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禩吧 关注:5,478贴子:131,211

【原创】二废太子时官员及宗室人员派系考析(以胤禩派为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12-02-02 12:42回复

    说明:引文原文引用文献很多,这里不重复上传了,补加文献后面会附,之前的文献请参考以下链接。
    【补加文献】
    (1)-(27) 地址:8楼~13楼。
    另①~⑩对应14-15楼的附件,为了区别(1)~(37)的文献,原文中以【附-x】的方式引用。
    【原创】二废太子时的政治风云:托合齐会饮案、南山集案、科场案
    http://tieba.baidu.com/p/1385824566
    


    IP属地:上海2楼2012-02-02 12:45
    收起回复
      2025-11-23 13:07: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初审结果】——戴名世、方孝标所著书被判为有大逆之语,分别被判凌迟处死和锉其尸骸;汪灏、方苞立斩,方正玉、尤云鹗发往宁古塔安插,刘岩革职,他们的族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牵连,以方氏族人最为严重,“案内方姓人,俱系恶乱之辈。方光琛投顺吴三桂,曾为伪相;方孝标亦曾为吴三桂大吏。伊等族人,不可留本处也。” 方氏族人拟发往乌喇、宁古塔。(6)
      【再议结果】——汪灏著从宽免死,但令家口入旗。方氏族人再议。(6)
      【最终定案】——本日,康熙帝就此案作最后处理。戴名世从宽免凌迟,著即立斩,其家人从宽免治罪。方孝标之子从宽免死,并其妻子充发黑龙江。汪灏、方苞等免治罪,入旗。尤云锷、方正玉免死,徙其家。此案因康熙帝最后决断,免死者三百余人。(附-10)
      【后续】——雍正也认为《滇黔纪闻》尊崇南明三王年号和《南山集•与余生书》中“弘光之帝南京”数句,“虽皆非臣子之所宜言,实无悖逆之语,当时刑部覆旨,亦未谓此外更有违碍之词,故亦以为冤。” (《戴名世集》附录《方玄成传》,487页)及其即位,颁发恩诏:“除本身犯罪外,因族人有罪牵连入旗著〔者〕,者〔著〕查奏赦免。”(《戴名世〈南山集〉案史料》,《历史档案》2001年第2期)雍正元年(1723),戴、方案内援恩诏免罪诸人,均释放回籍。但戴、方两人之嫡派子孙媳妇未赦免,方孝标之子登峄、孙式济父子皆卒于黑龙江戍地。(《南山集》案与桐城方氏文化世族的衰落,作者:张兵/张毓洲)
      【影响】清初在政治思想统治领域由松转严的转折。
      【相关的案外人员】
      何焯,胤禩老师,戴名世好友(3),李光地门生。
      李光地,五十七年曾言“目下诸王,八王最贤”,彼时为胤禩支持者。康熙怜惜汪灏才学,李光地顺势赞方苞能作古文,实为求情之举。(15)又见《清史稿》之戴名世传,方苞传,陈梦雷传)
      太子胤礽,南山集案是由“旧东宫(皇太子允礽)摘其语进之,申乔遂起此狱” 《永宪录》(3)。
      噶礼,互参案当事人之一,赵申乔的儿子赵凤诏为其心腹(《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壬辰)。噶礼为太子派官员(30),此案的发起可能经由胤礽-噶礼-赵凤诏-赵申乔这一线路。
      得麟,胤礽近侍,在会饮案中本为要处死之人,后诈死逃跑被捉回,另有该一免死发遣之常名,并未至发遣之地。在此案件中隐匿不报、涉嫌徇私的刑部尚书哈山、侍郎王企埥均被革职。(《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辛卯)(另参考,稽古右文※[录入整理]德琳狱的相关文献资料——二废太子的助因)
      


