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意义上的口渴一般被描述为对饮水的需求。当然后来“渴”的意义又有所引申,在此不予讨论。口渴是机体对内环境变化的一种生理性反应。细胞内外的理化环境是人体一切生理活动的基础,细胞本身的活动和生存也需要稳定的环境来维持,也就是内环境和稳态( homeostasis)。细胞的内部和外部都是液体,且在细胞膜两侧,液体渗透压是相等的,只有如此,细胞才不致过分肿胀或干瘪。正常的人体活动需要维持相对稳定的体液渗透压,而一旦体液渗透压发生改变,机体就会采取一系列措施予以调节,使之归于稳态。细胞内外水分的转移主要取决于晶体渗透压,也就是体液中由晶体物质所产生的渗透压,主要包括钾离子、钠离子、葡萄糖以及尿素氮等。其中钠离子浓度最高,达140毫摩尔/每升,因此体液的晶体渗透压主要由钠离子浓度来决定。好了,现在我们来看口渴到底是怎么回事。当身体由于各种因素缺水——如剧烈运动时大量出汗,使用利尿剂或者高烧等等——导致体液中晶体渗透压升高时,感受器就会将信息报告神经中枢并产生渴感,以敦促机体摄入水分。这种因晶体渗透压升高而产生的渴感非常灵敏,大约晶体渗透压提高2%-3%时,口渴感就已经比较明显,这也是渴感产生的最常见原因。少数情况下,水分与电解质等比例丢失(比如呕吐或腹泻),体液渗透压并无明显变化,这种类型的缺水也会引起渴感,只是相对比较迟钝,其引起的渴感远不如晶体渗透压变化来得灵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