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吧 关注:5,473贴子:131,190

回复:【胤禩331生辰】【录入】胤禩老师何焯的墓志铭及资料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十四的爵位一时弄错了
这个杨国维查官员履历,或进士名单,或许能找到。


IP属地:上海30楼2012-02-19 21:58
回复
    年份,杨姓进士名单,选为庶吉士的用【】括起来,“/”之前为二甲进士,之后为三甲进士。
    36,-/杨瑛森
    39,杨守知,【杨尤奇】,杨汝谷,/杨玠,杨苏臣,杨述
    42, 何焯,杨存理,【杨绪】/杨王发,【杨万程】,杨士文
    45,【杨开沅】,/杨宗泽,杨为棫,杨企震,杨廷琚,杨标
    杨开沅,字用九,号禹江,江苏山阳人。
    很可能是杨绪和杨万程中的一人,杨绪的可能性最大。


    IP属地:上海32楼2012-02-19 22:58
    回复
      2025-08-18 03:27: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何焯也有选为庶吉士。


      IP属地:上海35楼2012-02-19 23:13
      回复
        http冒号//archive.ihp.sinica.edu.tw/ttscgi/ttsquery?0:0:mctauac:TM%3D%A6%F3%DAZ
        这个链接里汇总的很全。






        


        IP属地:上海39楼2012-02-20 01:26
        回复
          【杨开沅】
          (乾隆)《山阳县志》:“杨开沅,字用九。康熙癸未进士(四十二年),直南蕉殿。纂修《方与考略》。上问朝士以下河河道情形并泰州龙开河事,良缮折奏,获温旨。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直武英殿,注解《御选唐诗》及《广月令辑要》诸书,静心笺释。”癸巳(五十二年)充会试同考官。《理学乙未论》写于五十四年,其署名出现在五十五年成本的《御定月令辑要》一本前的纂修官名单中。(《明清回族进士考略》杨大业,卷二)
          而其早前曾师从黄宗义,并曾先后随黄宗义、黄百家父子二人编修《宋元学案》。黄宗义卒于康熙三十四年,其子黄百家卒于康熙四十八年,杨开沅系四十五年进士,随后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应是不再参与编《宋元学案》。而后五十二年,黄氏余姚家中失火,书稿尽毁,雍正五年,黄百家子黄千人从杨开沅后裔处寻得副本,交与全祖望续编。即,杨开沅此时已卒。
          又,杨大业考证杨开沅生于康熙元年,卒年待考,可搜到的资料都写其五十六岁卒(可能是出自戴晟的《祭杨禹江》),也就是五十六年或五十七年卒(虚岁、周岁之别)。
          从上面“获温旨”及所负责编修内容的情形,与吴秀良中康熙对其诗论文称赞有加一致。而且,其《乙未论自序》中提到与阎若璩为忘年之交,我在何焯的专贴中也提到,何焯与阎若璩为好友。
          杨开沅世居淮安,阎若璩亦侨居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何焯迁居苏州;杨开沅随黄宗义编《宋元学案》,何焯亦喜“访购宋、元旧椠及故家钞本”(《鲒崎亭集》全祖望,卷十七)。
          既为同乡,又有同友,再具同好,何焯与杨开沅应是也有私交,所以才会在家信中向弟弟提及“好友”近况。
          Ps:胤祥生于康熙二十五年(1686)十月初—日,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
          


          IP属地:上海42楼2012-02-21 10:27
          回复
            《明清回族进士考略》杨大业,卷二,117-118页,山阳
            杨开沅之父



            IP属地:上海43楼2012-02-21 10:30
            回复
              杨开沅(118-119页)


              


              IP属地:上海44楼2012-02-21 10:31
              回复
                几个皇子被康熙指派老师侍读的年份,胤禛为自请。
                胤祉——陈梦雷,三十七年
                胤禩——何焯,四十二年。
                胤禟——秦道然,四十二年入京之后,四十四年中举之前。
                胤禛——四十三年自请阎若璩入府邸。
                胤祥——杨开沅,四十五年。


                IP属地:上海46楼2012-02-21 19:24
                收起回复
                  2025-08-18 03:21:06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都不简单,陈梦雷,和阎若璩本是大家。
                  何焯,杨开沅有好的师承。
                  秦道然出自世家。
                  胤禛请阎若璩的时间很微妙,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胤禩和胤禟在他之前被指派老师侍读而按耐不住了。


                  IP属地:上海47楼2012-02-21 19:32
                  回复
                    何焯后来迁居苏州了
                    何焯跟戴名世为好友,与方苞虽意见不合,仍彼此欣赏,与汪灏为同科进士。
                    何焯跟《南山集》案中的几个人均有关系,愈加相信此文字狱案的挑起,是太子一派的蓄意谋划了。


                    IP属地:上海51楼2012-02-21 20:20
                    回复
                      阎若璩后来亦侨居于江苏淮安府山阳县


                      IP属地:上海52楼2012-02-21 20:28
                      回复
                        学术观点不同不一定不是朋友,何焯和方苞就是典型的例子。
                        “公(焯)与桐城方侍郞望溪(方苞)论文不甚合,望溪最恶口口之文,而公颇右之,谓:“自口口后更无人矣。”葢公少学于邵僧弥,僧弥出自口口,故也。望溪争之力然。望溪有作必问其友曰:“义门见之否?如有言,乞以告我,义门能纠吾文之短者。”


                        IP属地:上海57楼2012-02-21 20:52
                        回复
                          不是名词“伴读”,是动词“侍读”,胤禩是称他为“先生”的。
                          “寻特赐甲乙科入翰林,兼侍直皇八子府中。”(《鲒崎亭集》全祖望,卷十七,墓志铭)


                          IP属地:上海61楼2012-02-22 00: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