      IP属地:上海4楼2012-02-02 12:48
      回复
        【相关的案外人员列表】
        陈鹏年,是张伯行的同僚(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陈鹏年任布政使),曾被审理该案的张鹏翮推荐,二人存在师徒情分(12)。陈鹏年与互参案当事人之一的噶礼不和,“陈鹏年稍有声誉,学问亦优,噶礼之欲害之也久矣”(附-7)虽然陈鹏年非该案一线人员,但是对人物网有着重要维系关系。康熙认为“噶礼、张伯行互相不睦者,皆陈鹏年怂恿所致”(《清圣祖实录》五十一年二月初四日丁巳)。在康熙四十九的江南亏空案中,陈鹏年是噶礼所参官员之一,张鹏翮是审理官员之一。康熙六十年,陈鹏年跟着张鹏翮去治河了(《情圣祖实录》康熙六十年十月甲子)。
        李光地,何焯老师,赞胤禩“目下诸王,八王最贤”。康熙三十九年,时任直隶巡抚的李光地与河道总督张鹏翮、湖广总督郭琇、广西巡抚彭鹏被选为居官为善的好吏,以论科场事。多次与张鹏翮并论,还有“较之张鹏翮、李光地、徐潮,则赵申乔甚为褊浅矣”(四十二年二月丁酉)等语。在《南山集案》中,李光地荐方苞,于互参案结束后夸张伯行(15)。但李光地对陈鹏年似乎有偏见,“言阿山任事廉干,独劾陈鹏年犯清议”(《清史稿》卷二百七十七 列传六十四)。
        王鸿绪,康熙四十八年因推荐胤禩事被罢官,后有“东宫目下虽然复位,圣心犹在未定”等反太子语,是一位执着的反太子派。互参案中张伯行为其门生。(11)
        赵凤诏,南山集案引发者赵申乔之子,为互参中噶礼心腹,向康熙荐噶礼廉洁,后因贪污论罪。(《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四年十月丁亥,五十五年闰三月壬午)
        嵩祝,赫舍里氏,满洲镶白旗人,父岱衮,事太宗。“(雍正)即位,加太子太傅,修圣祖实录及玉牒,并充总裁。雍正五年,奉天将军噶尔弼奏贝子苏努为将军时,借放库银三万余,嵩祝坐徇隐,夺官。十三年卒,年七十九。”(《清史稿》列传五十四)康熙五十五年,在祈雨有大臣不到一事中,康熙称他趋奉李光地、赵申乔等,不行纠参,又责他趋奉胤礽,隐匿胤礽近侍得麟逃走一事,与噶礼结亲(30)。雍正把他划为苏努党羽,“嵩祝、唐保住甘为苏努犬马”(雍正五年正月乙巳)。可见嵩祝是个多面派。
        


        IP属地:上海7楼2012-02-02 12:52
        回复
          3.托合齐会饮案,户部书办沈天生等贪污案
          托合齐会饮案 ( ? -五十二年二月辛亥⑨)
          二废太子 (康熙五十年十月二十七日③-五十一年十月初一日⑥)
          户部书办沈天生等贪污受贿案( ?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二十日⑤)
          所谓“托尔齐等结党会饮一案”,即指安郡王马尔浑丧事期间,部分满族官员,多次聚集都统鄂善家宴饮,参加者约有一二十人,除去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外,多为八旗都统、副都统等武职人员。康熙帝认为,“以酒食会友,有何妨碍,此不足言,伊等所行者,不在乎此”,而是通过这种方式,为皇太子“援结朋党”。《清朝皇位继承制度》反太子派与太子的第二次较量:二废太子,杨珍。
          户部书办沈天生等贪污案,户部书办沈天生等人包揽湖滩河朔事例勒索银两案。(17)齐世武、托合齐、耿额均参与了会饮案,为太子派成员,纵容家人受贿的官员有户部侍郎李仲极失察(革职)、户部尚书穆和伦、侍郎塔进泰(降三级)、侍郎噶敏图(降一级)。(5)其中穆和伦,此间代替张鹏翮等,与张廷枢负责调查科场案和噶礼张伯行互参案(附-4),有些亲太子派(附-5)。
          【告发者】
          景熙,安亲王岳乐之子,胤禩党成员。
          【涉案太子派人员】
          会饮案成员,托合齐、鄂缮、齐世武、耿额、迓图、都图、皂保、武拜、张伯良、朝奇等。
          齐世武、托合齐、耿额等也牵连户部书办沈天生等人包揽湖滩河朔事例勒索银两案。
          托合齐,康熙另命调查,四十七年王懿弹劾托合齐“欺罔不法、贪恶殃民”等款。(16,14)
          齐世武还涉案前任甘肃官员贪污钱粮火耗银案。(20)
          迓图,原为安郡王属下辛者库的都统。
          【审理】
          会饮案——
          康熙五十一年四月十二日,著简亲王雅尔江阿、贝子苏努、公景熙、大学士温达、萧永藻,会同刑部详审。(17)
          又命皇子胤祉、胤禛、胤祺、胤佑及大臣阿灵阿、马齐等,会同宗人府查审托和齐父子于该管王服内宴会及贪婪不法等款。(附-9)
          党派分析:除了几个皇子外,雅尔江阿、苏努、景熙、萧永藻、阿灵阿(A-E)均为胤禩派成员;马齐(F)曾支持胤禩,此期间中立派;温达,“宽厚简静”,亦为中立派(31)。
          温达,费莫氏,满洲镶黄旗人。温达“凡事敬慎而宽”(康熙四十八年三月辛巳)、且能强记(康熙四十六年十月辛卯)。四十七年九月戊戌,康熙命刑部尚书巢可托、都察院左都御史穆和伦等,会同“熟于办事”的大学士温达、侍郎穆丹负责审理张明德案,时任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清圣祖实录)。五十四年五月卒,命皇九子胤禟及大臣二员、侍卫二十员奠茶酒,赐祭葬,谥文简。
          【事后封赏人员名单分析】(27)
          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二十五日甲辰(12月2日)
          和硕庄亲王博果铎、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保泰、胤祉、胤禛、胤祺、胤佑、胤<礻我>,银各五千两。
          胤禩、胤禟、胤祹、胤祯、苏努,银各四千两。
          多罗顺承郡王布穆巴、多罗安郡王华<王巳>、多罗贝勒延寿、镇国公吴尔占、准达、登色、额尔图、阳桑阿、普奇、纳墨孙、鄂飞、塞勤(塞勒),银各二千两。
          领侍卫内大臣侯巴浑德等三人,银各二千两。领侍卫内大臣公海金等七人,银各一千两;
          近御侍卫哈达那等十二人,银各二百两;近御侍卫佛抡等十二人,银各一百两。
          


