“蛊惑”、“恩怨”、“绝情”之外,还有“强袭”、“苦肉”、“崩坏”等)、无来源伤害(就是“闪电”:三国杀没有把“闪电”算成“体力流失”,而作为“伤害”,“闪电”又没有造成“伤害”的角色)时,需要弃置红桃牌来“谢罪”。
                    和法正的“恩怨”、“眩惑”一样,牵涉到红桃牌的转手,所以还是那句俗话“红桃多神牌”。如果仅仅为了替同伴回复1点体力,就交给对手(一般都是不让对手杀同伴,不大会出现相反状况吧;当然,在同伴误杀同伴时,通过红桃牌的转让来回复,也是很巧妙的用法)一张很有价值的红桃牌,那还不如使用“桃”、“酒”等普通的濒死回复手段(“弃置”稍好一些,相当于把一张红桃当“桃”来用:但能引发“弃置”的情况,毕竟比“交给”要少不少)。
                    “谢罪”比较有价值的地方,在于其对象无论一次性遭受多少点伤害,均可以回复至1点体力。所以像酒杀、“闪电”、“雷击”、“裸衣”、古锭刀、藤甲这些复数伤害所引发的濒死,使用“谢罪”,就比“桃”和“酒”要更经济了(尤其是在“桃”和“酒”比较紧张的时候)。
                    “谢罪”比较适合配合畏惧“闪电”的华佗(大家应该都有满身满手红牌华佗,被“闪电”劈死,苦于自己回合,无法发动“急救”的经验吧)。更恐怖的,是配合同为东吴同僚的“僵尸”周泰。
                    按照我现在的设计,无论周泰“不屈”了多少张牌,只要有一张“不屈”重复,周泰进入濒死求桃,诸葛瑾就可以发动“谢罪”,然后周泰就可以回复至1点体力,同时把之前积累的所有“不屈”全部洗白。本来考虑过这样是不是太过于不平衡(诸葛瑾只要能“谢罪”,周泰就可以一次次死而复活),甚至考虑过专门针对“不屈”的问题修改“谢罪”,但是因为修改后的表述实在太过繁琐和含混,于是就放弃了。
                    回过头来仔细想想,周泰原本就被称为“风包三原色”之一,属于存在感稀薄、胜率也较低的角色,除了可以发动“不屈”延迟阵亡时间外,其余时候就是一个4血白板。正如同样身为“风包三原色”之一的曹仁,在林包曹丕出来之后,在理论上如果“放逐”配合“据守”,曹仁每个回合就可以额外摸4——6张牌,其获利远远超过鲁大师的“好施”。但曹仁却并没有因此变得更受欢迎,基本上还是维持原先的低出场率和低胜率。原因就在于以上这个“放逐”+“据守”的配合,很难正好凑巧出现(即使出现,也未必就可以配合得那么好),绝大多数的曹仁,依旧是原来怎么打,现在还是怎么打。
                    所以既然“不屈”和“谢罪”的配合,威力绝对不会比“放逐”和“据守”的配合更大,所以就没有必要刻意去修改(话说回来,如果你手够长,只需把周泰砍到“不屈”一张,然后扔到一边,全力集火诸葛瑾,砍死子瑜后,再慢慢杀僵尸就是了,何必手贱去砍僵尸呢?)。
                    补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周泰“不屈”技能的变化?现在的“不屈”,翻出“不屈”牌的时候,不算是“濒死状态”,而叫做“0点体力”发动技能“不屈”。只有当出现两张数字相同的“不屈”时,周泰才进入“濒死状态”。所以“谢罪”在周泰身上,也不是想发动就能发动的,只有在周泰出现两张数字相同的“不屈”,又或者周泰主动放弃“不屈”时,才能发动(说不定也会出现之前周泰“还不能倒下”的时候子瑜有红桃,等到周泰“尽力了”反而没有了这种搞笑状况)。


                    28楼2012-02-22 10:33
                    回复
                      让梨跟杨修的区别很大?


                      来自手机贴吧29楼2012-02-22 10:34
                      回复
                        诸葛瑾的防御比较低吧,第一个技能实际作用小,必定一直成为对方集炎的对象。


