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吧 关注:25,026贴子:146,072
  • 8回复贴,共1

请教各位大侠关于货币的定值为什么不用能量来做单位呢?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货币发行以来,有黄金白银英镑美元等定值,现在为什么不进化到能量来定值?比如一度电就多少人民币多少美元不就OK啦?本人小白勿喷


IP属地:广东1楼2012-01-28 21:46回复
    基本的我是能搞清楚的,总想想,越觉越不对劲,为什么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啊,如果现在就末世来临,全世界大乱,钱和黄金还有什么用,这个时候只有水,食物,武器,能量有用吧,你没电你能干嘛?石油作为货币当然不行,地球上太少,人类还没有能力大规模开发地外天体,那就用综合的能量来定义不行么?.........该死的验证码,以上!


    IP属地:广东3楼2012-01-28 22:18
    回复
      2025-08-21 14:04: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其实我要说的是把电能,热能等能量的综合体当成黄金一样的东东......黄金是有限的,太阳是无限的哇,这就不用担心生产力发展的问题了,这么多仙侠小说不都给我们一个提示....他们的货币是灵石哦...灵石就是能量!


      IP属地:广东5楼2012-01-28 22:25
      回复
        爪机卡了,回复不能,明天再回了。我猜会不会是这样的呢:因为科技的发展,如果像原子能发现这样的科技进步的话,大家手中持有的货币即能量就会事实上急剧贬值,与货币的稳定需求不符,要强行稳定货币必然要科技停滞这又与人类发展的需求不符合……所以就这样干掉了。现在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既然央行能给各个银行再贴现,那么能不能给予货币在科技进步后给予再升值呢?只要是升值贬值都同步在黑盒子里面运行,就如同在一个方框里面-1+1一样,具体就该给那些经济学家找事做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2-01-28 23:22
        回复
          爪机卡了,回复不能,明天再回了。我猜会不会是这样的呢:因为科技的发展,如果像原子能发现这样的科技进步的话,大家手中持有的货币即能量就会事实上急剧贬值,与货币的稳定需求不符,要强行稳定货币必然要科技停滞这又与人类发展的需求不符合……所以就这样干掉了。现在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既然央行能给各个银行再贴现,那么能不能给予货币在科技进步后给予再升值呢?只要是升值贬值都同步在黑盒子里面运行,就如同在一个方框里面-1+1一样,具体就该给那些经济学家找事做了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12-01-28 23:24
          回复
            那个巴是什嘛国家?巴西?……货币战争…战争…就要从最根本最薄弱的地方打击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千斤打四两,一击毙命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12-01-29 00:00
            收起回复
              二十世纪前期那种黄金=美金的那种,现在能不能用N度电=1RMB捏


              IP属地:广东16楼2012-01-29 20:49
              收起回复
                额,其实不是单纯用电能来计算撒.....能量嘛...一个综合的概念,石油也是能源的一种,现在很多商品都要用到石油,就是铁,它开采的时候运输的时候也要消耗能源