          IP属地:上海8楼2012-02-02 12:53
          回复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世系源流》137-139页 & 《清史稿》列传三
            布穆巴-勒尔锦-勒克德浑(2)-萨哈连(3)-代善
            纳墨孙-杜兰(3)-萨哈连(3)-代善
            鲁宾-鲁克度-喀尔楚浑(2)-岳讬(1)-代善
            讷尔素-讷尔福(5)-罗科铎(1)-罗洛萨(1)-岳讬(1)-代善
            5. 世祖子嗣支系H(保泰H1)
            保泰,清世祖顺治次子福全(康熙二哥)之子。福全与胤褆曾在第一次噶尔丹之征中有过不和,对皇八子胤禩赞誉有加。保泰与胤禩交好,其子广善后随胤祯往西宁,雍正即位后广善被罚往胤祯守陵处居住。康熙五弟常宁之子满都护H2也与胤禩等人关系密切。而常宁另一子海善H3曾遭太子殴打,应与太子不睦。
            广善-保泰-福全(2)-福临
            满都护,海善-常宁(5)-福临
            胤礽、胤禩等-玄烨(3)-福临
            6. 太宗子嗣支系I(延寿I1)
            延寿为豪格之孙,疑似胤禩之党,与胤禩同时被停俸米俸银,而且还娶了明珠第三女为妻,而明珠第二子揆叙,则是胤禩派的中坚力量。明珠家姻亲关系更为庞杂,与阿灵阿(阿济格之女)、年羹尧(性德)、皇九子胤禟(永福)、耿聚忠(揆叙)等都有关联。
            延寿的亲弟延信I2,与胤禩、阿灵阿、拉锡、普奇等结交,与胤礽为敌,后与胤祯交结,遵奉胤禩,倾心效顺,称胤禩朴实,称阿灵阿为人杰,将女儿与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结亲等。
            皇太极七子常舒之次子德宁I3,在二废时期有没有结交胤禩,尚未考证到,但是后来,德宁及其子永瑞,都是支持胤祯的,永瑞还被发往陵处去陪胤祯他们(保泰的儿子广善也在的-_-)。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世系源流》203-204、211页
            延信,延寿-猛峨-豪格(1)-皇太极
            永瑞-德宁(2)-常舒(7)-皇太极
            7. 太祖子嗣支系M(塞勒M)
            塞勒,多尔衮曾孙,是胤禛的支持者,也是对太子不利的力量。
            阿拜之孙佛格,有一侄汝福,曾是胤禩派成员,后来要爬墙到雍正门下,最终是被圈禁宗人府了。
            《爱新觉罗家族全书-世系源流》147、167、176、182页 & 《清史稿》列传
            淳颖-如松-功宜布-塞勒(1)-苏尔发(2)-多尔博(嗣)-多尔衮(14)-努尔哈赤
            修龄-徳昭(5)-鄂扎(2)-多尼(2)-多铎(15)-努尔哈赤
            普照-绰克都-傅勒赫-阿济格(12)-努尔哈赤
            佛格-灏善-阿拜(3)-努尔哈赤
            