                        IP属地:北京30楼2012-02-22 12:52
                        回复
                          王老夫子遇到这种死路一条的局面,居然还想着要留下来保护天子,不能自己一个人逃跑。这忠则忠矣,却是愚忠,且不顶事,结果当然是被李傕、郭汜一刀砍为两段。其余众多参与诛杀董卓的大臣,也一起被李、郭满门抄斩,鸡犬不留。凉州军一看:公卿大臣,尚且如砍瓜切菜一般;我等便砍几个平民百姓,又有甚么打紧!于是杀得手滑,只顾排头价砍去,杀得长安城内是血流成河,尸积如山,一片鬼哭狼嚎。直到十余日后,李傕、郭汜方才听了贾诩的进谏,禁止凉州军杀掠长安人民。
                          本来若是就此结束,也不过就是李傕、郭汜把持朝政,相当于董卓重生。可最要命的事情还在后面:过了不久,李傕、郭汜二人居然反目成仇,自相残杀起来。两人一个劫持汉献帝,一个劫持公卿百官,把长安城当成斯大林格勒,打起巷战来。
                          两边的凉州兵,前不久还是同袍兄弟,现在却要兵戎相见,是不是下得去狠手,我们不知道;可对于夹在两军中间、不属于任何一边的长安普通百姓,两边的态度却出奇的一致:往死里整。再加上反攻长安、李郭内讧这接连两场战争,搞乱了当地的生产生活秩序,结果有支出无进项之下,长安附近立马发生了连绵数年的大饥荒:弄到最后,双方士兵每一天最关心的,不是如何打败对方,而是要到哪里去捉几个还没死绝的老百姓杀来吃。
                          而且两人这样一内讧,弄得长安周边的其他各股势力,无论是同出于西凉军的樊稠、张济,还是出身公卿的车骑将军董承,又或者甚至是黄巾余党、白波贼,无论什么阿狗阿猫,只要手里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就可以跑到长安来浑水摸鱼。各路军阀彼此之间明打暗杀,今天联盟明天内讧,唯一的共同点,就是全都不遗余力地祸害老百姓,弄得长安数年之内,宛如人间地狱一般(名列“建安七子”的著名文学家王粲,其诗作中有两句“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据说就是当时长安惨状的写照)。
                          这样混战了数年,长安附近,已经快要连人都吃光了。各位军阀大人一看:乖乖不得了,再这样下去,就只能自己吃自己了。于是纷纷率军撤离,开拔到还有人可吃的地方去补充营养。而董承选择的路线,是往东面走去洛阳。汉献帝和一部分被吃剩下的百官,心想我不能坐在长安等着饿死,又实在不想跟着李傕、郭汜,于是就跟着董承往洛阳走。
                          李傕、郭汜才走出二十里地,一听说汉献帝跟董承跑了,当下就急了,心想万一这小子跑到洛阳,把我们在长安做的那些惨无人道的破事儿,来个诏告天下,我们不就成人民公敌了吗?到时候关东那些袁绍啊曹操啊这些正义凛然的忧国志士诸君,还不争先恐后地来讨伐我们(他们着实是高估了关东诸侯的人品)?于是非常奇妙的,两人立马尽释前嫌,联起手来追杀汉献帝。
                          汉献帝走到半道,一听后军来报“李傕、郭汜杀来啦”,吓得是魂飞魄散。董承的部队人数又不多,单独对付李、郭一人尚且不济,何况两人一起前来?于是只好且走且战,且战且败,且败且走。而那些跟着皇帝逃难的百官、内侍、宫女,又在这乱军之中,被李傕、郭汜或者甚至是董承部下的残兵败将,杀掠无算,百不存一,只有汉献帝等一小部分人渡过黄河,逃出生天。
                          本来李傕、郭汜是准备渡过黄河,追上汉献帝,把这小子再绑回长安去的。但是还没渡河,就听说曹操赶赴洛阳勤王,前军先锋曹洪、夏侯渊已与汉献帝一行人会合,曹操亲率大军随后就到。
                          本来占领长安之初,李傕、郭汜部下各有十余万人。但自内讧以来,战死的、饿死的三去其二,死剩的也都让长安饥荒饿得三分人七分鬼。这种货色以多欺少打打董承、恃强凌弱欺负汉献帝还行;曹操手里可有黄巾余党五十余万收编组成的“青州兵”(说是“五十余万”,其实包括老弱妇孺,真正能拿武器作战的青壮年不过十万),更何况曹操年前在兖州海扁吕布之后,已经休养生息了好一阵,现在兵又多,粮又足,可都是酒足饭饱的生力军。
                          人没人家多,吃得没人家饱,自己都害怕的吕布前不久还刚被人家扁成猪头:李傕、郭汜也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大概干不过曹操,虽然不甘心让汉献帝就这么跑了,但也不好主动往曹操枪口上撞,于是只好悻悻地回军关中。而自此之后,两人就开始一蹶不振。剩下的那几万人马,也是一路走一路散,不上一年,就把两人给散成了个光杆将军。最后全都和落难武士一样,“为野人所杀”。死后首级还被砍下,送到许昌呈给汉献帝(虽然晚了几年,但是两人最终还是应了贾诩那句“使将军弃众而走,但一亭长能缚君,传首阙下”:可见两个坏蛋的生死,躲得过今天,也躲不过明天)。
                          


                          32楼2012-02-22 13:36
                          回复
                            临时想出了三国演义里最有喜剧感的人物——蒋干,明天贴出。
                            另外,让梨和杨修啖酪的区别的确不大。


                            34楼2012-02-22 13:38
                            回复
                              2025-08-14 16:41:04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自作聪明】蒋干(3血3技能):
                              盗书:出牌阶段,你可将一张红桃手牌当【顺手牵羊】使用。
                              告密:出牌阶段,你可将一张黑桃手牌当【借刀杀人】使用。
                              引见:其他角色使用的【铁索连环】对你无效;出牌阶段,若你的武将牌处于重置状态,你可以横置你的武将牌,若如此做,你须重置或横置一名其他角色的武将牌,每阶段限一次。


                              35楼2012-02-24 1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