                IP属地:广东17楼2012-01-30 13:05
                回复
                  2025-08-21 13:58:0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英国黄金短缺,自然是金汇兑本位的积极倡导者。美国人对金汇兑本位并不感冒,但是乐观其成,因为美国的黄金占据了压倒性优势,美元比英镑更加坚挺,当各国在增加外汇作为货币储备的选择时,美元肯定比英镑更受各国青睐,其结果自然是美元在各国储备资产中的比例超过英镑,从而奠定美元未来的霸权地位。
                    不过,大量的黄金涌入,也给美国带来了“幸福的负担”。这是因为在传统的金本位下,黄金大量增加会导致美元信用被迫增加的问题,从而诱发通货膨胀。这一点和目前中国外汇储备过剩而形成的人民币被迫超发的实质是一样的。
                    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其本质就是一种购买资产的行为。当价值20亿美元的黄金从欧洲逃到美国时,美国的银行体系将主动或被动地将这些黄金“吃进”,而“吐出”的则是美元钞票或银行信用。当这些钞票和信用进入市场流通时,由于商品供应尚未来得及增加,所以将推高物价。因此在一战期间,并非由于战火导致的物质损失,而是由于货币供应的增加,将美国的物价推高了60%。而在战后,欧洲经济萧条,黄金仍然持续流入美国,美联储终于坐不住了。
                    而美联储的实权,实际上是操纵在12个联储银行手中,特别是纽约美联储银行,它的掌舵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本杰明?斯特朗。斯特朗乃是摩根财团的悍将,与英格兰银行行长诺曼、德国央行行长沙赫特过从甚密,这三人堪称20世纪20年代世界金融江湖的“三剑客”。
                    斯特朗眼看着一批批黄金从欧洲用轮船运抵纽约,然后像洪水一般涌进纽约的银行金库,结果是泛滥的信贷和节节攀升的物价。他决心不能放任黄金大潮对美元堤坝的巨大冲击,他必须收缩货币供应量,以减轻物价的上涨压力。
                    当美联储初创时,它的主要手段是通过调整贴现率来影响信用环境。凡是加入美联储体系的银行,都可以通过贴现窗口向中央银行申请贷款,贴现率就是中央银行愿意提供这种贷款的利率。当央行提高贴现率时,就会抑制商业银行从中央银行拿钱的冲动,因为成本提高了。
                    但这个法子在20世纪20年代初不好使了。因为欧洲黄金来势太猛,整个纽约的银行已充斥着金条,而黄金正是银行家们造钱的源头,所以市场上钱已经太多,银行不必到央行的贴现窗口借钱。斯特朗调整了贴现率,却堵不住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的信贷洪水。
                    他必须找到更有效的办法来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结果,斯特朗首创了央行通过向市场抛售其国债资产来回笼货币的办法。同样,如果市场货币不足,央行则创造货币买入资产,向市场注入美元。这就是现在人们熟知的公开市场操作。
                    当时斯特朗的做法绝对算得上是离经叛道。在金本位中,黄金才是最核心的资产,其比例应该占有绝对优势,其他资产(如国债、商业票据)只是辅助性资产。但是斯特朗的这种“操作”结果,将是国债在央行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高,进而从根本上颠覆货币储备资产的基本定义。
                    为什么央行货币储备必须主要依靠黄金呢?在金本位体制下,货币含金量由法律确定,央行在创造货币买入资产或卖出资产回笼货币的时候,如果资产为黄金,则资产与货币互换时始终等值。这种资产与货币交换必须等值的原则,其实是央行资产负债平衡与稳定的基石。以国债替代黄金,而国债却永远存在着直接或间接违约的可能,因此将会从根本上瓦解货币稳定的核心,造成央行的货币与资产交换时真实价格的潜在错位,产生货币贬值的自然趋势。
                    当然,银行体系显然欢迎这种创新。同样作为银行资产,黄金是稳定的,但没有利息收入;国债是不稳定的,但有现金流。国债是全民未来税收的抵押凭证,只要人们干活,政府就有税收,如果税收大于财政支出,国债的现金流就是有保证的。银行家们对国债替代黄金的支持是发自内心的,国债作为银行体系的核心资产,既提供了放贷的基础,又可获得利息收入。这样他们将会获得两个利润来源: 一是通过放贷收取利息,二是国债利息将全民税收的一部分转移支付到金融系统。
                    反过来,当黄金货币蜕化为债务货币,货币在流通过程中将产生一个严重的副作用,这就是双重利息成本问题。人们不仅需要为借用货币支付利息,同时还不得不为货币的抵押品再次支付利息。在债务货币制度下,货币成为了经济发展的一种负担。社会为使用公共货币,而不得不向少数人支付利息成本。将国家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这是一个无法在逻辑上令人信服的设计。同时,这也是一个从基因里就存在着“癌变信息”的货币系统。货币发行量越大,债务规模就越大,利息成本也就越高,全民“被负债”的压力就越重。由于利息只与时间有关,因此货币扩张呈现出内生性的刚性需求,具有天然的货币贬值倾向,而通货膨胀将成为最终的必然结果。通货膨胀导致了社会财富的再分配,这只“看不见的手”正是世界范围出现贫富分化的元凶。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银行家们憎恨黄金乃是利益驱使、情理之中的事。他们通过传媒向整个社会不断宣称黄金无用论,他们通过学校向一代代学生传播黄金只是野蛮遗迹的思想。他们对黄金的厌恶和对债务的热爱,其实根植于他们在债务货币体系中所分享到的惊人利益。
                    斯特朗的公开市场操作行为,恰好利用了美国在黄金上的绝对优势,为最终颠覆金本位铺平了道路。
                  --货币战争4·战国时代


                  IP属地:广东18楼2012-01-30 16:47
                  回复