            IP属地:上海11楼2012-02-02 12:56
            回复
              【小结】
              由上可以看出,包括宗室在内,有一股强大的反对太子的势力,以支持胤禩者为主,还有一部分支持其他皇子如塞勒之于胤禛者、因事与太子结怨者、支持大阿哥胤褆不成转而支持胤禩者、派系不明四处观望如嵩祝者等。他们之间除了有家族姻亲的复杂关联外,如苏努一脉、雅尔江阿一脉、安亲王府一脉、巴浑德一脉,又如保泰、德宁、汝福之类虽散犹聚者,又如胤禟七十结亲者、胤禟明珠家结亲者、苏努七十结亲者、苏努查弼纳结亲者、明珠延信结亲者等等,还有在工作上的交叉促进了他们的往来,如阿灵阿与鄂伦岱共同署理领侍卫内大臣一职数载,而在宗室中犹为典型的,就是在宗人府的任职。
              受封宗室的人员中,康熙五十年和五十一年在宗人府任职的有——
              宗令 :雅尔江阿(康熙四十九年正月-雍正二年四月)
              左宗正:苏努(康熙三十八年十二月-五十九年九月)
              右宗正:延寿(康熙四十年正月任-五十四年六月)
              左宗人:鄂飞(四十七年十一月任,五十二年八月卒)
              右宗人:额尔图(额尔图四十六年六月任,五十七年六月卒)
              (考《清圣祖实录》&《八旗通志初集》清[鄂尔泰])
              上面的分析中,除额尔图之外,都可以看作胤禩党派的力量,而额尔图并没有明显的结党迹象,那么他位列受封之名,可能就是因为此间在宗人府任职之故。话说回来,也正是因为他与苏努、雅尔江阿等共事,所以才更有可能与他们相交,更何况雅尔江阿、鄂飞以及额尔图本就出自同支。
              另据文献37中考自《八旗通志初集》和《清圣祖实录》,康熙中后期宗人府任职人员名单,可归类如下:
              1. 舒尔哈齐系:简亲王雅布、简亲王雅尔江阿、贝子福善、贝子温齐、镇国公门度、镇国公额尔图、辅国公鄂飞、辅国公瓦山、辅国公齐克塔哈;
              2. 阿巴泰系:安亲王岳乐、多罗安郡王马尔浑、僖郡王岳希、镇国公吴尔占、贝子章泰、镇国公吞珠;
              3. 代善系:康亲王杰书、顺承郡王勒尔锦、贝子鲁宾、镇国公杜兰、镇国公哈尔萨;
              4. 禇英系:贝子苏努、贝子准达、辅国公阿布兰;
              5. 太祖、太祖、世祖子嗣支系:信郡王鄂札(多铎)、贝子苏尔发(多尔衮)、贝勒延寿(豪格)、贝勒满都护(常宁)。
              由上可见,宗室力量在宗人府的分配还是比较面面俱到的,而且还具有传承性,如玛尔浑、景熙、吴尔占(父岳乐),雅尔江阿(父雅布),吞珠(父章泰),齐克塔哈(父瓦山)。康熙年间几次修改玉牒,任监修玉牒总裁官的分别是:和硕安亲王岳乐、辅国公都统苏努、多罗安郡王马尔浑、和硕简亲王雅尔江阿。
              从领侍卫内大臣的名单,以及宗人府任职名单中可以看出,胤禩、胤祯等人在宗室中获得的支持力度是多么巨大了。
              


              IP属地:上海12楼2012-02-02 12:57
              回复
                C马尔浑、华<王巳>、景熙、吴尔占、色亨图、塞楞额、武格、屯珠(父章泰)
                C1玛尔浑,安亲王岳乐之子,康熙十六年封为世子,二十九年袭多罗郡王,四十年掌管宗人府事务,四十五年二月癸巳,被命为纂修玉牒总裁官,四十八年去世,时年47岁,谥号曰悫。《清圣祖实录》、《爱新觉罗氏族宗谱-世系源流》159页。
                托合齐会饮案发生时间即玛尔浑丧事期间。
                华<王巳>(华玘),安郡王玛尔浑之子,四十九年二月袭多罗安郡王,五十八年薨。
                C2景熙(岳希,经希),安亲王岳乐第十七子,五十六年八月卒(《爱新觉罗氏族宗谱-世系源流》158页)。噶尔丹之征时掌镶白旗大营,小营内有吴尔占等。首告托和齐父子于该管王服内宴会及贪婪不法等款的即是景熙(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九日戊戌)。不过康熙不喜景熙,在他死后称他和胤褆一样有疯疾,并以行止悖乱等由革退镇国公,不准承子孙袭应(康熙五十七年正月己巳、四月丁未)。
                C3吴尔占,岳乐第十九子子。康熙五十七年,景熙被革去公爵后,其所属十一佐领由吴尔占管辖,同年十月被任命为宗人府右宗人,六十一年十一月任为镶白旗满洲都统(八旗通志卷一百八&清实录)。雍正即位后,胤禩奏请吴尔占袭爵(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初一日),被雍正驳回,次年三月,雍正以希翼王爵,“复生怨望”,“无知妄乱,不安本分”为由,将景熙之子、吴尔占父子、色亨图(岳乐之孙)父子发往盛京。雍正四年正月初五日戊戌,吴尔占被革去黄带子,并令宗人府除名,吴尔占子孙亦被撤去黄带,更改旧名,归并各该旗各佐领(雍正四年三月丙申)。(《清实录》)
                C4色亨图(色痕图,色尔图),塞楞额(色楞额)第一子,有子熙文。色尔图先后曾任长史、镶黄旗蒙古副都统(康熙五十五年十月乙巳)、正蓝旗护军统领(康熙五十六十月丁未),雍正即位后被革职(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戊戌),父子俱发往盛京。
                C5塞楞额,色亨图之父,岳乐第八子,后将郭允进投书与他的“十月作乱,八佛被囚,军民怨新主” 等语陈奏,被雍正称为“甚是可嘉”(雍正四年五月十七日戊申),所以未受到儿孙色亨图父子的影响,仍在雍正年间任职。
                岳乐一族与胤禩同在满洲正蓝旗。(《荣辱未卜的皇室女性-以瓜尔佳氏、郭络罗氏为例》杨珍)
                C6、屯珠,章泰之子。屯珠(吞珠)-章泰(彰泰)-博和托-阿巴泰。博和托为阿巴泰第二子,彰泰为博和托第六子,袭贝子,屯珠袭镇国公,授左宗正、礼部尚书,五十七年卒,赠贝子,谥恪敏。
                岳乐是阿巴泰第四子。屯珠的父亲章泰与玛尔浑、景熙、吴尔占他们是堂兄弟的关系,而屯珠与色亨图平辈,都是阿巴泰的曾孙。
                


                IP属地:上海14楼2012-02-02 12:59
                回复
                  2025-11-23 13:01: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D、萧永藻,汉军镶白旗人,雍正七年卒,时八十六,养子牛钮。萧永藻被康熙称为清官(《清圣祖实录》,五十一年十月初六日丙辰),与胤禩一派关系密切,被雍正斥“惟知阿谀允禵,长其傲慢狂肆之罪” ,命驻马兰峪守护景陵(29)。
                  E阿灵阿、鄂伦岱
                  E1、阿灵阿,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人,遏必隆第五子,孝昭皇后和温僖贵妃的兄弟,五十五年卒。胤禩党支持者。“(胤)禟曾说,阿灵阿因东宫复立,有不愿存活之意,叹息不已。”(秦道然口供),五十三年毙鹰事件,康熙则其与胤禩结党,“太监冯进朝,供称鄂伦岱、阿灵阿系伊(禩)逆党。”(《清世宗实录》雍正四年六月初三日甲子),与鄂伦岱、苏努俱有结交,胤禟夸其“有忠心,肯替朝廷出力”(秦道然口供),延信称其为“人杰”(《清世宗实录》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六日丁亥)。康熙五十五年卒。雍正对阿灵阿厌恶至深,将其墓碑刻“不臣不弟暴悍贪庸阿灵阿之墓”《清史稿》。其子阿尔松阿亦为胤禩党成员,与鄂伦岱一并被斩立决(雍正四年五月初二日癸巳)。七十原为阿灵阿谋主,被阿尔松阿视为恩人(《清世宗实录》雍正二年五月壬戌)。阿灵阿与延信(豪格之孙)结为亲家,阿尔松阿娶延信之女为妻(《清世宗实录》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六丁亥)。
                  E2、鄂伦岱,满洲镶黄旗人,佟国纲长子,佟国赖之孙,胤禩的支持者。“朕(雍正)即位后,令为领侍卫内大臣、都统,彼并无感激报效之念。朕有朱批谕旨与阿尔松阿,令鄂伦岱转交,彼于乾清门众人前,将朕谕旨掷之于地,且极力党护阿尔松阿,将其死罪承认在身。”“朕每召诸王大臣等颁发谕旨,鄂伦岱从未有一次点首心服。前召旗下大臣面谕云:‘近日大臣等办事,将从前积习已改十之七八,若再整顿一二年,便可全改。朕尝虑向来恶习,恐非诛戮一二人不能挽回,今看来可不用诛戮矣!为此朕心甚喜。’ 诸臣无不点首,喜动颜色,惟鄂伦岱略无喜容,俯首冷笑。”在雍正看来,“总因伊私相依附之人未遂其愿,故将怨望皇考之心怨望于朕。”(清世祖实录,雍正三年二月二十九日丁酉)雍正四年五月与阿尔松阿一并被斩立决。
                  阿灵阿与鄂伦岱同为领侍卫内大臣。鄂伦岱“三十六年,擢领侍卫内大臣,坐事降一等侍卫寻授散秩大臣。四十六年复授领侍卫内大臣”
                  F、马齐,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米斯翰子。因为四十七年的举荐胤禩一事获罪,后来渐退出党派之争。在二废太子的太子胤禩党争中,应是出于中立之地。
                  G、博果铎,硕塞长子,努尔哈赤之孙,硕塞为努尔哈赤第五子。死后无子,以圣祖第十六子胤禄承继袭爵。中立派。
                  H 保泰、满都护、德宁
                  H1保泰,福全第三子,清世祖福临之孙,康熙四十一年被封为世子,次年袭父爵为裕亲王,雍正二年,因“迎合廉亲王允禩”及国丧演剧被革去亲王(《清世宗实录》雍正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壬戌,《爱新觉罗家族全史-世系源流》232页)。保泰应该与苏努交好,所以“乃自苏努问罪以来,即生异心。”(《清世宗实录》,雍正二年十月二十六日丙申)
                  保泰之子广善,随胤祯西征。雍正即位后,与胤祯、白起(胤祯之子)等一起在陵寝居住(雍正四年三月乙未),后因“在陵寝居住越分请安”被革去公衔(雍正五年十月乙亥)。
                  H2满都护(满都祜、满笃祜),恭亲王常宁第二子,康熙帝亲侄,与胤禟比邻而居(清世祖实录,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八日癸亥)。康熙五十八年六月被命为为正白旗满洲都统,五十九年五月为宗人府左宗正,康熙去世时还兼任领侍卫内大臣。满都护因系属胤禩、胤禟等之党被雍正谕责,称其“阻挠政事,摇乱人心,阴险奸伪,无所不至”(雍正四年四月十八日庚辰)。制定了养廉银标准的诺岷,原是满都护属下门人(清世宗实录,雍正三年七月二十八日癸亥)。在审察乐廷芳亏空案时,关于乐廷芳赠送胤祯银两之事,诺岷曾向雍正奏明,而关于馈送阿灵阿之事却隐匿下来(《上谕内阁》二四三—二四四,雍正三年十月二十三日)。雍正四年,诺岷对胤禟的太监李大成“殴打生员”一事未加深究,雍正认为是满都护所指使,故将其降为固山贝子,同年九月又降为镇国公,九年卒。(清世宗实录,雍正四年六月己丑、四年九月初四日癸巳、九年六月戊戌)。
                  而诺岷任山西巡抚时,任布政使一职、与诺岷一同提出“提解火耗归公,分给官吏养廉及其他公用”的高成龄,也与胤禩等人有所往来,曾向雍正推荐过一个在胤禩门下书馆的官员,在秋审李大成等人时有所从宽,被雍正谕责(《上谕内阁》第七册303-304,雍正六年十月初五日)。
                  H3、海善,常宁第三子,曾被太子殴打(《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四日丁丑),所以应与太子不睦。只不是,他却是这次党争的反太子势力中,为数不多惨遭落挂之人。就在康熙为废太子事而大行“犒赏”之前不久,海善因违指令太监在各处妄行,又不将实情陈奏,革去贝勒,以其兄满都护袭替。(《清圣祖实录》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五日乙丑)
                  I1、延寿,温良郡王猛瓘之次子,延信为猛瓘之三子,二人俱为豪格之孙。延寿娶明珠第三女为妻(《纳兰家族墓碑(铭)文http://tieba.baidu.com/f?kz=151874687》)。疑似为胤禩之党。康熙五十四年正月二十九日丙寅,“胤禩、延寿行止卑污,凡应行走处俱懒惰不赴”,二人都被停俸银俸米。
                  I2、延信,雍正五年被定的党援之罪包括:向与胤禩、阿灵阿、拉锡、普奇等结为党羽,与胤礽为敌,阴与允禵交结;遵奉胤禩,倾心效顺,称胤禩朴实,称阿灵阿为人杰,将女儿与阿灵阿之子阿尔松阿结亲等(《清世宗实录》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六丁亥)。
                  I3德宁(德明),清太宗皇太极第七子常舒之第二子。德宁,“素行不安本分,钻营允禵”,令其子永端(一作勇端)“在军前跪求允禵在侍卫班内行走”。永端,著发往至胤祯景陵处。(清世宗实录,雍正二年五月庚午)
                  


                  IP属地:上海15楼2012-02-02 13:00
                  回复
                    (37)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十五,宗人府,2938-2962; 《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
                    (职位:宗令,左宗正,右宗正,左宗人,右宗人)
                    『宗令』,安亲王岳乐顺治十二年八月任,解任时间不明,康熙十一年十二月己未,仍和康亲王杰书掌宗人府(清圣祖实录),顺承郡王勒尔锦康熙十一年八月任(清实录中为闰七月),十九年闰八月解任,安亲王岳乐十九年十一月复任,二十四年五月解任,信郡王鄂札二十四年十二月任,三十八年因惰解任(清史稿列传五:多尼),简亲王雅布三十八年十二月补授鄂札原缺,三十九年十月薨;多罗安郡王马尔浑四十年十月任,四十八年十一月卒(清圣祖实录康熙四十八年十一月丁丑)。至四十九年二月简亲王雅尔江阿任(清实录是正月),雍正二年四月解任,裕亲王保泰二年四月任,十月解任(革爵),庄亲王允禄十一月任,三年二月解任,顺承郡王锡保二月任(清实录为三月),五年十二月降为左宗正(清实录为十一月,庚辰因党庇延信事被罚俸三年),康亲王崇安十二月任。
                    『左宗正』,贝子准达十九年十一月任,二十年十月因事解任,贝子章泰康熙二十年十月任,二十四年九月因品行不端解任,贝子福善二十四年九月任,二十九年十二月解任,贝子鲁宾三十年正月任,三十八年革退衙门,贝子苏努三十八年十二月补授鲁宾原缺,五十五年九月因老解退,贝勒满都护五十五年九月任,雍正二年十一月转右,信郡王徳昭任雍正二年十一月任,五年十二月转右宗正。(这一段以清圣祖实录为主)
                    『右宗正』,贝子温齐康熙十三年三月任,十六年三月解任,贝子福善康熙十九年十一月任,二十四年九月转左,镇国公哈尔萨二十四年九月任,二十五年十月解任(“为人钻营、有玷公爵”,公爵给其兄六格),镇国公门度康熙二十五年十一月任,至三十七年五月解任,贝子苏尔发三十七年五月任,至三十九年四月解任,僖郡王岳希三十九年五月任,至四十年正月解任,贝勒延寿四十年正月任,至五十四年六月解任,镇国公经希五十五年十一月任,至五十六年六月卒,镇国公准达五十六年十月任,六十一年二月解任(患病),辅国公阿布兰六十一年十一月任,雍正元年六月解任,镇国公德普雍正元年七月任,五年十一月卒。
                    『左宗人』,镇国公苏努康熙十二年五月任(清实录是四月任),二十二年八月解任,镇国公哈尔萨二十二年八月任,二十四年九月转右宗正、镇国公苏努复任,辅国公鄂飞四十七年十一月任,五十二年八月卒,镇国公吞珠五十二年十月任,五十七年闰八月卒,辅国公阿布兰五十七年十月任,六十一年十一月陛,镇国公登塞六十一年十二月任,雍正元年三月解任(以老乞休),镇国公德普元年四月任,七月解任(转左),辅国公讷图元年七月任,雍正十三年十月解任。
                    『右宗人』,辅国公齐克塔哈康熙三十二年十二月任,四十六年五月解任(因“凡事推诿、妄行钻营、趋承謟媚”等被革爵革职),镇国公额尔图四十六年六月任,五十七年十月卒(清实录为六月),辅国公阿布兰五十七年四月任,十月转左,镇国公吴尔占五十七年十月任,镇国公德普雍正元年四月任,寻转左,辅国公讷图四月任(清实录为五月),七月转左,辅国公普照七月任任,二年十一月辅国公讷图转右,四年五月辅国公塞尔臣任。
                    


                    IP属地:上海22楼2012-02-02 13:16
                    回复
                      发完了~


                      IP属地:上海23楼2012-02-02 13:18
                      回复
                        加精了,在“原创”里。

                        禩雨,这帖可否算做是“331生辰祝福贴”?
                        我也发了一个图片帖,你可以去看看那~~~


                        IP属地:北京24楼2012-02-02 16:20
                        回复
                          过年加庆生吧。
                          开头有几句简介的,貌似被吞楼了,有些影响连续性啊。还好不是漏了中间部分。
                          【【【【【【【【【【【【【 补: 开篇简介 】】】】】】】】】】】】】】】】】
                          -=======================================
                          前面就二废太子时,绞缠在一起的几件大案进行了简单的汇总分析,这里针对几个案件,分别就其中的相关官员或宗室人员的党派性质进行一下汇总。重点是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间或包括了对一些问题的考证,如胤禟岳父七十、胤祉岳父彭春以及噶礼之间的关系,胤禩派人员在宗人府所占比例等。
                          包括了以下几个案件:康熙末年的江南科场舞弊案、《南山集》文字狱案、噶礼-张伯行互参案、托合齐会饮案、户部书办沈天生等贪污受贿案。其实在此之前的江南亏空钱粮一案,以及之后的张伯行参牟钦元藏匿海贼张今涛一案,也是与这次案件的官员息息相关的。中间会简单带及,不会展开。
                          ==========================================
                          


                          IP属地:上海25楼2012-02-03 01:40
                          回复
                            为了方便以后搜索,前面加上以下标题
                            【胤禩331生辰】【原创】二废太子时官员及宗室人员派系考析(以胤禩派为主)


                            IP属地:上海26楼2012-02-03 02:04
                            回复
                              2025-11-23 12:55:5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纠错,9楼中,海金父为福善。
                              N1-[巴浑德]-父?(可能是托合齐)-祖父伊尔德(扬古利族侄)注:不是会饮案托合齐
                              N2-[四格]-父穆赫林-祖父穆成额-曾祖父冷格里(扬古利弟)
                              N3-[海金]-父福善-祖父爱星阿-曾祖父塔詹(扬古利子)
                              O4-[富尔丹]-父倭黑-祖父察哈尼-曾祖父费英东
                              O5-[坡尔盆]-父图赖-祖父费英东
                              另,阿什坦(阿锡坦),他塔喇氏,满洲正白旗人,开国功臣达音布曾孙,康熙三十六年十二月任领侍卫内大臣,四十年八月降) 《八旗通志初集》卷一百十四《八旗大臣年表八》
                              阿尔逊,阿什坦之侄,曾祖父阿济格尼堪(达音布子),祖父伊礼布。“阿尔逊向在军前曾随允禵数年”,后来任銮仪卫时,因查更鼓错误一事被雍正谕责,一同被责的还有阿布兰、拉锡、吴存礼、魏廷珍(胤禩家的西席),阿布兰是因为常泰入辛者库向雍正谢恩,拉锡因为回奏赔补之事,吴存礼与阿尔逊同,魏廷珍因为劝雍正不要大兴严苛参劾之风。(《上谕内阁》雍正四年七月二十八日311-313)。
                              [阿什坦]-伊礼布-阿济格尼堪-达音布
                              英德为阿什坦亲弟之子,马尔逊为英德亲伯之子,阿尔逊为马尔逊亲兄。阿尔逊有子六十一。阿济格尼堪为阿哈尼堪之弟。
                              《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卷十一,他塔喇氏,达音布
                              除了宗室力量外,胤禩在这些名臣世家中,也是有一些支持者的。比如扬古利的后人巴浑德父子孙三人,达音布的后人阿尔逊(算在十四党中更准确),还有和和理的后人七十,也就是胤禟的岳父。上面有介绍(B2)。


                              IP属地:上海27楼2012-02-03 1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